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關于外貿企業的業務開展的論文(國際貿易專業畢業論文,急急急)

时间:2024-06-03 03:16:07 编辑: 来源:

>

355. 馬士基在中國的品牌策略分析及啟示

356. 中俄邊境貿易現狀、問題及對策

357. 中國企業跨國并購動因的探析

358. 中國彩電行業在東盟市場的發展契機分析

359. FDI對山東省產業結構的影響及對策分析

360. 論電子簽名法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

361. 海爾電子商務的成功及啟示

362. 試析我國手機支付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363. 淺析網絡外部性和中國移動的市場競爭

364. 論微軟案中的網絡經濟現象

365. BTOC電子商務模式在房地產中介的應用

366. 淺析華夏網絡傳媒B2C平臺模式

367. 淺析我國在線逆向拍賣采購模式的問題與對策

368. 我國手機短信廣告發展初探

369. 淺析中國傳統文化對電子商務發展的影響

370. 企業電子商務安全與風險管理探析

371. 論搜索引擎商務模式的發展

372. B2C電子商務交易模式分析

373. GIS技術在國美電子商務物流中的應用

374. 買粉絲在企業中的應用分析

375. 中小型外貿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的策略探析

376. 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第四方物流探析

377. 論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稅收問題及對策

378. 基于Web架構的試題庫系統設計與實現

379. 論B2B商務模式的發展和創新

380. 江西財經大學學生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與開發

381. 論加密技術在B2C電子商務中的應用

382. 在線論文提交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383. 網絡游戲中的財產糾紛問題探析

384. 貴陽市電子政務的發展現狀與對策

385. B2B電子商務盈利模式探析

386. 論電子商務中數據挖掘技術的應用

387. 我國中藥出口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388. 外商直接投資對山東省經濟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389. 淺談后配額時代珠江三角洲紡織品貿易發展

390. 探析廣東加工貿易的現狀、問題與對策

391. 貴州旅游業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

392. 浙江省農產品出口現狀及發展探析

393. 寧波服裝業對外貿易發展探析

394. 中小外貿企業融資與出口信用保險初探

395. 綠色技術標準壁壘與湖南省茶葉出口

396. 貴州煙草出口面臨的技術壁壘及其對策研究

397. 論景德鎮瓷器進入國際市場的品牌戰略

398. 湖南省服務業利用外資的問題與對策

399. 外資零售業在中國的發展與啟示

400. 際貿易中進一步發揮商會作用問題探析

關于報關方面的論文求助

在進出口業務中,托運、提貨、存倉、報關和保險等環節的手續相當復雜,要求經辦者充分熟悉業務。國際貨運代理業的出現,為進出口商解決了這方面的困難 。

國際貨運代理(International Freight Forwarder)的主要工作是接受委托人的委托或授權,代辦各種國際貿易、貨物運輸所需要的業務。按國際貨運代理協會聯合會(FIATA)的資料介紹,國際貨運代理的作用在于:

運用專門知識,以最安全、最迅速、最經濟的方式組織運輸。

在世界各貿易中心建立客戶網和自己的分支機構,以控制全部運輸過程。

在運費、包裝、單證、結關、領事要求及金融等方面向企業提供買粉絲。

把小批量的貨物集中為成組貨物,使客戶從中受益。

貨運代理不僅組織和協調運輸,而且影響到新運輸方式的創新和新運輸路線的開發。

我國的國際貨運代理自SO年代以來發展迅速,除中國對外貿易運輸總公司、中國租船公司和中國外輪代理公司外,還有大量的國有和中外合資的國際貨運代理公司,國家于1995年6月公布了《國際貨運代理業管理規定》,以規范和加強對這一行業的管理。

國際貨運代理具體的業務范圍包括:

A.出口業務

選擇運輸路線、方式和適當的承運人;

為貨主和選定的承運人之間安排攬貨、訂艙;

包裝、計量和儲存貨物;

辦理保險;

收取貨物并簽發有關單據;

辦理出口結關手續并將貨物交付承運人;

支付運費,收取正本提單并交給發貨人;

安排貨物轉運;

通知收貨人;

記錄貨物滅失情況,協助收貨人向有關責任方索賠。

B.進口業務

報告貨物動態 ;

接收和審核貨運單據,支付運費并提貨;

進口報關,支付有關捐稅和費用;

安排運輸過程中的存倉;

向收貨人交付已結關的貨物;

協助收貨人儲存或分撥貨物。

C.國際貨運代理公司也可作為無船承運人(NVOCC)承辦多式聯運業務,即作為合同當事人簽發多式聯運單據,將各段運輸委托實際承運人執行。

第一章 國際貨運代理概述

1.1 國際貨運代理基本概念

國際貨運代理是服務性行業中的一種類型,1926年5月31日在維也那成立的國際貨運代理協會聯合會(FIATA)作為聯合國的常設顧問機構和一個在世界范圍內最大的非政府和非贏利機構,其對國際貨運代理的定義是:“根據客戶的指示,并為客戶的利益而攬取貨物運輸的人,其本人并不是承運人,貨運代理也可以依這些條件,從事與運輸合同有關的活動,如集貨、報關、報驗、收款。” [1]

我國1995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貨物運輸代理業管理規定》對其定義為“國際貨物運輸代理企業可以作為進出口貨物收貨人、發貨人的代理人,也可作為獨立經營人從事國際貨代業務。” [1]

國際貨代企業作為代理人從事國際貨運代理業務,是指國際貨運代理企業接受進出貨物收貨人、發貨人或其代理人的委托,以委托人或自己的名義辦理有關業務,收取代理費或傭金的行為。

國際貨運代理企業作為獨立經營人從事國際貨運代理業務,是指國際貨運代理企業接受進出貨物收貨人、發貨人或其代理人的委托,簽發運輸單證,履行運輸合同并收取運費和服務費的行為。可見傳統的國際貨運代理業務是指國際貨運代理企業為當事人辦理國際貨物運輸及相關業務并收取服務報酬的行業。國際貨運代理利用自身的有利條件,精通業務,熟悉國際貨運市場的供求變化,航線運價的季節變化,熟悉各種運輸手段及相關法律規定,與承運企業、貿易方、以及保險、銀行、海關、商檢、港口等有著廣泛的聯系和密切的關系,從而在較大范圍內為委托人辦理國際貨物運輸業務提供較好的服務,并在國際貿易運輸發展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2 國際貨代與第三方物流

所謂物流是指物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是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實施有機結合(見國標物流術語)[2]。現代物流是以滿足顧客的需求為目標,把制造、運輸、銷售等市場情況統一起來考慮的一種戰略措施,追求的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與服務水平進而增強企業競爭力。隨著社會大生產的擴大和專業化分工的深化,專業化的第三方物流應運而生。

1.2.1 第三方物流的概念

"第三方物流" (Third Party Logistics,簡稱3PL或TPL)是80年代中期由歐美提出的。在1988年美國物流管理委員會的一項顧客服務調查中,首次提到"第三方服務提供者"一詞。目前對于第三方物流解釋很多,國外尚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而在我國2001年公布的國標《物流術語》中,將第三方物流定義為"供方與需方以外的物流企業提供物流服務的業務模式"[2]。第三方物流經營人認定的所謂第三方物流是相對第一方,即買賣合同中的賣方、運輸中的發貨人,或第二方即買賣合同中的買方、運輸中的收貨人而言。他是根據第一方、第二方的委托提供所需要的服務的。因而,在物流業中,除第一方、第二方以外的物流經營人均可稱之為第三方。

1.2.2第三方物流的分類與性質

現代物流業通常對第三方物流的分類有:1、承運人型,主要是船公司、無船承運人、陸路承運人;2、客戶代理人型,相對第一方、第二方而言的第三方,即受第一方、第二方的委托為其提供服務的人;3、倉儲經營人型,對客戶提供的原料、商品或其他進行儲存、加工、裝卸的經營人。

根據現行第三方物流經營人的業務活動來看,其性質是:1、第三方物流經營人不擁有自己的商品;2、第三方物流經營人可擁有自己的運輸工具、倉儲設施、裝卸機械或其他硬件設施;3、第三方物流經營人可分別為第一方、第二方提供服務,也可同時為第一方、第二方提供服務;4、第三方物流經營人在提供服務后有權收取費用(其中包括傭金、差價);5、在與第一方、第二方訂立合同后,或取得第一方、第二方代理權后,應在合同范圍內從事活動,承擔合同責任,并不得將代理權轉讓給其他人;6、在法律上,第三方物流經營人必須進行登記,并受制于相關法規的制約。從上述第三方物流經營人的基本性質看,第三方物流經營人主要是接受委托,就有關商品運輸、轉運、倉儲、加工、進出口報關、進出口報檢、裝拆箱等業務服務的一個經營人。因此,第三方物流經營人對同一商品的物流活動同時受制于多個合同的制約[3]。

1.2.3第三方物流與國際貨代的區別

第三方物流經營人與國際貨運代理人、無船承運人的關系:現行的國際貨運代理業主要從事貨物運輸、進出口單證制作、代客戶進出口報關、報檢等業務。但一旦成為第三方物流經營人后,其業務范圍有進一步的擴展,如貨物的零星加工、包裝、貨物裝拆箱,貨物標簽,貨物配送,貨物分撥等。此外,第三方物流經營人大多在通過軟件服務的同時提供硬件服務,即可對客戶提供運輸工具、裝卸機械、倉儲設施,并有效地利用自己所有的設備或設施,從中獲取更大的“附加價值”或“附加效益”。然而,國際貨運代理人即使從事第三方物流,或成為第三方物流經營人,但其地位仍受到定義限制。可以說,國際貨運代理人和無船承運人在一定程度上是第三方物流經營人的成因基礎。從目前第三方物流經營人的“出身”看,大多是國際貨運代理人、倉儲經營人、運輸經營人。他們是在經營傳統業務的同時進入物流業,并逐步為客戶提供部分或全部的物流服務。[3]

第二章 中國國際貨代業的現狀

2.1中國國際貨代業的發展史

綜觀我國貨代業短短幾年發展,以下幾個階段可反映貨代行業的階段性興衰與變化:

國家壟斷階段。1993年以前,由中國外貿運輸總公司即業內常說的中外運(SINOTRANS)在國家政策保護下高度壟斷外貿運輸業。

1993-2000承運人控制的貨運市場階段。前期:貨代市場由壟斷走向開放經營(但對外資企業依然嚴格限制)。由于在這一時期航運市場并沒有完全開放,但改革開放帶來的經濟增長帶動進出口貿易猛增,中國航運市場的需求大于供給。按照經濟學的規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