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中國對外貿易統計數據表(跪求中國15年的進出口貿易總額或者外資總收入和外資使用總額數據)

时间:2024-06-02 12:33:21 编辑: 来源:

了符合其國情的經濟發展方針策略,隨著經濟發展,其對外貿易往往在經歷一段時間的逆差后轉為順差。日本、韓國等國家都曾如此。中國也不例外:上個世紀80年代,進出口貿易1年平衡,兩年順差,其余7年逆差。合計為42.9億美元逆差。而從1990年起,情況就完全改變了,除1993年外,中國對外貿易持續順差,抵消1993年的逆差121.2億美元,1990-2005年,累計順差達3977.5億美元,其中2000-2005年累計順差額為2291.7億美元,2005年為1018.8億美元,創歷史記錄。國際收支,但2006年上半年順差仍達到615億美元,超過2005年同期水平。

中國貿易順差劇增的主要原因

自上個世紀90年代初以來,中國連續成為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最多的發展中國家,并形成了以外資企業為主的加工貿易基地。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00-2004年,外資企業在中國大陸加工貿易總順差中所占比重分別為63.6%、67.9%、70.1%、74.1%和77.8%,同期,外資企業在進出口總順差中所占比重依次為56.7%、62.2%、61.8%、73.6%和76.7%。正是在外資企業加工貿易順差持續增加的推動下,2004年中國大陸的加工貿易順差達1063億美元,2005年攀升到1424.5億美元;2006年上半年外資企業在中國大陸進出口總額中所占比重更達58.47%;外商投資企業在中國的生產和銷售大幅度增加,替代了進口,如美國政府責任辦公室向國會提交的對華貿易報告就指出:2003年美國公司在華分支機構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達340億美元,而同期美國對中國出口僅290億美元;

美國等發達國家在大量地從中國進口勞力密集型產品的同時,嚴格限制其具有先進技術的產品向中國出口,人為地擴大了貿易差額;

2005年順差突然擴大主要是由于中國經濟結構調整,進口(主要是設備進口)增速(17%)放慢,與出口增速(28%)拉開缺口;

外商投資企業偽報進出口額以轉移資金。有學者運用比較法(即比較貿易伙伴貿易統計數據估算轉移定價規模)對進出口偽報的研究結果認為,“僅2001年一年,中國大陸通過進出口偽報方式進行的變相資本流動,就高達662.27億美元,相當于當年中國大陸進出口貿易總額的13.0%。當然上述估算忽略了轉口貿易、加工貿易的影響而并不十分精確,但足以說明進出口偽報規模之大已不可忽視。”“2002年下半年以來,人民幣升值預期逐漸興起,進出口偽報的目的,日益從資本外逃轉向資本內流,方式也從過去的高報進口低報出口,轉向高報出口低報進口。”這樣的變化虛擴了中國大陸外貿順差。渣打銀行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也提出:“由于進出口企業虛報數據等原因,中國去年的貿易順差遠沒有官方公布的1020億美元那么多,估計實際上只有350億美元,其余的670億美元實際上是貿易中隱藏的非貿易資金流入。”

2014年1-6月,全國進出口總值12.4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同)下降0.9%。其中,出口6.5萬億元人民幣,下降1.2%;進口5.9萬億元人民幣,下降0.6%;貿易順差6306.1億元人民幣,下降6.5%。按美元計,1-6月,全國進出口總值20208.6億美元,增長1.2%。其中,出口10618.6億美元,增長0.9%;進口9590億美元,增長1.5%;貿易順差1028.7億美元,下降5.1%。

2014年12月8日,海關總署公布了前11月外貿數據。今年前11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23.95萬億元,同比增長2.2%。其中,出口13萬億元,同比增長4.4%;進口10.95萬億元,同比下降0.4%;貿易順差2.05萬億元,擴大40.4%。

2015年前5個月,海關統計,我國進出口總值9.47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7.8%。其中,出口5.4萬億元,增長0.8%;進口4.07萬億元,下降17.2%;貿易順差1.33萬億元,擴大2倍。

5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1.97萬億元,下降9.7%。其中,出口1.17萬億元,下降2.8%,降幅較4月份繼續收窄3.4個百分點;進口8033.3億元,下降18.1%;貿易順差3668億元,擴大65%。

誰幫我找5條關于中國對外貿易的新聞啊?

1、新西蘭與中國自由貿易協定望明年4月達成

“明年4月底前,新西蘭將成為首個與中國達成FTA(自由貿易協定)的發達國家。”新西蘭貿發局北亞區總裁麥肯齊昨天向早報記者表示,他們將加大在中國的投資,計劃組織其歷史上最大的展團參加2010年上海世博會,“我們預訂的展廳面積達到了2000平方米,遠遠大于在愛知世博會的規模”。

2、東方網4月3日消息:昨天,從天津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了解到,根據國家質檢總局《關于對進口廢物原料國內收貨人實施登記的公告》要求,自2007年4月1日起,國家將對國內從事進口廢物原料的相關企業單位實施收貨人登記制度。《公告》規定,只有具有進出口貿易權限,有固定的辦公場所,遵守中國環境保護技術法規,建立并已實施質量管理制度,具有相對穩定的供貨來源和國內加工利用企業的進口商和收貨人,才有資格向國家質檢總局申請登記,從事進口廢物原料。9月1日前,還未獲得質檢總局登記的國內收貨人,口岸檢驗檢疫機構將不再受理其進口廢物原料的報檢申請。

3、商務部和國家環保總局日前聯合發出通知,要求各級商務和環保部門按照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加強對出口企業的環境監管,督促出口企業率先承擔社會環境責任,在環境保護方面發揮表率作用,堅決制止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出口行為。

4、國際先驅導報記者潘國俊、宋媛發自墨西哥、北京 在美國對“中國制造”全面封殺、“召回令”層出不窮之際,美國政府又醞釀新陰謀,企圖拉攏拉美國家共同抵制中國商品。

務部長古鐵雷斯近日訪問南美國家烏拉圭時明確指出,中國是拉美在全球貿易中的主要對手。他呼吁拉美國家與美國加強合作,以共同抵制中國在拉美和其他地區的貿易攻勢。

5、時報訊 (記者 徐毅兒) 紡織服裝出口退稅率明年起有可能再降2個百分點?對于業界的這一傳聞,昨天,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姜哲向記者表示,并未聽到該消息。

內人士認為,紡織服裝出口增幅仍然高企,調整并非絕無可能。

中國進出口是順差還是逆差

出口大于進口是順差,反之是逆差。從外貿寶海關數據系統中就可以看出,是順差。

貿易順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國出口貿易總額大于進口貿易總額.表示該國當年對外貿易處于有利地位。

貿易順差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國在特定年份對外貿易活動狀況。通常情況下,一國不宜長期大量出現對外貿易順差,因為此舉很容易引起與有關貿易伙伴國的摩擦。例如,美、日兩國雙邊關系市場發生波動,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日方長期處于巨額順差狀況。與此同時,大量外匯盈余通常會致使一國市場上本幣投放量隨之增長,因而很可能引起通貨膨脹壓力,不利于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貿易順差越多并不一定好,過高的貿易順差是一件危險的事情,意味著本國經濟的增長比過去幾年任何時候都更依賴于外部需求,對外依存度過高。

巨額的貿易順差也帶來了外匯儲備的膨脹,給人民幣帶來了更大的升值壓力,也給國際上貿易保護主義勢力以口實,認為巨額順差反映的是人民幣被低估。這增加了人民幣升值壓力和金融風險,為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增加了成本和難度。

比較簡單的對策就是拉動國內消費。 研究一國對外貿易發展情況,主要借助于政府定期公布的對外貿易平衡表。一般而言,平衡表比較系統地載有表明出口和進口的數字統計,大體可反映一國在特定時期內對外貿易乃至國民經濟發展狀況。一國對外貿易按出口大于、小于或等于進口等情況,分別構成貿易順差( Favorable Balance 0f Trade )、貿易逆差( Unfavorable Balance 0f Trade )或貿易平衡( Balance of Trade ),貿易順差以正數表示,貿易逆差以負數表示。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