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關于今年的外貿外資工作,中央經濟會議(需要201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文)

时间:2024-06-02 06:07:08 编辑: 来源:

產品等消費政策,各省份也在陸續召開的座談會中將促消費作為下半年的重要發力點,提出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大力發展旅游、發展夜間經濟等舉措。

6月17日,甘肅省召開十三屆省政府第54次常務會議指出,要統籌抓好各種穩增長措施,旅游消費要挖掘特色,在夜間經濟、消夏避暑等方面多想招數,找準新需求,培育新熱點。6月27日,吉林召開省政府2019年第10次常務會議強調,培育新的消費熱點,發展旅游、展會等服務業。同時鼓勵創新創業,增加社會就業,保障改善民生……

另外,多地還發布了相關政策,進一步促進消費。北京市商務局局長閆立剛近日表示,夜間經濟將成為北京消費打造國際影響力的亮麗風景,閆立剛透露,正在擬制《北京市關于進一步繁榮夜間經濟促進消費增長的措施》,發展深夜食堂等夜間消費特色項目。

7月2日,河南省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制定《河南省進一步優化供給推動消費平穩增長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方案(2019年)》,從汽車、房產、科技等5方面提出22項促消費舉措,大力發揮消費對經濟的基礎性作用。

四川也于近日發布《關于印發四川省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實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將進一步放寬7大服務消費領域的市場準入,推動自駕車、旅居車營地和主題公園規范發展,鼓勵發展文化主題旅游飯店、民宿客棧等旅游住宿業,積極探索巡游車政府指導價等。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任興洲稱,今年宏觀調控最大的特征就是逆周期調節,確保經濟平穩運行。一季度以來,有關政策效應已經顯現,長遠看,中國經濟有條件、有能力在合理區間運行,實現消費及相關的就業、收入等穩定,這些將為“中國市場”注入利好,讓消費穩穩地向上升級。

支持實體經濟再加碼

穩增長仍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頭等任務,6月以來,政策層面也加大部署,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6月2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進一步降低小微企業融資實際利率的措施,決定開展深化民營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綜合改革試點;部署支持擴大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和制造業信貸投放,促進創新和實體經濟發展。

云南省政協十二屆九次常委會議也強調,要通過在簡化行政審批手續、降低企業成本、紓解民營企業困難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政策舉措,推動全省營商環境不斷改善,民營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天津市也提出,加強對政府和市場主體雙向法治約束、大幅為企業減稅降費等要求。

吉林省政府7月初印發《關于強化精準調控著力穩增長防風險政策措施的通知》,圍繞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提出7項措施,涉及減稅降費、加大小微企業信貸支持力度、僵尸企業處置等。

湖南省省長許達哲7月1日也指出,今年以來,湖南省經濟運行平穩、穩中向好,但也要看到湖南省經濟發展仍存亟待解決的問題。下半年,要做好“六穩”工作,催生發展活力,激活實體經濟投資。減稅降費方面,要進一步壓減一般性財政支出,將相關舉措落實到位。

除了減稅降費,松緊適度的貨幣政策也讓金融活水流向實體經濟。今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綜合運用定向降準、定向中期借貸便利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持續釋放資金。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表示,穩健的貨幣政策,重視優化結構、精準滴灌,超萬億元資金的釋放,不僅穩定了市場預期和信心,也加大了對實體經濟的金融支持。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也曾明確表示,下一階段,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將會同相關部門,采取有力措施,發揮好各部門政策合力,共同促進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        

地方今年經濟工作會釋放了哪些信號?

“高質量發展”“擴大內需”“營商環境”"提振消費""投資""優化營商環境"等成為地方經濟工作部署的高頻詞,展現了新年的開局勢頭,釋放了全力拼經濟、奮戰開門紅的強烈信號。

一是高質量發展。廣東、重慶、天律、山東、甘肅、南京、大慶等地分別圍繞高質量發展召開會議做出重點部署。高質量發展成為多地會議高頻詞,這表明地方積極探索適合自己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找到了將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結合起來的有效途徑。并且對高質量發展提出明確要求,有助于進一步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本地區節前召開的“兩會”精神落到實處。

二是提振消費。

圍繞擴大內需、提振消費,多地陸續提出應對方案。今年年初,多地出臺了具體方案提振居民消費,提振消費在今年各地“拼經濟”的大背景下居于重要位置。

三是投資。圍繞投資,多地加緊謀劃布局。新的一年,各地新老基建齊抓共進,一批重大項目投資計劃浮出水面。推進經濟運行穩步回升需要充分發揮投資在經濟增長中的重要作用。從現在地方對今年經濟發展的部署情況來看,基礎設施建設對經濟的正向拉動作用并沒有弱化,各地都在落實促增長的舉措,擴投資火熱開局,重大項目加速推進,這對經濟發展將起到正向拉動作用。

四是優化營商環境。營商環境的優化,也是此次各地召開會議部署經濟工作的關注重點。優化營商環境,對激發民營經濟的活力和國民經濟發展至關重要。通過落實和深化“放管服”、打破隱形壁壘等一系列舉措,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民營企業發展創造更好的政策和制度環境,進一步激發市場需求和活力。

201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完整內容有哪些?

會議提出了明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

二、推進發展現代農業,確保農產品有效供給。強農惠農的思想認識只能增強不能削弱,強農惠農的政策力度只能加大不能減小。要千方百計確保主要農產品供給安全,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增加農業生產補貼,穩步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加大糧食主產區投入和利益補償力度,落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認真搞好市場流通體系建設,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確保群眾吃上放心食品。要著力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農村水利、電網和危房改造、環境整治投入力度,繼續推進農村公路、沼氣建設;把水利作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多方籌集資金,切實增加投入;嚴守耕地保護紅線,著力提高耕地質量,加快中低產田改造,大規模建設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要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堅持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促進農業生產經營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

三、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增強經濟發展協調性和競爭力。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調整優化需求結構,增強消費拉動力,重點提升居民消費能力、改善居民消費條件、培育新的消費熱點;以優化投資結構為重點,提高投資質量和效益;做好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一攬子計劃與“十二五”前期投資項目銜接工作;嚴控投資產能過剩行業,防止新的低水平重復建設。要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加快改造提升傳統制造業,培育一批適應市場需要、擁有核心技術、重視創新、機制靈活的優勢企業和產業,提高產業集中度;加快壯大服務業規模,全面提高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切實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推進產學研緊密結合,扎實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要強化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完善政府節能減排目標責任考核評價體系,進一步發揮市場作用,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增強企業和全社會節能減排內生動力;加強重點節能工程建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環保產業,加快低碳技術研發應用;加強重點流域、區域、行業污染治理,加快建立生態補償機制;落實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行動目標,積極開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國際合作。要統籌國土空間開發利用,增強區域發展協調性,堅持把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放在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優先位置,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積極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扶持力度;加快制定法律法規、配套政策、考核體系,確保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落到實處。要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合理確定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功能定位、產業布局、開發邊界,形成基本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一體化、網絡化發展的城鎮化新格局。

四、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創新社會管理機制。“十二五”開局之年,在改善民生上要扎扎實實辦幾件實事。要加強教育重點領域建設,重視發展學前教育,完善高中和職業教育,擴大涉農中等職業教育免費范圍,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要加快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要堅持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把促進充分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完善城鄉公共就業服務體系,重點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就業困難人員、退役軍人就業工作,保障勞動者權益,構建和諧勞動關系。要加快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在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提高統籌層次、完善轉移接續辦法等方面取得新進展,擴大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范圍,建立健全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城鄉居民低保標準正常調整機制。要扎實推進醫藥衛生體制五項重點改革,突出抓好健全基本藥物制度和加快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保障群眾用藥安全有效、價格合理、方便可及,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為群眾提供滿意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要加快推進住房保障體系建設,強化政府責任,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加快棚戶區和農村危房改造,大力發展公共租賃住房,緩解群眾在居住方面遇到的困難,逐步形成符合國情的保障性住房體系和商品房體系。要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群眾工作,深入推進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健全信訪工作責任制,健全社會輿情匯集和分析機制,健全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著力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矛盾;做好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加大扶貧開發工作力度;加強安全生產,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五、加大改革攻堅力度,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必須以更大決心和勇氣全面推進各領域改革。要加強改革頂層設計,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要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扭轉收入差距擴大趨勢。要積極推進財稅、金融、投資體制和資源環境等領域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逐步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研究推進在一些生產性服務業領域擴大增值稅征收范圍改革試點,進一步推進資源稅改革。要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提高直接融資比重。要深化集體林權制度和國有企業改革。

六、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拓展國際經濟合作空間。要正確把握國內外發展環境,有效發揮我國在國際經濟分工中的比較優勢,堅持出口和進口并重、吸收外資和對外投資并重,努力拓寬國際經濟合作途徑,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要增創外貿競爭新優勢,繼續穩定和拓展外需,加快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優化進口結構,擴大進口規模,發揮進口對宏觀經濟平衡和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作用。要提高利用外資水平,鼓勵外資投向高端制造業、高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節能環保等領域和中西部地區,積極穩妥擴大金融等服務領域對外開放。要深入實施“走出去”戰略,探索新的投資合作方式,注意防范和化解境外投資風險。

會議指出,在明年經濟工作中,各方面要切實把重點放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來,使經濟增長速度與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切實做到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各地區一定要從本地實際出發,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合理確定發展目標,更加注重增長質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促進就業和改善民生,切不可盲目追求高速度。要堅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綜合施策、重點治理,保障民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