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國際貿易政策的演化規律(國際貿易論文選題)

时间:2024-05-29 12:14:06 编辑: 来源:

出現的新變化是資本主義主動地尋求自我調節和調整的結果,它促進并帶領了世界經濟的向前發展。國家大規模干預社會經濟生活;或調整生產關系,緩和階級矛盾;或國家計劃與市場調節相結合或普遍強化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4.對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的認識

(1)變化:① 進入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市場調節和政府調節相結合)② 出現了所謂“人民資本主義”(普通職工也擁有股票)③“經營者革命”的新趨勢出現。(企業所有者退出經營第一線,由專門的管理人員和科技人員從事經營)④福利國家的出現(普遍和比較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是國家干預社會財富分配的一次成功實踐。⑤ 第三產業蓬勃發展(產業結構因科技進步和需求結構變化而變化)⑥20世紀90年代知識經濟首先在美國興起(美國出現以知識經濟為基礎,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新經濟增長模式)

(2)評價:①國家對經濟生活的干預增強了計劃調節的能力,但不能從根本上克服資本主義市場機制的缺陷,不可能消除資本主義經濟周期危機。科技進步和政府干預只能使周期擴展期延長,衰退期縮短,衰退程度也相對溫和;②周期性問題與結構性問題結合,生產問題與金融問題結合,使衰退問題更趨復雜化。資本主義的發展伴隨著各種失衡、失調、動蕩和衰退同步進行。

(3)認識:首先要實事求是地看待資本主義的新變化。當代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生產力、生產關系,上層建筑的各個方面較過去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戰后資本主義經濟高速發展的事實表明,其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之間并非只有對立,還有相互適應和可協調的一面,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對現階段生產力的發展還具有相當的容納能力,還有發展潛力和生命力。其次,要辯證地分析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既要看到它發生深刻變化的一面,又要看到它沒有變化的一面,在諸多的發展變化中有一些實質性的東西沒變,資本主義進行自我調整的最低限度是不改變資本主義制度,這些調整只能暫時緩解而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資本主義社會面臨著新的矛盾沖突和問題。20世紀70年代,發達國家出現"滯脹"現象就是突出反映。同時也應該認識到資本主義國家的政策是否加強或減少國家對經濟的干預上左右搖擺。具體表現在:①這些新變化的實質是資本主義的自我揚棄,是在資本主義內部的自我改善,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自我調整。②這些新變化并沒有解決它固有的矛盾和問題。③這些新變化一方面使其自身有了更好發展,提高了實力,同時也帶來與自身相否定的因素④這些新變化是資本主義主動地尋求自我調節和調整的結果。資本主義之所以要主動地變化,既是利潤最大化的需要,同時也是在與社會主義制度較量的過程中,不得不采取的一些改善措施,包括借鑒社會主義的一些良好的經驗

【難點分析】

一、二戰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產生于19世紀末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時期,是私人壟斷組織與資產階級國家政權相結合的資本主義。理論來源是凱恩斯主義,目的是避免資本主義生產的盲目性。20世紀30年代,在經濟大危機的影響下,各國為了盡快結束危機,紛紛以不同程度、不同形式地加強對經濟的宏觀管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產生。20世紀30年代羅斯福新政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發展新模式,是凱恩斯主義的第一次成功的應用。二戰后,達國家普遍放棄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利用國家權力對經濟進行大力干預,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有了新發展,其主要原因是:①生產力的發展使私人壟斷資本主義必然到國家壟斷資本主義。②戰爭的特殊作用促進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③經濟危機呼喚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揮干預和調節作用。④戰后出現的高科技產業需要國家投巨資并進行有效管理。

戰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的主要內容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面:①國有企業的發展;②國家財政收支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逐年升高;③實行中央銀行國有化,加強中央銀行對國家金融的干預和調節作用;④加強國家對社會經濟的管理和調節作用。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資本主義壟斷的一種新形式,它和私人壟斷沒有本質區別。但在當時具有一定的積極性:第一,它突破了私人壟斷的局限性,使生產、技術改造以及勞動力再生產過程的社會化,從而可在更大程度上容納生產力的發展。第二,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壟斷資本局限性以及它同現代化巨額投資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緩和生產和消費的矛盾,從而在一定時期內緩和經濟危機,促進生產的發展。

但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不可能消除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并且在發展過程中會使矛盾進一步加劇,最終加深資本主義經濟的停滯趨勢。20世紀80年代以后,美國里根政府開始采取減少國家對經濟干預的政策。

二、市場經濟中的“看得見的手”與“看不見的手”

當今世界各國普遍具有混合經濟的特征,即一方面依賴市場機制作為經濟活動的主要形式,另一方面政府通過計劃、管制、財政貨幣政策等促進宏觀經濟的增長和穩定,調節市場的不足,各類主要市場的演化軌跡通常是兩只手共同努力的結果,一只是“看不見的手”,現代經濟學的開山鼻祖亞當·斯密用這只手概括了市場機制的作用;另一只“看得見的手”,主要指政府主管部門對市場的調控和干預,代表人物凱恩斯。面對著迅速發展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統治階級和統治集團希望一種新經濟學,要反對自由放任主義,主張國家干預主義;凱恩斯適應這一趨勢,他主張政府對經濟的積極干預,突出了政府赤字支出對總需求的擴張作用,認為在總需求不足,即經濟陷入產出水平遠遠低于潛在產出水平的狀況下,如果政府增加其購買量,總需求就會增加。在現代經濟中這兩者都占據重要地位,兩只手的痕跡更是所在皆是。1929年,波及全球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危機來臨,美國損失慘重。富蘭克林·羅斯福的“新政”開創了看得見的手(政府)和看不見的手(市場)共同作用于經濟的混合經濟模式。在這種模式中,市場規律這只“看不見的手”和政府干預這只“看得見的手”聯合起來,共同影響經濟,市場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時得以發揮。

【學法導航】

1.資本主義經濟的問題應當立足于當時資本主義經濟的實際運行狀況去尋找原因。

2.“戰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是對戰后乃至當今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體制調整的一個總結。20世紀30年代以后資本主義突破自身的發展困境,在保持資本主義根本制度不變的前提下,通過對經濟運行機制的調節,經濟獲得了迅速和長足的發展。

3.資本主義國家三大領域的調整與經濟發展:(1)建立健全的民主制度,協調勞資關系,緩和社會矛盾;(2)不斷調整經濟政策,加強對經濟的宏觀調控,以保障經濟高速發展;(3)不斷調整國家間的矛盾,實現國際領域的經濟合作。

4.應當運用發展的觀點來看待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其運行機制是隨著客觀條件的發展變化而發展變化的,理解資本主義經濟的新變化和新特點。

5.人類社會發展具有統一性和多樣性,努力學習、吸收其他民族和國家發展經濟的經驗,適應經濟全球化的趨勢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