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中國對外貿易發展史論文(中國1949年-2000年 外交發展 600字歷史論文)

时间:2024-05-02 17:32:12 编辑: 来源:

地位上升的勢頭。于是便動不動捍舞制裁的大棒,扛起貿易保護主義的大旗,但殊不知今日之世界是多邊多極化的世界,并非一國能夠主導;也不思量所謂保護主義的含義,它是以區域集團化市場為前提的,一國是絕不能左右貿易和市場的;尤其不知道多邊貿易體制的廣泛性。美政府官員也承認,如果美實行制裁,只表示美國的失敗,因此烏拉圭回合協議在美國國會得以順利通過。

三、受科技革命的影響,國際分工深化,全球結構調整緊迫,建立在分工基礎之上的國際貿易必然受其影響。

1、南北關系的不平衡將進一步加劇。這是因為一方面傳統的垂直分工層次差距拉大,傳統的不平等的經貿格局出現傾斜。據統計,現在42%的美國出口、20%的西歐國家出口、48%的日本出口都是銷往第三世界和前蘇東國家,發展中國家成為發達國家產品越來越重要的銷售市場。另一方面垂直分工與水平分工相比較相對下降,相應降低了南北經貿在國際經濟關系中的比重,于發展中國家不利。

2、受科技革命的影響,發達國家關注于“高、精、尖”技術產業和拳頭產品,以及內部區域市場的協調,從而將促進水平分工的發展,這樣發達國家間的經濟關系將進一步發展,它們之間的貿易、金融、相互投資在世界總額中將占更大的份額。

四、就總體趨勢而言,與世界經濟的多極化和政治多元化相適應,國際貿易也將向多邊化和自由化發展。尤其是烏拉圭回合談判的結束和世貿組織的創立,將促使世界多邊自由化貿易進入一個新階段。

針對如上這些變化的大趨勢,這里談些對策建議:

(一)積極發展市場經濟,一方面是順應時勢,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掌握它的運作機制。好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已成為指導我們改革和發展的指導思想,對其的駕馭把握就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二)要看到實物經濟與虛擬經濟分離造成泡沫經濟的不良影響,及早進行對策研究,協調二者關系。時下我國經濟的過熱、波動及通脹有很多因素就是在虛擬層次上產生的。同時這方面也要注意減少和避免外來因素的影響。

(三)積極發展我國的跨國公司,走實業化、專業化、集團化和國際化的跨國經營之路。目前,我國已有中化、中信、首鋼、華潤等跨國經營性的公司,但總的來說還處在初級水平,與國外跨國公司不可同日而語。究竟如何加快跨國經營的步伐,在理論界和實業界都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四)針對國際貿易領域層次的變化,即向生產和投資的變化。大力優化環境,引進外資,理順融資渠道,轉變傳統的借貸方式,鼓勵協助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籌措資金。

(五)針對國際貿易多邊自由化和區域集團化的趨勢,一方面積極但又審慎地加入世貿組織,另一方面也要積極加入一些區域集團化組織。順應國際貿易內趨化的特點,打入內部集團,進入區域市場,以獲得發展貿易的新契機。一句話,要發展多元化的市場。

(六)針對國家作用在貿易中上升的特點,我們也要綜合運用政治的、經濟的、外交的、文化的各種手段,發展國家關系,推動經貿發展,更好地貫徹“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指導方針,繼續貫徹外貿外交相配合的原則。

(七)把握國際分工的導向,大力發展我國的高精尖技術產業,改變我國因垂直分工造成的不利地位。同時不斷深化外貿體制改革,使其逐步向國際規范靠攏。

(八)針對服務貿易上升的趨勢,要及早作好準備。烏拉圭回合《服務貿易協定》的生效,為其進入國際市場掃清了道路。它與GATT最大的不同在于一般義務(MFN)同具體承諾(市場準入、國民待遇)相分離,即具體承諾不是自動生效的,必須通過談判來達成,故我們需要在全國范圍內作好統一的戰略規劃,以便逐步開放服務貿易市場。

求淺談我國加入WTO以來對外貿易發展狀況一篇論文

中國加入WTO已成定局。我們應該從WTO對中國農業的規定和要求出發,重點分析中國農業生產要素配置的基本特征,分清中國農業的競爭優勢和劣勢,判斷WTO對中國農業乃至對相關上市公司的影響作用。

肉類進口實行單一的關稅管理制度,同時削減肉類關稅,關稅減讓到2004年完成。

降低魚類進口關稅,稅率將從目前的25.3%逐步調整到2005年1月1日的10.6%。

我國農村人口大約為9億。根據統計部門的統計,農村有勞動就業能力的人口估計達到6億人左右,根據勞動力與土地的正常配比,農業只需要1億左右的勞動力,另外5億左右的勞動力需要轉移到非農就業上去。

雖然我國自然資源總量不小,但是從人均擁有量看,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相比顯得十分稀缺,勞動力大大過剩。我國自然資源十分稀缺,集中表現為土地資源稀缺。我國的土地經營規模十分不經濟,每個農戶土地面積的占有量不到一公頃。美國的耕地面積差不多是中國的2倍,而農場數量只有200萬,不到中國的1%,農場平均規模超過100公頃。歐盟的農地面積與中國相同,但只有740萬農場,平均每個農場的規模將近20公頃,同樣大大高于中國農戶土地面積的平均擁有量。

主要農產品的收購價格明顯高于國際價格水平。

以國際期貨價格為比較標準,假如1998年國際期貨價格為100 ,那么我國主要農產品的價格水平應該是:小麥143、大米101、玉米180、大豆179、棉花107、豆油156、花生油153、生豬 68、原糖183。很明顯,在9種主要農產品方面,8種已喪失價格優勢,只有生豬還有價格優勢。

(三)主要農產品出口競爭力普遍比較差。

1、大米:從1990年到1996年一直處于凈出口的狀態,其競爭力系數也一直維持1。大米是我國在糧食作物中具有比較優勢的農產品。但是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大米的生產成本逐年上升,這種比較優勢也在逐漸消失。

2、小麥:中國小麥1991-1997年一直從國外進口,其競爭力系數爭定在-1。

3、玉米:出口競爭力系數1990-1995年為-1,1996年后,中國玉米的出口有了快速增長,1997年的出口競爭力系數竟達到0.999。但是入世后,對中國玉米生產和貿易的影響將是復雜和多方面的

2、基本判斷

從今年上半年農產品進出口狀況看,形成了進口增長快于出口增長的局面,特別是糧、棉、糖等大宗農產品出口呈現下降形勢,相比之下,蔬菜、水產品和畜產品等產品出口形勢較好。雖然少數品種進出口形勢有所變化,但是從總體上看,依然維持原有的格局,即出口競爭能力結構照舊,土地密集型產品在競爭中處于劣勢,勞動密集型產品具有比較優勢。

(六)分析結論

三、加入WTO對農業的影響作用分析

從各個省市來看:1、福建、上海、廣東、天津、山東、浙江、北京等7個省市,具有較高的勞動密集型產品比較優勢,將從促進出口中獲利較大,但是將面臨較大的土地密集型農產品的進口壓力;2、新疆、內蒙、黑龍江、陜西、青海、寧夏、山西、云南、安徽、甘肅等10個省市,因在國內具有土地密集型產品的比較優勢,面臨的土地密集型產品的進口壓力較小,但是從勞動密集型農產品出口發展中得益也較少;3、海南、廣西、遼寧、江西、河北、湖北、吉林等7個省市,由于在勞動和土地密集型農產品生產上都具有比較優勢,不但可以從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促進作用中獲利較大,而且所面臨的土地密集型農產品進口壓力較小,形勢相對比較有利;4、湖南、江蘇、四川、重慶、貴州、西藏等6個省區,在兩類農產品生產上都缺乏比較優勢,從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促進作用中獲利較小,所面臨的土地密集型農產品進口壓力較大,形勢相對不利。

(二)因農業各子行業對生產要素要求存在差異,生產要素能得到滿足的程度存在差異,導致各子行業在國際市場中比較優勢或劣勢存在差異,從而受WTO的影響作用存在差異。

中國加入WTO后對農業各子行業的影響作用大體形勢為:

3、畜牧飼料業:正負效應同時存在

畜牧業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我國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特別是豬肉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我國不但是豬肉生產大國,也是豬弱消費大國。中國加入WTO后,有望通過低價的進口飼料來進一步降低養豬成本,豬肉產品的競爭優勢更加明顯。相比之下,其它肉類產品盡管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但是優勢不是十分明顯,而且受瘋牛病等因素影響,擴大出口前景具有不確定性。

飼料行業,由于所用原料主要來自土地密集型的農產品,生產成本較高,缺乏競爭力。但是,如果部分企業使用低價的進口谷物來生產飼料,成本有望下降。問題是,飼料成本與土地密集型農產品的成本密切相關,要從根本上扭轉這種競爭力差的局面難度較大。

就我一個,頂哦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