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中國服務貿易結構與競爭力的國際比較研究(服務貿易的比較優勢是如何體現的)

时间:2024-06-02 05:19:22 编辑: 来源:

,在此類模型中假定不同地區(部門)的差別由回歸方程的常數項表示,這樣相當于對每一個地區(部門)設定了一個代理變量(Dummy Variable),N個地區就有N個代理變量,在估計解釋變量系數值的同時,也要估計代理變量的系數值,具體的估計算法參見參考文獻[9]。)得到的回歸系數是一致有效的。我們用Hausman-test檢驗了模型,發現α[,i]與回歸變量SeRNX具有相關性,所以決定用LSDV方法進行回歸。為了消除擾動項的異方差和序列相關性,我們選用了可行廣義最小二乘法(FGLS)(注:FGLS(Feasible Generalized Least Squares)及后面提及的Chow-test具體算法參見參考文獻[9]。)。

表1 23個國家回歸結果

附圖

注:*表示通過了顯著程度為1%的T檢驗。**表示通過了顯著程度為5%的T檢驗。#表示通過了顯著程度為1%的F檢驗。系數估計值下括號內數值為T統計量值。

表2 12個發達國家回歸結果

附圖

注:*表示通過了顯著程度為1%的T檢驗。**表示通過了顯著程度為5%的T檢驗。#表示通過了顯著程度為1%的F檢驗。系數估計值下括號內數值為T統計量值。

我們用23個國家的數據做了一次總的回歸,回歸結果如表1所示。

從表1中我們發現,rFDI的系數估計值在所有方程中均是正值,比較穩定,也比較顯著;而人均GDP的系數估計值也是正的,但不顯著;服務業開放程度SeOPEN對SeRNX的作用為正的,比較顯著,也比較穩定;人口素質HR對SeRNX的影響是負的,比較顯著和穩定。所有方程回歸都通過了顯著程度為1%的F檢驗,擬合優度不足0.3,擬合的不是太理想。

由此可以判斷,總體上來說,FDI流入對一個國家的服務業的比較優勢是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而人均GDP的影響不是很確定,這與人均GDP水平對服務業比較優勢存在正負兩方面的作用有關;服務業的開放促進其比較優勢的效應非常顯著;而人口素質對服務業的優勢卻有很顯著的負作用,這是出乎意料的,可能與所用的數據有關,用非文盲人口比例度量人口素質沒有能夠更細致地刻劃各國間勞動力在技能水平和知識文化水平方面的差距,但是本文主要關注跨國投資與服務貿易的關系,因此不再對人口素質的作用深入研究。

理論分析已經說明,跨國投資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作用是不同的,可以斷定,對這兩類國家,揭示服務貿易比較優勢的決定因素的計量方程有不同的結構,也就是說方程3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有不同的系數。我們用Chow-test檢驗檢查了方程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確實存在結構變化。因此把這兩類國家分開進行回歸。

表2是對發達國家數據回歸的結果,我們發現rFDI的系數估計值都是正號,都通過了顯著程度為5%的T檢驗,比較穩定;而人均GDP對SeRNX的影響同所有樣本回歸結果一樣,也不顯著,但是為正號;SeOPEN對SeRNX作用為正的,比較顯著;所有方程都通過了顯著程度為1%的F檢驗,而且擬合優度比所有23個國家回歸時有明顯的提高。

表3 11個發展中國家回歸結果

附圖

注:*表示通過了顯著程度為1%的T檢驗。**表示通過了顯著程度為5%的T檢驗。#表示通過了顯著程度為1%的F檢驗。系數估計值下括號內數值為T統計量值。

表4 不包含埃及的10個發展中國家回歸結果

附圖

注:*表示通過了顯著程度為1%的T檢驗。**表示通過了顯著程度為5%的T檢驗。#表示通過了顯著程度為1%的F檢驗。系數估計值下括號內數值為T統計量值。

對發達國家的回歸結果我們發現,確實如我們理論分析中所預測的,跨國投資進入發達國家促進了其服務貿易的比較優勢,而發達國家的服務業開放也對其服務業比較優勢有正向的影響。

表3是對11個發展中國家數據回歸的結果,我們看出,rFDI對SeRNX的作用變成了負的影響,而且不顯著了;人均GDP對SeRNX的作用也變成了負的影響,也不顯著;而SeOPEN的影響仍然很顯著地是正面的作用;所有方程都通過了顯著程度為1%的F檢驗,擬合優度也有所提高。

觀察我們所使用的數據,我們發現在發展中國家中,埃及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國家,它的服務貿易出口遠遠超過了進口,顯示出很強的服務業的優勢,甚至于超過了多數發達國家。因此我們將埃及的數據從中刪除,對余下的10個發展中國家進行了回歸,而且回歸方程中rFDI變量用其平方rFDI[2]代替了,結果在表4中顯示。

從表4中我們發現,在去掉埃及并用rFDI[2]作為解釋變量后,FDI流入對服務業比較優勢的影響顯著性有明顯提高,T統計量的數值比表3中有很大提高,而且這種作用仍然是負的影響,與我們理論分析中對發展中國家的預測一致;人均GDP對SeRNX的作用也變得顯著了,表現出負的作用,表明在發展中國家,隨著人均收入或人均產出的提高,對服務進口的需求增加較多,而對服務出口的促進作用不是很重要,這樣反而導致服務業的比較優勢下降;服務業的開放程度對發展中國家的服務業優勢的建立與對發達國家一樣有促進作用,而且是很顯著的。表4中的方程回歸都通過了顯著程度為1%的F檢驗。

三、結論和政策含義

綜合以上理論分析和計量回歸的結果,我們發現,跨國投資對一國服務貿易比較優勢的影響,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確實有迥然不同的表現。

發達國家一般在服務貿易領域具有比較優勢,多數為服務貿易凈出口國,流入發達國家的FDI有很大比例投向發達國家的服務業,服務業資本要素的相對增加更加增強了發達國家在服務業的比較優勢。相反,發展中國家不具有服務業的比較優勢,多數為服務貿易凈進口國,流入發展中國家的國際資本大多投向其有比較優勢的初級產業和勞動密集型制造業,而投入到服務業的比例很小,在初級產業和制造業中資本要素的增加增強了這些行業的比較優勢,相對來說降低了發展中國家在服務業的比較優勢。

跨國投資與服務貿易的關系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完全不同的表現,被我們的實證檢驗所證實。而這一結論也啟發我們,國家吸引外資的政策會對服務業的發展造成重要影響,在發達國家,外資流入自然地就促進了服務業的發展;而對在服務業沒有優勢的發展中國家,如果沒有適當的政策干預,大量的外資流入對該國的服務業和服務貿易是不利的,這些國家的政府應該制定一定的產業政策,引導一定量的外資投向該國的服務行業,以保證在這個重要性日益增強的行業具有一定的競爭力。

這個結論也從一定的角度說明,發展中國家利用外資并非越多越好,外資的進入會對某些經濟因素造成反面的影響,適當的利用外資水平和正確的外資引導政策是必需的。

各國在服務業的開放程度對建立其在服務行業的優勢有重要的作用,我們的研究表明,各國在《服務貿易總協定》談判中作出的各項服務行業的減讓承諾,增強了其在服務貿易中的比較優勢,所以一國服務業的開放并不像通常所想象的那樣會使該國的服務業被國外的服務提供者占領,相反,純粹從經濟的角度來看,開放國內服務市場對發展其服務業和服務貿易是有利的。

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相關理論概述

服務貿易的分類

(一)民間分類

由于國際服務貿易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目前尚未形成一個統一的分類標準。許多經濟學家和國際經濟組組織為了分析方便和研究的需要,從各自選擇的角度對國際服務貿易進行劃分,下面對有代表性和影響的分類加以扼要評述。

1.以“移動”為標準

R· M·期特恩在1987年所著的《國際貿易》一書中,將國際服務貿易接服務是否在提供者與使用者之間移動分為4類:

(l)分離式服務。它是指服務提供者與使用者在國與國之間不需要移動而實現的服務。運輸服務是分離式服務的典型例子。如民用航空運輸服務,一家航空公司可以為另一國家的居民提供服務,但并不需要將這家航空公司搬到國外去,也不必要求顧客到這家航空公司所在國去接受服務。

(2)需要者所在地服務。它是指服務的提供者轉移后產生的服務,一般要求服務的提供者需要與服務使用者在地理上毗鄰、接近。銀行、金融、保險服務是這類服務的典型代表。例如,一英國銀行要想占有日本的小額銀行業務市場份額,它必須在日本開設分支機構,這就要求在國與國之間存在著資本和勞動力的移動,也是一種投資形式。

(3)提供者所在地服務。它是指服務的提供者在本國國內為外籍居民和法人提供的服務,一般要求服務消費者跨國界接受服務。國際旅游、教育、醫療屬于這一類服務貿易。例如,外國游客到中國的長城、桂林等游覽接受中國旅行服務。此時,服務提供者并不跨越國界向服務消費者出口服務,對服務提供者而言,也不存在生產要素的移動。

(4)流動的服務。它是指服務的消費者和生產者相互移動所接受和提供的服務,服務的提供者進行對外直接投資,并利用分支機構向第三國的居民或企業提供服務。如上述的設在意大利的一家美國旅游公司在意大利為德國游客提供服務。流動式服務要求服務的消費者和提供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資本和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移動。

這種分類方法以“移動”作為劃分國際服務貿易類型的核心,其本質涉及到資本和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在不同國家間的移動問題。由于這種生產要素的跨國界移動往往涉及到各國國內立法或地區性法律的限制,并涉及到在需求者所在國的開業權問題,因此,研究這類問題用這種分類方法比較合適。不過這種服務分類存在著難以準確、徹底地將服務貿易進行劃分的缺陷,如上述在各國間相互開業提供的旅游服務就很難加以劃分。

2.以行業為標準。

鑒于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特點,一些經濟學家以服務行業各部門的活動為中心,將服務貿易分為7大類:

(1)銀行和金融服務。銀行和金融服務是服務貿易中較重要的部門,其范圍包括:a.零星銀行業服務,例如儲蓄、貸款、銀行買粉絲服務等。b.企業金融服務,如金融管理、財務、會計、審計、追加資本與投資管理等。c.與保險有關的金融服務。d.銀行間服務,如貨幣市場交易、清算和結算業務等。e.國際金融服務,如外匯貿易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尤其是80年代以來,隨著金融服務的國際化,在金融服務貿易中發生了重大的變化。證券市場進一步發展,銀行系統外部增加金融中介,國際金融市場的管制逐漸放松,金融機構擴大業務范圍,權力越來越大,在金融活動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外匯管制也逐步放寬,所有這一切都大大推動了金融業的服務貿易。

(2)保險服務。保險服務其職能是為保險單持有者提供特定時期內對特定風險的防范及其相關的服務。如風險分析、損害預測買粉絲和投資程序。保險服務貿易既包括非確定的保險者,也包括常設保險公司的國際交換。目前,保險服務貿易主要體現在常設保險公司的業務。

(3)國際旅游和旅行服務。旅游服務貿易為國內外的旅行者提供旅游服務,國際旅游服務貿易主要指為國外旅行者提供旅游服務。旅游貿易包括個人的旅游活動,也包括旅游企業的活動。其范圍涉及旅行社和各種旅游設施及客運、餐飲供應、食品等,它與建筑工程承包、保險和數據處理等服務有直接聯系,它與國際空運的聯系極其密切。在國際服務貿易中的比重較大。

(4)空運和港口運輸服務。空運與港口運輸服務是一種古老的服務貿易項目,一般的貨物由班輪、集裝箱貨輪、定程或定期租輪運輸,特殊的商品通過航空、郵購、陸上運輸。港口服務與空運服務密不可分,它包括港口貨物裝卸及搬運服務。

(5)建筑和工程服務。這類服務包括基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