04 俄羅斯對外貿易結構分析(分析下俄羅斯工業復蘇情況(要客觀、全面))

时间:2024-05-20 09:47:50 编辑: 来源:

要為能源、金屬和非金屬類礦產的勘探、開采及綜合加工。能源主要以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等礦產,金屬主要指黑色金屬、有色金屬、稀有金屬和貴金屬,非金屬類主要包括化工原料非金屬礦、建筑材料非金屬礦等。二是制造業。主要是機械電子、建材、輕紡、民用品、食品等。三是農業,主要是經濟作物、糧食作物及畜禽良種引進與選育、品種與種子審定、良種繁育與推廣、械化規模機種植、養殖等。四是服務業。主要涉及交通運輸、郵電通信、醫藥衛生、旅游、科技教育等。五是高新技術,主要為俄語系統的軟件開發、信息自動化控制、電信服務、生物技術等領域。

新疆與中亞國家的貿易特點

2008年9月第17屆烏洽會成交合同的商品結構有明顯變化,新疆與中亞國家的貿易穩步增長。中亞國家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社會及居民購買力的增強,消費品進口需求的旺盛和市場消費的結構升級,對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期坦的成交繼續保持健康發展,對這四個國家的成交額占”烏洽會”全部成交額的七成以上。其中,對哈薩克斯坦成交額為190821.9萬美元,增長55.8%,占本屆烏洽會對外經濟貿易成交總額的54%。俄羅斯31912萬美元,增長52.2%;塔吉克斯坦24008.2萬美元,增長46倍;烏茲別克斯坦18090萬美元,增長93.8%。

從本屆烏洽會進出口商品構成來看,各類建材、工程機械等附加值高的出口產品所占比例很高,農副產品及其加工品的出口比例逐步提高,進口訂貨仍以資源性商品為主,新疆傳統大宗進出口商品成交仍很活,如各式服裝、鞋靴、PVC管材、日用百貨,電產品占出口成交總額的比重依然很高,各種工程機械、各種車輛出口訂貨強勁。進口訂貨仍以資源性商品為主,其中,銅材、棉花、鐵礦砂、鉛礦砂、化肥、各類鋼材、硫磺、重油,加工機械等9類商品占本屆烏洽會進口訂貨總額的九成以上。

構建大外經貿格局。2008年年初新疆外貿確定了“構建大外經貿格局,打造開放型經濟服務平臺”的戰略目標和“貿易先行,產業聯動”的發展思路。新疆與中亞五國在貿易方面有著明確的互補關系,能源、資源上的差異及需求,是開展經貿合作的動力與潛力。中亞五國有著豐富的能源和農產品,而所需的資本和消費品則嚴重短缺。獨特的地緣和資源優勢使新疆成為中亞五國的最佳貿易伙伴。新疆擁有17個國家一類對外開放口岸,目前與周邊國家共開通雙邊出入境貨物運輸線路54條。其中,中哈間開通直達貨物運輸線路35條,未來幾年將形成以烏魯木齊為中心,以二類口岸為依托,輻射中亞的國際物流網絡。

新疆與中亞區域經濟合作中存在的問題

新疆地產出口商品加工水平低、量大價低。主要出口番茄醬、氫氧化鋰、鋁錠、木制家具、特種變壓器。除家具外,產品作為工業原料出口,附加值低,抗擊國際風險的能力弱。應利用新疆的自然資源稟賦和獨特的區位優勢,聯合東部發達省市建設出口加工區,提高國際競爭力,開發有新疆地域特色的產品。新疆的優勢產業主要是棉花、甜菜、糧食、紅色和綠色植物為主的種植業、畜牧業以及毛紡織品和皮革加工業,近年來輕工業發展較快,但對外競爭力較弱,需要大力培植龍頭企業。

針對經貿合作中存的“三低一小”(起點低、水平低、效益低、規模小)和“兩少一多”(大客戶少、拳頭產品少、短期行為多)的問題,應大力培育外向型經濟,實現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及時調整外貿結構:在外貿商品結構方面,初級產品外貿競爭力下降,工業制成品的競爭力有待提升;在工業制成品內部的結構里,勞動密集型產品競爭力較強,資本密集型產品競爭力較弱;在外貿市場結構方面,市場較為集中在中亞,應繼續向西亞、向南亞拓展;外貿方式結構方面,新建以邊境小額貿易為主,加工貿易和其他貿易為輔,要提高加工貿易額占外貿額的比重。要優化新疆外貿結構:調整產業結構、提高新疆招商引資的力度和質量、實現外貿市場多元化與促進和引導加工業發展。金融安全方面要推行人民幣周邊化政策。要大力加強政府與中亞國家之間的協調,推動文化交流與合作,努力贏得對方支持跨國經濟合作區中建設,推動對外投資和加工貿易,政府是企業“走出去”開拓中亞市場的主導力量。

總之,新疆是我國與中亞國家戰略合作的平臺,新疆-中亞區域合作的雙贏和多贏效應,有利于我國西部的安全和穩定,對于提高新疆經濟的整體競爭力,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俄羅斯在地域政治和地域經濟中的利益與經濟發展模式

俄羅斯作為一個橫跨歐亞的聯邦國家,在外資、進口商品及其現代工藝密集涌入的浪潮中,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沖擊下,要快速完成結構調整和實現民族經濟現代化是不現實的。

據1995年的統計,沒有一個獨聯體國家在經濟改革過程中形成了成熟的市場經濟條件。這里“成熟的市場經濟”是以世界上市場經濟發展得較好的國家為標準,世界銀行按照這個標準把28個實行經濟轉型的國家分成四組,其中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摩爾多瓦、亞美尼亞、格魯吉亞、哈薩克斯坦屬于第三組(屬于第二組的有波蘭、埃斯尼亞、拉脫維亞、保加利亞、魯梅尼亞、蒙古和阿爾巴尼亞),而烏克蘭、白俄羅斯、阿塞拜疆、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則屬于最后的第四組。也就是說,所有友好國家在改革過程中都沒有完成當初預定的經濟轉型任務。獨聯體國家應采取統一行動,協調國民經濟結構轉型的步伐,并在此基礎上集中或分階段地形成統一的市場。因此,獨聯體國家現階段提高生產效率的主要途徑是努力恢復已中斷的國家間生產與技術合作,首先應在礦物原料領域協調政策,進一步發展生產協作并實行聯合設計、聯合規劃,以形成自由貿易區和海關聯盟。

俄羅斯的內外政策應主要著眼于恢復在地理空間上的統一經濟聯盟(指獨聯體——譯者注),以形成世界地域政治的一個軸心;努力擴大并多方面發展與獨聯體其他國家的關系,以形成一個穩定的極。為了執行這個內外政策,首先應在俄羅斯聯邦的領土上從西到東重新配制基本能源的流向。不要向東方國家出口能源,而應把這些能源用于遠東地區和東西伯利亞地區的發展。計算表明,如果把石油、天然氣能源用于國內企業,其單位能源的收入和對國內總產值的貢獻是按國際價格把能源賣給其他國家的10倍。而購買這些能源的國家,如果它在加工業和能源利用方面擁有新技術,那么它獲得的收入將是購買這些資源費用的20倍。

有的俄羅斯專家指出,出售能源將給我國造成隱性的雙重損害:一是影響了我國的生產穩定,擴大了我國的失業率;二是促進了能源進口國的生產穩定,增加了他們的就業崗位。這將導致降低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加劇國內社會的矛盾,同時增強我國能源購買國在國際舞臺的競爭實力,最終仍將削弱我國對外的政治力量,有損于國家安全。

在資源開采總量下降的前提下,過分增加出口不僅將加劇生產和需求之間的比例失調,而且會破壞宏觀經濟結構,使我國的經濟模式走向原料出口型。例如,俄羅斯有60%~80%的銅、鎳、金、鉑、金剛石、鋅、鈾、鋁、鉬和稀有元素用于出口,這個問題具有兩面性,一方面出口可維持企業的生產規模,增加國家的收入;另一方面又將干擾經濟結構轉型的任務,并加深我國經濟對世界市場的依賴性。

我們應適當調整俄羅斯的礦物原料政策,在礦物原料能完全滿足國內需求又不損害當代人民和子孫后代利益的前提下,把礦物原料的剩余部分用于出口。但出口的數量應精確地與我國地下資源的規模相適應,應遵循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優先的原則。

必須看到,一個文明國家在歷史發展的每個階段都應檢查自身的方針與戰略是否適應于變化著的世界。在新的世紀里,世界的格局將出現巨大的變化,全球經濟體系的結構正面臨大的調整。蘇聯的解體使一些原加盟共和國陷入了深刻的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使得企業之間大量的協作體制和技術合作中斷了。在這種情況下,經濟水平的下降已造成整個地區的衰退。對俄羅斯而言,最迫切的問題是喪失世界大國的地位。

讓我們按世界經濟和軍事實力的指標把獨聯體和當前世界上其他地區性聯合體(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和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進行一下比較:獨聯體在世界國內總產值中(按等值購買力計)所占的份額為3%,歐盟為24%,北美自由貿易區為26%,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不含北美自由貿易區成員國)為29%;獨聯體在國家支出方面占1.5%,而歐盟為40%,北美自由貿易區為21%,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為21%;獨聯體在出口方面占2%,歐盟為43%,北美自由貿易區為17%,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為25%;獨聯體在投資方面占3%,歐盟為19%,北美自由貿易區為19%,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為36%;獨聯體在軍事開支方面占3%,歐盟為22%,北美自由貿易區為37%,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為18%。

上述數字與獨聯體各國在原料、能源、工業和新技術方面的巨大潛力很不相稱。加強獨聯體地域范圍內的一體化,肯定可明顯加強俄羅斯在世界經濟和政治中的作用。改革后的獨聯體國家在世界指標中所占的份額到2015年可達到4%,到2030年可達7%~8%。當然,還低于另外三個主要經濟組織的水平,但這已經是單兵作戰的俄羅斯聯邦指標的1.5倍左右。

對于俄羅斯來說,首先應盡快在實力雄厚的部門,即能向國際市場出口礦物原料、金屬、木材和軍工產品換取外匯的那些部門中形成強大的跨國組織。跨國組織形成的過程不僅可促進獨聯體內部的一體化,而且有助于東歐、東南亞和亞太地區國家的一體化趨勢。必須看到,在前蘇聯時期,如果當時建立跨國組織,繁榮地域經濟的可能性比現在的俄羅斯大得多。

為了使俄羅斯國民經濟能順利向地域經濟模式過渡,必須注意兩個問題。一是要認真分析國際戰略形勢,首先是我們面臨的一系列現實威脅和挑戰,同時要認真分析國家現有資源的潛力。在威脅當中,首當其沖的是西方后工業化文明對前蘇聯范圍內新發現礦產資源的企圖。例如,最近在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阿塞拜疆和俄羅斯發現了一批油氣田。為了合作開發新油氣田,世界經濟力量出現了重組。相關的信貸金融資源、生產資源、智力資源走向聯合,出現了擁有最新工藝技術和地面永久設施的跨國財團。二是要關注俄羅斯在地域政治和地域經濟中的利益,著重尋找能促使俄羅斯經濟增長的基本突破口。進行理論研究時,必須考慮影響世界地域經濟發展的所有因素——全球化、區域化、世界地域經濟的轉化條件、威脅和挑戰等特征,保證我們在戰略上的靈活性。

在制訂俄羅斯21世紀發展戰略時,必須考慮到地域政治因素、地域經濟因素和意識形態因素。所謂地域經濟因素指的是,俄羅斯作為世界上唯一橫跨歐亞兩洲的大國,在制訂發展戰略時必須盡量反映其在該地區的重大經濟利益。遺憾的是,俄羅斯錯過了曾籠罩在歐洲大陸的一體化進程。冷戰之后,建設歐洲一體化大家庭的過程沒有讓俄羅斯參加。歐洲在歐盟的旗幟下團結起來了。現在“歐洲”和“歐盟”實質上已成了同義詞。

我們看到,一方面歐盟加強了自身的功能,進入了一個質變的發展新階段。在通過了建立統一貨幣(歐元)的決議之后,共同的稅收政策已獲得巨大成功。歐盟的預算大約已達到1000億美元。另一方面,近年來歐洲實現了歷史上最大的擴張,幾乎絕大多數歐洲國家都成了歐盟的成員。而在亞洲出現的情況是,東亞國家正按7+3的模式(東南亞國家聯盟,加上中國、日本和韓國)開始相互配合協同行動。這些國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32%,國民生產總值的19%,出口總量的25%和進口總量的18%,還擁有外國直接投資總額的15%。

俄羅斯“未來研究小組”提交的報告中稱,歐亞對話的第二個階段已經來臨,亞歐高峰會將在所有全球性的團體中發揮作用,因此亞洲和歐洲將成為世界上兩個最有影響的地區。報告中還提到,必須更好地促成北美—歐洲—亞洲這個三角形地區的平衡。亞歐高峰會的目標是建立一個適于21世紀共同發展的世界,為2025年最終實現自由貿易創造條件。該報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