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建設(求800字左右征文 以“打造轉型升級示范區,建設龍城水鄉新沛縣”的宏偉藍圖為主題的作文!謝謝)

时间:2024-06-02 09:13:56 编辑: 来源:

設國家5A級風景區。突出人文生態建設,確立文化旅游業第三產業支柱地位,全面打響東進微山湖戰役,加快建設國家5A級風景區和國家級濕地公園,力爭文化旅游產業規模躍居江北前列,建設全國知名的濱湖生態文化旅游城市。培育壯大現代服務業,突出發展旅游業,構建與主導產業相配套、與城鎮化進程相協調、與老百姓需求相適應的服務業體系。一是實施“一區兩帶”,做響文化旅游產業。依托漢劉邦、微山湖、大沙河“一帝一湖一河”人文生態資源優勢,加快實施漢文化景區、沿湖生態旅游帶、沿大沙河觀光農業帶“一區兩帶”開發計劃,構建以漢城、漢之源、大風歌廣場、沛公園為軸的文化帶,以千島濕地、國際生態旅游城為軸的生態帶,以鹿樓沙河果都園、安國漢韻風情園為軸的休閑帶,努力實現文化休閑、農業觀光、生態旅游協調發展。二是突出“一區三園”,提升服務業集聚水平。大力實施“一區三園”集聚計劃,加快建設沛城中心商務區,加快建設臨區現代物流園,加快建設臨港產業園,加快建設臨城科技創業園。突出龍頭企業培育,加快培育一批營業收入超100億元、超50億元、超20億元服務業企業。三是培育新型業態,提高服務業發展層次。加快發展金融業,構筑多層次、高效率的縣域金融服務體系;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推進現代物流基地建設,催生一批本土大型現代物流企業集團;加快發展商務服務業,培育發展各類商務服務業群體。加快提升中心城區商貿流通業檔次,構建大中小結合、內外貿一體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規范房地產市場,提升房地產業發展水平;加快構筑社區便民利民服務體系,提升社區服務業發展水平。

3.堅定不移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深入實施骨干企業倍增、支柱產業培育、特色園區成長、創新型經濟突破“四大推進計劃”,堅定不移壯大鋁加工、煤鹽化工、農產品加工三大主導產業,著力打造長三角最大的鋁加工產業集聚區、淮海經濟區最大的煤鹽化工產業集聚區、全國最大的農產品加工產業集聚區。一是大力優化產業結構,加快推動產業體系轉型。做大做強主導產業,大力實施“5510”工程,重點培育產值超100億元企業5個、超50億元企業5個、超20億元企業10個;加快推進“3個50%”轉化,著力把鋁加工、煤鹽化工、農產品加工三個產業分別培育成500億元產業;大力提升傳統產業,著力把冶金鑄造、紡織塑編、生態肉鴨三個產業分別培育成100億元產業;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努力把光伏光電、生物醫藥等產業分別培育成100億元產業。二是切實加強產業載體建設,加快推動園區功能轉型。傾力打造千億級開發區、全省30強開發區,重點打造新型鋁材、農產品加工、高新技術三個特色園區,著力把開發區建成全縣科技創新的先導區、新興產業的集聚區、集約發展的示范區。圍繞優化“一區五園”布局,統籌考慮功能配套,拓展商務、公交等功能性項目,促進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向園區集聚,實現服務環境與發展環境的融合,生活、工作與休閑的融合。三是著力驅動機制創新,加快推動發展方式轉型。堅持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生命線”地位不動搖,實行招商引資常態化、項目建設標準化。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金政相結合的創新創業機制。大力建設科技創新載體,大力度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努力形成一批集研發、設計、制造于一體的創新型骨干企業。

4.堅定不移推進城鎮化,加快打造新型社區建設先行區。堅持園區化提升產業、社區化提升功能、職業化提升素質,突出城鎮化與農村社區化“雙輪”驅動,加快產業向園區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居住向社區集中,有序推進“20萬農民轉市民”工程,打造新型社區建設先行區,加速城鄉一體化進程。一是精心規劃,高目標引領城鄉建設。高標準編制城鎮布局和新型農村社區規劃,著力形成科學合理、疏密有序的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布局。牢固樹立規劃的龍頭地位,完善城鄉規劃網絡體系,實現規劃全覆蓋。嚴格落實規劃設計審批程序,切實維護規劃的嚴肅性。二是精密組織,高起點推進新型社區試點。完善“政府規劃、群眾自建、社會共助”工作機制,堅持與產業發展相結合,與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功能配套相結合,與社會建設和管理創新相結合,大力推進新型農村社區試點建設。堅持以“三化三提升”為引領,深入推進“421”工程,確保中心鎮創建繼續走在全市前列。三是精品建設,高品位打造濱湖生態文化旅游城市。堅定不移推進北連西擴東進,加快新城區建設,穩步改造老城區,加快推進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以公路、鐵路、港口、水利為重點的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沿湖大道、環城路、入湖快速通道等重大項目建設。四是精細管理,高標準提升城鎮管理水平。探索實行街長負責制,推進數字化城管,由“為城鎮管人民”向“為人民管城鎮”轉變。加強城鎮管理、綠化管養、衛生保潔“三支隊伍”建設,實現城鎮管理專業化、市場化。深入開展中心鎮、新型農村社區等創建活動,廣泛教育引導群眾,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生活方式,推動城鎮繁榮有序發展。

5.堅定不移推進民生改善,加快建設幸福平安和諧區。深入推進收入倍增、社會平安、保障提升三個計劃,統籌發展各項事業,加快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全面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數。一是拓寬五大渠道,促進增收富民。拓寬就業、創業、投資、社保和幫扶五大增收渠道,千方百計提高城鄉居民的收入水平。加快縮小不同群體間收入差距,保證百姓生活改善不受物價上漲影響。以盤活村級“三資”實現“四化”管理為突破,推進農業、就業、創業、物業“四業富民”。二是構建六大體系,強化服務保障。健全完善終身教育、就業服務、社會保障、基本醫藥衛生、住房保障和養老服務“六大體系”,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水平,努力形成長效民生保障機制。三是推進六項行動,創新社會管理。大力實施社會管理創新工程,扎實推進社會矛盾排查化解、人口服務管理、公共安全體系建設、抓基礎強基層、社會組織培育管理和信息網絡綜合管理“六項行動”,加快完善訴求表達、矛盾排查和預警、矛盾調處、應急管理和社會公共安全“五項機制”,確保社會安定、和諧、有序。 (責任編輯:曹偉)

這是網上的

你修改修改成你自己的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