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中國服務貿易出口競爭力分析(舉例說明服務業對外開放對我國服務貿易發展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时间:2024-05-19 16:11:17 编辑: 来源:

加到2004年的108億美元,體現了我國服務貿易整體競爭力在全球趨于劣勢

不過,2005年和2006年貿易逆差縮減,2006年縮減至89

1億美元

雖然縮減幅度依舊不大,也體現了我國服務貿易隨著出口增長幅度超過進口增長幅度逐步趨于改善, 比較劣勢也并非一直衰退下去

2

進出口行業結構 我國服務貿易出口主要集中在旅游、運輸等傳統服務行業,就旅游和運輸兩者相加就達到60%以上

我國新興服務貿易項目出口比重非常之低,計算機和信息服務業比重不超過3%,買粉絲服務業比重不超過10%,金融保險業比重1%都不到,近乎為零

而且這種傳統服務貿易項目出口占主體地位的局面延續至今依然沒有改變,反映了結構的極不合理

而且從服務貿易出口變化來看,傳統服務貿易項目從20005年開始穩步上升,而新興服務貿易項目卻變化不大

3

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系數分析 服務貿易競爭力系數(TC指數)計算公式:TC指數=(出口-進口)/(出口+進口)

我國服務貿易比較優勢指數為負值,表明我國在服務貿易收支中一直處于凈進口狀態

在服務貿易中我國不具有比較優勢,而是處于比較弱勢狀態

不過,從競爭力系數長期變化趨勢來看,2004年數值為0

08,2005年數值減小至0

06,2006年進一步減少至0

05,這就意味著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水平在逐漸提高,但還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為與原點還有距離

綜上所述,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水平雖然在逐步提高,而整體薄弱,發展滯后,出口行業結構又極不合理,以資源和勞動密集型服務貿易項目占主導地位的出口結構,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貿易項目所占比例非常之低

三、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影響因素及對策分析 1

國民收入水平 我國人均國民收入水平改革開放以來雖然有顯著提高,但仍然處于較低的水平,導致消費結構偏低,對消費者服務的需求還不足

而服務需求不足,既抑制了進口需求,也制約了服務出口能力

人均收入水平提高依賴于一個國家整體生產效率,而生產效率提高又依賴于交易效率提高

一個國家需要創造好的制度和制訂好的政策,保障交易效率提高,從而促進各行業專業化水平提高,進而促使生產效率提高和GDP穩步快速增長,從而使人均國民收入得以增加

2

服務業的發展 服務業發展是服務貿易競爭力得以提高的必要條件

目前我國多數城市中的服務業基本是以傳統商品零售業、餐飲、旅游等系列為主,其比重約占第三產業GDP的60%以上

建筑師、會計等事務所亟待發展,房地產、買粉絲、信息和廣告等中介公司以及新型生產性服務業剛剛起步,投資、證券尚處于開發階段,而文化產業則嚴重滯后

可見,我國目前服務業以傳統行業為主體,新興行業相對不足;自然資源和勞動密集型行業居多,知識、技術密集型行業居少

所以要發展服務貿易,首先需要從發展服務業著手,而我國服務業有很多是具壟斷性質,如金融、電信、鐵路等等,由于政府規定了十分嚴格的市場準入的限制,即市場化程度的不足限制了競爭,從而阻礙了此類服務業的發展

服務業發展滯后導致專業化水平較低,從而對生產性服務需求不足

服務業只有加大市場開放程度,充分引入競爭,才能促進服務業的發展

3

貨物貿易規模 服務貿易大致包括生產性服務、消費性服務和公共服務三類,其中生產性服務已成為國際服務貿易的主體

生產性服務貿易很多是伴隨貨物貿易而產生的,如進出口信貸服務、國際貨運服務等

所以只有貨物貿易規模不斷擴大,才會導致服務貿易需求增加

2006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雖位居世界第三,總量可觀,然而貨物貿易出口的層次較低,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出口商品所占的比重并不高

我國貨物出口的50%以上是靠加工貿易方式來實現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中80%以上是由外資企業完成的

貨物貿易的低層次貿易限制對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的需求,限制新興服務貿易的發展

我們必須創造良好的經濟環境,提高交易效率,促進各行業專業化水平提高,從而提高人均收入水平,穩步進行消費需求結構升級,提高服務消費的比重;大力發展服務,加快服務業結構優化;繼續逐步有序開放服務市場,消除產業發展的體制性障礙

只有各方面多管其下,中國的服務貿易競爭力才能得到切實的提高

如何提高中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

提升我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對策和建議:

第一,大力發展服務貿易,縮小與貨物貿易的差距。

第二,優化服務貿易結構。

第三,促進服務貿易區域協調發展。

第四,拓寬服務貿易市場,增加貿易伙伴。

第五,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強化管理職能。

服務貿易是當今國際貿易中發展最為迅速的領域,它已成為一國經濟的新的增長點。總的來說,我國的服務貿易發展態勢良好,并將成為今后我國外貿發展的重要領域。提升我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是我們必須要深入研究和加快解決的一個十分緊迫的問題。

服務貿易的比較優勢是如何體現的

跨國投資與服務貿易比較優勢

一、跨國投資對服務貿易的影響:理論分析

貿易與資本流動之間的關系最早由Mundell 1957年提出,他建立了一個標準的2X2X2的貿易模型,該模型假定其中一國具有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比較優勢,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該國對進口資本密集型產品設置貿易障礙,從而使該國資本的邊際產量上升,引起外國資本流入。根據Rybczynski定理,在商品價格不變的條件下,資本要素的增加將增加資本密集型產品的生產,減少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生產,該國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量減少,從而資本流入替代了貿易出口。此后20世紀80年代Markuson和Svenson在標準的2X2X2模型中假設兩國存在技術差異,導致要素價格不同,引起要素的國際流動,每個國家都將獲得其出口產品中密集使用的生產要素,根據Rybczynski定理,兩國要素稟賦的變化會促使其出口部門的擴張,從而要素流動與商品貿易之間的關系是互補的。

傳統的國際貿易純理論是建立在商品貿易基礎上的,而服務貿易存在某些與商品貿易不同的特征,第一,國際服務貿易是勞動與貨幣的交換,而不是物與貨幣的交換;第二,服務的生產與消費大多同時同地發生,服務不可儲藏;第三,統計方式不同,國際服務貿易在各國國際收支表中統計,而貨物貿易由各國海關統計。盡管服務貿易存在這些與眾不同的特征,目前主流的經濟學觀點仍然堅持認為傳統的比較優勢理論應用于國際服務貿易是有效的。Sapir在1981年進行了一系列服務貿易的實證研究,其主要結論是:“傳統貿易理論適用于服務貿易,要素稟賦在服務貿易模式的決定上具有重要作用。”Deardorf 1985年在標準的H-O模型框架下,通過改變個別的約束條件成功地解釋了國際服務貿易如何遵循比較優勢原則。目前國際經濟學界比較一致的觀點是:“服務貿易領域同樣存在比較優勢的合理內核”。因此在分析跨國投資對服務貿易的影響時,我們仍然沿用傳統的國際貿易純理論方法。

我們分析的起點是假設經濟是完全競爭的,在國際市場上每個國家都是小國,每個國家產品產量的變化不會引起國際市場產品價格的變化,而且假設一國由兩個經濟部門組成,M是制造業或農業部門,S是服務業部門,兩部門都以資本K和勞動L作為要素投入,體現消費者效用的社會無差異曲線是位似的。

外資的流入增加了一國的資本要素稟賦,通常情況下都假定外國直接投資(以下簡稱FDI)流入后可以在各生產部門間自由配置,但是本文中我們認為跨國投資是與具體的行業相關聯的,也就是說,FDI不會在本國的各行業間自由流動,資本流入之后就鎖定在特定的行業中,這樣的假定對各國生產函數的影響與通常的情況不同。當FDI可以在部門間自由流動時,對兩部門的生產能力都造成了影響,而當FDI與具體行業相關聯時,只改變該行業的生產能力。

在對跨國投資的特性作出規定之后,我們首先分析外國資本流入發達國家的情形,發達國家一般都具有在服務業方面的比較優勢,可以用圖1的產品空間來表示該國的生產、消費和貿易的情況。在圖1中,坐標橫軸和縱軸分別表示該國服務業和制造業的產品產量,M[,1]S[,1]是其生產可能性曲線,P[,1]P[,1]′是相對價格曲線,在不存在要素變化的情況下,可知該國在A[,1]點生產,在C[,1]點消費,該國的凈出口量是B[,1]A[,1]。考慮FDI流入該國,由于其具有服務業的比較優勢,所以流入的FDI中相當大比例的部分投資于服務業,于是該國的生產可能性曲線向外移到M[,2]S[,2],其中,服務業增產的比例高于制造業。因為國際市場產品價格不變,價格曲線的斜率也保持不變,平行外移到P[,2]P[,2]′,此時,該國將在A[,2]點生產,社會無差異曲線是位似的,所以在C[,2]點消費,服務凈出口是B[,2]A[,2],可以看出,該國服務業的生產和消費都增加了,但是可以證明在此服務生產的增加大于服務消費的增加,所以,服務凈出口增加了。也就是說FDI的流入增加了該國的凈服務出口,增加了該國服務業的競爭力和比較優勢。

附圖

圖1 FDI流入導致的生產、消費和貿易變化(發達國家)

其次,我們分析發展中國家的情形,發展中國家一般不具有服務業的比較優勢,相對而言其比較優勢在制造業或初級產品產業,此時可以用圖2的產品空間來表示其生產、消費和貿易。在FID流入前,該國的生產和消費點是A[,1]′和C[,1]′,是服務凈進口國,服務凈進口量是B[,1]′C[,1]′,FDI流入后,因為該國的比較優勢在制造業,所以流入的FDI大部分投向制造業,這樣,生產可能性曲線從M[,1]′S[,1]′向外移到M[,2]′S[,2]′,而國際市場相對價格不變,FDI流入后生產和消費點分別是A[,2]′和C[,2]′,凈進口量變為B[,2]′C[,2]′,我們發現該國的服務的生產和消費均增加了,可以證明服務消費的增加要大于服務產出的增加,也就是說服務的凈進口增加了,FDI的流入增加了該國的服務凈進口量,降低了該國的服務業的競爭力和比較優勢。

附圖

圖2 FDI流入導致的生產、消費和貿易變化(發展中國家)

綜合上述分析我們得到如下的結論:在發達國家,外商直接投資流入促進了凈服務出口,擴大了發達國家的服務貿易順差,增強了其服務業的比較優勢;而對于發展中國家,FDI流入增加了凈服務進口,擴大了發展中國家的服務貿易逆差,降低了其服務業的比較優勢。

二、計量檢驗

1.數據和基本模型

從上一節的理論分析中我們得出結論:外國資本的流入對一國的服務貿易存在重要影響,而且這種影響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表現極不相同,由于發達國家多數擁有服務業的比較優勢,外資流入的很大比例投入其服務行業,促進了服務出口,擴大了服務貿易順差,增強了其服務業的比較優勢;而對于發展中國家,由于服務業不是其比較優勢,流入的外資投向服務業的比例非常小,從而增加了其服務進口,擴大了服務貿易逆差,降低了其在服務業方面的比較優勢。在這里,我們希望使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相關數據,建立計量模型來檢驗上述結論。

當然,存在另外一些重要的因素會影響一個國家服務業的比較優勢,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