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買粉絲發布流程 三審怎么寫(關于明星高強度工作你們怎么看?)

时间:2024-06-02 07:42:21 编辑: 来源:

換句話說,張三跟你一起吐槽過父母,結果在你死后,這些聊天記錄到了你父母手上,那誰來保障張三的隱私權?

在此案中,德國聯邦最高法院認為,讓親人繼承數字遺產,并不違背他人的相關權益。因為在互聯網中,人們發出信息的那一刻,就應該意識到有暴露風險——

張三發給你的聊天記錄,本來就可能被你截圖轉發給另一個人,也可能剛好被其他在現場的人看見。

而Facebook一案的最大意義在于,德國聯邦最高法院做出的最終判決,在某種程度上,第一次對數字遺產被繼承的合理性、合法性做出了肯定,具有開拓性的 歷史 意義。

數字遺產怎么分,

也不是你說了算

如果我今天想立個遺囑,分配自己的數字遺產,需要經歷幾個步驟?

2021年10月,B站up主@當下頻道 前往中華遺囑庫,親身體驗數字遺產遺囑的相關辦理流程——

結果,視頻中的小姐姐前后一共花了2個月的時間、花費了4位數的費用,才完成了數字遺產的“分配”工作。

一個事實是:分配數字遺產,不只是留下賬號密碼這么簡單——

由于相關的法律制度尚不完善,對于數字遺產的使用范圍和繼承方式,每個社交軟件都有各自不同的規定。

因此,如果你直接在遺囑上寫下“我宣布由XXX繼承我的B站賬號”,這樣的一段話是不具備法律效力的。

在確立遺囑之前,你還得先向各大社交平臺買粉絲他們的相關細則:

比如,買粉絲到現在還是沒有繼承賬號這一說,親屬只是可以通過出示死亡證明等相關文件,轉移逝者在賬號中剩余的金錢財產;

而Facebook最新公布的規則是,人們可以指定一位信任的人,在死后繼承自己的賬號,而“繼承人”可以修改封面圖片、通過好友申請等。

另一方面,你還得確定立下遺囑的數字遺產真的屬于自己,不然容易鬧出大烏龍。

2010年轟動一時的“屠龍刀”案,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男子陸某沉迷網絡 游戲 ,并且擁有頂級裝備“屠龍刀”,價值5萬元。后來他因車禍不幸身亡,妻子李某在繼承他的數字遺產時,卻意外遭到了第三個人的抗議——

原來,陸某在 游戲 里還有一個“妻子”楊某。“屠龍刀”是他與楊某在完美配合下獲得的裝備,也由此引發質疑:“虛擬財產,不就該由虛擬親屬繼承嗎?”

最終,法院判決兩位女子各繼承“屠龍刀”50%的份額。

總之,數字遺產還存在許多亟待完善的地方。不過,在未來,數字遺產的分配,還有很多新的可能:

英國牛津大學教授維克托·邁爾-舍恩博格曾提出,未來的數字遺產,可以設立一個具有“失效時間”的繼承機制:

按理說,日記會泛黃、墨跡會消失,“我們也應該建立一個漸變的遺忘機制,允許信息隨著時間逐漸‘分解’或‘銹蝕’”。

另一個有趣的做法是,就像捐獻眼角膜一樣,你也可以選擇在死后捐獻自己的數字遺產——

美國的互聯網檔案館、新加坡的國家圖書館,早已開始將有價值的網頁、多媒體文件收入館中,人們可以捐出自己的數字遺產,為 社會 學等領域的研究做出貢獻。(前提是有價值)

數字遺產,還有可能讓你得到“永生”:2019年,中國國家博物館與新浪微博宣布,將收錄所有微博內容作為數字記憶和數字遺產進行保存。

當時就有人表示想到了英劇《黑鏡》中的情節:如果儲存的信息足夠豐富,利用這些數字遺產,我們說不定能還原一個和死者一樣的機器人出來。

所以,回到開頭的問題:你會怎么處置自己的數字遺產?

[1] 德國數字遺產繼承的法律規制及其對我國的啟示︱查雁翎

[2] 我國數字遺產繼承問題研究︱崔燦

[3] 誰動了我的數字遺產︱沈玎

[4] 你會刪除你的數字遺產嗎?︱孫晨曦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