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中國外貿戰機新拳頭(十大軍工股票龍頭都有哪一些?)

时间:2024-06-01 14:25:27 编辑: 来源:

4.龍頭股必須同時滿足日KDJ,周KDJ,月KDJ同時低價金叉。

軍工電子股票龍頭股有哪些

軍工電子股票龍頭股有:

600760中航沈飛:戰斗機唯一上市公司(成飛集團尚未上市),中國的“洛克希德馬丁”,稀缺性顯著。

中航沈飛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業務為航空產品制造,主要產品包括航空防務裝備和民用航空產品,核心產品為航空防務裝備。公司是集科研、生產、試驗、試飛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飛機制造企業,是我國航空防務裝備的主要研制基地,在航空防務裝備領域具有較強的核心競爭力和領先的行業地位。

600893航發動力:航空發動機研究制造龍頭,壟斷性公司。

中國航發動力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業務為航空發動機及衍生產品、外貿出口轉包業務、非航空產品及其他業務。主要產品和服務有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整機、部件,維修保障服務以及航空發動機零部件出口轉包等。

600316洪都航空:教練機龍頭,同時擁有航空導彈業務。

江西洪都航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從事教練機系列產品的設計、研制、生產、銷售、維修及服務保障等;防務產品研發及制造業務。

600038中直股份:直升機唯一上市公司。

中航直升機股份有限公司的主營業務為航空產品及零部件的開發、設計、研制、生產、銷售,航空科學技術開發、買粉絲、服務,機電產品的開發、設計研制、生產和銷售以及經營進出口業務。

600990四創電子:雷達龍頭。

四創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雷達產業、智慧產業、能源產業,主要包括氣象雷達、空管雷達、低空警戒雷達、印制板及微波組件等相關雷達配套件、智慧城市、應急指揮通信系統、智能交通系統、糧食安全智能裝備、各類特種車輛改裝和房車、露營地、電源等相關業務。

“沈陽”號導彈驅逐艦有沒有什么事跡

進入90年代的中國海軍實力迅速增長,新式軍艦一艘接一艘的合攏、下水、舾裝、入役,令人目不暇接:東海艦隊購進了”現代”956A和”現代”956EM;南海艦隊迎來了國產新驅等艦;而作為京城海上御林軍的北海艦隊自從112、113服役后,除對個別”旅大”級戰艦進行了現代化改裝外,近8年來沒有一艘新戰艦加入其行列。好在2005年新年的第一天,中國海軍驅逐艦115艦下水,通過舷號”115”分析,幾乎肯定是為北海艦隊建造的,而不是供出口用的(滬東造船廠目前就有1艘為阿爾及利亞建造的訓練艦)。中國海軍又多了一條主力艦,這的確讓人興奮,下文就是筆者通過僅有的幾張圖片并綜合《簡氏防務周刊》、《漢和防務評論》而對新驅115做的簡單分析,僅代表個人觀點。

[編輯本段]總體設計和武器裝備

據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報道,115艦從2003年底開始動工,采用模塊化設計,排水量7000噸(考慮到167艦設計之初已經為現代化改裝預留了30%左右的儲備浮力,個人認為115的滿載排水量不會大干8500噸。至于模塊化設計,我們從167開始就嘗試這么做)。《漢和》表示,該艦在建造過程中得到了俄羅斯北方設計局的技術幫助,因為中俄雙方就有關武器生產問題早就成立了聯合工作協調小組,目前總共有四個重大項目正在兩國間進行中,115艦就是其中之一,該艦的俄方代號為TEMA-988。《漢和》還強調中國在2002年4月與俄國達成了購買2套艦載S-300F”里夫”-M防空導彈系統的合同,并已于2004年收到2套,每套由4座8單元SA-N-6艦對空導彈、1部30N6E1型”墓石”目標搜索雷達構成。《參考消息》摘自俄羅斯的一則報道也說中國為了裝備新型驅逐艦從俄羅斯進口了價值6億美元的”里夫”一M防空系統,所謂的新型驅逐艦很可能就是指這艘尚未服役的115艦。

90年代末期,也就是167艦服役后,有關該艦的公開報道曾多次提到該級艦開工了2艘(其實是某知名雜志社訪問該艦總設計師時,總師自己透露的,后被轉載),但廣大軍迷翹首企盼了很久也沒有發現2號艦的任何蹤跡。后來江南出了”四劍客”,轉移了人們的注意力,沒有人再關心167的姊妹艦。《簡氏防務周刊》也認為115的艦體是早就造好了的,只是在等裝備。《漢和》對此早先的解釋是115的確是167的2號艦,但是開工后進度緩慢,因為并不滿意該艦的防空能力,在達成購買S-300F防空導彈的合同后115才正式步入建造正軌。《漢和》早先也強調該艦就是傳說中的大連”中華俄式神盾”。但從該艦下水后的照片發現115并沒有安裝4面陣相控陣雷達,該艦的艦體也沒有預留能安裝相控陣雷達的表面空間,對此《漢和》改口解釋道”115艦并非真正意義上的‘神盾 ’型防空驅逐艦,極有可能是更偏重成為具有綜合作戰能力的大型驅逐艦,尤其重視防空和反潛,是‘一專多能’的大型驅逐艦。有資格配以‘神盾’稱謂的目前只有170和171防空專用驅逐艦。但在這2艘艦全面形成戰斗力之前,中國方面希望透過TEMA-988工程,建立更可信的海上遠端防空網”。關于115的用途,《簡氏防務周刊》評論該艦時直接用到了”air-defence DDG”(即防空驅逐艦)的稱謂。筆者也認為該艦主要任務是防空,按世界潮流,反潛作為一種基本的防御功能已被配備到各型的大型驅逐艦中,專用反潛艦都在小型化,像”無畏”級那樣的專用大型反潛驅逐艦幾乎不會再出現,大型護衛艦承擔了越來越多的反潛任務。

下面根據照片談談115的外形設計。第一眼看到115,感覺非常像”旅海”級:高干舷防浪設計,艦首線型明顯外飄,大型艦橋和豐滿的船身,平整而內傾的上層建筑外壁,帶有弧線的建筑拐角,一體化桅桿等等,緊跟世界水面艦艇建造的潮流,整條艦看起來結構簡潔,美觀大方。但仔細對比167的照片后還是找到一些細節的不同之處:(1)因為放棄了”海紅旗”-7,也就不用安裝相應的345火控雷達,裝1部控制主炮的347G就行了,因此原本主桅前方的火控雷達平臺由167的二階式改為一階式;(2)原先后桅桿底部兩側放置衛星通信天線罩的平臺由167向兩側延展改為向前延伸,騰出的兩側空間用于安裝730近防炮,從照片上已經看到這個地方有打出的圓孔,通過尺寸分析無疑為730;(3)115的后桅四條棱有一個折角,向下后桅加大,相比167顯得更加粗壯。也許是為了和前面平臺更好地融合,也許是上頭會安裝一個大點的雷達,所以必須加強桅桿;(4)2號煙囪后面的艙室由167的一層改為兩層,高度和機庫基本持平,但和167一樣這段艙室都是左右連貫開通的;(5)艦尾飛行甲板下面的艙室取消了開口,是為了更高的隱身還是和聲吶的變動有關,在得到尾部照片前還無法妄下結論。至于其他地方115艦和167艦基本一樣,動力裝置也采用167的蒸汽高壓鍋爐與蒸汽渦輪。不要小看裝備167艦和115艦的蒸汽機,我國從60年代開始孜孜不倦研究蒸汽輪機,供中國海軍使用的這一型號乃90年代最新研制,可靠耐久性好、造價低,高速與加減速性能也頗令軍方滿意,而且出煙量稀少,燃燒效率較高。此外,167艦也擁有精良的全電力式動力系統調節監控裝置,盡量彌補采用蒸汽渦輪動力后,系統損失的自動化程度。但該機體積大,加上2個幾乎上下貫通了全艦的煙囪,整個動力系統占用了艦上大量寶貴空間,這也是蒸汽機的一貫缺點。

167艦的武器裝備實在有失驅逐艦的名號,大大的艦體與不協調的”海紅旗”-7間的視覺反差令人大跌眼鏡,因此一直被軍迷們戲稱為”護衛艦領艦”,所以115與167艦相比武器系統定會有較大變化。首先是主炮,應該是已經裝備168艦、170艦和525護衛艦的新式國產單100毫米隱身主炮,該炮采用經過國產化改進的法國100毫米緊湊艦炮技術(法國原裝炮的射速達90發/分)加上中國自行研制的隱身外殼,是一款典型的”洋為中用”;主炮后面高出來的平臺比167明顯向前延伸,原因估計是尺寸稍大的防空彈垂發裝置替代了”海紅旗”-7和它的裝填設備;近防炮毫無疑問會換裝2座已經列裝的730,因為無論是76A雙37炮,還是630炮,都需要安裝分置的火控雷達,但115艦并未為其預留安裝基座。730的位置如前文所述在艦中桅桿的底部兩側,從圖片中可以明顯看到這個位置115和167艦的構造區別;魚雷應該還是仿制自美制MK 46Ⅱ早期型的魚-7,發射管應該和167一樣采用2座三聯裝,且安裝在相同位置;給反艦導彈發射裝置預留的空間不是很大,應該放棄了一貫采用的4座四聯裝,而改為2座四聯裝圓柱形發射筒,導彈型號應該是我國”鷹擊”系列中的最新型號。已經裝備在168、170艦上的18聯裝火箭發射裝置115也應該會采用,考慮到艦橋前平臺和機庫頂都用于安裝防空彈,那么火箭發射裝置的安裝位置可能見縫插針地安排在艦體兩側。該火箭發射裝置目前廣泛裝備各型新艦,其用途可能非常廣泛,筆者分析其用途早就超出了反潛或發射中程干擾彈的范圍,很可能應用了俄方技術,從而具備反魚雷功能。

167機庫后部有一個突起的平臺,用作直升機導航雷達和起降指揮場所,而115艦則是前部稍高,其中必有名堂-前半部高出的部分作為防空導彈火控雷達,后半部則是2座垂發彈的安裝位置。如果這樣的話,那么機庫的長度顯然不夠容納任何現役直升機,解決的辦法應該是采用了下沉半埋式機庫。而后半部從高度看也只能放置直-9這樣較小較矮的直升機,好在直-9艦載型的一系列問題目前都得到了解決,探測能力和可靠性已經大為提高,再也不是以前那個”嬌生慣養”的直-9了。有關機庫的另一個說法就是115像”阿利.伯克”一樣根本沒有設立機庫,僅僅保留直升機起降甲板。考慮到目前沒有任何關于國產下沉半埋式機庫的消息,筆者其實更傾向于第二種說法。

[編輯本段]防空能力探析

自從江南”四劍客”下水后,軍迷們表現出空前的自豪和驕傲,并對我國海軍未來的的防空能力寄予了厚望。看到115后,該艦的防空能力無疑成為人們談論最多的話題。在前文明確了防空導彈的位置(主炮后和機庫前)和型號(”里夫”-M)后,該系統的效能無疑成了下一個問題。

這里首先統一型號叫法,俄羅斯1993年列裝服役的S-300PS出口型號稱作S-300PMU-1,是S-300系列里第一個具備有限反彈道導彈能力的型號,西方稱之為SA-10C。這是一種先進的機動式多通道全天候防空武器系統,既能對付高性能的作戰飛機,也能對付巡航導彈或其他空中目標。該系統可發射12枚導彈同時攻擊6個目標,每發導彈的發射間隔時間為3秒鐘。S-300PMU-1自動化程度高,反應時間小于15秒。2枚同時射擊時,對戰斗機的的毀傷率為88%~97%。對導彈的毀傷率為62%~90%。在移植到海軍后,西方稱之為SA-N-6”雷聲”,俄海軍稱之為S-300F”里夫”-M,為了適應海上惡劣的作戰環境作了一些相應改進,可以在5級海況的情況下正常使用。”里夫”-M是世界上第一種艦載防空導彈垂直發射系統,比美國領先了5年左右,俄方聲稱”里夫”-M擁有在海上實施機械化再裝填的能力。

再看火控雷達,115應該沒有采用”基洛夫”級前3艘采用的3R41”前罩”制導雷達,而采用和4號艦”彼得大帝”一樣的30N6E1”墓石”目標搜索與制導雷達。該雷達直接從陸基型號30N85改進而來,重要的是我們有使用和維護陸基型號的經驗(空軍地空導彈部隊),且該雷達的國產化型號曾經在海軍的970號試驗艦上出現,從技術上講應該已經吃透。該雷達采用S波段,可折疊平面相控陣,探測距離300千米,有低空、中高空、彈道導彈三種掃描模式。同一時刻最多可以跟蹤48個目標,并制導12枚導彈攻擊其中6個。

當然,115的一塊相控陣和170的四塊相控陣之間的差別還是巨大的,在快速掃描跟蹤,目標信息處理能力都弱于后者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