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農產品國際貿易格局有什么(中國農業在貿易中的地位)

时间:2024-05-29 12:23:15 编辑: 来源:

北內陸棉區主要建設新疆自治區、新疆兵團和甘肅河西走廊地區的30個縣、團場。

發展目標:到2007年,3個棉區棉花單產達到75公斤/畝,棉花品種結構進一步優化,長絨、中長絨和中短絨棉花比例力爭由目前1:95:4調整為7:83:10,進一步提高棉花的一致性和整齊度,減少“三絲”含量,將長江流域棉區建設成為適紡50支紗以上和20支紗以下為主的原料生產基地,黃河流域棉區建設成為以適紡40支紗為主的原料生產基地,西北內陸棉區建設成為以適紡32支紗為主的原料生產基地,滿足我國紡織工業發展的需要。

5.“雙低”油菜

我國是世界油菜籽生產大國,目前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但由于消費需求不斷增長、國產菜籽內在品質較差等原因,每年還需進口一定數量的油菜籽。與進口油菜籽相比,我國油菜籽含油率低2-3個百分點,芥酸和硫甙含量偏高;油菜籽混種、混收、混加工的狀況比較嚴重。隨著我國人口不斷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養殖業的迅速發展,國內植物油和餅粕的消費量將大幅度增加。我國長江流域是世界最大的冬油菜集中產區,具有良好的生產基礎,與加拿大、澳大利亞以及歐洲等油菜主產國相比,我國油菜生產具有上市早的優勢,目前已經培育出高含油率的“雙低”油菜品種,進一步發展的潛力很大。

主攻方向:以提高“雙低”油菜的含油率和單產水平、降低芥酸和硫甙含量為重點,加快新品種選育和種子產業化發展,大力推進專品種集中連片種植,搞好專收、專儲、專加工,提高加工技術水平和產品檔次。

優勢區域:重點建設長江上游區、中游區和下游區3個“雙低”油菜優勢區。長江上游優勢區主要布局在四川、貴州、重慶、云南等4個省(市)的36個縣(市、區)。長江中游優勢區主要布局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和河南等5個省的92個縣(市、區)。長江下游優勢區主要布局在江蘇、浙江等2個省的22個縣(市、區)。

發展目標:到2007年,長江流域油菜基本實現“雙低”化,單產水平明顯提高,新增油菜籽折油205萬噸,滿足國內植物油需求增量的60%,減少進口量。含油率提高2-3個百分點,商品油菜籽芥酸、硫甙含量基本達到部頒標準。

6.“雙高”甘蔗

我國是世界第三大糖料生產國。我國蔗糖產量占食糖總產量的90%。與世界主要產糖強國相比,我國甘蔗單產低、含糖率低,加工業規模小、技術落后,加上國外實行高補貼政策,降低了我國食糖的國際競爭力。目前,我國食糖人均消費量僅6.8公斤,而世界平均水平為21.66公斤,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和膳食結構的改善,國內食糖消費量有進一步增長的潛力。我國南方甘蔗已經形成了比較集中的優勢產區,近年來引進、培育了一批高產高糖品種,涌現出了一批高產典型;隨著國有糖廠經營機制的轉變,企業競爭力逐步增強,產業化格局初步形成,具備了加快發展的條件。

主攻方向:以引進、培育和推廣高產、高糖甘蔗良種為重點,大力提高甘蔗單產和含糖率;因地制宜地推廣甘蔗機械化播種、收割技術,加快國有糖廠技術改造步伐,降低生產成本;推廣多種形式的產業化經營模式,提高產業的整體效益。

優勢區域:重點建設桂中南、滇西南、粵西3個“雙高”甘蔗優勢產區,主要布局在廣西、云南、廣東等3個省區的18個地市48個縣市。

發展目標:到2007年,3個“雙高”甘蔗優勢區平均畝產由目前的4噸提高到5噸;含糖率由13.3%提高到14.5%,達到甘蔗生產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甘蔗種植面積、總產量和食糖產量分別占全國的54%、60%和65%;國內食糖基本自給,并能夠抵御進口食糖沖擊。

7.柑橘

我國是柑橘的原產地和生產大國,面積居世界第一位,產量居世界第三位。但柑橘品種結構不合理,寬皮柑橘多、橙類少,鮮食品種多、加工品種少,中熟品種多、早晚熟品種少,采后商品化處理環節十分薄弱,橙汁加工業滯后。全國柑橘類產品出口僅為總產量的2%,橘瓣罐頭出口數量較大,而澄汁幾乎全部依賴進口。隨著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內市場對優質臍橙等鮮食柑橘和橙汁消費的需求將呈快速增長的趨勢,同時寬皮柑橘、橘瓣罐頭的競爭優勢明顯,出口潛力巨大。

主攻方向:按照鮮食加工并舉、突出產后加工的發展思路,鞏固寬皮柑橘、橘瓣罐頭的競爭優勢,擴大出口;主攻臍橙、橙汁加工用等甜橙品種,積極穩妥地發展橙汁加工業,提高橙汁加工水平,減緩進口沖擊;擴大早、晚熟鮮食品種種植,壓縮中熟品種面積,延長上市期,提高均衡上市水平。重點加強無病毒苗木繁育體系建設,擴大柑橘良種供應能力,建設一批高標準、無公害、規模化的出口和加工基地,提高橙汁加工、罐頭加工以及鮮果產后商品化處理水平。

優勢區域:重點建設長江上中游、贛南湘南桂北和浙南閩西粵東三大優勢產區,近期集中抓好長江上中游和贛南湘南桂北2個柑橘優勢區的建設。主要布局在四川、重慶、湖北、江西、湖南、廣西等6個省市區的13個地市46個縣市及8個國有柑橘農場。浙南閩西粵東柑橘優勢區近期作示范性啟動。

發展目標:到2012年,柑橘優勢區優果率力爭由目前的35%提高到50%以上,平均畝產由700公斤提高到1500公斤以上,其中加工用品種畝產達到2000公斤以上;早、晚熟品種的比重由目前的20%提高到35%以上,鮮果上市期由4個月延長到8個月以上。把長江上中游柑橘優勢區建設成為亞洲最大的橙汁加工基地,把贛南湘南桂北柑橘優勢區建設成為亞洲最大的優質臍橙生產基地,把浙南閩西粵東柑橘優勢區建設成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寬皮柑橘出口基地。

8.蘋果

我國蘋果面積和產量分別占世界的40%和33%,均居世界首位。近年來,我國蘋果汁發展迅速,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出口額占世界的1/4。目前鮮食蘋果出口價格比國際市場價格低40%左右,但由于優果率低、一致性差、產后處理能力弱等原因,出口量僅占國際貿易總量的6%。我國蘋果生產集中在渤海灣、西北黃土高原、黃河故道和西南冷涼高地等區域,擁有世界上最大最好的適宜產區,這些產區生態條件好、品種資源多、生產成本低,國內消費和擴大出口的潛力巨大。

主攻方向:加強蘋果無病毒良種苗木繁育體系建設,發展早、中熟品種,建設優質蘋果出口基地和加工專用蘋果原料生產基地,整合加工能力,提高加工技術水平,鞏固果汁競爭優勢;強化鮮果生產管理和產后處理,提高鮮果商品質量,努力擴大出口。

優勢區域:重點扶持和發展渤海灣、西北黃土高原2個蘋果優勢區。渤海灣蘋果優勢區主要布局在山東、遼寧、河北等3個省的12個地市28個縣市。西北黃土高原蘋果優勢區主要布局在陜西、山西、河南、甘肅等4個省的11個地市27個縣市。

發展目標:到2007年,2個蘋果優勢區優果率由目前的30%提高到50%以上,平均畝產由0.6噸提高到1噸,形成全國85%以上的蘋果生產能力,高檔蘋果出口量由目前的近30萬噸提高到90萬噸,占世界出口量的比重由目前的6%左右提高到15%左右。

9.肉牛肉羊

我國是僅次于美國、巴西的第三大牛肉生產國,是第一大羊肉生產國。但從總體上看,我國肉牛、肉羊飼養水平不高,平均胴體重、出欄率均較低;優質和高檔牛羊肉比重小,出口數量也很少。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牛羊肉的國內消費需求將逐步增長;同時,由于具有生產成本低和無瘋牛病等優勢,擴大牛羊肉出口的潛力較大。我國具有豐富的肉牛、肉羊品種資源和飼草、飼料資源,近年來引進、培育了一大批優良品種,形成了配套飼養技術體系,肉類加工業和加工技術也有了很大發展,有條件進一步加快發展步伐。

主攻方向:按照飼養上水平、上規模,質量上檔次、保安全的要求,加大肉牛、肉羊優良品種的繁育和推廣力度,加快無規定疫病區建設,發展規模化、標準化飼養,改進加工工藝,全面提高單產和質量安全水平;創建一批牛羊肉產品品牌,增加高檔牛羊肉的國內市場份額,逐步開拓東南亞、中東和俄羅斯市場,進一步擴大出口。

優勢區域:重點建設中原、東北2個肉牛優勢產區,建設中原、內蒙古中東部及河北北部、西北和西南4個肉羊優勢產區。中原肉牛優勢產區主要布局在河南、山東、河北、安徽等4個省的7個地市38個縣市。東北肉牛優勢產區主要布局在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等4個省區的7個地市24個縣市(旗)。中原肉羊優勢區主要布局在河南、山東、河北、江蘇、安徽等5個省的6個地市20個縣市。內蒙古中東部及河北北部肉羊優勢區主要布局在內蒙古和河北等2個省區的2個地市10個縣市。西北肉羊優勢產區主要布局在寧夏、甘肅、青海、新疆等4個省區的5個地市(州)15個縣市。西南肉羊優勢產區主要布局在四川、重慶、云南、貴州、廣西等5個省區市的5個地市16個縣市。

發展目標:到2007年,把6個優勢產區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肉牛、肉羊產業帶,區內牛羊肉產量提高30%以上,優質牛羊肉的比重由目前不足5%提高到20%以上,結合無規定疫病區建設,把中原和東北等地建成我國牛羊肉主要出口基地。

10.牛奶

我國奶業正處在加快發展階段。由于起步較晚,奶業發展水平和牛奶消費水平還很低,2001年人均奶類占有量9公斤,其中人均牛奶占有量8公斤,遠低于世界平均100公斤的水平。制約我國奶業發展的突出問題是,良種奶牛數量不足,單產水平低,飼養規模小而散,奶類加工企業規模小,質量監控體系建設滯后。隨著城鄉人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費觀念的轉變,國內奶類產品市場需求旺盛,增長潛力巨大。我國農作物秸稈、飼草及糧食等飼料資源豐富,勞動力資源充足,鮮奶在生產成本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

主攻方向:突出發展鮮奶,加強良種奶牛繁育,擴大奶牛規模,發展小區養殖,主攻奶牛單產和牛奶質量安全水平;改進奶制品加工工藝和水平,提高奶制品質量。盡快占領國內快速增長的消費市場,抵御進口產品沖擊。

優勢區域:重點發展東北、華北及京津滬3個牛奶優勢產區。東北優勢產區主要布局在黑龍江、內蒙古等2個省區的12個地市(盟)37個縣市(旗)。華北優勢產區主要布局在河北、山西等2個省的10地市29個縣區。京津滬優勢產區主要布局在13個郊區縣和25個農場。

發展目標:到2007年,3個優勢產區奶牛存欄數量達到280萬頭,年均遞增12%左右,奶牛平均單產提高20%左右,鮮奶產量年均遞增15-18%;奶源基地向區域化、集約化、現代化發展,良種繁育、疫病防治、鮮奶收貯等支持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形成一批與國際標準接軌、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帶動力的乳品加工企業。

11.水產品

我國是世界漁業大國,更是水產養殖大國,養殖產量占世界養殖總產量的70%。目前水產品出口在我國農產品出口中居首位,形成了以歐美和東亞地區為主的、比較穩定的國際市場。影響我國出口水產品競爭力的主要因素是質量安全問題突出,優良苗種覆蓋率偏低,加工流通和產業化滯后。我國漁業資源豐富,出口品種多,分布范圍廣,勞動力成本低,形成了先進的養殖技術體系,擴大出口的潛力很大。

主攻方向:重點抓好水產品質量安全、種苗繁育和精深加工三個關鍵環節,加快建設出口水產品養殖區,改善水質生態環境,推廣健康養殖方式,鞏固和擴大國際市場份額。

國際貿易和農產品國際貿易有哪些不同?

1.兩者的含義。

國際貿易是指兩國或多國間商品或服務的交換活動,是在國際分工的基礎上形成的。一般而言,國際貿易包括國際貨物貿易和國際服務貿易。

農產品國際貿易是世界上各國和地區之間以農產品為貿易對象展開的交換活動,屬于國際貨物貿易。并且農產品在貿易中大多劃分為大宗商品。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