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候武區三國對外貿易服務中心(明朝時代建州在哪國)

时间:2024-05-04 06:47:35 编辑: 来源:

8644 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4752 元。年末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 29.03 億元,其中農民儲蓄存款余額 6.03 億元。年末單位從業人員 20416 人。城鎮新增就業人數 2531 人,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 1863 人,城鎮登記失業率 5.7% 。全市累計轉移農村勞動力 7.8 萬人。年末共有養老保險人數 74275 人,醫療保險參保人數 34704 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 19015 人,列入成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線人數 3190 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線人數 14092 人,扶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 646 人。

[編輯本段]【北方建州——滿族區域】

北方的建州是明朝洪武時,明朝欲壓制北元殘余勢力,于是明朝在女真聚居地設立遼東指揮使司,開始著手控制女真部的各個部落。

女真族建州部猛哥帖木兒(努爾哈赤六世祖)時為明朝建州衛左都督,北方的部族勢力強大,南下壓迫建州。猛哥帖木兒被殺,建州部被迫南遷,最終定居于赫圖阿拉。

1408年(永樂六年)三月,居于忽的河、法胡河、卓兒河、海刺河等處的“女直野人頭目哈刺等”朝明,明“遂并其地入建州衛”。忽的河疑為今輝發河支流富大河,海刺河疑即今松花江支流海浪河。至此,建州衛管轄的女真人分布區,西擴至今吉林市東南,東近日本海,北達穆棱河,南過圖們江。明廷在任命猛哥帖木兒為建州衛指揮使的同一年,又在居今圖們江北、琿春河流域把爾遜所領的胡里改部另一支女真中置毛憐衛,作為建州衛的子衛。胡里改部雖分設兩衛,但明廷常委任建州衛或毛憐衛的女真頭人到對方衛分任職,因而后來史書稱居建州、毛憐等地的均為建州女真。

建州衛設立后,朝鮮認為是明朝扼制其向北發展,為了抵制女真人歸明,關閉慶源集市貿易,引起女真人憤怨。1406年(永樂四年)女真人“入慶源界抄掠”。結果被朝鮮軍擊退。數月后,阿哈出率部眾西南徒至回波江(今輝發河)流域的鳳州(亦作奉州、方州、坊州、房州,疑在今吉林海龍縣境)。同時遷來的,還有部分毛憐衛的居民。猛哥帖木兒所統斡朵里部人世與胡里改部為婚,兩部關系密切。所以猛哥帖木兒當因在“庚寅事變”中參與“寇慶源府”,畏朝鮮卷土來攻,亦于1411年(永樂九年)率部眾遷到鳳州地面,住在從鳳州通往開原的地方。

1412年(永樂十年),明朝將猛哥帖木兒所部從建州衛中析出,另置建州左衛,以猛哥帖木兒為建州左衛指揮使。時建州衛首領阿哈出孫李滿住,于1423年(永樂二十一年)率“一千余戶到婆豬江居住”。婆獵江即今鴨綠江支流渾江。李滿住等領400余戶住在渾江中游之兀刺山城(今遼寧省桓仁縣東北之五女山城)南麓甕村,距鴨綠江只一日程。同時遷到婆豬江流域的,還有猛哥不花所統西毛憐衛部眾。猛哥帖木兒未一同南遷,先派管下童家吾等27人率男女200余名還阿木河舊居地,“隨率正軍一千名,奴人、小兒共六千二百五十名”,又返回到阿木河地區。猛哥帖木兒所以能再回阿木河地區,是得到明太宗同意回“原久居去處住坐”的。

李滿住等遷居婆豬江流域后,屢受朝鮮軍襲擊。李滿住等被迫于1433年(宣德八年)率部又遷到婆豬江支流富爾江上游的“吾彌府”居住。由于朝鮮方面誤以為李滿住于1432年襲擊朝鮮江界、閻延等地,1437年(正統二年)又欲發兵攻吾彌府。李滿住聞訊,舉部再西遷,于翌年到達今渾河支流蘇子河畔,史稱“移住灶突山東南渾河上”。(滿語稱灶突山為“虎攔哈達”,意為煙筒山)。其遺址迄今尚存,即今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境靠近煙筒山的蘇子河上游之舊老城。

跟隨猛哥帖木兒遷回阿木河居住的建州左衛人,在1433年前已有零星遷往婆豬江地區,1432年(宣德七年)猛哥帖木兒向明欽差談及,他的“族親在婆豬江等處”。次年,猛哥帖木兒因積極協助明欽差裴俊刷還被楊木答兀從開原引誘叛逃到牡丹江、綏芬河一帶的“漫散軍官”及兵丁,沖突中,殺死“野人”頭目阿答兀。同年閏八月,原為安樂州(治今遼寧省開原)千戶的楊木答兀,“糾合各處野人(即所謂“七姓野人”)約八百余名人馬”,襲擊建州左衛,猛哥帖木兒及長子阿古(亦作阿谷,又名權豆)等人均被害,次子童倉(董山)被俘,房屋被燒毀,弟凡察等“俱各失所”。事件發生后,朝鮮借機派兵進駐阿木河地區。凡察向明廷求救,明廷只下詔令“野人”放還童倉,卻不發兵問罪。凡察在歸途中往會李滿住,滿住力勸凡察遷來同注。童倉被放回后,與叔凡察討論今后大計,都有南遷之意,遂于1440年(正統五年),不顧朝鮮兵的阻截,率百余戶遷到婆豬江流域,與建州衛都指揮使李滿往會合,住在三土河(今三統河)、婆豬江以西至冬古河(即董鄂河,今大雅兒滸河)地區。同時遷來的,還有部分東毛憐的部民。凡察、童倉遷到婆豬江流域后,1442年(正統七年)叔侄發生建州左衛“衛印之爭”,即爭奪領導權。明廷為了平息紛爭,析建州左衛為左、右二衛,以童倉為猛哥帖木兒正嫡,掌左衛,凡察掌右衛。自此,便有了歷史上著名的“建州三衛”。建州三衛中,據朝鮮史籍 1451年的記載,時建州衛有1700余戶,左、右二衛合計才600余戶,共計2300余戶,以建州衛人戶數最多。如按每戶5人計算,時建州三衛共有人口還不到12000人。不過應當看到,無論是阿哈出遷出綏芬河流域,或是童倉和凡察南遷婆豬江時,史有明文,建州衛和建州左衛都有部分部民未遷走,1440年童倉等南遷時,左衛部民“留居者過半”。遷居婆豬江流域的建州女真時雖只有1萬多人,但由于他們在長期遷徙中患難與共,而聚居在一地后,因來歸者日益增多,遂形成一個強大的聯盟集團。原來人數較少的建州左衛,當猛哥帖木兒后裔清太祖努爾哈齊登上政治舞臺后,建州女真8部、海西女真4部及東海女真的一部分,均先后被他統一起來。建州女真8部及其分布為:蘇克素護(亦作蘇護或蘇滸)河部,因居地臨水得名,今稱蘇子河;哲陳部,哲陳為滿語,疆、城郭之意,因居建州女真區域西北角得名,地在今蘇子河與渾河合流處一帶;完顏(一作王甲)部,分布在今新賓滿族自治縣東北的渾江上游地區;渾河部,以水得名,約分布在今撫順市東南的渾河流域地區;棟(一作董)鄂部,以水得名,居今稱大雅兒滸河流域;鴨綠江部,居今鴨綠江上游地區,有人認為該部居民是明成化年間(1465—1487)從圖們江流域來投的毛憐衛人;訥殷部,以水得名,地在今松花江上游地區;珠舍里部,分布在朱色冷河(今二道江)流域,地在今吉林省安圖縣境。前人常稱前5部為滿洲5部,后3部為長白山3部。表明建州女真區域,東至鴨綠江,西抵撫順市,南有遼寧縣桓仁縣境,北達圖們江的廣大地區。

[編輯本段]其它建州

北魏永安(528年—530年)中置,轄高都、長平、安平、泰寧四郡。治高都縣(今山西晉城市東)。

北齊天保七年,廢長平、泰寧兩郡,只轄高都、安平二郡。

北周因之。隋開皇三年(583)改建州為澤州。大業三年廢州為郡,澤州改叫長平郡。

華東 是指哪?

具體為華東六省一市:山東、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上海市(其實包括臺灣省為七省一市)

當今世界經濟形勢如何

一、經濟全球化進程不可阻擋

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大趨勢,盡管它在進程中會有曲折,會有人反對,但其勢頭不可阻擋。

經濟全球化是指商品、資本、服務、技術、信息、勞務(人才)在全球范圍內流動空前加快,形成世界統一大市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進入新世紀以后,全球化進程加快,各國開放的程度越來越高,相互依存度越來越高,市場自由化的程度越來越高。

之所以說經濟全球化的勢頭不可阻擋,這一進程不會中斷,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推動經濟全球化的兩個輪子一直往前轉,這兩股力量不可阻擋。這就是市場化的力量和網絡化的力量,也稱作市場革命和技術革命。

冷戰結束后,世界市場化的規模和速度大大提高。前蘇聯東歐國家走上市場化道路;中國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大步推進;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對市場的控制也大為松動。整個世界的開放度、市場的自由度前所未有。

信息產業的迅猛發展,突破了地域時空的限制,互聯網使世界各國之間的距離縮小,使商品、資金、技術、信息的流動空前加快,成本空前降低。例如,紐約到倫敦的長途電話費, 2001年時,每3分鐘需1美元,預計到2010年將降到3美分。網絡化極大地推動著經濟全球化的進程。

跨國公司的擴張力量不可阻擋,成為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載體。哪里的市場條件適合,哪里的成本低廉、潛力巨大,它們就往哪里推進。有研究顯示,全世界已有6.4萬家跨國公司,它們以資金、技術、品牌和銷售網絡的優勢馳騁世界市場,它們控制著全球1/3的生產、2/3的國際貿易,70%的技術專利,90%的國際直接投資。這些龐然大物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推動力量。

WTO的成立,統一的國際經濟規則的形成,對民族國家的約束力逐步加強,又大大推動了全球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的進程。

但是,由于經濟全球化的負面效應的顯現,南北差距的拉大,國際經濟貿易規則的不合理(這些規則是以發達國家為主體制定的),財富越來越向少數富國集中,不發達國家有被邊緣化的危險。產業結構的全球整合,使發達國家一部分人失業;工業化的步伐使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因此,從上世紀90年代起,世界出現了一股反全球化的浪潮。

反全球化浪潮的興起提醒世界,全球化進程應當調整,需要反思,應當給全球化“以人情、人道色彩”(歐盟語),應使全球化成為一個共贏共享、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全球化,這就要求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

二、世界經濟形成三大主體、三大市場

與經濟全球化一道,區域經濟合作(即區域經濟集團化),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又一個重要趨勢。

現在,全世界經濟合作組織大大小小多達140多個,但在世界經濟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占有最大市場份額的是三大主體:歐洲聯盟、北美自由貿易區和正在籌劃并形成中的東亞自由貿易區。世界經濟的興衰起落,與這三大區域經濟板塊密切相關。

經過五次擴大,歐盟今天已成為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地區組織。25國人口4.5億,GDP逾10萬億美元,占世界總GDP的30%。歐盟已建立起歐元區,統一了貨幣,這是目前惟一可以在經濟領域與美國相抗衡的力量。

北美自由貿易區,包括美國、加拿大、墨西哥,1994年正式建立,人口近4億,GDP 11萬億美元,是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它要向南美擴張,美國認為拉美是“一個比歐盟更重要的市場”。如果拉美進入,便可形成一個包括34國、8億人口、占半個地球的大市場。南美加入北美自由貿易區,有一個曲折反復的過程,但這是遲早的事。

一個以雙邊為基礎的東亞自由貿易區網絡正在形成。在2000年11月新加坡召開的東盟首腦會議和“10+3”(東盟10國+中日韓3國)首腦非正式會議上,首腦們就建立東亞自由貿易區達成共識并使其轉入具體實施。中國與東盟已確定在2010年建立自由貿易區,日本與東盟自由貿易區也將在2012年最終建成。在此基礎上,以“10+3”組成的東亞自由貿易區,可望2015年左右建成,并逐步走向建立“東亞經濟共同體”的更宏偉目標。而實現這一目標,占東亞地區GDP90%以上的中日韓三國的合作至關重要。一旦東亞自由貿易區建成,將成為擁有占世界1/3人口,GDP達到7萬億美元的全球最具發展潛力的市場,其規模可與歐盟、北美自由貿易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