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中國對外貿易處于什么地位(對外貿易在國際經濟關系中占有什么地位)

时间:2024-05-29 14:26:12 编辑: 来源:

源的自給程度很高;俄羅斯有一個完整的國民經濟部門體系和深厚的國內市場。

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主體地位的經濟成分是

一、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二、所謂公有制經濟,是指國有經濟、集體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公有制經濟:從范圍上講,公有制經濟不僅包括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還包括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三、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

1、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

2、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

“中國對外貿易和國民經濟在持續高速發展。”怎樣翻譯?謝謝

The Chinese foreign trade and the national e買粉絲nomy are 買粉絲ntinuing to develop high speed.

對外貿易對一國國民經濟的發展有何作用?

一、對外貿易在一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國際貿易已成為一國國民經濟的有機組成部分,成為一國國民經濟整體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二、對外貿易在一國國民經濟中的作用

(1)對外貿易,是一國的對外商品交換。

(2)對外貿易對一國經濟的發展有重要的作用,它也是各國發展對外關系的紐帶和手段。

具體講,對外貿易的作用表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互通有無,調劑余缺。

第二,節約社會勞動,增加生產總量。

第三,可以阻止利潤率下降趨勢。

第四,是發展對外關系的紐帶和手段。

對外貿易是各國對外經濟關系的核心,在一定情況下,對外貿易也可以成為各國進行政治斗爭的重要手段。

三、西方關于對外貿易和經濟增長的關系的理論

(一)“對外貿易是經濟增長的發動機”學說

(二)對外貿易重要性漸減規律

(三)對外貿易乘數原理

——對外貿易乘數=國民收入增量/1-C+邊際進口傾向

——邊際進口傾向=進口增量/國民收入增量。

邊際進口傾向越小(意即在既定條件下,進口少,出口多,),乘數越大,即出口同增加投資一樣,可使一國國民收入倍增。

談談中國對外貿易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10 年來,我國的外貿發展特別迅速

1978 年進出口額僅為206 億美元,1994 年貿易總額為2 000 多億美元,而2002 年我國的進出口額達到6 200 多億美元,在世界貿易大國中的位置已上升到第6 位;今年上半年的發展勢頭更是強勁

我國吸引的外國直接投資協議投資金額已達8 300 億美元,實際投資額達4 500 億美元

我國共批準設立三資企業已超過40 萬家

同樣,我國國民經濟對外貿的依存度也十分高,有經濟學家統計,2002 年我國國民經濟對外貿的依存度高達44 %

[8] 盡管各國測算外貿依存度的方法不同,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即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深入發展,外經外貿工作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將越來越不可忽視,因此,作為調整外經外貿工作基本法的對外貿易法理所當然要得到應有的重視

但是相對于西方貿易大國,我國的對外貿易法起步晚,重視不夠,當然這與我國長期以來進出口數量有限,國民經濟對外貿的依存度弱有關,但是,從現在我國外貿的實際情況出發,外貿法的重要性已經凸現,外貿法應該予以重新定位并提到重要日程

對外貿易是一種什么樣的貿易?在對外關系中占有怎樣的地位?

所謂的對外貿易,說白了就是一種國與國之間的貿易往來關系,他在整個對外關系當中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表現。首先對于整個世界的經濟來說,世界貿易占據了整個世界經濟的重要部分,對于每一個國家來說,如果關起門來搞建設,那么是很難持續發展下去的,所以說對于目前世界上的大多數國家來說都會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來發展本國的經濟,通過出國賺取外匯的方式來提高國內等企業的競爭實力和整體的國民生活水平,通過相互的貿易往來,也能夠促進商品貨物的不斷流通,能夠讓國民的整體生活水平也有一個比較大的改善,更為關鍵的是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也能夠促進科學技術和文化的傳播與發展,尤其是對于一些高精尖的技術,對于大部分的發展中國家來說,他們是沒有相應的資金和能力來進行研發和制作的,所以說在這樣一種情況之下,他們就需要和發達國家進行合作交流,才能夠提高本國的科技發展水平。

即便是對于發達國家來說,他們在進行相應的經濟建設和生產過程中,他們往往會出現一定的生產過剩,所以說在這樣一種情況之下,為了能夠促進國內的資源合理流動,他們也需要找到一個合適的銷售場所來,讓自己的產品能夠盡可能的變成現金流,從而擴大再生產,所以說他們也會有和發展中國家合作的傾向和意愿,這也是為什么國際貿易能夠持續不斷的開展下去。

所以說整個對外貿易不僅僅會對本國的經濟產生積極深刻的影響,也會對國內的各個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所以說它對于整個國家的發展也是極其重要的。

如何理解對外貿易對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作用、影響

1.發展對外貿易,可以互通有無,調劑余缺,調節資源的優化配置。

2.發展對外貿易,可以節約社會勞動,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3.發展對外貿易,可以吸收和引進當代世界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增強本國的經濟實力。

4.發展的對外貿易,接受國際市場的競爭壓力和挑戰,可以促進國內企業不斷更新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產品的國際化水平

“完全意義上的市場經濟地位”對于我國的對外貿易意味著什么?

無論歐美采取哪種方式,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市場經濟地位”并不是中國企業免受貿易保護壁壘,減少反傾銷調查的“救命稻草”。歐美將“發明”其他新方式繼續保護其工業企業和勞動就業。中國應該淡化其賦予“市場經濟地位”的政治含義,不要過分政治化美國和歐盟是否給予“市場經濟地位”的決定,而把它僅僅看做WTO下的一個政策工具。不能因為歐美在“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上的“耍賴”,耽誤了推動國企改革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業。

今年5月,歐洲議會議員以壓倒性票數通過了一項非立法性決議,反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中國入世十五年后,圍繞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新一輪博弈正式拉開帷幕。據最新消息透露,歐盟委員會正在起草一個關于反傾銷法規的整體法案,以應對中國議定書的某些條款將在12月到期。

歐美集體耍賴

相對于歐盟的大張旗鼓,美國在背后的小動作不斷。美國公開反對按時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并且不斷在這個問題上和歐洲加強“協調”,變向對歐洲施壓。5月18日,美國將進口自中國的冷軋扁鋼最終進口稅率提高至522%,關稅將使中國制造的冷軋扁鋼產品價格提高逾五倍,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美國的態度。5月底,美國反對張勝和繼續擔任WTO的仲裁官員,據了解張勝和之前在涉及中美之間問題的裁決時,結果利于中國的相對較多。美國已經開始布局為年底耍賴做準備。據《產經新聞》6月19日報道,美國和歐盟的官員表示,市場經濟國地位不會按照WTO的協議規定自動給中國,因為中國的鋼鐵等基建材料的傾銷、以及中國行政干預市場上根深蒂固的弊病。

什么是市場經濟地位

按照中國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時簽署的協定書的第15條規定,到2016年年底中國就可以自動獲得市場經濟地位。自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獲得市場經濟地位一直是中國經濟外交主要目標之一。截至2016年6月1日,目前全球80多個國家已承認中國為市場經濟國家,其中包括新西蘭、澳大利亞、瑞士等發達國家,但美國、歐盟等中國主要貿易伙伴卻一直未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中國政府2003年起正式向歐盟提出,希望歐盟立即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并提交了一系列文件,以證明中國的市場經濟情況。此后,中國多次提出這一要求,不過,歐盟評估一直認為中國尚未滿足所有相關標準。

歐盟的標準

由于 WTO 將“市場經濟地位”問題的自由裁量權留給了 WTO 成員,必然導致各WTO成員對“市場經濟國家”法律定義的不一致。美國遵循“一案一議”原則,在具體的反傾銷案件中判定涉案國是否為“市場經濟國家”。歐盟則采用單獨列舉的方式,在其國內法中直接列舉“非市場經濟國家”和“轉型經濟國家”。

從公開報道釋放的信息來看,歐洲議會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大概有三個層面的考慮:一是中國并未達到歐盟承認市場經濟地位的五項標準;二是歐洲產業競爭力相對較落后的國家反對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三是美國在幕后使絆子。

今年5月的歐盟決議認為,在中國滿足歐盟關于市場經濟地位的五大標準前,中國對歐出口仍應按照“非標準”方式對待。歐盟所稱的五大標準,指企業不能有國家干預,比如國家給予的補貼、稅收優惠等;企業運行應符合國際會計準則;成本與財務狀況未受非市場體系的嚴重影響;政府不能干預企業的成立或倒閉;貨幣匯率變化由市場決定。有評論稱,中國所有的國企都不符合五大標準的要求,并且包括民企在內的大多數中國企業,都沒有建立起符合國際會計準則的會計制度。

歐盟提出的五大標準,是以“去政府化”為核心,要求改變中國國有企業的性質,試圖影響中國政治改革的方向。實際上,中國也正在積極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改革的思路是堅持公有制為主體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以提高國有資本的集中度和配置效率為核心,在不同行業和領域對國企的性質和功能要準確定位。具體對策為“兩進”、“兩退”、“一去”、“兩剝離”,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攻堅克難。

市場經濟地位有多重要?

“市場經濟地位”很重要。自加入WTO以來,中國一直在為“非市場經濟體條款”買單。首先,非常容易被其他國家進行反傾銷起訴。截至2016年7月,中國已經連續21年成為全球遭遇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連續10年成為全球遭遇反補貼調查最多的國家。今年以來,針對中國產品的反傾銷、反補貼等貿易救濟調查更如疾風驟雨,平均每月超過10起,差不多三天一起。反傾銷對中國開拓國際市場造成極為嚴重的困擾和傷害。以歐盟為例,自1995年至2014年,歐盟對中國進口商品發起119次調查,共執行85次,分別占同時期歐盟發起調查和執行總數的25%和29%。相比較歐盟第二大進口來源國美國,同時期只接受16起反傾銷調查和8起采取執行措施。

其次,容易被抬高反傾銷的幅度。由于其他世貿成員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使得中國企業在應訴反傾銷調查時處境極為不利,不但敗訴率高,而且在同一國際反傾銷起訴中,中國企業被裁定的傾銷稅率也偏高。

歐洲商業團體委托華盛頓經濟政策研究所調查結果顯示,歐盟若在2016年底決定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中國企業出口產品價格將下降30%,對歐盟出口量較2011年將擴大25%至50%。在之后的頭3到5年,中國出口到歐盟的制造業產品總額可能上升高達1425億歐元(1歐元折合約1.111美元)。歐盟會因此出現貿易赤字增長,而GDP也會下降1141至2,280億歐元(經濟共同體GDP的1%至2%)。此外,這還將導致與中國企業競爭的歐盟企業、以及為這些企業提供原料與零部件的公司170萬至350萬人失業。

以上研究結果不排除相關利益集團為了游說歐盟,把給予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