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中國對外貿易結構優化對GDP的影響(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對中國經濟有何影響)

时间:2024-06-07 14:12:26 编辑: 来源:

除猜疑、增進了解、加深信任、促進合作的一個重要的有利因素

(四)成員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和競爭力得到提高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將成為一個擁有18億消費者的龐大的統一市場,將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貿易區,其國內生產總值將占全球總額的10%,成為僅次于美、歐、日之后的全球第4大支柱

這將極大的提高中國東盟國家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增強他們在世界事務中的籌碼和發言權

四、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雖然有其巨大的經濟和政治意義,但也存在相當多的障礙、問題、可能發生的不利因素,值得雙方予以關注

(一)雙方產業結構存在相似性,市場競爭激烈從表2可見,近年來這種相似度還在增加,說明中國與東盟產業結構相似,在很多領域存在競爭

我國與部分東盟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接近,產業結構較為相似,并大都以農業、資源密集型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同時雙方的主要出口國都集中在美國、歐洲和日本等發達國家

這必然導致雙方貿易結構趨同,使雙邊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日趨激烈,不僅影響雙邊貿易額的增長,也會給雙方的進一步合作帶來負面影響

(二)區外勢力的干預與壓力也使該區的建設步履維艱東盟自由貿易區各國都曾經是歐盟主要國家的殖民地,日本在二戰期間也曾占領過東盟各國,戰后法國和美國又先后侵略越南,至今歐盟、日本和美國仍然未放棄對東盟的控制

來自日本和美國的壓力仍然很大

(三)中國東盟內部矛盾重重目前,東盟本身還處于成形的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和各種矛盾

一是東盟區內各成員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性,二是其各成員在貿易自由化方面存在的分歧和矛盾,三是其實施貿易自由化的有關措施具有一定的封閉性

這些因素都可能對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形成一定障礙

(四)由于雙方缺乏了解,因此增進互信舉步維艱目前,我國對東盟國家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少數幾個較發達的成員國,而對一些落后國家的信息資源則缺乏了解

同樣,東盟一些國家對我國的投資環境、市場結構、貿易法規等信息也缺乏了解

由此信息渠道不暢和缺乏了解,互相不信任

要真正加強東盟國家和中國的互信,我們還有許多工作要做從區域經濟集團化發展的要求來看,中國和東盟要加強區域經濟合作必然涉及政治、外交、文化等多方面的溝通和合作,要實現經濟一體化,必須鞏固雙方不斷加強相互信任的基礎五、發展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對策(一)加強區內產業政策、投資政策和貿易政策三方面的協調中國和東盟應該積極協調產業政策、貿易政策和投資政策,其目標是促進中國與東盟的經濟聯系,促進中國、東盟組建自由貿易區的福利增長,避免中國、東盟之間的惡性競爭,同時完善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協調機制,使中國、東盟組建自由貿易區所產生的利益能均衡分配

經過一段時間,中國和東盟對發達國家的依賴程度會有所減輕

在目前情況下,區內各國當務之急應積極協調產業政策,制訂、實施與產業政策相配套的國際貿易和投資政策,優化產業結構,在保證必要的競爭以促進效率的同時,盡可能地減小不必要的內耗,增強其經濟的互補性和競爭力

(二)借鑒歐共體發展經驗,多頭發展、齊頭并進、相互促進英國對歐共體的建立持抵制態度并親自牽頭拉攏了奧地利、丹麥、挪威、葡萄牙、瑞典、瑞士組建成立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對抗以法德為核心的歐共體

歐共體的策略就是一邊完善歐共體的內部建設,一邊擴大其影響的范圍、發展新成員,壓縮歐洲自由貿易區的發展空間,最終使英國和丹麥、葡萄牙、奧地利、瑞典、芬蘭退出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加人歐共體(歐盟)

因此,歐共體的發展經驗給我們以啟示:中國一方面加快與東盟的談判步伐,另一方面以中韓的東北亞合作為突破口,盡快吸收韓國加入,充分利用中國連接東北亞與東南亞的地理優勢,使中國成為構思中的“東亞自由貿易區”的樞紐,增強中國的主導地位

(三)建立由條約、法規規范的“開放、緊密”的自由貿易區自由貿易區的模式應該定位為:由條約、法規規范的“開放、緊密”的自由貿易區,靈活、變通的安排措施應在條約法規中得到體現

1)在合作方面,以全面合作協議為制度基石

各區域性組織為了達到全面協調,均在非常正式的環境下簽訂正式的全面合作協議,并且按照法律所要求的程序,由各國議會對政府所簽訂的協議進行審批,從而保證這些合作協議得到各國法律的確認,并以此約束各國政府嚴格按照協議所確定的權利和責任行事

2)在決策方面,建立以“Y-X”原則為核心的決策原則

考慮到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成員國發展水平的差異和部分國家對于區域經濟一體化認識的欠缺,決策機制可以引用東盟現存的“Y-x”原則(如果少數幾個成員國表示暫時不參加某項決策所擬訂的集體行動,但又不反對該項決策,而其他成員則表示支持并愿意參加該項集體行動,那么該項決策可以作為決議予以通過)

它體現了決策層面的靈活性,符合各成員國經濟、文化、歷史、社會、科技發展水平方面的差異和距離

3)在執行方面,建立具有超國家機構性質的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執行委員會

為執行機構考慮到決策上的靈活與一致,執行必須得到切實的保障,因此引用歐盟委員會的建制,代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整體利益,實行集體負責制,不接受任何政府或其他組織的指示,保證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條約與協定得到執行

4)在爭端解決上,建立中立的協調、仲裁機構

因為東盟國家由于歷史的原因對主權問題一直比較敏感,對違反條約的行為,建議采取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與AFTA兩個自貿區爭端解決機制相融合的方式,即建立一個專門協調仲裁機構,重點解決商品原產地、關稅及海關程序、商品與服務標準等問題

5)其他配套制度

組建多層次的談判協調小組,分層次、多階段地推進自由貿易區的建設;建立內部警告機制,保證內部穩定;建立內部挽救機制,提升區域化影響

六、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發展前景展望盡管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進程充滿風雨,但是我們有足夠的理由對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充滿信心

今后幾年內,自由貿易區以及雙邊經貿關系將出現以下發展前景:(一)雙方貿易將有更大的增長伴隨著雙邊貿易的增長,貿易結構也將進一步優化,各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相互出口增多,機電產品特別是高新技術產品的比重將會有明顯增大

在可預見的未來10年內,中國與東盟的經濟合作將進一步加深并更為緊密

據東盟的測算,到2010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內貿易額將從目前的1,3萬億美元大幅提高,接近歐盟和北美自由貿易區的水平,各成員的區內貿易比重將從目前的20%左右提高到30%以上

二)雙方合作領域將更加廣泛隨著雙邊貿易的擴大,經濟技術合作逐漸成為中國與東盟國家經濟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中國與東盟國家的經濟技術合作規模還比較有限,形式也不夠多樣,而根據中國東盟經貿合作專家組的建議,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成,將使雙方以往的經濟合作擴大到金融、投資、農業、人力資源開發、信息技術、產業合作、知識產權等領域

在科技方面,中國和東盟國家都重視發展科技,增加對科技的投入

農業方面也將是中國與東盟國家經濟合作的重要領域

(三)雙邊投資將逐步擴大我國與東盟之間的雙向投資是我國與東盟經貿合作的重要內容

隨著雙方市場的進一步開放,投資壁壘的逐漸消除,相互投資將會增多

我國實施“走出去”戰略,海外投資是重要的措施,投資的重點區域今后首先將是東南亞國家,特別是周邊的越南、老撾、柬埔寨和緬甸等東盟新成員國

隨著我國電信、金融、保險和服務業的開放,一些較發達的東盟成員國也將擴大對我國的投資

總之,參與區域經濟合作是國際經濟環境變化和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它將是中國“人世”后對外經濟關系中一個新的里程碑

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意在雙贏,利在長遠,最終目標是與東亞實現共同繁榮

-大哥可以自己參考下如果答案不怎么好還請海涵!

中國企業走出去對中國經濟有哪些影響

一、中國企業“走出去”與迎接經濟全球化

實施“走出去”戰略,有助于中國企業在國際分工體系中占據有利地位。從世界范圍來看,經濟全球化必將伴隨著國際產業鏈各環節區域分布的動態調整,凡是能夠融入全球化生產網絡的國家和企業都將大有作為,而游離在外則將被邊緣化。就一國而言,融入經濟全球化既可能使其受益,也可能使其受損。只有積極應對,主動實施“走出去”戰略,在更廣闊的空間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和資源優化配置,一國才有可能在國際分工體系中占據有利地位。中國企業“走出去”開展國際化經營,能夠改變出口產品的結構和方式,推動國內產業結構升級和優化。中國東南沿海較發達地區的企業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較優勢,通過對外直接投資的方式,將勞動密集型產業和資源消耗型產業轉移到其他發展中國家,集中資源在本地區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新興產業。

“走出去”是中國企業提高國際競爭能力和成長為具有較強實力跨國公司的必由之路。跨國公司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載體。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一國擁有的跨國公司數量和規模是衡量其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也是該國贏得國際競爭優勢,獲取支配全球資源權利的重要工具。隨著經濟持續快速增長,許多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能力迅速提升,形成了一大批資本實力雄厚、技術管理水平先進和具備“走出去”能力的企業,有可能成長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跨國公司。在國內市場競爭日趨國際化、資源短缺、產業結構不盡合理、與其他國家的貿易摩擦日益增多的背景下,中國企業按照國際慣例參與全球化生產和資源配置的要求更為緊迫。因此,中國企業“走出去”不僅是自身發展壯大的內在要求,也是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現實選擇。

二、中國企業“走出去”與擴大對外貿易規模

中國對外貿易持續保持高速增長,為促進經濟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同時也應看到,繼續保持對外貿易高速增長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人民幣升值導致中國企業產品的國際競爭能力下降。對于像紡織品和玩具等一些利潤空間較小的出口產品來說,人民幣升值影響了其在國際市場中份額的維持和擴大。二是貿易壁壘制約中國出口增長。隨著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貿易不平衡的進一步擴大,許多國家紛紛運用反傾銷、反規避制度、保障措施,特保和反補貼等措施設置貿易壁壘。一些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還利用知識產權、勞工標準、技術壁壘、綠色貿易壁壘等措施限制對中國的進口。三是貿易順差影響中國對外經貿關系。貿易順差容易引發貿易摩擦,從而影響中國對外貿易發展。

中國企業“走出去”是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和突破貿易壁壘的有效手段。中國企業“走出去”,在國外投資設廠,在當地或國際市場上銷售產品,以境外企業作為交易和結算主體,以外幣作為記賬本位幣,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人民幣升值產生的不利影響。中國企業“走出去”可以形成原產地多元化,對外直接投資既可以選擇那些對中國企業設置貿易壁壘的國家,也可以選擇第三國。中國境外企業在東道國銷售產品或出口,替代境內企業出口,就可以繞過目標國的貿易壁壘。

中國企業“走出去”,可以降低對外貿易順差,改善與相關國家的經貿關系。中國企業可以選擇貿易目標國進行投資,并在當地市場銷售產品。作為東道國的法人,中國的境外企業在當地市場銷售產品,維護和擴大了當地市場份額,但并不直接表現為中國企業對該東道國的出口貿易。對外直接投資產生的出口替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