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中印貿易總額實現歷史新高(目前中國與印度經濟增長的比較)

时间:2024-06-02 13:46:04 编辑: 来源:

體化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在亞太地區,由于各個國家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不同,不可能在大的范圍內形成區域經濟一體化[6]。但在某些邊境地區, 可利用邊境兩側互補的生產要素組建次區域性或雙邊跨國邊境自由貿易區。東南亞的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尼的成長三角為多國邊境地區的經濟合作提供了一個發展模式。圖們江三角地區的合作正在積極的醞釀中。在西南地區由中、泰、老、緬四國的結合部構成的“金四角”跨國經濟貿易合作區也正在逐漸形成。

綜上所述,中國與鄰國的沿邊對外開放,為中國邊境口岸體系的形成創造了有利條件,而邊境口岸的形成、發展與不斷完善,推動了內陸邊境地區社會的發展與經濟的振興。通過邊境口岸體系的職能作用的發揮,更加密切了中國與鄰國的地緣經濟聯系,無疑會促進中國與鄰國邊境地區經濟一體化的進程。

目前中國與印度經濟增長的比較

(一)中國經濟(1979年至今)

1979年中國大陸實行改革開放。按照“漸進式”的方式,逐步放棄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逐步轉向以市場為導向的經濟體制。政府對經濟依然有某種程度上的主導作用。在這種改革下,在農村實現了第二次土地改革,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逐漸取代了農業合作社,同時,農村鄉村工業得到全面的發展;城市工商企業的改革由“承包經營”到現代企業制度的改造與建設,國有企業逐漸成為獨立核算的市場主體;允許私人經營的發展,并打開國門,大量引進外資。這種經濟體制在1992年后被中國政府稱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中國工業化已經初步建立完成,現在正在步入后工業化時代。但中國的城鎮化卻落后于工業化。目前中國城鎮化率達到50%多。

中國大陸經濟規模迅速擴大,年均增長率近10%,是世界上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2010年,中國GDP總量超過日本,居世界第二。人均GDP從1979年的275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4400美元,對外貿易規模世界第二,173種制造業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居第一,世界經濟增長的第一大發動機,外匯儲備超過30000億美元。

近10多年來,由于政府主導投資,房地產和基建過度投入,雖然改善了居民住房和基礎設施,但產能過剩,環境退化嚴重,貨幣過量投放,政府債務增加;國有企業仍然存在政企不分,壟斷經營的狀況,效率低下,國有企業技術創新乏力,致使國家科技創新能力與GDP規模不相稱。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通過創新驅動,調整經濟結構,促進經濟全面升級和綠色轉型。

(二)印度經濟(1991年至今)

1980年代后期,拉吉夫·甘地放寬投資限制,取消價格控制,降低企業稅收。這些措施對經濟增長有幫助,但同時導致政府財政赤字高企,經常帳戶惡化。隨著印度的主要貿易伙伴蘇聯解體,加上波斯灣戰爭使油價飆升,導致印度貿易失衡,政府瀕臨破產邊緣。印度政府被迫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援,以接受IMF提出的改革經濟制度為代價,獲得了總額達18億美元的緊急貸款。資金注入后,當時的總理納拉辛哈·拉奧與財長曼莫漢·辛格于1991年正式展開經濟自由化改革,取消“牌照制度(Licence Raj)”(投資、工業及入口牌照),結束國營公司的壟斷,同時放寬外來投資,免除了多個行業的外資審批制度。自此奠下了印度經濟自由化的大方向,而此方針亦未受政黨輪替所影響。但值得注意的是,沒有政黨敢觸及強勢的貿易協會和農場主的利益:改革從未涉及勞動法和農業補貼等敏感議題。1990年代,除了為數不多的低迷時期,印度經濟發展迅速、人均預期壽命,識字率和食品安全等也隨之進步。

(三)中印經濟績效比較

中印經濟比較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經濟增長;二是經濟發展。

第一,經濟增長(GDP)。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數據,1980年中國GDP(current US$)為189,400,991,348.9美元,印度為189,594,121,351.9美元;1990年中國GDP為356,937,329,023.3美元,印度為326,608,014,285.3美元。

第二,經濟發展。各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主要用“人類發展指數”來反映。“人類發展指數”主要包括健康長壽(用出生時預期壽命來衡量)、教育獲得(平均受教育年限和預期受教育年限共同衡量)、生活水平(人均GNI:購買力平價美元來衡量)。人類發展報告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公布,2013年世界人類發展指數平均為0.702,與2012年數據相比提高了0.008;中國人類發展指數0.719,與2012年數據相比提高了0.020 ,高于平均水平;印度人類發展指數0.586,與2012年數據相比提高了 0.032。顯然,中國屬于“高人類發展指數組”,印度屬于“中人類發展指數組”。也就是說,1980年中國的GDP只相當于印度GDP的99.90%,中國的人均GDP只相當于印度的人均GDP的71.17%。從1981年開始,中國GDP超過印度,10年后的1991年,中國人均GDP才開始超過印度。進入21世紀,中國GDP大幅度超過印度。但中國GDP超速增長,其質量是不高的。中國1990年的貨幣總量為1.53萬億,2011年89.56萬億,21年翻了58.53倍。美國貨幣總量同期只增加了1.99倍。貨幣的超額投放,使房地產價格成倍翻漲,由此刺激房地產與基建瘋狂建設,當然也就使GDP高速增長。

第三,經濟結構。美國中央情報局的《世界概況》中提供的國內生產總值(按國際匯率和購買力平價計算)和各產業所占比重進行估算,2012年GDP中,農業占比世界(平均水平)為5.9%,中國為10.1%,印度為17%;工業占比世界(平均水平)為30.5%,中國為45.3%,印度為18%;服務占比世界(平均水平)為63.6%,中國為44.6%,印度為65%。顯然,兩國農業比重都超過世界平均水平。印度的工業占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中國的服務業占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