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華為手機海外市場發展瓶頸(智能手機目前是不是已經發展到了瓶頸?很難再有大突破了?)

时间:2024-06-03 13:00:46 编辑: 来源:

世界上公認的第一部智能手機是IBM Simon(西蒙個人通訊設備)誕生于1993年,它是世界上第一款使用觸摸屏的智能手機,但是直到2007年蘋果第一代智能手機的旦生,智能手機才在全世界流行并引入中國市場。

智能手機經歷十幾年的發展,已經進入5G時代,硬件的發展芯片已經達到了5nm的制程,隨著新材料和新工藝的創新,3nm,2nm,1nm的制程正在預研,摩爾定律還是有生命力。

隨著 科技 的發展手機必然具備有強大的功能,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手機作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會隨著 科技 的發展不斷更新換代,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不會出現發展到達瓶頸而是潛力具大。

智能手機遠沒有到瓶頸的時候。每個事物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要不然就破繭成碟,繼續向前,要不然就是默默死去,堆在角落里落灰!

縱觀智能手機這十幾年來一直都在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慣,也取代了我們曾經用過的許多東西。比如信件、地圖、MP3、MP4、報紙、鬧鐘、錢包、 游戲 機等。智能手機已經成為了現代人每天必不可少的隨身物品了,有一臺手機就可以完成很多事情!當然這些功能都是在智能手機成長過程中慢慢發展來的。的確自iPhone發布以來一直狂飆的智能手機終于慢了下來,遇到所有行業普遍都會遭遇的瓶頸。而智能手機呈現局部飽和現象。如果沒有突破性的創新,無論蘋果、三星還是國產品牌都面臨增長的瓶頸。

不過我們還是可以從現在的智能手機上看出來一些未來發展趨勢的苗條。

折疊屏設計任重道遠

首先,當下最火熱的就是折疊屏概念,這應該是對全面屏概念的最大力度升級,各廠家都表現出很大熱忱,更有三星,華為已經實現了折疊屏量產。優點不用多說,更大的屏幕尺寸會帶來更震撼的視覺體驗,但缺點同樣明顯。不管是機身厚度、用戶的交互和功能體驗等等,最主要的是新技術初期的成本問題,畢竟動輒上萬元的售價絕非所有人都能承擔。

對于智能手機,用戶的需求總是矛盾的,希望機身越來越小,越來越薄,卻又希望屏幕越來越大,這看似矛盾的存在,雖然困難卻促使著手機廠商不斷進步,有的企業給出這樣的想法,例如三星、微軟等企業正在研發可折疊的手機,將屏幕變成可折疊、柔性可彎曲,進步一縮減智能手機的尺寸。

全息投影的智能手機

通過全息投影,不需要多大的機身,可實現各類操作。對于漫威《鋼鐵俠》系列電影,相信很多朋友都十分關注,其中那套戰甲的高人工智能令人感嘆,不僅能與鋼鐵俠交流,還能分析狀態、遠程調用戰甲等等功能,總之一句話,很強大。而現在的AI功能、語音助手雖然都加入到了智能手機中,但其應用狀態低級地的不能再低級,那么未來的智能手機會如同鋼鐵俠戰甲那套人工智能那么強大嗎?只要簡單的對話,就實現各類操作呢?

科技 是在一天天進步的,隨著手機廠商不斷地研發,會讓這些科幻變成可量產。未來的憧憬是現在創新,相信未來智能手機仍向前邁進,那么新的改變及突破就必然會出現!

現在這水平遠遠達不到頂峰呢。只能說是正直中年,正是高速發展中!沒發展這3幾年內每年的變化都很大嗎?處理器每年都更新。以前誰敢說手機 游戲 3-4個g,想都不敢想,現在看看和平,王者,再者就是屏幕,電池,外觀,快充,這些哪個都是年年的變。 科技 在發展,時代在進步!以后只能變化越來越大,不會輕易達到頂峰的!

智能手機的到來我認為是跨時代的,因為當時的功能機已經引領了有十多年的 歷史 ,智能手機所能帶來的體驗是功能機無法媲美的,但這些年下來智能手機本質上沒有什么實質性的突破。

這些年智能手機給我的感覺就是,屏幕越來越大了,處理器越來越強勁了,像素越來越高了,體驗也越來越好了,但感覺好像就是比之前的智能手機更加全面更好用而已,這些年確實有些手機廠商研發出了黑 科技 用在手機上面,讓手機在日常使用中的作用更完善了,但我認為這還算不上是跨時代的。

就相當于要在功能機時代,手機擁有攝像頭、擁有MP3功能一樣,確實手機有新的 科技 存在,但本質上手機還是功能機,和智能手機時代還是有明顯區別的。

這幾年手機廠商給我的感覺就是拼CPU和攝像頭拼的最猛,現在的攝像頭已經從以前的一個變成了現在的三四個,而像素也是在頻頻提高,最高的甚至達到了一億像素,而CPU這塊也是一樣,以前的RAM都是1G2G,現在的RAM都是6G8G12G,而手機內容也是,現在內存64G基本上是最低標配,一般都是128G和256G,有些機型甚至達到了512G.

但也不得不承認,隨著手機功能的強大,對于手機存儲的空間要求確實會更高一些,特別是一些喜歡用手機拍照和攝影的人,他們對于內容的要求確實會非常高。

手機市場出貨量大幅下滑,手機為什么賣不動?

調查機構的數據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為2.802億部,同比下降14%,環比下降7%。照此計算,僅僅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就同比減少了約4500萬部。品牌方面,即使是三星、蘋果等第一季度的出貨量也出現明顯下滑。

手機咋就賣不動了呢?

1、手里沒錢了。

眾所周知的原因呀,過去這三年呀,誰都是不富裕了,企業和個人都是需要一段時間來恢復元氣了。俗話說的好,“有錢隨便換,沒錢就不換”,不愿意買新手機是因為沒錢,導致的消費能力不足。

現在手機真的很耐用,各大手機廠商都在淘汰掉64g內存,基本上128g起步,在手機內存夠用的前提下,大部分智能手機的使用壽命都很長,所以不會頻繁換手機了。2、產能過剩了呀。

特別簡單,人人都有了一堆手機,手機性能都過剩了。我國手機電子產品需求度在降低,智機占有率應該已經達到飽和狀態,人手一部手機已是常態。我們根本不需要那么多手機,那現在手機太多了,買了就貶值,網上又賣不掉。每天這些個手機品牌太多了,功能上也基本都差不多了,再怎么買,一個人能幾雙手,回家看看,誰不是一堆手機,看著都難受。

都賣不動了,為什么手機廠商還在頻發新機?

1、三個字“去庫存”。

有網友發現,對于當下的手機廠家來說,已出現了三千萬手機庫存,包括兩千萬成品及一千萬半成品和核心零部件,所以發新機成為了一種去庫存的方式。若發布新機,那只需要將庫存或換包裝做零部件與系統的升級調整參數就能。包裝出新一代的產品售賣,對于銷費者而言,結果就是我們很難感覺到新一代手機對比老款有實質性的技術、產品和體驗的突破。

而對手機銷售渠道而言,新機的發售會有一段預熱期,在這段時間內,不僅手機品牌熱度有所上漲,有些商家還會搞一波饑餓營銷,告訴消費者可能新機買不到,而舊機性價比也挺高,以這樣的銷售手段來進一步刺激舊機消費,如果舊機實在賣不動,積壓的庫存手機也可以發回品牌商已更換為新型號的手機。

2、廠家頻繁發行機,其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用來測試消費者對產品的反應。

如果反應不良,就繼續修改個別參數,升級產品,然后推出新產品繼續發售。而新的這批單量不會太多,而是小量的去迭代,最終達到這庫存的目的。所以無論是品牌商還是渠道上,他們的邏輯和商業模式都是很成熟的。

最后我想說的是,歸根結底的還是在技術儲備與突破上的不足。咱都應該也發現了,技術更新迭代總是停留在屏幕、攝像頭、系統、服務等配置上的提升,真正實現用戶場景體驗的變革少之又少,這也是中國產業升級的一個困境。

中美的科技大戰一直在持續,華為的瓶頸在哪?

目前一些先進技術還掌握在美國企業的手中,華為還沒有自主研發成功,所以在這些方面會受限制,但是華為產品的國產率已經很高了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