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申報方案(我國集裝箱現狀及發展趨勢)

时间:2024-06-02 04:22:38 编辑: 来源:

占比重,加快引進、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加速產業結構升級,防止珠三角地區產業“空心化”。

(二)實行產業轉移集聚發展。繼續開展省級產業轉移園認定工作。各產業轉移園按總體規劃確定發展方向,突出主導產業,實行專業化發展;圍繞延伸產業鏈,推動上下游產業配套發展,形成特色 鮮明、配套完善的產業集群,促進產業做大做強。由省經貿委負責統籌規劃,在省認定的省級產業轉移園中,擇優重點扶持若干個管理較好、發展潛質較大的產業轉移園,會同當地政府進一步擴大規模,加大投入,完善配套設施,使其成為全省示范性產業轉移園。科學規劃,通過競爭高起點、高標準在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由省重點扶持建設1-2個大型產業轉移園。

(三)努力降低經營成本。努力降低產業轉移園內企業用地、用電、用工等生產成本,提高對轉移產業的吸引力。積極推進銷售電價區域同網同價改革工作,降低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電價,使產業轉移園電價比珠三角地區電價低0.1元/千瓦時左右。切實減輕轉移企業的各種行政事業性收費負擔,除國家規定統一征收的稅費外,推行“零收費區”的做法,不再對入園企業征收任何地方性收費。

(四)加大用地扶持力度。各地對產業轉移園建設用地指標安排要適度傾斜,保證其建設用地需要;對規模大、成效好的產業轉移園的用地指標省給予支持,對于投資1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的用地計劃由省專項安排。合理和節約用地,積極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允許產業轉出、轉入地按照依法、平等、自愿、有償的原則,對口調劑使用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和補充耕地指標,允許珠三角地區委托山區對口開發補充耕地;鼓勵采取土地置換、土地使用權調整、改變土地用途等方式盤活用地。實行產業轉移園單位面積投資強度最低標準,推廣多層標準廠房建設,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五)加強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珠三角各市要嚴格履行產業轉移園合作建設協議,加大投資力度,盡快完善園內道路、供電、給排水、環保等各項基礎設施。產業轉入地要切實用好省財政安排的產業 轉移園建設有關扶持資金,加快產業轉移園的基礎設施建設。產業轉入地交通主管部門要抓緊制定或調整配套道路建設規劃和實施方案,加快進入產業轉移園道路建 設和改造。省、市電力部門要繼續加快骨干電網及城鄉電網的建設與改造,優先安排通往產業轉移園的電網建設與改造項目。

(六)不斷提高管理服務水平。產業轉入地的外經貿、工商、國土、環保、消防、海關、檢驗檢疫等部門要簡化行政審批程序,推廣“一站式”服務,提高審批效率。加大口岸建設力度,加快加工貿易聯網監管公共平臺建設,建立外經貿、海關、外匯、稅務、檢驗檢疫、銀行等部門信息化管理體系,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產業轉移園設立出口加工區和保稅物流中 心,提高物流通關與監管效率。降低產業轉入地服務業的市場準入門檻,引導珠三角地區具有競爭力的中介服務組織,向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發展,完善和提高承接 地在出口報關、商品檢測、物流、法律、會計、信息、買粉絲領域的服務水平。改善產業轉移園的金融服務,擴大信貸轉授權;加大對產業轉移園的信貸投放力度,為 產業轉移園企業提供高效便利的融資和結算服務。

(七)切實加強環境保護。產業轉移園要按照發展循環經濟的要求,完善產業鏈,集中供電、供氣、供熱、供冷和環境污染治理,提高節能減排水平。嚴禁引進不符合產業政策的淘汰類項目,嚴格控制引進限制類項目。產業轉移園及入園項目應嚴格執行環境評價制度,環保設施要與園區同時規劃、同時建設、同時投入運營,確保環境保護與產業發展、產業 轉移園建設同步推進。設定符合當地產業發展的能耗、環保、技術和安全標準,促進產業轉移園可持續發展。

四、推進勞動力轉移的政策措施

(一)加快省內勞動力向珠三角發達地區轉移。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要根據珠三角地區用工需要,著力培養和輸出具有較高技能和素質的適用型勞動力。健全珠三角地區與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對口勞務幫扶機制,由對口雙方簽訂幫扶協議,明確目標任務和幫扶責任。珠三角各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和技工學校每年要安排不少于30%的招生指標專門用于招收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學生,并負責推薦在當地就業。

(二)大力推進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各地要結合產業升級和承接產業轉移,積極培育產業集群,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和特色產業,提高吸納就業能力。要把產業轉移園作為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的重要載體,制定產業轉移園吸納當地農村勞動力的培訓就業方案并抓好落實,明確企業吸納和培訓當地農村勞動力的社會責任。每個縣(市、區)要建立若干個靈活就業基地,鼓勵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

(三)鼓勵企業招用本省農村勞動力。珠三角各市要制定勞動力轉移的目標和規劃,鼓勵企業招用本省農村勞動力。有條件的地方對企業當年新招用本省農村勞動力并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和繳納社會保險的,給予企業社保補貼;對招用人員屬農村貧困戶勞動力、40歲以上和被征地農民的,同時給予企業崗位補貼。各級政府對新招本省農村勞動力成績突出的企業給予表彰獎勵。

(四)加強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實行農村貧困家庭子女入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技工學校免學雜費和補助生活費政策,具體辦法由省勞動保障廳會同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扶貧辦等部門制定。實施農村勞動力免費職業技能培訓,為45周歲以下、有就業能力和就業意愿的本省農村勞動力提供一次免費職業技能培訓,確保每個農村家庭都有一名以上有就業能力的勞動力接受職業技能培訓。實施農民工技能提升培訓計劃,每年對100萬名在崗農民工進行技能等級提升培訓。對被征地農民、轉產轉業漁民、其他農村勞動力和返鄉創業農民分別開展不同類型的技能提升培訓。有關培訓工作的具體方案,由省勞動保障廳會同有關部門制定。

(五)加強就業培訓載體建設。以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技工學校為主陣地,建立覆蓋城鄉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建立公共實訓基地,認定一批勞動力培訓定點機構。開發建設覆蓋全省城鄉的遠程職業 培訓網絡體系。加快制定出臺《廣東省職業技能鑒定辦法》。各級政府要加大就業培訓資金投入,對貧困地區和革命老區給予傾斜,試行政府購買培訓成果制度。各類金融機構對職業技術學校、技工學校、重點培訓機構、公共實訓基地建設貸款要予以支持。

(六)強化轉移就業公共服務。建立有利于產業發展與勞動力需求相協調的統計、分析、預測、評估和決策機制。開展全省農村勞動力資源普查,健全農村勞動力數據庫和培養培訓轉移就業動態管理 檔案。實行轉移產業崗位申報和信息發布制度。完善各級就業服務體系,加快組織實施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就業工作。完善各級人力資源市場信息網絡和服務體系。 充分發揮社會職業中介機構的作用。

(七)建立優秀農民工激勵機制。省勞動保障廳要按照有技能、貢獻大、有發明創造、本省緊缺等條件,開展優秀農民工(含外來城鎮務工人員,下同)認定工作,對其中特別優秀的農民工由各級黨委、政府表彰和獎勵。省勞動保障廳要會同省公安廳等部門制定優秀農民工落戶城鎮的優惠政策。各地要向優秀農民工提供一定比例的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

五、切實加強對推進產業轉移和勞動力轉移工作的領導

(一)加強組織領導。充分發揮產業轉移聯席會議制度和省農民工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的職能作用,加強對新情況、新問題的研究,統籌協調指導全省產業轉移和勞動力轉移工作。各地要建立相應機制,明確責任,抓緊組織編制產業轉移和勞動力轉移的規劃和工作方案,盡快出臺配套政策措施和具體實施意見。

(二)實施目標考核。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把產業轉移和勞動力轉移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并作為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實行領導負責制,建立目標責任考評制度,逐級落實目標管理。由省經貿委、省勞動保障廳牽頭,分別負責對各地產業轉移和勞動力轉移進行專項督查與考核,加強調查統計與研究分析。

(三)建立健全合作機制。珠三角地區與東西兩翼及粵北山區合作雙方要建立政府聯系溝通工作機制,及時研究解決產業轉移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共同協商制定并落實年度目標任務。珠三角各市、縣(市、區)根據工作需要可安排干部到產業轉移園任職或掛職。繼續舉辦“山洽會”。珠三角各有關市每年要組織1-2次本地企業到對口地區考察、交流與產業轉移洽談活動,協助東西兩翼及粵北山區舉行大型招商活動。

(四)加大資金扶持力度。2008-2012年,省每年安排欠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園區發展專項轉移支付資金15億元,對我省14個欠發達市和江門市每年補助1億元,支持上述地區產業轉移園區建設的貸款貼息及基礎設施建設;每年安排重點產業轉移園區專項資金15億元,以競爭方式擇優扶持欠發達地區3個示范性產業轉移園區建設;每年安排產業轉移獎勵資金5億元,鼓勵珠三角地區企業加快向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轉移;每年安排勞動力培訓轉移就業專項資金10億元以上,專項用于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智力扶貧、勞動力轉移就業服務等。上述專項資金具體使用和管理辦法,由省財政廳會同省經貿委、省外經貿廳、省勞動保障廳、省教育廳等有關部門研究制定。各地要加大財政扶持力度,拓寬資金籌措渠道,積極引導和帶動社會資金投入,加快產業轉移和勞動力轉移。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