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華語片海外發行渠道(像《開端》和《人世間》這樣的劇在海外上線,意味著什么?)

时间:2024-06-12 13:59:09 编辑: 来源:

臺也是“雜食動物”。就拿Netflix來說,會購買《白夜追兇》《河神》這樣的品質劇,也會對類似《惹上冷殿下》《我親愛的“小潔癖”》的流量劇青眼有加,甚至也會拍出《極道千金》《彼岸之嫁》這種爛到發指的華語原創劇。《我親愛的“小潔癖”》顯然,能否在Netflix上線并不能作為劇集品質好壞的評價標準。這樣以來,單純追求“覆蓋率”和“北美市場”的發行策略,就顯得不太科學。

目前,除了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牽頭的國家發行隊伍,各大影視公司如華策影視、新麗集團也發展了成熟的海外發行隊伍,還有以世紀優優(也是《開端》的海外發行公司)為代表的第三方海外發行運營商,以及以愛奇藝、騰訊、優酷為代表的長視頻網站海外業務拓展團隊。各方發行力量經過多年的探索,已經建立了相對完善且適配國產劇特點的發行網絡,尤其是新媒體發行網絡。

比如,部分影視公司和發行運營商,會在YouTube上運營多語言(如,俄語、阿拉伯語、西語等)劇集頻道,不少都積累了超過百萬的粉絲。這樣,在其他渠道發行不成功、價格不合適的情況下,在自己的YouTube頻道上播出,靠廣告拿分成也是不錯選擇。另外,不少國家、地區都有主打國產劇的電視臺、視頻網站。在渠道明確、商業營收合適的前提下定向與這些平臺合作,效果并不見得比和頭部平臺合作差。比如,一部劇集選擇在Viki這樣的,以亞洲劇集為主打的北美流媒體上線。同時,配合其他亞洲重點市場的單獨版權發行。總體發行效果,可能比將全球版權打包賣給Netflix要更好。

關于《人世間》 “出海”的不同聲音該如何看?

值得關注的是《人世間》“出海”引起的民間討論。 與此前國劇“出海”一片贊聲不同,《人世間》和美國娛樂巨頭迪士尼的合作還激起了一些反對聲音。部分觀眾認為,在世界對中國好奇但又對現代中國充滿誤解的大背景下,《人世間》這樣一部大篇幅展現三、五十年前中國社會的電視劇,可能會造成更深的誤解。還有一些劇迷的觀點更加偏激,認為美國視頻網站之所以購買《人世間》,就是想要把窮且落后的中國形象,傳播到全球各地。我們且不去辨析這其中的外宣思維偏見,和錯把“中國中心論”當做文化自信的觀念誤區。 單從流行趨勢來看,我們就可以知道,非英語國家的年代敘事正是近年的全球劇集題材的熱點,《人世間》并非個例。

單就這近兩個月的全球熱播劇來看,HBO投資制作的意大利語電視劇《我的天才女友》(第三季),Apple TV+投資拍攝的韓國移民題材電視劇《彈子球游戲》,都是風格復古的年代劇。前者背景在70年代的米蘭、那不勒斯和佛羅倫薩,后者的故事則從20年代的日占朝鮮講起,一直講到90年代日本經濟泡沫的破滅。這兩部劇都由美國跨國媒介集團開發,面向的是世界觀眾。這意味著,從市場層面而言,以劇集形式講述的民族史正前所未有地被世界觀眾所需要。這也是在跨國流媒體時代,電視劇像電影一樣超越本土性、進入世界傳播循環后,激發的新審美訴求。

《人世間》如果能在普遍的懷舊情緒中,給世界觀眾提供一份中國味道的治愈,顯然具有積極的意義。當然,我們也應當對國產劇的海外傳播效果,有客觀的認知。在非英語劇集蓬勃發展的近幾年,由于國內劇集市場的相對“內循環”模式,國產劇的世界影響確實和韓劇、日劇拉開了差距。我們發行到海外平臺的劇集越來越多,但真正能在非華人群體中引起反響的,并不多。相比較而言,在國際資本加持下的韓劇在近年卻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僅就Netflix平臺的數據來看,在近期(3月21-27日)的全球非英語劇集播放量排行榜中,前10位的第1、2、4、6、9位全被韓劇包攬。其中,有Netflix主投的原創劇,如《少年法庭》;也有韓國本土電視臺主投主控的電視劇,如《二十五,二十一》。

蝸牛首播15小時國內播放量破1億,海外播放量破百萬

《瑯琊榜》《歡樂頌》之后,目測王凱又要來刷屏了,他和王子文主演的《如果蝸牛有愛情》昨晚在三大平臺東方衛視、騰訊視頻、海外YouTube優優獨播劇場開播。

距離國內騰訊視頻、海外YouTube優優獨播劇場上線播出不到15小時,線上已突破1億播放量,網上更是好評不斷。

之前放出的幾波片花已經撩了不少人,王凱和王子文再次合作組CP,上演高冷刑警隊長與呆萌重案組實習生的師生戀,加之穿插始末的懸疑劇情,顯而易見,這部劇無疑會成為接下來一段時間的話題和流量擔當。

《如果蝸牛有愛情》也是良心劇制作團隊正午陽光與騰訊合作的作品,網劇在經歷初期的粗制濫造,已經進入精良制作階段,《盜墓筆記》《老九門》《法醫秦明》等網劇的熱度儼然超出電視劇。

優質的影視劇作品與網絡平臺的關系日益密切。二者的合作不斷打破時空限制,將觀眾引到各大網絡平臺,也在將國內優質作品引向海外受眾。

國內影視劇制作水平的提升一級新媒體的革新,國產內容的海外市場無疑潛力巨大。去年的《瑯琊榜》在國內的受眾和口碑一時成為現象級,其在國外也收獲了一大批粉絲,國外觀眾通過社交網站得知該劇,繼而通過YouTube、viki等國外視頻網站追劇,同樣引發熱潮。

與發展速度不相匹配的是,國產影視內容“走出去”卻久未得到重視。以電影為例,2015年國產影片國內票房超過270億元,但海外銷售收入僅為國內票房的十分之一。

新媒體的發展儼然成為國產內容向海外延伸的最佳渠道,相應的業務在2014年開始被注意到。世紀優優就是首先進入國產內容海外新媒體發行的公司之一,《如果蝸牛有愛情》這部劇,此次也由世紀優優獲得獨家海外發行版權,海外與國內同步播出,王凱再度紅到國外收割粉絲的日子再次到來。

世紀優優由一幫新媒體“老兵”成立于2012年,影視版權的發行及運營為其主要業務,自2014年起,首先注意到海外新媒體市場,開始布局海外渠道。

于2012年5月成立,以影視內容集成、分銷、運營與制作為主要業務。2014年,世紀優優開始嘗試布局海外,并專注于與海外新媒體渠道合作。經過兩年的發展,海外新媒體發行已成為世紀優優的主營業務,公司也于今年掛牌新三板,被媒體稱為“海外新媒體發行第一股”。

目前獨家擁有的電視劇、電影、動漫、綜藝節目的海外版權內容超過10萬小時,其主要合作伙伴占據90%以上全球PC端、移動端份額,覆蓋20億海外觀眾和1億華人,并在積極拓展海外全媒體渠道,除YouTube、iTunes、Roku等,也正在布局涵蓋OTT、IPTV等全媒體渠道。

YouTube是世紀優優的第一個海外合作對象,世紀優優目前在YouTube上運營頻道50多個,擁有覆蓋全球的用戶1800萬。為了增強內容資源的競爭力,世紀優優大量購買電視劇、電影、動漫等國產內容的版權,光海外版權投入就接近1億元。

在新媒體剛興起的時期,網絡帶寬和視頻平臺還遠未發展至今天四方大戰的局面。董事長李德福在2008年左右便在樂視負責內容版權業務,2012年,在骨子里的冒險基因驅動下,李總選擇創業,并憑借多年的人脈和為人信服的處事魅力召集了一眾好友兼合作伙伴,共同開創新事業。到了2014年,開始開拓海外市場。

如今國內的大熱影視劇,大部分經世紀優優的運作輸向海外新媒體。無論最近熱播的諜戰劇《麻雀》《胭脂》,現代劇《小別離》《旋風少女2》,還是良心制作方正午陽光近兩年內的作品,從《北平無戰事》《瑯琊榜》到最新的《如果蝸牛有愛情》,均經世紀優優進行海外推介。

在剛剛結束的法國戛納電視節上,世紀優優的身影再次出現,在繼續拓展海外渠道的同時,也將華語紀錄片和動漫內容等內容作為又一推廣重點。

如今,世紀優優的版圖在不斷擴張,從國內到海外,從新媒體到全媒體,從影視劇到紀錄片,從版權的中下游到上游的制作,正如董事長李德福所說,“希望不同膚色的人都來看華語影視”,盡管最終目標還很遙遠,但不斷在前進。

當今電影市場的概況

當今電影市場概況

核心提示:從去年開始,幾乎所有的中國電影人都開始把“我們這么好的市場”掛在了嘴上。當然,2010年中國電影的成績的確不差,100億的票房也的確是歷史新高。但是,逐漸走高的市場背后卻凸顯出一個很讓人悲哀的事實:如果說當年的中國電影人有著優秀的作品,卻囿于市場無法得到觀眾的響應,那么現在在市場已經成熟的情況下,中國電影不論從制作還是發行都陷入了創意不足的境地。

并非危言聳聽。因為從今年3月開始中國電影市場所展露的各種跡象來看,大家都已經喪失了創新的激情,進而引發了各種怪現狀:在創作方面,大家扎堆去搞同樣的題材,就算不扎堆去搞古典名著,也不約而同地扎堆來拍續集,甚至在發行電影方面,我們的發行商也開始懶得動腦子:大片來了就躲一下,沒有大片的時候,大家一窩蜂地上映,而對于這種“一窩蜂”現象,有分析家認為,這對整個中國電影市場而言,絕對應該屬于“狼來了”的警示信號。

怪現狀:同樣題材大撞車

3月22日的香港電影節上,由王寶強、葉璇等人主演的《蔡李佛拳2010》宣布在5月10日上映。僅僅過了兩天,由洪金寶和其子洪天照一同出演的《蔡李佛拳》則宣布了他們4月2日的檔期。雖然故事不同,主演也不同,但你絕對可以看出,這兩部電影其實屬于同類題材,都是在講述關于蔡李佛拳的故事。兩個月內上映兩部《蔡李佛》,其實不過是今年華語電影界題材撞車的一個縮影。根據廣電總局公布的今年立項及拍攝的電影名單,從4月份開始,觀眾們即將會看到五個關云長,四個孫悟空,三個穆桂英,三個白娘子,然后還要準備三桌鴻門宴。以至于有人評論說,“導演再這么撞車的話,觀眾們只能去撞墻了。”這其中,五個關云長最早跟大家見面的是4月份即將上映的甄子丹與姜文合作的《關云長》;而田壯壯執導的《關公》、楊子擔任制片人的《武圣云長》、陳木勝執導的《武神傳》以及高希希執導的《三國•關云長》雖然都沒有拍完,但都開始了大肆宣傳;四個孫悟空同樣也都在爭奪時間,甄子丹主演的《大鬧天宮》、周星馳的《大話西游2》、張紀中的《美猴王》和另一部《孫悟空》都在籌備中,但誰能最先上映,現在還都沒譜兒;至于“許仙與白娘子”的傳說,除了由李連杰和黃圣依主演的《白蛇傳說》,還有博納影業的《新白蛇傳》和另一部相關題材動畫片;而三桌鴻門宴爭奪得更離譜:陸川的《鴻門宴》甚至被逼著改成了《王的盛宴》,因為在他之前,李仁港已經在廣電總局那里報備了《鴻門宴》這個名字,而與他們倆爭奪的,還有一部同樣性質的《劉邦和項羽》。而在這些傳統名著題材改編的電影之外,周星馳和李連杰斗起了《太極》;吳宇森的《飛虎》則遭遇了安曉芬的《飛虎月亮花》。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撞車的題材里,幾乎囊括了目前華語電影市場中的主流導演和演員。姜文、甄子丹、李連杰、陸川、周星馳、吳宇森……也就是說,這并不是一些小的制片方出于“撈一把就走”的心態進行的惡意干擾,而是華語電影界在創作題材方面,真的已經到了這種“肉搏”的地步了。

平心而論,在這些撞車題材之中,“手慢”的項目卻很有可能是這一題材類型的最初創意來源。最簡單的例子:2007年時,王家衛告訴大家,他接下來的電影會拍一個關于葉問的故事。但是,兩年下來名字中含有《葉問》的電影已經出現了五六部,甚至甄子丹都憑借這個題材成了年度票房冠軍,王家衛的《一代宗師》依然還在“拍攝中”。與之情形相似的還有陸川、周星馳和吳宇森。陸川此前的《南京!南京!》就是因為拍攝期拖得太長,導致被《拉貝日記》搶了風頭;而周星馳兩年前宣布要拍《太極》,結果到如今也沒籌備完成,反倒被李連杰和陳國富搶先一步,宣稱在今年年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