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俄語戰爭對國際貿易各方面的影響(冷戰對中國的影響)

时间:2024-06-09 04:38:20 编辑: 来源:

、協調”。

《聯合國憲章》共19章111條。除載明上述宗旨外,它規定聯合國及其會員國應遵循以下原則:(1)所有會員國主權平等。(2)各會員國應以和平方法解決其國際爭端。(3)各會員國不得對別國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脅。(4)聯合國對任何國家采取防止或強制性行動時,各國不得對該國提供協助。(5)聯合國應確保非會員國遵循上述原則,聯合國不得干涉各國內部事務。《聯合國憲章》還規定了會員國的義務和權利;規定了安理會等聯合國主要機構的職能范圍,規定了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任何實質性問題上一致的原則。

聯合國的主要機構有:聯合國大會、安全理事會、經濟及社會理事會、托管理事會、國際法院和秘書處。聯合國大會簡稱“聯大”,由全體會員國組成,是聯合國的主要審議機構。聯合國會員國分為創始會員國和接納會員國,創始會員國包括中國等51個。聯大每年召開一次,通常在每年9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二開始,最遲在每年圣誕節前夕結束。聯大審議的事項極為廣泛,凡聯合國憲章規定范圍內的任何問題均可討論。它接受和審議會員國的提案及聯合國各機構的報告;根據安理會建議任命秘書長;接納新會員國;改選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等等。 每屆聯大選舉大會主席1人,副主席若干人。 設若干委員會(如政治與安全委員會等),討論交給該委員會的相關議題,作出決議,提交大會通過后,成為聯大決議。聯大對程序問題和一般問題的表決,以簡單多數即1/2以上票數贊成為通過;對重要問題的表決,以絕對多數即2/3以上票數贊成為通過。一國一票,任何國家都無否決權。1946年在倫敦召開了第一屆聯合國大會。此后各屆聯大都在紐約召開。聯大閉會期間,經會員國請求,并獲安理會或1/2以上會員國同意,可召開聯大特別會議;經9個以上安理會理事國請求,可召開緊急特別聯大。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簡稱安理會,是聯合國負責國際和平與安全的主要機構,由5個常任理事國(美、蘇、中、英、法)和10個非常任理事國(1965年前是6個非常任理事國)組成。安理會有權受理、調查、議決任何國際爭端;有權斷定侵略,并采取外交、經濟或軍事制裁來反對和制止侵略。實質性問題的表決,需9票以上(含9票)通過,并實行“大國一致原則”,即5個常任理事國須一致通過,每個常任理事國都有否決權。對程序性問題,常任理事國沒有否決權。安理會主席由各理事國按國名的英文字母順序按月輪流擔任。通常,都由各理事國常駐聯合國代表(亦稱駐聯合國大使)帶員出席安理會。

聯合國經濟和社會理事會,簡稱經社理事會,是負責協調聯合國及其各專門機構的經濟及社會工作的主要機構,由54個理事國組成,任期3年,每年由聯合國大會改選其中18個理事國,可連選連任。經社理事會負責關于國際間經濟、社會、文化、教育、衛生等方面的研究并提出有關報告;促進對人權和基本自由的尊重;同非政府組織磋商各種有關事項等。設有社會發展委員會、人權委員會、非政府組織委員會等。經社理事會每年召開2次會議,表決以簡單多數通過,一國一票。非政府組織可派觀察員參加會議,無投票權。

聯合國托管理事會是聯合國負責監督托管領土行政管理的機構。托管領土通過聯合國同有關國家訂立托管協定而置于聯合國托管制度之下。

國際法院是聯合國的司法機關,由聯大和安理會選舉的不同國籍的15名法官(任期9年,每3年改選5名)組成。國際法院受理各當事國提交的一切案件,以及聯合國憲章特別規定由該法院管轄的案件。除已聲明接受國際法院強制管轄權的國家間的案件外,國際法院的管轄以各當事國的自愿接受為前提。

聯合國秘書處是聯合國負責組織和處理日常工作的主要機構,執行聯大、安理會等聯合國其他機構的決議和交付的任務,為聯大、安理會等聯合國其他機構提供包括會務在內的各種服務。它是聯合國所有機構中最繁忙、最龐大的機構,由秘書長主持領導。聯合國秘書長是聯合國的行政首長,由安理會以9票以上多數(包括5個常任理事國的一致同意)推薦,經聯合國大會以2/3以上多數通過任命,任期5年,可連選連任。聯合國秘書長和副秘書長、助理秘書長、各級官員及職員都必須與本國政治脫離,也不得接受本國政府或任何一國政府的指示,是只對聯合國負責的超國家的聯合國官員和職員。

聯合國的工作語言為英語、法語、漢語、俄語、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 國際法院的工作語言是英語和法語。 聯合國總部設在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大廈位于紐約曼哈頓區東河之濱一片面積為18英畝的“國際領土”上。聯合國辦事處設在瑞士日內瓦和奧地利維也納。國際法院設在荷蘭海牙。聯合國的徽記以從北極角度看去的世界地圖為背景,上面環繞著兩根交叉的橄欖枝。聯合國的旗幟呈長方形,采用淺蘭色旗地,正中為白色的聯合國徽記圖案。

1946年第一任秘書長特呂格弗·賴伊

聯合國會徽

聯合國總部大廈

二、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確立和關貿總協定的成立

第二次世界大戰對世界經濟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和關貿總協定成立,是對戰后世界經濟具有重大和長遠影響的兩件大事。

1944年7月1日~22日,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布雷頓森林舉行了國際性貨幣金融會議(后被稱為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出席會議的有美、英、法、蘇、中等44國代表,會議通過了《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總稱“布雷頓森林協定”,決定建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以穩定國際匯率和向急需外援的成員國提供長期貸款和投資。布雷頓森林協定規定:以黃金和美元作為各國貨幣定值的標準;美元和黃金直接掛鉤(35美元等于1盎司黃金);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實行固定匯率制。從而確立了布雷頓森林體系,即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貨幣體系,奠定了美國在戰后世界經濟格局中的霸權地位。

1944年布雷頓森林會議

1945年12月27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即世界銀行)宣告成立。基金組織總部設在華盛頓,1947年3月1日開始工作。基金主要來源于成員國繳納的份額。成員國享有提款權,即按所繳份額的一定比例向基金組織借用外匯的權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最高權力機構是理事會,由各成員國派出理事組成。日常事務由執行董事會處理。世界銀行于1946年開業,最高權力機構也是理事會,日常事務也是由執行董事會處理,歷屆行長均為美國人。兩機構均在1947年成為聯合國專門機構。

1947年10月30日,包括倡議國美國在內的23個國家在日內瓦簽訂了關稅和貿易總協定及123件雙邊關稅減讓的最后議定書。總協定共4部分38條,于1948年1月1日生效,關稅和貿易總協定組織正式成立。關貿總協定的最高權力機構是締約國大會,每年召開一次會議,一般采用協商辦法而不用投票方法來決定事項。閉會期間由代理理事會處理重要事務,由秘書處處理日常事務,并設有若干委員會和工作組。宗旨是達成互惠互利的安排以求大幅度削減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消除國際貿易中的歧視待遇。主要活動是主持減讓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的多邊談判和協調成員國的貿易爭議。關貿總協定后來發展成為世界貿易組織。

美國牽制俄羅斯,挑起俄烏之間的沖突,原因到底是什么?

原因很簡單,美國一切為了自己的利益。

一是牽制和消耗俄羅斯,通過制造麻煩,來拉進俄羅斯,讓俄羅斯陷入危機四伏中,既可以沒有成本的消耗俄羅斯,又可以讓俄羅斯陷入困境中,無力顧及其他地區,便于美國擺脫對方。

二是拉近和綁架歐洲盟國,讓歐洲盟國更加依賴美國,因為俄烏緊張,單憑歐洲的實力,難以抗衡俄羅斯,這樣歐洲就更需要和依賴美國,套牢歐洲不讓他們與美國離心離德,利用歐洲借力打力,為美國戰略轉移和布局,充當馬前卒。

美國之所以打壓俄羅斯,其懼怕斯拉夫人的心里是與生俱來的,從拿破侖到現在的美國,他們對俄羅斯的戰爭和斗爭,以經持繼兩個世記。這是歷史上最頑強的,最不可猜測的爭斗。俄羅斯國土面積廣擴,資源豐富的很,美國和歐洲的資本家,對俄羅斯和資源想法設法想的到,這也是其中的原因。

美國拱火俄烏,自有其政治經濟算計。一方面,世界上保持低裂度對抗,美國很樂見,原因很簡單:顯示美國的存在和作用,有時甚至雙方得買點美國軍火,還可直接乘機塑造危機發展方向。具體到俄烏沖突,美國明顯在支持烏把事情搞復雜、鬧大,其目的無非就是對俄極限施壓,擠壓其戰略空間,最好讓俄深陷其中無遐他顧,從此一蹶不振。

當然也嚇嚇歐洲人,要借強大又好斗的俄羅斯來狠狠進行敲打,讓昔日這幫小弟別再跟老美離心離德,跟俄羅斯走得太近;而烏克蘭更應對美俯首帖耳,感恩戴德。這樣順勢收服烏克蘭。另一方面,俄歐能源搏奕牽動著美國、烏波等國高度敏感的神經和切身利益,美國必不可失去話語權,更不可失去經濟利益。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