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國際貿易的價格是如何確定的(各國貨幣的比價是怎么確定的?)

时间:2024-06-03 07:32:35 编辑: 来源:

品相對于外國商品的價格,本國出口上升,經常賬戶得到改善,從而本幣升值.

(4)如果預期未來本幣貶值,資本將流出以避免損失,導致本幣即期貶值;反之,則本幣幣值在即期升值.

二,小結

國際收支說是凱恩斯主義的國際收支理論在浮動匯率制下的變形,在20世紀70年代早期占據了突出地位.該理論運用供求分析方法將影響國際收支的各種因素納入對匯率水平的分析,對于分析短期內匯率的變化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該理論從宏觀經濟角度分析匯率,是現代匯率理論的一個重要分支.但是,國際收支說還不能被視為完整的匯率決定理論,因為它只是指出了匯率與其他變量間存在著的聯系,而沒有深入分析各變量間的關系,也沒有明確的因果關系的結論.因此,國際收支說只是更深入分析中可利用的一個重要工具.另外,國際收支說的分析基礎是一國的國際收支狀況,而一國的國際收支狀況又是一種流量,所以國際收支說是關于匯率決定的流量理論,這主要體現在它認為國際收支引起的外匯供求流量決定了匯率水平及其變動.但外匯市場上匯率變動比其他普通商品市場上價格變動更為劇烈和頻繁.可見,簡單地運用普通商品市場上的價格與供求之間的關系來對外匯市場進行分析并不合適.

第五節 資產市場說

20世紀70年代以來,國際資金流動規模極為巨大,外匯市場上90%以上的交易量與國際資金流動有關,資金流動主宰了匯率的變動.外匯交易表現出與資產市場上交易相近的特點,如價格變動極為頻繁而且波動幅度很大,價格受心理預期因素影響很大等.這啟發了人們應將匯率看成一種資產價格,即一國貨幣資產用另一國貨幣進行標價的價格,這一價格是在資產市場上確定的,從而分析匯率的決定應采用與普通股價格決定基本相同的理論.這一分析方法被統稱為匯率決定的資產市場說,在70年代末以來取代了匯率的國際收支流量分析,成為匯率理論的主流.

與傳統的匯率決定理論相比,資產市場說在分析方法上有兩點不同:首先,該學說特別強調存量資產變動來恢復市場的均衡.即在一國外匯市場或金融市場失衡時,在各國資產具有完全流動性條件下,資產存量的變化可以有效地調節外匯市場或金融市場.當各國資產市場處于均衡狀態時,此時的匯率才是均衡匯率;此外,資產市場說有別于其他匯率決定理論的另一大特色是強調運用一般均衡分析法,即強調本國的商品市場,外匯市場和證券市場與外國的商品市場,外匯市場和證券市場聯系在一起來進行匯率決定的分析.這較以往運用局部均衡分析法來研究匯率決定是一個理論飛躍.

在討論資產市場說中,我們假定:

(1)外匯市場是有效的,即匯率的變化已經反映了所有影響匯率變化的信息.

(2)本國是一個高度開放的小國,即本國對世界商品市場,外匯市場和證券市場的影響為零,只是各種價格的接受者.

(3)本國居民不持有外國貨幣,外國居民不持有本國資產,因此本國居民只持有三種資產,即本國貨幣,本國發行的金融資產(主要是本國債券),外國發行的金融資產(主要是外國債券).這樣,一國資產市場由本國貨幣市場,本國債券市場,外國債券市場組成.

(4)資金完全流動,即抵補的利率平價(CIP)始終成立.

依據本幣資產與外幣資產可替代性的不同假定,資產市場說可分為貨幣分析法(mo買粉絲ary approach)與資產組合分析法(portfolio approach).前者假定兩種資產可完全替代(即投資者風險中立),因此非抵補的利率平價成立.根據對價格彈性的假定不同,它又可分為彈性貨幣分析法(flexible-price mo買粉絲ary approach)和粘性價格分析法(sticky-price mo買粉絲ary approach).后者假定兩種資產完全不可替代,即投資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