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印度和美國的貿易總額(印度GDP增速為啥能達到世界前列?)

时间:2024-06-03 02:48:28 编辑: 来源:

總量占世界總量的3.7%,比上一年增長了2.4%。印度的財政收入總量在過去幾年中一直保持穩定增長,這表明印度經濟發展正在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印度每年貿易逆差,外匯儲備那么少,為什么有錢滿世界買軍火?

印度貿易逆差其實從上世紀的80年代就開始了,到了本世紀就逐漸擴大,印度2018年全年的整體貿易逆差達到1874.5億美元,同比增長24.7%。可能有的人不理解什么是貿易逆差,所謂的貿易逆差就是進口總額大于出口總額,也就是代表著出口的商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相對比較弱,長時間的貿易逆差會使一個國家的資源不斷的流出,同時外債也會持續增長,這也是印度近年來一直在面對困擾的問題。

而印度的外匯儲備,根據印度央行數據顯示,今年3月份印度外匯儲備約為4017.76億美元。較去年4月的4260.28億美元大跌超250億美元。4000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相對于其他一些國家可能還算不錯,但是對于印度這樣一個大國來講,太少了。中國當前的外匯儲備有3萬多億美元,和我國相比,人口差不多的情況下,外匯儲備卻只有我們的七分之一左右。這和印度一直想當大國的地位不是很匹配,而印度的外匯儲備少主要原因就是貿易逆差。

那為何印度外匯儲備那么少,還有錢滿世界買軍火?

首先就是印度滿世界購買軍火也不一定全部都是用外匯支付,可以用一些國內礦產等資源交換。再者購買軍火時都會有附加條款,錢并非是一次性付清,而是在合同期內分期付款,就跟我們信用卡分期還款一個道理,這樣就可以減輕壓力。

其次就是借錢,印度作為一個世界大國,而且這幾年經濟發展迅速,年增長速度一直保持在6%-7%,很受西方國家的青睞,自然也比較容易借到錢。

第三就是國外投資,每一個國家的發展自然少不了一些外國投資者,印度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近年來經濟發展迅速,也很受一些外國投資者的青睞,數據顯示,從2014年到2017年,印度吸引外來投資1610億美元。這些外國投資者帶來的美元換成盧比,就可以在印度消費投資。而這些美元也算是印度的外匯儲備了。

第四就是印度有大量的海外僑民,比如在美國硅谷就有很多高科技人才,中東、迪拜也有很多印度僑民,這些僑民也會把賺到的錢匯到印度,然后那些僑民的家屬就會把這些美元在換成盧比在印度使用,這部分美元自然也是印度的外匯儲備。

綜上所述,雖然印度這樣滿世界買軍火,可以快速的提高軍事力量,但是對于印度的軍工體系是相當不利的,外匯儲備就那么多,大部分都用來買軍火,研發費用就會下降,沒有自己的技術,永遠只能買別人要淘汰下來的產品。

印度GDP增速為啥能達到世界前列?

印度現在的GDP增速之所以高,和當年中國高增長有點類似,但又有區別。綜合起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經濟總量小,增速快。2018年,中國的GDP折合美元約為13.6萬億,美國高達20.494萬億美元,印度則約為2.716萬億美元。相比較來說,印度的經濟基數要少很多。印度每年增速7%,增量約1500億美元。而以美國和中國的經濟總量,就要達到約1.4萬億和1萬億美元。所以,印度現在的經濟情況,增速容易高,可以排在世界前列。等有一天,印度經濟總量達到10萬億美元的時候,增長速度自然就會降下來。

二是印度改變了經濟統計方式。為了GDP總量大起來,印度可謂煞費苦心。比如,路邊攤和夜市中的小個體商戶的經營活動,在別的國家是不被計入GDP總量的,而印度偏偏計進去了。再比如,印度生產了一輛印度國產車,強行與市場上的奧迪車強行等價。總之,還有其他奇葩的統計方式,人為增加GDP總量的意圖十分明顯。

三是印度的基礎設施建設等 社會 投資確實存在很大的增長空間。印度這些年來,在 社會 投資這塊,欠帳非常多。莫迪總理上臺以來,在這方面有所重視。為此,印度還加入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爭取資金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相比西方發達國家,印度在 社會 投資這方面,做的相對好些,能夠帶動GDP增長。例如,印度正在籌劃建設高鐵,將項目給了日本。可惜的是,兩年過去了,項目還停留在征地階段。

四是印度正處在人口紅利高峰期,正承勞動密集型企業的轉移。印度人口世界第二,勞動力人口多,價格便宜。近幾年,由于中國的勞動力價格增長,部分勞動密集型企業向東南亞和印度轉移。目前看,效果不好,但仍擋不住一些企業去試水。企業的增多,自然拉動了GDP增長。

從以上情況看,印度的GDP增長速度有點華而不實,虛的成份大。但為什么印度急不可待的要提高GDP增長速度呢?我以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印度一直想和中國比,不愿意輸給中國。中國和印度的恩怨由來已久,從建國哪天起就想壓中國一頭。1950年1月印度成立,第一任總理尼赫魯發起了不結盟運動。印度自認為是不結盟運動領袖,哪個時候開始就沒把中國放在眼里。上個世紀開始,中國進行了轟轟烈烈的經濟改革,到現在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打了印度的臉,印度精英人士十分不服,急切想在經濟上證明他們比中國強。因此,印度計算GDP的做法得到了認可。

第二,莫迪為了政權的需要。莫迪在當選印度總理前,任古吉特拉邦首席部長,經濟改革成績驕人,全國上下對莫迪的期望很大。為了給選民一個交待,莫迪上任后,經濟必須有良好的表現。同時,也為了連任,印度的GDP增速就要高。經過印度的努力力,果然GDP增長速度提高了,莫迪也不出意外連任了,開啟了第二個5年任期。

第三,印度想盡快成為世界強國,不管是在軍事、政治、經濟上都想盡快成為強國。在軍事上,印度不惜花重金擁有航母,進口國外先進武器。印度不僅沒把周邊國家放在眼里,甚至把上個世紀六十年與中國的軍事交鋒的失敗做為恥辱,想找回顏面。去年還發生了洞朗軍事對峙。

政治上,不僅吞并了錫金,還想方設法控制尼泊爾、孟加拉國等。同時,印度聯合日本等國家,一直想擠進聯合國常任理事國里。今年,印度已經第交次提交進入常任理事國的申請了。

經濟上,印度努力提高經濟增長速度,因此才有了不惜改變統方法,也要讓經濟增速提高,以便在經濟上成為富國。

綜合起來看,印度經濟增長速度確實挺快的,但給人的感覺是虛胖,并不被世界其他國家認可,印度經濟也并沒有象其增長速度哪樣活力四射。印度想在經濟上成為強國,還應該扎扎實實的做好基本功。

1991年的時候,印度的GDP是2700億美元,2018年印度的GDP是2.7萬億美元。

27年的時間印度的GDP增長了10倍。

1991年的時候,世界GDP總額是23.9萬億美元,2018年世界GDP的總額是85.8萬億美元。

27年的時間一共增長了3.6倍。

這期間印度GDP的增長速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8倍,其增速遠超世界平均水平!

那么,印度為什么取得這樣的成績呢?

2018年,印度的GDP總額是2.7萬億美元,人均GDP為2134美元,位于世界第137名。

2018年,世界人均GDP是1.1萬美元,差不多是印度的5倍。也就是說,印度經過了27年的超高速發展,雖然他的年平均經濟增長速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8倍,但是印度的人均GDP只有世界人均GDP的1/5。

這是代表了什么呢?

2018年,蒙古的人均GDP大約為4100美元,也就是說蒙古人均GDP大約為印度的兩倍。

眾所周知,蒙古是一個非常落后的國家,這個國家只有兩大支柱產業,農牧業和礦業。

蒙古的農牧業占到了勞動力人口的大約1/3,但是只有4000多萬頭牲畜;礦業也主要依靠外來跨國公司的幫助才能生產,否則只能抱著金碗要飯吃。

(蒙古市場)

這種落后的經營模式竟然讓蒙古的人均GDP達到了印度的兩倍,可見印度目前的經濟發展水平還是處于一個比較低的狀態。

而且,這還是印度保持了27年的高速發展之后才達到的一個高度。

印度的人均GDP低,人工勞動力也極為便宜,于是在全球化的浪潮下輕松接收了一些低端制造業之后,獲得了比較高速的增長。

于是,人工費上升了,但依然屬于世界上收入最低的國家范圍。

印度外貿極為活躍,每年出口額超過了GDP的10%。

目前印度一共和190多個國家有經貿往來,其中共出口了7500種商品,并從140多個國家進口了6000種商品。

印度出口的主要商品為精煉石油、寶石、貴金屬、車輛、機械、化學品、制藥、谷物、鋼鐵、紡織品和電子產品等。

其中,寶石和貴金屬出口占比最大。

以2017年的數據為例,當年印度出口的寶石和貴金屬總價值多達400多億美元。

第2類就是精煉石油,當年出口的總價值有300多億美元。

第3大類就是紡織類產品,出口總價值多達300億美元。

這三類產品總價值多達上千億美元,在印度出口的商品中占到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但是,此三類產品或者為印度的傳統優勢商品,比如寶石和貴金屬;或者是低端勞動密集型產品比如紡織類產品,共同特點是 科技 含量低。

當然,目前世界各大跨國公司也在印度布局高 科技 產業。所以印度的電子行業、機械行業、 汽車 行業這些年發展都極為迅速。

印度是一個巨大的發展中國家,這樣的國家想要獲得持續的發展,就必須要和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建立起密切的經貿關系。

因為,依靠發達國家的巨大市場,才能夠拉動國內經濟的發展。

畢竟作為一個低收入的發展中國家,印度國內的老百姓消費能力是比較弱的,國內的市場相對來講對經濟的貢獻并不大,也難以形成一個良性的內循環。

而依靠低廉的勞動力成本,更是其競爭力的依托之一。

理論上,印度的出口額應該遠超進口額才對,但事實不是如此。

印度的產品在世界范圍內的競爭力其實很差,所以雖然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印度卻不是一個貿易順差國,而是一個貿易逆差國。

根據印度工商部公布的2017年11月的進出口數據顯示,當月印度出口總額為261.9億美元,同比增長30.6%,看上去數字非常亮眼對嗎?

如果僅看印度的出口成長,確實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但是印度在2017年11月份卻進口了總額為400億美元的商品,同比增長19.6%。

雖然按照增長率來看,進口比出口增長要低的多,可是從總額上來看,卻讓印度在當月擁有138.1億美元的貿易赤字。

而在當月印度的進出口清單上來看,印度當月石化產品的出口增長了47.7%,而石油的進口卻只增長了39.1%,這說明印度對石化產品例如燃油的消費能力在降低。

這似乎預示著印度國內的經濟活躍程度正在降低,換句話說印度早在2017年就面臨著國內經濟疲軟的難題!

進入到2019年以來,按照英國人的報道,印度獲得了建國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

可見,最近這兩年印度的經濟正在接受著嚴峻的考驗,在未來他是否還能恢復快速發展已經是個未知數了!

根據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印度GDP約為185.77萬億盧比,同比增長7.4%,以美元計算,2018年印度GDP約為2.72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七。近年來印度的經濟發展比較快,基本上保持在7%以上,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印度的經濟增速是最快的。

印度經濟發展很快,一方面是因為印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