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中泰口岸哪個貿易最大(汕頭市潮陽區海鎮哪個村姓黃?)

时间:2024-06-10 05:16:27 编辑: 来源:

潮州市:湘橋區、潮安區(含楓溪)和饒平縣

揭陽市:榕城區(含空港)、揭東區(含藍城)、普寧市(含普僑)、惠來縣(含大南僑區)、揭西縣

②潮汕四市

又稱“小粵東”,即在潮汕三市的基礎上加入汕尾市(即海陸豐地區),以上四市曾同屬汕頭專區管轄,這種劃法似乎更符合普羅大眾的理解:一來汕頭和汕尾,前有潮汕頭,后有潮汕尾;二來海陸豐地區與潮汕核心區近親近緣且同屬一個語言文化體系;然而,以上理解是有失片面的。從歷史淵源來看,無論是前面所述的潮汕三市(七邑)還是接下來將提到的潮州八邑、九邑都屬原潮州府版圖,而海陸豐地區則一直屬惠州府版圖,兩地在文化特質和歷史認同上也有一定差異;從市取意上看,汕尾這座成立于1988年的年輕地級市在起名時多少有些對應當時的廣東第二大城市汕頭市之意——以汕尾(海豐縣屬鎮),確也是因了這“天時地利人和”。

不過,誠如前面所說,汕尾從歷史關系上看與“潮”字確無淵源,這也難怪以汕尾人但與“汕”字卻有千絲萬縷的關系,一者“兄弟名”、二者“同地情”(1958-1983年隸屬汕頭地區)、三者“血緣親”,沒有千古不變的月亮,發展當需順潮流,說汕尾人也應是潮汕大家庭的一份子。

③潮州八邑

即在核心區的基礎上加入豐順縣,豐順縣是潮州府第八邑,直至新中國成立后才從潮汕地區析出并入興梅專區(今梅州市),不久又回歸汕頭市,至1976年又被分入梅州地區,至今未曾脫離梅州市版圖。

由于歷史的原因,“八邑”版的潮州區劃圖在海外潮人心目中認可度最高,其影響力絲毫不遜色于“潮汕三市”。

那潮州八邑是指哪八縣呢:

海陽-Teoann(潮安區、湘橋區)

潮陽-Teoyall(潮陽區、潮南區、濠江區)

饒平-Joepen(饒平縣包含潮安西部鳳凰鎮、南澳縣)

澄海-Tenhigh(澄海區、金平區、龍湖區)

普寧-Poeland(普寧市北部及東部平原區)

揭陽-Kityall(榕城區、揭東區、揭西縣)

惠來-Hwelie(惠來縣、普寧市西部及南部山區)

豐順-Hongsoon(豐順縣)

④潮州九邑

即在潮州八邑的基礎上加入大埔縣,該縣直至上世紀才析出潮汕地區,今屬梅州市管轄;

自北宋至清初,涌入潮州府的省外移民潮未曾間斷,而內部間的遷徙和越過海禁闖南洋的潮州人亦與日俱增,時潮州府南部海患不絕、北部又時有俚亂,為便于管理,朝廷曾在潮州府北部分分合合析置梅州/嘉應州數次,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直至清雍正十一年(1733)才最終奠定程鄉(梅縣)作為州府駐地之行政基礎。

析置嘉應州后,域內余下的九邑組成新的潮州府,這一行政架構在潮州府內相對穩定的延續了近兩個世紀,此時潮州文化恰好進入成熟期,在外潮商又躋身中國近代三大商幫之列,在紙媒往來與口耳相傳間,“潮州九邑”的提法漸為人們所熟知和接受,通行既久,即約定俗成。

這里特別提一下“大埔”,該縣屬潮客兩系文化緩沖區,一個最典型的范例就是潮州曲樂(新中國成立后當地文化部門將大埔縣的“潮州外江樂”改名“廣東漢樂”)和客家山歌在該縣并存,故很多最遲于清末民初出生的大埔籍文人(如碧野、鄒文懷等)仍有很強的潮州認同感;然而從語言層面上看,誠如古籍所載“澄海無客,大埔無福”,通行客家方言的大埔縣與通行閩南話(潮州話)的縣邑間似存在某種程度上的隔閡,因此清末部分在外大埔商人并未加入當地潮州會館,這或許是“潮州八邑”的說法更盛的原因。

⑤潮文化影響區域:

涵蓋潮州九邑四市+漳州南部

該圖幾乎涵蓋了廣東省內的整整一個潮汕文化影響區域。

⑥義安郡

在大陸以外的地區,不便使用“潮州”二字的海陸豐同胞往往用“義安”一詞替代“潮州”,義安即潮州府前身,其轄區范圍包括今潮汕三市、汕尾市東部、漳州市南部和梅州市除興寧、五華以外的整片區域。

⑦潮州府舊邑

即清雍正十一年(1733)前相對穩定的潮州府版圖,范圍包括潮州九邑和梅州市的梅縣、平遠、蕉嶺,共計十二邑,然而由于“嘉應五屬”(程興樂兩平即“梅縣、平遠、蕉嶺、興寧和五華”)的叫法沿用至今已有近300年之久,加之“客家”一說自客家學創始人羅香林正式創立以來已風風火火宣傳了近100年,普通梅州大眾似乎已有了完全屬于自己的認同感。分家已久,自成一統,所謂的認同似無太多討論價值;

潮汕地區七種劃分依據

潮州九邑

現在你知道潮汕地區在哪了嗎?

潮汕地區位于廣東省東南沿海地區,中國大陸海岸線與北回歸線交匯處。屬潮汕文化區和潮汕方言區,是潮汕民系的祖籍地與集中地,潮汕文化的發源地、興盛地。潮汕地區地理景觀豐富多樣,讓我們一起走近潮汕地區,了解鄉土地理吧。

鳳凰山

具體位置

潮州市潮安縣鳳凰鎮

簡介

潮州鳳凰山,廣東省潮州市一處獨特的旅游景觀,位于潮州市北30多公里處(有資料顯示,位于潮州市北37公里處),境內群峰競秀,萬壑爭流。主峰鳳鳥髻海拔1497.8米,是潮汕地區第一高峰,以峭拔雄偉的山色,絢爛多彩的畬寨風情和奇香卓絕的鳳凰茶傳名于世。鳳凰山是畬族發源地,以龍犬為圖騰,有許多美麗的民間傳說。鳳凰山的石鼓坪村是畬族的聚居地。

鳳凰山是粵東第一高山,其主峰鳳鳥髻是潮汕地區首屈一指的動植物“物種寶庫”,素有“粵東生態屏障”和“潮汕植物大觀園”美譽,可以讓學生在研學中感受生物與地理環境的相關性。

其第二高峰烏崠山頂峰西側的天池是由古火山口形成的,常年泉水噴涌,池中繁殖著蠑螈(屬于兩棲類動物),還有軟殼石螺及各種蛙類和高山蝶類。夏日,山上涼爽如秋,天池碧波蕩漾;冬天,池水冰冷透骨,嚴寒時水面還有數寸厚冰,有時山上還紛紛揚揚飄灑著雪花,頗有北方冬天的景色,是粵東奇景。通過烏崠頂的研學可以讓學生感受火山湖的形成、地形對氣候的影響。

鳳凰山是我國著名產茶區之一,茶場有2萬多畝,品種眾多, 通過游覽茶園,可以讓學生學習濕熱氣候對生成紅壤的的影響、農業生產區位條件,思考現代化茶業的發展方向。

畬族人民勤勞樸實,熱情好客,至今還保存許多古雅、淳樸、優良的傳統禮俗。但在生活、婚嫁、生育、喪葬、祭祀、生產等方面有許多禁忌,形成了與眾不同的“禁忌文化”。畬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畬族人民愛唱山歌,山歌是畬族人民最熱愛的一種音樂形式,無論在曲調、節奏、旋律等方面都是豐富多彩,而且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同學們可近距離地感受少數民族文化,開闊人文地理視野。

研學名片

自然地理環境景觀、農業景觀

教材知識點

農業區位條件(茶樹種植)、湖泊(烏崠頂天池)、土壤(紅壤分布的影響)、人類對自然環境的改造(梯田)、農業區位條件(茶業)、少數民族文化(畬族文化)

筆架山

具體位置

潮州市湘橋區

簡介

筆架山,原名雙旌山,或稱東山,因形似古代的筆架遂稱筆架山,又因韓愈而稱韓山。唐元和十四年(819年),韓愈因諫迎佛骨被貶為潮州刺史,在潮州8個月,詢民疾苦,重農桑,筑堤防,興學校,祭鱷魚,開潮州文風,給潮人留下深刻影響。《潮州三陽志》載韓愈貶任潮州刺史時,常登此山,筑亭游覽,并親手植下橡樹。后人敬仰韓公,將筆架山稱為“韓山”。

筆架山的巖石為典型的碎屑巖類,學生可在研學中感受碎屑巖類的特征,同時筆架山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筆架山也稱韓山,韓愈貶任潮州刺史時,常登此山,筑亭游覽,并親手植下橡樹。后人敬仰韓公,將筆架山稱為“韓山”,反映出歷史文化對地名景觀的影響。

研學名片

自然地理環境景觀

教材知識點

碎屑巖類、歷史與地理

牌坊街

具體位置:

潮州市湘橋區太平路古城石牌坊

簡介

古時統治者提倡倫理道德,把城鄉間于節義、功德、科第突出成就者,將其“嘉德懿行”,書貼坊上旌表,稱為“表閭”,故牌坊也具紀念作用。

潮州牌坊街共修復古牌坊22座,其中太平路20座、東門街2座,新增“三陽門”和“十相留聲坊”2座牌坊。工程于2009年10月1日竣工正式對外開放,成為與廣濟橋齊名、在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標志性景點,也是國內最大規模的古牌坊街。潮州透過牌坊街這條“中軸線”,逐步修復建成一個風格多樣、內容豐富,充分反映潮州歷史文化的人文環境、歷史風貌和經濟生活的文化旅游中心區,并分傳統文化街區、特色產業及旅游精品街區、 民居客棧街區、小吃一條街、 娛樂休閑街區五大個功能區對外開放,是潮州旅游觀光的重點景區。

牌坊街是名城潮州的一處重要傳統街區,是全國獨一無二的文化景觀,這對于保護和建設歷史文化名城,發展旅游事業將會產生重大的影響。

牌坊街沿街的建筑以騎樓為主,擋避風雨侵襲,擋避炎陽照射,造成涼爽環境;騎樓為商業活動為主,表現出開放意識和洋為中用的創造性思維;連廊連柱,立面統一,連續完整,中西合璧,多元共存的獨特風貌。騎樓是環境對建筑的影響的生動體現,更反映出中西文化的交融。

牌坊街分傳統文化街區、特色產業及旅游精品街區、 民居客棧街區、小吃一條街、 娛樂休閑街區五大個功能區對外開放,對研究現代旅游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研學名片

騎樓建筑群、牌坊歷史文化

教材知識點

歷史與地理、建筑、非物質文化遺產(潮繡、潮劇、手拉壺、木雕、抽紗)、旅游業

甲第坊

具體位置:潮州市湘橋區太平路

簡介

諺云:“京都帝王府,潮州百姓家”。潮州的古民居,是目前中國保留比較好的。在構成潮州古城框架的“猷、灶、義、興、甲、家、石、辜、鄭、庵”老街巷,隨處可見明清風格的舊居老房。而在這十巷之中,府第較集中,保存較完整,修復工作最完善的,當屬甲第巷。

甲第坊是最能體現潮州地區特色和時代特點的文化景觀之一。

物換星移、人事皆非,然古民居仍以其悠久而氤氳的韻味表達著潮州人的思想觀念與審美意識。修復完整的甲第巷集儒林第、大夫第、翰林第等多座典雅氣派的府第,建筑形式上具有潮州民居的“下山虎”、“四點金”等特點;石雕、木雕、灰塑、嵌瓷和彩畫齊備,門窗戶扇、墻夾屋脊、外墻檐下皆意趣盎然、是潮州旅游的新亮點,學生在感受其中各類典型的民居建筑風格的同時,學習氣候對建筑的影響,感受古代建筑的智慧。

研學名片

具有潮汕地區各類典型的民居建筑風格

教材知識點

氣候對建筑的影響

青嵐國家地質公園

具體位置

潮州市饒平縣樟溪鎮青嵐地質公園

簡介

潮州饒平青嵐地質公園,是粵東地區唯一的國家地質公園,經專家考察研究,驚天發現此間方圓百里2億年前曾經是一片汪洋大海,由于火山運動形成現在的地質奇觀,大自然巧奪天工雕刻出青嵐地區由巖洞、石林、群峰、峽谷、石臼群等奇特瑰麗的典型花崗巖地貌,而罕見的花崗巖洞,被譽為驚天發現,別處難覓,堪稱國內一絕。走進巖洞,清澈泉水叮咚吟唱,有石皆勝跡,無洞不傳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地質公園“雄、奇、險、秀”的天然壯觀景象,“象形石”形態萬千、栩栩如生,意喻深刻;數千個大小不一千姿百態的石臼在河谷中隨處可見。饒平青嵐國家地質公園,是一個積淀億萬年而亙久的自然勝地 。

兩億年前的火山運動,造就了青嵐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