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中國國家地理訂閱卡有什么特殊的(晉西北的情況資料)

时间:2024-05-19 13:52:47 编辑: 来源:

面相迎,與內蒙古、陜北風沙區相毗鄰,自然條件惡劣,整體生態環境處于極度脆弱狀態,是北方地區沙塵暴侵襲京津的中、西兩條主線的必經之地。由于該地區長期以來亂采濫挖、濫墾濫牧現象普遍,致使國土資源和植被遭到嚴重破壞,加上惡劣的自然、氣候條件影響,使晉西北土地沙化、荒漠化現象十分嚴重,成了北方著名的風沙源頭。 幾年來,山西省在桑干河流域和通往北京的主要風沙路徑營造萬畝以上連片樹林120多處,林木成活率都在90%以上,有效遏制了地表起沙現象,減輕了沙塵危害。 從3月20日凌晨開始,屢屢遭受沙塵侵襲的山西省迎來今年入春以來強度、范圍最大的揚沙、浮塵天氣。肆虐的沙塵又一次敲響防風治沙、保持水土、恢復生態的警鐘。

編輯本段山西省的沙化現象

山西省氣象臺高級工程師苗愛梅介紹說,近20年來,山西省沙塵暴天氣過程呈現逐年減少趨勢,2000年略有回升,共發生8次較大規模的沙塵暴;從去年到現在,山西地區受沙塵暴的影響也有減弱的跡象,但形勢依然不容樂觀,尤其是沙化嚴重、生態脆弱的晉西北地區防風治沙、恢復生態已刻不容緩。 山西地處沙漠化擴展前沿,而晉西北土地沙漠化日趨嚴重,屬于沙塵暴高發區,素有“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無風三尺土,風起土滿天”的說法。這些主要分布于大同、朔州、忻州三市的16個縣(區)的風沙帶,土地沙漠化面積每年都在增加。右玉縣老城12米高的城墻如今已被黃沙埋沒,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墻;五寨縣許多村莊,由于風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遷一次,風沙已經成為當地人們最大的敵人。由于氣候惡劣,植被稀少,從西伯利亞吹過來的強勁季風,經大同、朔州地區把當地粒碎質輕的栗鈣土卷向高空吹向河北平原、京津地區。

編輯本段晉西北的治沙情況

專家指出恢復生態,晉西北風沙防治刻不容緩。

成就

晉西北6年治沙近2000萬畝山西晉西北雁門關外,遍布山野的林草在夏季的雨水中顯得格外青翠。7月2日,有關部門統計表明,自2001年以來,陜西省在晉西北風沙區開展大規模防沙治沙行動以來,已累計在這一區域完成生態治理面積近2000萬畝,形成了防風固沙的主體框架,初步構筑起護衛京津的綠色生態保障。 近年來,山西省環北京地區防沙治沙工程在國家的支持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聘請專業隊集中治理,保證了造林成活率與保存率;二是采取了拍賣“四荒”、家庭承包、股份制合作等多種方式,改變了以前只種不管的局面,激活了體制;三是保護現有植被,結合天然林保護工程,廣泛開展植樹造林退耕還草工作,停止毀林開墾過度放牧,讓牛羊下山改為圈養,有效保護了植被;四是大面積封沙育林育草,在植被較差的地區利用雨季進行飛播和人工散播。 從前年開始,山西省退耕還林還草工作已經全面展開,作為國家首批試點的晉西北16個縣與省政府簽訂了退耕還林“責任狀”,一些地區的退耕還林、還草已初見成效。目前,山西省已將風沙治理列為改善生態和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突破口,堅持“糧下川、樹上山”,防風治沙、恢復生態,建設山川秀美的綠色家園。 干了一輩子防沙造林工作的大同市林業專家、市林業局副局長唐志昌告訴記者,雁北、大同地區防沙造林經歷了三個時期:50年代種植了120萬畝小葉楊,本應在70年代成材,由于當地特殊的地理氣候,現在都長成了“小老樹”,目前瀕臨死亡的有70萬畝;從80年代到90年代末,國家實施造林工程,大同造林工程納入了“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2000年,大同被列入環北京防沙治沙造林工程范圍,全市11個縣區有7個納入整體規劃。目前,大同市在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方面已制定出了總體規劃,主要是建設以環外長城與桑干河為主的三縱四橫的“七條林帶”,全長700千米,寬度3-10千米,總控制面積336萬畝。同時構筑沙化封閉區、還林還草養殖區、基本農田區、仁用杏經濟林區和旅游景點區等“五區”。 地處晉西北丘陵山區、緊臨毛烏素沙漠的偏關縣,干旱少雨,整天風沙彌漫。為改變這一狀況,全縣開始大力發展山丘林業,并且制訂了一系列的利民政策:通過拍賣“四荒”,穩權發證,20年不變,把林業的發展與群眾的利益緊緊地聯系在一起,這給百姓吃了顆“定心丸”;在資金扶持上也給予一些優惠政策,對經濟比較困難的農戶,林業部門無償提供部分苗木、籽種,實行以獎代助,對于栽植經濟林的大戶,縣里負責墊支苗木費,定期收回,實行以借代助等。這些政策,極大地調動起廣大干部群眾的積極性,他們正在逐步走出“怪圈”,使林業發展步入良性循環。

仍需努力

山西省林業廳廳長曹振聲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山西省尤其是晉西北的生態環境由于“欠賬”太多,濫砍、濫伐、濫牧的現象較為嚴重,這些年局部地區的生態環境雖然有了明顯改善,但水土流失面積擴大、生態環境總體惡化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扭轉,山西省尚有4000萬畝宜林荒山、荒地亟待綠化。 雖然一些局部地區的沙化、水土流失問題已得到部分緩解,但山西省尤其是晉西北作為京津屏障,治理沙化仍然任重道遠。僅大同市應退耕還林的土地就有230萬畝,其中的80%已被不同程度地沙化,嚴重沙化的有30萬畝,作為屏障京津風沙水患的第一道防線,大同地區的生態環境十分惡劣。 據有關專家介紹,由于歷史欠賬、自然因素的制約,要想根本上遏制風沙的肆虐,山西作為全國土地沙漠化較為嚴重的區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個人藏書如何管理

本人的觀點是:支持發展正版電子書,以取代大部分紙本書,尤其是暢銷書、雜志、教材(教材電子化一定是未來趨勢),這對節約資源、降低價格、便于學術研究(尤其是檢索),都是有益的,這是全世界圖書業的發展方向。例如《大英百科全書》和《泰晤士報》,都已經徹底電子化了。

紙本書固然有其獨特魅力,比如經典版本、藝術類畫冊、收藏鑒賞類、書法碑帖、影印本線裝書、優質少兒書等等,還是值得保留的。

我國圖書業的問題,與本題無關,不多言。

本人既喜愛紙本書,也善用電子書,在此獻丑淺談一下選書、 藏書、整理書的經驗,以及教訓。

先談談教訓,或者說藏書帶來的麻煩吧

坐擁一屋子書,確實很有滿足感,但是,紙本書確實給我們帶來了無數麻煩。

首先,整理和存放非常麻煩,這是本題目的核心,隨后詳談。

其次,搬家問題。

書店搬遷的麻煩就不談了,就說家庭,我們家十年前搬入現在的房子時,總共打了80個自然包。自然包,就是采用圖書業普遍用牛皮紙打包圖書的方法,一包大概相當于40本32開的書。算上線裝書、16開畫冊、辭典等等大書,保守估計2500本書吧。我父母作為業內人都快累吐了。

后來,藏書逐年慢慢增加,家里能放書的地方都是書。去年這個時候,書店倒閉,大部分書退給出版社或轉讓給一些小書店、咖啡館,我們家舍不得一些好書,精挑細選,留下了大約40包書。這40包書,讓我們十分困擾……

現在,我們家有整三面墻是落地書架,遠遠不夠;家里的其它空間,博古架、不常坐的椅子、陽臺、床頭,哪兒哪兒都是書;我現在的店鋪里,也有幾個書架放書。就這樣,還是有一些書放不下,只能封在包里,摞在角落里。這種感覺,絕對是名符其實的頭大,誰藏書誰知道……

于是,痛定思痛,我們家現在除了古籍和舊書之外,不到萬不得已,絕不添新書。

雜志、暢銷書,有正版電子版就買,沒有正版就…你懂的…

沒有電子版,朋友有的話,就借朋友的稍微看看。

總之,就一個準則,只買值得反復閱讀的。

然后是使用和閱讀問題。

本人敢說,藏書之人,大部分書都不可能拿來精讀,有些書只是偶爾翻翻看,有些書買來根本不看,純是收藏。這屬于藏書癖,很多人可能對此感到不解,但確實許多人有這種癖好,我們家都有這毛病……這些書,既然已經買來了,又舍不得處理掉,那么只能想辦法保存好、整理好。

實際真正拿來好好閱讀的,必然只是藏書中的一小部分。這其中,每本書的閱讀次數和頻率,肯定也是不同的。

不廢話了,直接切入下一部分。

紙本書的整理

書店和圖書館的圖書種類太多太多,必須使用電腦管理。就拿我們書店來說,至少2萬種書,必須嚴格按照圖書分類進行管理。書店和圖書館要做的,就是讓讀者用最快的速度找到自己所需的書。

而作為一個普通的藏書家庭,書都是一本本淘來的,是按自己喜好挑選的,可能很雜,什么門類都有,有的門類可能就幾本書,根本沒必要細化分類。

即便是同一類別的兩本書,可能使用頻率的差距也很大。比如,劉力紅的《思考中醫》,我需要經常翻翻看看,但是《針灸甲乙經》,基本就當資料存著,輕易用不到。

所以說,圖書管理系統,只是為了更好的管理大型書庫,并不符合一般家庭的日常讀書習慣。

本人以自己為例,談談書籍的整理和選擇,都是個人習慣和觀點,勿噴,見仁見智吧……

本人算是大學肄業,曾經專業是經濟學,愛好是語言學、周易、中醫,現在從事古董、藝術品行業,偶爾看看地理、歷史、社科等等,基本不讀現當代文學,不讀勵志,不讀所謂的心理學,其它的什么類都有。

現有的書,會根據學科門類以及使用頻率,先對書進行初步分類:

第一類,學習、研究類。自己的專業書,或者最喜愛的書,也就是經常要看的或查資料用的,值得反復研讀的。對我來說,就是藝術史、收藏鑒賞、周易、天文、中醫。

第二類,興趣愛好類。偶爾翻翻看的閑書,比如地理、歷史、旅游、美食。

第三類,期刊雜志類。雜志,長期訂閱的,或偶爾買來看看的。比如三聯生活周刊、國家地理、拍賣圖錄。

第四類,純收藏類。幾乎不是用來看的書,比如古籍善本、線裝書、連環畫、百科全書、各種全集(金庸、愛因斯坦、魯迅、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啥啥的)等等。

整理時,不妨按照上述四種分類,倒序整理。

首先要整理的是最后一類,純收藏類。凡是幾乎不需要看的書,比如一年才動一次,就將它們妥善安放在最不礙事、最難取放的地方吧。比如:

1、書架的最上層。有的書架下面是帶門的柜子,放柜子里也可。

2、當然,未見得一定要放在書架上,其它房間有合適的地方也可,比如衣櫥上面。

3、不太貴重的話,裝箱放在床底下或者儲物間也可。

如果,有些書您雖然不看,但是想經常拿出來給客人顯擺顯擺,比如什么90年版的《繡像金X梅》,文物出版社的《中國金石集萃》,或者古籍善本,等等等等……

那么,您可以考慮來一個金絲楠木的(防蟲)、帶玻璃門的(防塵)、帶抽屜(放古籍)甚至帶鎖、帶保險柜(防盜)的書架……這種書架可以放在辦公室、客廳、茶室最顯眼的位置上……

這個不是開玩笑,不少藏書大(tu)家(hao)真是這么做,效果蠻震撼的。

接著是期刊雜志類。

如果你訂閱期刊雜志,且有攢刊物的習慣,并且,每期看完幾乎不會再看第二遍。那么,這些期刊可以和收藏類書籍一樣放在上述地方。

建議按期刊的發行順序,一期期由左至右或由下至上放好。

我們有時會發現,某一期雜志的內容很有用,需要作為資料經常看,那么,就可以專門開辟一小塊地方,比如書架的一格或某個柜子上,專門存放這種有價值的單期雜志。

但是,這樣很容易將這一期雜志弄壞、弄臟,或者有朋友看到借走,弄舊,甚至弄丟,然后你的雜志刊號就不全了!不全了!不全了!不全了!藏書人顯然不能容忍這種情況發生!

一般來說,某期雜志值得保留的只會是某個專題。所以,本人建議,可以將有用的部分掃描下來,存到電腦(網盤)里,雜志還是跟它的兄弟姐妹們放在一起吧。

推薦一個掃描APP,WorldScan掃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