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俄羅斯對外貿易結構(俄羅斯主要進出口產品)

时间:2024-05-20 07:00:05 编辑: 来源:

2010年和2011年,巴俄雙邊貿易有所恢復,到2011年回升至71.6億美元,但尚不及危機爆發前的水平,僅相當于2011年中巴貿易額(771億美元)的1/10。未實現盧拉在2009年提出的“巴俄雙邊貿易到2010年超過100億美元”的目標。從兩國具體進出口額來看,巴西基本上一直處于順差位置(2000~2011年,巴西僅在2000年出現1.5億美元的逆差)。2011年,巴西對俄羅斯的出口額以及巴西從俄羅斯的進口額分別為42.2億美元和29.4億美元,均不及2008年的水平(46.5億美元和33.3億美元),巴西實現約12.8億美元順差。

總體而言,巴俄雙邊貿易規模與兩國經濟及貿易規模很不相符。以2011年為例,巴西對俄羅斯的出口額占巴西總出口的比重僅為1.6%,占俄羅斯全年進口總量的比重約為1.4%。與此同時,2011年巴西從俄羅斯的進口額占當年巴西總進口額的比重約為1.3%,占俄羅斯當年總出口額的比重僅為0.6%。但是,如果比較10年前的情況,巴俄雙邊貿易遠遠落后于各自進出口貿易的總體增長速度,也就是說,巴西或俄羅斯在對方市場中的份額實際處于“縮水”狀態。2001年,巴西對俄羅斯出口占當年巴西出口總量、俄羅斯進口總量的比重分別為1.8%和2.6%,高出2011年上述兩項比值(1.6%和1.4%);同年,巴西從俄羅斯的進口額占當年巴西進口總額、俄羅斯出口總額的比重分別約為0.8%和0.5%,略低于2011年上述兩項比值(1.3%和0.6%)。

造成巴俄貿易規模有限的主要因素包括:(1)兩國對對方市場均缺乏了解,均非對方國家的傳統貿易伙伴,兩國對對方市場的開發力度尚顯不足;(2)兩國的出口產品結構類似,初級產品及資源密集型產品均為兩國的主要出口產品,經濟互補性的欠缺使兩國經貿往來缺乏足夠的驅動力;(3)巴西、俄羅斯均為貿易保護主義相對較為嚴重的國家,貿易保護措施直接限制巴俄雙邊貿易的開展;(4)兩國之間尚缺乏便捷的貿易渠道,比如俄羅斯對巴西的出口多數是由國際中介商來運作,這無疑降低了兩國之間的貿易互信程度。另外,雖然兩國在高科技領域存在一定的互補性,但巴西對俄羅斯在與貿易相關的配套管理、銀行融資的保障缺乏足夠的信任,這是限制兩國科技互補性發揮的重要障礙。[7]

從出口產品結構來看,巴西對俄羅斯的出口主要以基礎產品以及低附加值的半制成品為主。2011年,基礎產品、半制成品和制成品占巴西對俄羅斯出口的比重分別為49%、43.8%和7.2%。而從出口產品種類來看,粗糖、牛肉和豬肉為巴西對俄羅斯的主要出口產品,占出口的比重分別為43.7%、24%和7.6%。相反,俄羅斯對巴西出口則主要以化工和軍工產品為主,2011年,俄羅斯對巴西出口的三大產品為硝酸銨、尿素、磷酸二氫銨,分別占俄羅斯對巴西出口額的15.7%、15.5%和14.7%。

俄羅斯主要出口產品

一、包括石油在內的礦物燃料:2376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52.9%);

二、鋼鐵:234億美元;

三、谷物:105億美元;

四、寶石,貴金屬:101億美元;

五、包括電腦在內的機械:92億美元;

六、木材:90億美元;

七、肥料:82億美元;

八、鋁:66億美元;

九、銅:54億美元(1.2%);

十、電機,設備:49億美元(1.1%)。

【拓展資料】

出口貿易又稱輸出貿易(Export Trade)是指本國生產或加工的商品輸往海外市場銷售。從海外地區輸入的商品,未在境內消費,又未經本國加工而再次輸出海外,稱為復出口或再輸出(Re-Export Trade)。

行情調研:

行情調研為了獲得與貿易有關的各種信息。通過對信息的分析,得出國際市場行情特點,判定貿易的可行性并進而據以制定貿易計劃。

行情調研范圍和內容包括:經濟調研;市場調研;客戶調研。

1.經濟調研

經濟調研的目的在于了解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總體經濟狀況、生產力發展水平、產業結構特點、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貨幣制度、經濟法律和條約、消費水平和基本特點等。總之,是對經濟大環境有一個總體的了解,預估可能的風險和效益情況。對外貿易總是要盡量與總體環境好的國家和地區間開展。

2.市場調研

市場調研主要是針對某一具體選定的商品,調查其市場供需狀況、國內生產能力、生產的技術水平和成本、產品性能、特點、消費階層和高潮消費期、產品在生命周期中所處的階段、該產品市場的競爭和壟斷程度等內容。目的在于確定該商品貿易是否具有可行性、獲益性。

3.客戶調研

客戶調研在于了解欲與之建立貿易關系的國外廠商的基本情況。包括它的歷史、資金規模、經營范圍、組織情況、信譽等級等其自身總體狀況,還包括它與世界各地其他客戶和與中國客戶開展對外經濟貿易關系的歷史和現狀。只有對國外廠商有了一定的了解,才可以與之建立外貿聯系。中國對外貿易實際工作中,常有因對對方情況不清,匆忙與之進行外貿交易活動而造成重大損失的事件發生。因此在交易磋商之前,一定要對國外客戶的資金和信譽狀況有十足的把握,不可急于求成。

俄羅斯在地域政治和地域經濟中的利益與經濟發展模式

俄羅斯作為一個橫跨歐亞的聯邦國家,在外資、進口商品及其現代工藝密集涌入的浪潮中,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沖擊下,要快速完成結構調整和實現民族經濟現代化是不現實的。

據1995年的統計,沒有一個獨聯體國家在經濟改革過程中形成了成熟的市場經濟條件。這里“成熟的市場經濟”是以世界上市場經濟發展得較好的國家為標準,世界銀行按照這個標準把28個實行經濟轉型的國家分成四組,其中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摩爾多瓦、亞美尼亞、格魯吉亞、哈薩克斯坦屬于第三組(屬于第二組的有波蘭、埃斯尼亞、拉脫維亞、保加利亞、魯梅尼亞、蒙古和阿爾巴尼亞),而烏克蘭、白俄羅斯、阿塞拜疆、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則屬于最后的第四組。也就是說,所有友好國家在改革過程中都沒有完成當初預定的經濟轉型任務。獨聯體國家應采取統一行動,協調國民經濟結構轉型的步伐,并在此基礎上集中或分階段地形成統一的市場。因此,獨聯體國家現階段提高生產效率的主要途徑是努力恢復已中斷的國家間生產與技術合作,首先應在礦物原料領域協調政策,進一步發展生產協作并實行聯合設計、聯合規劃,以形成自由貿易區和海關聯盟。

俄羅斯的內外政策應主要著眼于恢復在地理空間上的統一經濟聯盟(指獨聯體——譯者注),以形成世界地域政治的一個軸心;努力擴大并多方面發展與獨聯體其他國家的關系,以形成一個穩定的極。為了執行這個內外政策,首先應在俄羅斯聯邦的領土上從西到東重新配制基本能源的流向。不要向東方國家出口能源,而應把這些能源用于遠東地區和東西伯利亞地區的發展。計算表明,如果把石油、天然氣能源用于國內企業,其單位能源的收入和對國內總產值的貢獻是按國際價格把能源賣給其他國家的10倍。而購買這些能源的國家,如果它在加工業和能源利用方面擁有新技術,那么它獲得的收入將是購買這些資源費用的20倍。

有的俄羅斯專家指出,出售能源將給我國造成隱性的雙重損害:一是影響了我國的生產穩定,擴大了我國的失業率;二是促進了能源進口國的生產穩定,增加了他們的就業崗位。這將導致降低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加劇國內社會的矛盾,同時增強我國能源購買國在國際舞臺的競爭實力,最終仍將削弱我國對外的政治力量,有損于國家安全。

在資源開采總量下降的前提下,過分增加出口不僅將加劇生產和需求之間的比例失調,而且會破壞宏觀經濟結構,使我國的經濟模式走向原料出口型。例如,俄羅斯有60%~80%的銅、鎳、金、鉑、金剛石、鋅、鈾、鋁、鉬和稀有元素用于出口,這個問題具有兩面性,一方面出口可維持企業的生產規模,增加國家的收入;另一方面又將干擾經濟結構轉型的任務,并加深我國經濟對世界市場的依賴性。

我們應適當調整俄羅斯的礦物原料政策,在礦物原料能完全滿足國內需求又不損害當代人民和子孫后代利益的前提下,把礦物原料的剩余部分用于出口。但出口的數量應精確地與我國地下資源的規模相適應,應遵循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優先的原則。

必須看到,一個文明國家在歷史發展的每個階段都應檢查自身的方針與戰略是否適應于變化著的世界。在新的世紀里,世界的格局將出現巨大的變化,全球經濟體系的結構正面臨大的調整。蘇聯的解體使一些原加盟共和國陷入了深刻的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使得企業之間大量的協作體制和技術合作中斷了。在這種情況下,經濟水平的下降已造成整個地區的衰退。對俄羅斯而言,最迫切的問題是喪失世界大國的地位。

讓我們按世界經濟和軍事實力的指標把獨聯體和當前世界上其他地區性聯合體(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和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進行一下比較:獨聯體在世界國內總產值中(按等值購買力計)所占的份額為3%,歐盟為24%,北美自由貿易區為26%,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不含北美自由貿易區成員國)為29%;獨聯體在國家支出方面占1.5%,而歐盟為40%,北美自由貿易區為21%,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為21%;獨聯體在出口方面占2%,歐盟為43%,北美自由貿易區為17%,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為25%;獨聯體在投資方面占3%,歐盟為19%,北美自由貿易區為19%,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為36%;獨聯體在軍事開支方面占3%,歐盟為22%,北美自由貿易區為37%,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為18%。

上述數字與獨聯體各國在原料、能源、工業和新技術方面的巨大潛力很不相稱。加強獨聯體地域范圍內的一體化,肯定可明顯加強俄羅斯在世界經濟和政治中的作用。改革后的獨聯體國家在世界指標中所占的份額到2015年可達到4%,到2030年可達7%~8%。當然,還低于另外三個主要經濟組織的水平,但這已經是單兵作戰的俄羅斯聯邦指標的1.5倍左右。

對于俄羅斯來說,首先應盡快在實力雄厚的部門,即能向國際市場出口礦物原料、金屬、木材和軍工產品換取外匯的那些部門中形成強大的跨國組織。跨國組織形成的過程不僅可促進獨聯體內部的一體化,而且有助于東歐、東南亞和亞太地區國家的一體化趨勢。必須看到,在前蘇聯時期,如果當時建立跨國組織,繁榮地域經濟的可能性比現在的俄羅斯大得多。

為了使俄羅斯國民經濟能順利向地域經濟模式過渡,必須注意兩個問題。一是要認真分析國際戰略形勢,首先是我們面臨的一系列現實威脅和挑戰,同時要認真分析國家現有資源的潛力。在威脅當中,首當其沖的是西方后工業化文明對前蘇聯范圍內新發現礦產資源的企圖。例如,最近在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阿塞拜疆和俄羅斯發現了一批油氣田。為了合作開發新油氣田,世界經濟力量出現了重組。相關的信貸金融資源、生產資源、智力資源走向聯合,出現了擁有最新工藝技術和地面永久設施的跨國財團。二是要關注俄羅斯在地域政治和地域經濟中的利益,著重尋找能促使俄羅斯經濟增長的基本突破口。進行理論研究時,必須考慮影響世界地域經濟發展的所有因素——全球化、區域化、世界地域經濟的轉化條件、威脅和挑戰等特征,保證我們在戰略上的靈活性。

在制訂俄羅斯21世紀發展戰略時,必須考慮到地域政治因素、地域經濟因素和意識形態因素。所謂地域經濟因素指的是,俄羅斯作為世界上唯一橫跨歐亞兩洲的大國,在制訂發展戰略時必須盡量反映其在該地區的重大經濟利益。遺憾的是,俄羅斯錯過了曾籠罩在歐洲大陸的一體化進程。冷戰之后,建設歐洲一體化大家庭的過程沒有讓俄羅斯參加。歐洲在歐盟的旗幟下團結起來了。現在“歐洲”和“歐盟”實質上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