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中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分析(中國美國服務業國家競爭優勢)

时间:2024-06-02 21:46:20 编辑: 来源:

據,我們用100%來表示這些國家的非文盲人口比例。lnHR是HR的對數值。

另外還有一些變量如文化習俗、自然條件和對研發的投資等也會影響一國的服務業比較優勢。但是這些因素大多難以定量,所以在我們計量回歸方程中不包含這些控制變量。

根據以上討論,我們建立基本的計量模型如下:

SeRNX[,it]=α[,i]+β[,1]RFDI[,it]+β[,2]RGDP[,it]+β[,3]SeOPEN[,it]+β[,4]HR[,it]+ε[,it](2)

其中i是國別下標,t是時間下標,□[,i]表示有一個不隨時間變化的效應,在這個效應中包含了一些回歸方程中不考慮的因素,如各國的文化差異,自然資源等,□[,it]是隨機擾動項。

本文選用12個發達國家和11個發展中國家從1990年至1999年的相關數據進行計量回歸。12個發達國家是:美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瑞典、奧地利和新加坡;11個發展中國家是:阿根廷、巴西、埃及、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韓國、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和墨西哥。

2.回歸結果

這是一個跨國的時間系列模型,這類模型對αi的處理有兩種方法,固定效應(Fixed Effects)方法把α[,i]視為一組具體的常數,隨機效應(Random Effects)方法把α[,i]視為一組隨機變量,當α[,i]與回歸變量存在相關性時,使用固定效應方法,應用代理變量的最小二乘回歸(LSDV)(注:LSDV(Least Squares Dummy Variable)是用于估計跨地區(跨部門)時間系列數據(Panel Data)的回歸方法,在此類模型中假定不同地區(部門)的差別由回歸方程的常數項表示,這樣相當于對每一個地區(部門)設定了一個代理變量(Dummy Variable),N個地區就有N個代理變量,在估計解釋變量系數值的同時,也要估計代理變量的系數值,具體的估計算法參見參考文獻[9]。)得到的回歸系數是一致有效的。我們用Hausman-test檢驗了模型,發現α[,i]與回歸變量SeRNX具有相關性,所以決定用LSDV方法進行回歸。為了消除擾動項的異方差和序列相關性,我們選用了可行廣義最小二乘法(FGLS)(注:FGLS(Feasible Generalized Least Squares)及后面提及的Chow-test具體算法參見參考文獻[9]。)。

表1 23個國家回歸結果

附圖

注:*表示通過了顯著程度為1%的T檢驗。**表示通過了顯著程度為5%的T檢驗。#表示通過了顯著程度為1%的F檢驗。系數估計值下括號內數值為T統計量值。

表2 12個發達國家回歸結果

附圖

注:*表示通過了顯著程度為1%的T檢驗。**表示通過了顯著程度為5%的T檢驗。#表示通過了顯著程度為1%的F檢驗。系數估計值下括號內數值為T統計量值。

我們用23個國家的數據做了一次總的回歸,回歸結果如表1所示。

從表1中我們發現,rFDI的系數估計值在所有方程中均是正值,比較穩定,也比較顯著;而人均GDP的系數估計值也是正的,但不顯著;服務業開放程度SeOPEN對SeRNX的作用為正的,比較顯著,也比較穩定;人口素質HR對SeRNX的影響是負的,比較顯著和穩定。所有方程回歸都通過了顯著程度為1%的F檢驗,擬合優度不足0.3,擬合的不是太理想。

由此可以判斷,總體上來說,FDI流入對一個國家的服務業的比較優勢是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而人均GDP的影響不是很確定,這與人均GDP水平對服務業比較優勢存在正負兩方面的作用有關;服務業的開放促進其比較優勢的效應非常顯著;而人口素質對服務業的優勢卻有很顯著的負作用,這是出乎意料的,可能與所用的數據有關,用非文盲人口比例度量人口素質沒有能夠更細致地刻劃各國間勞動力在技能水平和知識文化水平方面的差距,但是本文主要關注跨國投資與服務貿易的關系,因此不再對人口素質的作用深入研究。

理論分析已經說明,跨國投資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作用是不同的,可以斷定,對這兩類國家,揭示服務貿易比較優勢的決定因素的計量方程有不同的結構,也就是說方程3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有不同的系數。我們用Chow-test檢驗檢查了方程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確實存在結構變化。因此把這兩類國家分開進行回歸。

表2是對發達國家數據回歸的結果,我們發現rFDI的系數估計值都是正號,都通過了顯著程度為5%的T檢驗,比較穩定;而人均GDP對SeRNX的影響同所有樣本回歸結果一樣,也不顯著,但是為正號;SeOPEN對SeRNX作用為正的,比較顯著;所有方程都通過了顯著程度為1%的F檢驗,而且擬合優度比所有23個國家回歸時有明顯的提高。

表3 11個發展中國家回歸結果

附圖

注:*表示通過了顯著程度為1%的T檢驗。**表示通過了顯著程度為5%的T檢驗。#表示通過了顯著程度為1%的F檢驗。系數估計值下括號內數值為T統計量值。

表4 不包含埃及的10個發展中國家回歸結果

附圖

注:*表示通過了顯著程度為1%的T檢驗。**表示通過了顯著程度為5%的T檢驗。#表示通過了顯著程度為1%的F檢驗。系數估計值下括號內數值為T統計量值。

對發達國家的回歸結果我們發現,確實如我們理論分析中所預測的,跨國投資進入發達國家促進了其服務貿易的比較優勢,而發達國家的服務業開放也對其服務業比較優勢有正向的影響。

表3是對11個發展中國家數據回歸的結果,我們看出,rFDI對SeRNX的作用變成了負的影響,而且不顯著了;人均GDP對SeRNX的作用也變成了負的影響,也不顯著;而SeOPEN的影響仍然很顯著地是正面的作用;所有方程都通過了顯著程度為1%的F檢驗,擬合優度也有所提高。

觀察我們所使用的數據,我們發現在發展中國家中,埃及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國家,它的服務貿易出口遠遠超過了進口,顯示出很強的服務業的優勢,甚至于超過了多數發達國家。因此我們將埃及的數據從中刪除,對余下的10個發展中國家進行了回歸,而且回歸方程中rFDI變量用其平方rFDI[2]代替了,結果在表4中顯示。

從表4中我們發現,在去掉埃及并用rFDI[2]作為解釋變量后,FDI流入對服務業比較優勢的影響顯著性有明顯提高,T統計量的數值比表3中有很大提高,而且這種作用仍然是負的影響,與我們理論分析中對發展中國家的預測一致;人均GDP對SeRNX的作用也變得顯著了,表現出負的作用,表明在發展中國家,隨著人均收入或人均產出的提高,對服務進口的需求增加較多,而對服務出口的促進作用不是很重要,這樣反而導致服務業的比較優勢下降;服務業的開放程度對發展中國家的服務業優勢的建立與對發達國家一樣有促進作用,而且是很顯著的。表4中的方程回歸都通過了顯著程度為1%的F檢驗。

三、結論和政策含義

綜合以上理論分析和計量回歸的結果,我們發現,跨國投資對一國服務貿易比較優勢的影響,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確實有迥然不同的表現。

發達國家一般在服務貿易領域具有比較優勢,多數為服務貿易凈出口國,流入發達國家的FDI有很大比例投向發達國家的服務業,服務業資本要素的相對增加更加增強了發達國家在服務業的比較優勢。相反,發展中國家不具有服務業的比較優勢,多數為服務貿易凈進口國,流入發展中國家的國際資本大多投向其有比較優勢的初級產業和勞動密集型制造業,而投入到服務業的比例很小,在初級產業和制造業中資本要素的增加增強了這些行業的比較優勢,相對來說降低了發展中國家在服務業的比較優勢。

跨國投資與服務貿易的關系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完全不同的表現,被我們的實證檢驗所證實。而這一結論也啟發我們,國家吸引外資的政策會對服務業的發展造成重要影響,在發達國家,外資流入自然地就促進了服務業的發展;而對在服務業沒有優勢的發展中國家,如果沒有適當的政策干預,大量的外資流入對該國的服務業和服務貿易是不利的,這些國家的政府應該制定一定的產業政策,引導一定量的外資投向該國的服務行業,以保證在這個重要性日益增強的行業具有一定的競爭力。

這個結論也從一定的角度說明,發展中國家利用外資并非越多越好,外資的進入會對某些經濟因素造成反面的影響,適當的利用外資水平和正確的外資引導政策是必需的。

各國在服務業的開放程度對建立其在服務行業的優勢有重要的作用,我們的研究表明,各國在《服務貿易總協定》談判中作出的各項服務行業的減讓承諾,增強了其在服務貿易中的比較優勢,所以一國服務業的開放并不像通常所想象的那樣會使該國的服務業被國外的服務提供者占領,相反,純粹從經濟的角度來看,開放國內服務市場對發展其服務業和服務貿易是有利的。

舉例說明服務業對外開放對我國服務貿易發展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服務業對外開放對我國服務貿易發展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成真比。 據有關資料顯示,國際服務貿易正以超過貨物貿易發展的速度高速增長。20世紀90年代尤其是1994年簽訂《服務貿易總協定》以來,服務貿易的發展勢頭更為強勁。1997年服務貿易總額比上年增長7.1%,達1.35萬億美元,占全球貿易總額的20.2%。服務貿易已打破多年來貨物貿易在國際貿易領域內一統天下的局面,日益成為國際貿易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更為重要的是,隨著知識的社會化程度日益提高和社會分工的深化,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使服務貿易不僅日益重要而且成為國際貿易發展的趨勢并將很快成為主流。據世界銀行和其他國際組織預計,2010年世界服務貿易占全球貨物貿易的比重將可達50%,接近5萬億美元。我國加入WTO以后,在外來壓力和內在動力的推動下,業已開放的我國服務貿易市場勢必擴大開放。

一、國際服務貿易的高速發展

國際服務貿易能快速發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代表了當今世界發展的潮流。首先是經濟服務化潮流。所謂經濟服務化,從宏觀上講,是指服務業成為國民經濟的主要產業部門;從微觀上講,是指工農業生產過程中服務的投入或者說軟件的投入比重加大。從70年代起,世界高收入國家服務業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即已達到60%,以美國為首的歐美發達國家社會完成工業化進程而步入后工業時代也即服務經濟時代,服務業取代工業成為產業結構的重心,一國服務業的發展水平成為該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標志。其次是經濟知識化潮流,即指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知識經濟具有綜合性的特征,是制造業與服務業混合的經濟。知識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知識產品從以物質產品為主轉向以精神產品為主,而在人們的消費中,非物質的精神消費的比重也將日益增加。這意味著在知識經濟時代,服務業發展的重要性將進一步提高,也將獲得更大的發展。其三是經濟全球化潮流。當今世界,勞動力和資本等生產要素的流動性進一步加強,促進了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和國際投資的迅速發展,進而促進了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的形成。而經濟一體化發展的趨勢,又反過來進一步帶動國際貿易的發展,在經濟服務化的發展趨勢下,服務業的比重上升,國際貿易中服務貿易的比重上升也就成為了必然。

此外,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成立和《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的簽訂加強了服務貿易自由化趨勢。1995年1月1日,世界貿易組織(WTO)正式成立運行,WTO確立的包括服務貿易在內的多邊貿易體制,為服務貿易總協定的正常運行提供了組織上和機制上的保障,極大推動了國際服務貿易的自由化。在WTO體制下,《服務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