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中國拓展海外業務的案例(中國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案例)

时间:2024-05-29 06:55:10 编辑: 来源:

外營銷策略。

中國企業目前在國際競爭中的最主要優勢是成本優勢和產品優勢,最差的是品牌優勢,通過海外投資并購一些國外知名品牌,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實現三個優勢的結合,有利于提升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五、海外品牌輸出投資模式

海外品牌輸出投資模式指的是我國那些具有得天獨厚品牌優勢的企業,開展海外投資時不投入太多的資金,而多以品牌入股的合資形式或采取特許加盟與連鎖經營等其他方式進行拓展。采用該模式開展海外投資的我國企業目前為數不多比較典型的是北京同仁堂。

中華老字號同仁堂已有330多年的悠久歷史,如今已成為一家現代化的大型中藥企業。同仁堂的品牌譽滿海內外,作為中國第一個馳名商標,其品牌優勢得天獨厚。目前,同仁堂商標已受到國際組織的保護,在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辦理了注冊登記于續,并在臺灣進行了第一個大陸商標的注冊;同時同仁堂的產品已經暢銷到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同仁堂在中國擁有300多家零售和專營藥店,在海外也成立了l0多家公司或藥店,是2002年全國出口創匯最多的中藥企業。顯而易見,同仁堂的知名品牌已成為同仁堂集團開展跨國經營的特有優勢。同仁堂的海外投資,無論是品牌入股的合資形式還是采取獨資、特許加盟、連鎖等其他方式,都注意把“同仁堂”這個中華老字號的金字招牌向海外輸出,拓展海外市場。同仁堂的海外品牌輸出投資模式與前面分析的以海爾集團為代表的海外創立自主品牌投資模式不同,后者是一邊“走出去”一邊進行創牌活動,而前者則是在往外“走”時已經成為海內外知名的比較成熟的品牌。

采用這一模式的前提條件是企業需擁有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而這正是當前中國大多數企業的“軟肋”。因此,目前中國大多數企業還不具備采用這一模式的條件。但是,伴隨著中國企業爭創名牌進程的加速,相信在一定時期以后這種模式將會逐步流行開,因為來華投資的許多外國跨國公司都采用這種模式進入中國市場。雖然從總體上看中國的確缺少世界名牌,但是在中藥和中式餐飲等行業,中國的一些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商標,在國際上擁有核心競爭力。這些行業的企業進行跨國經營和海外投資,一定要注意發揮自身品牌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力,爭取早日將企業做大做強,早日成為獨具中國產業特色的跨國公司。

六、海外資產并購模式

所謂海外資產并購模式是指中方企業作為收購方購買海外目標企業的全部或主要的運營資產,或收購其一定數量的股份,以實現對其進行控制或參股的投資行為。中方企業并購目標企業后一般不承擔目標企業原有的債權債務及可能發生的賠償,只承接目標企業原有的資產和業務。2000年4月,萬向集團整體收購美國舍勒公司即屬于海外資產并購模式,另外,像海爾集團收購意大利電冰箱制造廠、北京東方電子集團收購韓國現代電子、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購并西班牙瑞普索公司在印尼五大油田的部分權益、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出資兩億多美元收購印尼油氣田資產、中國網通(香港)公司牽頭收購亞洲環球電信網絡資產、華立集團收購飛利浦在美國圣何塞的CDMA移動通信部門、上海制皂集團有限公司收購美國SPS公司和Polystor公司可充電電池生產資產項目等也屬于這類投資模式。

美國舍勒公司始建于1923年,是美國汽車市場上的三大零部件生產供應商之一。早在1984年,舍勒公司給了萬向一筆3萬套的萬向節訂單,萬向由此開始了汽車零部件生產之路。萬向的產品在美國市場銷售都冠以“舍勒”商標。從1994年開始,由于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再加上內部決策的失誤,舍勒公司的經營開始下滑。后來,舍勒主動提出請萬向并購的要求。結果,萬向花了42萬美元收購了舍勒公司的品牌、技術專利、專用設備及市場網絡等主要資產,而廠房、設備等由另一家公司買走。并購“舍勒”的最直接效果是,萬向在美國市場每年至少增加500萬美元的銷售額。更深遠的意義則是,由于并購了“舍勒”,萬向產品有了當地品牌、技術和生產基地的支持。

采用資產并購方式進行海外投資,可以避免目標公司向我方企業轉嫁原有債務及“或有債務”。因此,以并購方式進行海外投資時,若我方企業考慮到海外目標企業可能存在債務不清、可能因對他人提供擔保而在交易完成后引起賠償等問題時,可采取資產收購方式。另外,在資產并購方式下,只要目標公司贊成資產出售的股東達到法定人數即可進行收購,即使目標公司有少數股東想阻撓也不影響我方企業的實際收購。

這種方式的制約條件一是由于多以現金方式進行收購,故需我方投入較多運營資本。二是由于中方并購企業在完成并購后要對目標企業進行整合,以實現海外并購的目的,因而應具備較強的管理能力和整合人才。三是對目標企業債務、稅收和法律訴訟等情況掌握方面的任何疏漏都可能形成并購陷阱,制約并購目標的實現。

出海企業怎樣有效開拓海外新興市場?

當企業決定開展海外業務時,開始之前應仔細考慮全所有的挑戰,以便提高出海成功的機會。

1. 文化不匹配

有時,企業銷售的產品并不適合當地文化。企業應確保事先進行研究,以避免出現不受歡迎的意外。

2. 產品不熟悉

其他時候,新市場可能不熟悉企業提供的產品,因此他們最初可能會因為不確定性而不是厭惡而無法接受。

3. 缺乏基礎設施

一些地區可能缺乏足夠的公路、鐵路線和機場。基礎設施不足會導致延誤、增加間接成本,并在某些情況下使制造和分銷完全不可行。在某些地區,辦公空間也可能提供有限的電力和熱水。

4. 不穩定的貨幣

當地貨幣的波動也會破壞不斷擴張的業務。貨幣價值可能會隨著政治或市場變化而迅速波動的不穩定經濟可能會使建立穩定的預算和財政前景更具挑戰性。

5. 本地和外國競爭

制定企業可能有與當地競爭對手打交道的計劃。了解競爭對手的典型銷售和營銷策略以及如何最好地應對這些策略。

6. 管理突發事件

在一個陌生的新市場中,企業可能不得不以比在國內高得多的速度應對突發事件。不斷擴張的企業應制定財務計劃,以在不耗盡資金的情況下應對不可預見的費用。

7. 一個已經飽和的市場

有時,問題不在于新市場對不斷擴張的業務所提供的東西不熟悉——而是市場太熟悉了。想象一下嘗試在德國開一家新的微型啤酒廠,或在荷蘭開一家自行車店,或在日本開一家壽司連鎖店。這是可能的,但在擁擠的市場中,可能需要精心策劃的營銷活動。

如何拓展公司業務

問題一:人力資源公司應該如何拓展自己的業務? 我個人覺得這要看公司的待遇老板的眼光 等等各方面 其實現在的人力資源是嚴重缺乏,我公司就是一個例子 我覺得前景應該不錯我覺得首先要知道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要求 標準 定位 還有就是公司的實力 在看看應聘者的條件是不是適合用人的單位 在看人力資源是指一定時期內組織中的人所擁有的能夠被企業所用,且對價值創造起貢獻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經驗、體力等的總稱。從這個定義,就可看出人力資源公司的重要性,在為企業選拔人才的時候,實際上就是為自己做廣告。個人覺得要考慮到以下幾點:1、公司應不定期的考察市場。要弄清楚市場需求,才能更好的為企業服務。比如前兩天的用工荒,明顯是給你們創造了條件。2、招聘到合適的人,可以適當的進行培訓。有些人是需要別人激發他的潛能的,人力資源在招人的時候,要有費、獨特的目光。不能僅憑文憑和工作經驗就下結論。3、市場更新自己的企業信息,保持新鮮度和曝光率。

問題二:新公司如何拓展業務 20分 先了解公司主營業務,職能部門和客戶渠道,分析客戶的需求,通過市場調研等等來規劃業務線。當然合理的網絡推廣線下拓客也是非常重要的。

問題四:業務應該如何開展 新創立的公司,第一件事情就是如何開展業務了。 彼得德魯克曾經說,小型企業養不起太多的制度和組織,創業初期必需是大家齊心協力一起開展業務,但是如何開展業務? 很多創業成功的人或者書籍都說,應該選擇一個細分市場,還要足夠大可以支撐你的費用,還必須能夠進入,還要有相應的渠道....還要做好戰略,決定業務的取舍.... My God! 這還用說嗎?如果能夠調查到這種地步,世界上就沒有中小企業了,如果熟悉了解到這種地步才創業,肯定是做回上一家就職公司的同類業務,還有什么創新? 不這樣做?結果也是肯定的――頭破血流 這就是矛盾所在,雖然很明白道理,卻因為受到資金、人員的限制而無法獲得真正需要的信息,又不愿意完全做回自己很熟悉的業務,那么新的企業到底應該如何開展業務呢? 現在的廣告渠道可以說是眼花繚亂,電視、廣播、報紙、雜志、網站等諸多載體,郵寄、電話、面談等諸多方式和手段不一而足,總之只要你有足夠的資金,似乎什么都能夠手到擒來,偏偏我們沒有什么資金,就這么點注冊資金還是幾個股東的血汗錢,不容易哪! 對了,不要老是嘮叨和抱怨了,說說我們是做什么的吧,有點實際的東西才能夠得到幫助,否則只是胡扯蛋了。 和以前的幾個同事一起注冊了一個管理顧問公司,主要想開展財務方面的買粉絲服務,說得精確點,是關于財務預算方面的。從自身的體會來說,以前在E公司的經歷讓我感受到企業,特別是出于上升時期的中型企業,是非常需要財務預算的,一年下來,好的預算不僅能夠省錢,還能夠有效促進企業的內部合作,使企業的戰略和績效都有長足的進步。 可是中國人的習慣成為我們業務推廣的最大難點。中國人不是特別信任人,何況把自己的家底數據告訴一個第三方的公司?難!特別是我們還沒有任何知名度的時候。 一個同學的朋友在北京搞類似的項目,結果成了賣軟件的,靠賣預算軟件來維持。我們倒是也正在開發這樣一套預算系統,不過并不打算只是賣軟件,而是希望軟件能夠成為業務拓展的基礎。畢竟預算系統不會泄漏企業的真實數據。 一直很奇怪為什么像用友、金蝶、速達這些財務軟件專業提供者不提供預算服務,一蜂窩地搞ERP,反而是國際知名的幾大會計師事務所,好像安永、普華永道、德勤搞得有聲有色。 盡管對自己全面預算的水平非常有信心,對于如何突破中國人的心理防線卻實在沒有把握,我個人的直覺這會是一個非常經典的營銷策劃――如果我們能夠打入中國中小企業并實施預算,其意義不下于賣鞋給了從 *** 鞋的非洲人! 一個同學用笑話善意地提醒我,這個市場絕對不好操作: 賣鞋給從 *** 鞋的非洲人固然是營銷經典,但是如果你希望賣一件上衣給游泳的男人,希望其游泳的時候穿上上衣,其結果可想而知! 我不認為自己在賣上衣,畢竟歐美國家的企業都在做預算,盡管對預算的批評從來不絕于耳。 這就是在賣鞋!這個鞋子就是已經在發達國家普及的企業財務預算,而中國就是那一片從未被開發的非洲,中國的大多數企業就是非洲人,他們都還沒有穿鞋! 我們要讓他們穿上預算這雙嶄新的鞋子,縮小與文明世界的差距!何況這種事情由我們這一群先穿鞋的非洲人來操作,應該不會水土不服吧!

問題五:快遞怎樣拓展業務? 淺析物流企業如何開拓市場

編者按:目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對我國物流行業的影響和沖擊還在向縱深發展,這些影響集中表現在哪些方面,物流企業如何渡過寒冬,尋找商機,如何完成戰略轉型,是我們都很關心的問題。近日,河南工業大學物流研究所所長孫宏嶺教授赴新鄉運輸集團公司授課,對以上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去年下半年以來,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性金融危機,導致世界范圍的經濟動蕩,我國經濟也受到較大沖擊。國外需求減弱,進出口貿易減少,物流行業作為整個產業鏈的中間環節,對其他行業的依賴度較高,因此也正面臨著嚴峻的生存考驗。 一、金融危機對我國物流業的影響 隨著產品制造業和進出口貿易的蕭條,物流行業也進入了“寒冬”時期,物流的基本要素發生較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