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國際貿易的五個模型(簡述國際經濟學中解釋產業內貿易的理論有哪些)

时间:2024-06-02 05:23:01 编辑: 来源:

造了一種符合實際需要的產品。這充分說明多元文化對企業實現國際化的重要性。

總結一下:新舊5P:

從計劃(Plan)到PEOPLE

從謀劃(Ploy)到PARTNERSHIP

從模式( Pattern )到PREDICT

從定位(Position)到PLASTICITY

從觀念( Perspective)到PLURAL-CULTURALISM

新SP戰略模型可以幫助企業在走出國門前對自身的優勢、劣勢以及即將面臨的威脅和機遇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國際經濟學問題

第一,使用兩個國家(A、B)、兩種要素(勞動與資本)、兩種產品(X、Y)的模型。

第二,兩國在生產同一產品時,方法相同,技術水平一樣,投入系數相同,即具有同樣的生產函數,產量只是要素投入量的因變量。

第三,商品、要素市場屬于完全競爭市場,要素在一國內可以完全流動,在國際間完全不流動。

第四,兩個國家中一個是資本存量相對豐富的國家,因而利息率相對較低;一個是勞動存量相對豐富的國家,因而工資率較低。

第五,影響貿易的一些其他因素如運輸、需求、貿易壁壘等被排除。

三個命題。

第一,每個國家以自己相對豐富的生產要素從事商品的專業化生產和國際交換,就會處于比較有利的地位;相反,如果以自己相對稀缺的生產要素從事專業化生產和國際交換,就會處于相對不利的地位。因此,在國際貿易體系中,一國出口的總是那些以自己相對豐富的要素生產的產品,進口的則總是那些需要用本國相對稀缺的要素生產的產品。

第二,如果兩個國家要素存量(如勞動和資本)的比例不同,即使兩國相同生產要素的生產率完全一樣,也會產生生產成本的差異,從而使兩國發生商品流動,即貿易關系。

第三,國際貿易的結果是使各貿易參與國之間的要素報酬(工資、地租、利息)國際差異縮小,出現要素價格均等化趨勢。

基本內在邏輯關系編輯本段回目錄 同樣產品的價格絕對差是國際貿易的直接基礎。價格絕對差是由成本絕對差決定的;成本絕對差是由要素的價格絕對差決定的;要素價格絕對差是由要素存量比率不同決定的;要素存量比率的差異是由要素供求決定的;要素的供給則是由要素稟賦決定的。

評價 編輯本段回目錄 (1)與比較利益說的異同 相同點:均建立在相對優勢基礎上;要素流動假設基本一致。

不同:H—O模型則將勞動生產率一致作為分析的出發點,李嘉圖則認為勞動生產率差異是國際貿易發生的原因;H—O模型認為一種要素(勞動)無法進行生產,至少應為兩種,國內、國際貿易均為不同區域間的商品貿易,本質是相同的,交換的原則也是相同的,李嘉圖則認為國內等量勞動相交換的原則不能用于國際貿易。

(2)政策含義與案例分析 發揮一個國家固有的優勢,從優勢出發進行貿易,是各國在進行對外貿易時必須考慮的。馬來西亞出口錫,中東國家出口石油,中國和東南亞出口勞動密集型的服裝、輕工產品等便是發揮自己優勢的典型案例。

(3)評從 一國基本經濟資源優勢解釋國際貿易發生的原因,從實際優勢出發決定貿易模式(產品結構、地理格局),從貿易對經濟的影響分析貿易的作用,是該理論有益的方面。但稟賦并非貿易發生的充分條件,同時比較強調靜態結果,排除了技術進步的因素以及許多實際存在的情況,影響了理論的廣泛適用性;另外對于需求因素并未予以充分的重視,也影響了該理論對于實際情況的分析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