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臺灣對大陸的貿易順差主要集中在哪方面(大陸當前是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對嗎)

时间:2024-05-18 04:54:25 编辑: 来源:

,是市場需要的,但當超過2000萬以上時,每多進口100萬噸,就可能有130萬的農民離開大豆種植業,甚至離開土地。因為,100萬噸大豆,按我們現在的單產水平需要856萬畝耕地,而黑龍江省農業人口人均耕地是6.6畝,所以多進口100萬噸,就要多影響百萬農民。那么是不是不種大豆就可以種其他作物呢?不一定!在黑龍江西部地區,不種大豆就很難種其他作物。歷史上,大豆不好賣時,就曾經出現過農民棄耕問題。

中國自產大豆供不應求是個不爭的事實,但進口大豆不能放任不管,我們要做到“有度、有序、有透明度,兼顧農民利益”

中國大豆產業與其他產業不同,大豆加工業的背后是“三農”問題,大豆加工業引進外資會增加我們解決“三農”問題的難度。

我們有關部門應該有所作為。如果真正把大豆看作是農業問題,就會找到解決的辦法。現在黑龍江大豆價格已經到了成本線,跌到了5年來的最低點。由于進口大豆增長超過需求增長,黑龍江今年大豆種植面積下降了25%,價格下降了24%,對農民已經造成了嚴重的傷害。我建議可以考慮動用反傾銷手段。

此外,大豆的產業是一個不小的產業,上聯種植業,下聯養殖業,這個產業出了問題將影響到幾千萬的農民。現在有的人說,進口大豆更劃算,我認為這是飲鴆止渴。現在大豆便宜,是因為我們還有不少的國產大豆,如果中國大豆產業不存在了,進口大豆還能這么便宜嗎?

農業部農研中心的柯炳生主任則認為:對消費者及農民來說,是外資還是私營企業沒有什么區別。我們說改革開放引進外資,為什么工業能引進外資,農產品、加工業就不能引進外資?關鍵是市場環境,是市場規范、市場行為的問題,不是所有制的問題。

如果真的發現有壟斷的話,國家有反壟斷措施,國外在農業方面很少聽到一個壟斷企業能把整個國際市場都壟斷了。不能拿著計劃經濟的那一套東西來套,想當然,不分具體情況,籠統一說。我們的汽車工業那么多合資,就沒有人說被外資壟斷。

大豆為什么進口多,主要還是因為國內生產沒法滿足需求,我國入世以來,也出現大豆價格高的時候,我們大豆的生產能力也是有限的,并沒有高出太多。需求滿足不了,只能進口。關鍵是中間加工環節要有一個競爭的市場,否則大豆價格高上去,消費者也受不了。中間環節、加工環節利潤不能拉得太大,必須是一個高度競爭的環境。現在的情況就是高度競爭,如果沒有壓力,不是消費者倒霉就是生產者倒霉。當然,進口大豆多,受到直接沖擊的是種大豆的農民,農民會因為降低而減少收入。在分析沖擊:影響的時候,要分清哪些是真正的沖擊,哪些是因為加工企業進行市場投機或者經營管理效率低所造成的。

競爭永遠存在,世界上的每個國家都存在競爭,只能是提高生產效率。抱怨沒有用。

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農業部原副部長王連錚:中國大豆不敵進口大豆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國產大豆不如進口大豆有競爭力,不僅是價格上競爭力不足,品質上也有不足。但是,大豆是東北及內蒙古的主要農作物,農民不種大豆也沒法種別的。沒別的種,這些老百姓政府能都包著嗎?劉源觀點:

大豆難題究竟該如何化解〔話題〕

大豆難題的化解之道,外要考慮對外資適當限制,內要考慮提高大豆的生產效率和大豆品質

外資大舉進入中國大豆市場,中國大豆產業究竟該怎么辦?記者就此專訪了王連錚,以及農業部農村研究中心教授柯炳生。

中國大豆是否被外資控制

記者:目前的一種說法是,外資開始壟斷中國的大豆產業。您怎么認為?

:有專家說,外資進入到多少比例就會危及到經濟安全。在我看來,

記者:進口大豆對國產大豆形成沖擊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柯炳生

田仁禮:

入世導致大豆危機?

記者:現在大家有這樣一種判斷,入世的時候普遍覺得對農業馬上會形成沖擊,但是這幾年過去了,沒有馬上受到沖擊,大家預期從今年和明年開始,大豆、玉米受到沖擊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柯炳生:大豆問題受供求等多方面復雜因素的影響,不能籠統地說就是開放的結果,因為大豆在入世前幾年就已經是3%的關稅了。當然進口越少,國內大豆的價格就越能回升,但是這種現象沒法出現,

第一這不是抱怨的問題,跟入世沒有那么直接的關系,入世之前到現在的關稅沒有變化,是市場行情發生了變化,跟開放歸結到一起沒有道理;入世以來也出現過大豆價格高的時候。第二

田仁禮:

解決之道

記者:在現在的情況下,大家認為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嗎?

柯炳生:為什么汽車工業關稅越降越低,但是國內汽車工業還是照樣在發展?大豆行業的發展也是一樣道理。現在不是限不限制進口的問題,而是怎樣提高生產效率的問題。提高效率包括國家的基礎設施要好,建設水利設施、改善生產條件;第二要有先進技術、有好的技術推廣服務;第三農民要使用這些技術。解決農業問題的根本還是提高競爭力,提高生產力。這是根本的出路,這些都需要國家加大支持,這是國家財政支農的一個重要部分。

王連錚: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進。適當地擴大種植面積;提高單產,改進品種;加強科學研究,目前全國還沒有一個全國性的大豆研究所;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從政策上,可以考慮像美國那樣加大對大豆的補貼。

田仁禮:解決大豆問題關鍵還是要解決市場問題。給錢不如給市場。現在美國農民除了有巨額的政府補貼之外,大宗農產品都是先賣后種,讓農民不用擔心市場風險,我們可以考慮仿效。

我的具體建議如下:應該盡快成立大豆協會,集中力量,統一協調,爭取大豆采購話語權,進而爭取買方市場的定價權;應該啟動非轉基因技術壁壘;應該進行統一招標采購、限制跨國糧商進入期貨市場;應該支持一批骨干企業,給予相應的政策,鼓勵使用國產大豆;應該設立大豆市場調節基金,通過期貨市場調控需求和價格。(錄入:陳利明)

作者: 記者曹海東 來源:南方周末

時間: 2006-08-10 13:19:

就沿海流動密集型農產品出口而言,出口增長?但,境外農業組織正在成為流動密集型農產品出口的主導。

這樣做的結果,實際上是將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都拱手讓給國外農業企業和組織。

農業部等政府部門的官員對此的說法是,體現了中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據陳國強介紹,發達國家對農民的補貼是每天10億美元。臺灣韓國日本對農民的補貼?

菲律賓的歷史教訓:

在WTO的框架內,農產品貿易的自由和平等競爭是無稽之談,而我國卻讓享受政府高額補貼的境外農業企業和組織“自由”搶占中國小農的農產品傳統市場,面對這樣的“自信”之舉,請問底氣何在?難道中國打算依靠財政養著8億小農嗎?還是死心塌地做菲律賓第二?

二、土地密集型農產品進出口情況

(一)谷物出口大幅增長、進口大幅下降,呈凈出口格局

谷物出口大幅度增長,進口大幅下降,由上年凈進口轉變為呈凈出口格局。這主要是近兩年我國糧食生產實現了恢復性增產,供求關系得到改善。分品種看,小麥進口顯著下降,玉米出口大幅度增長。

2005年,我國出口谷物1017.5萬噸,同比增長1.1倍;進口627.2萬噸,同比下降35.7%;谷物由上年凈進口495.8萬噸轉變為凈出口390.3萬噸,具體情況如下:

大米產品:2005年出口68.6萬噸,同比下降24.6%;進口52.2萬噸,同比增長31.9%;凈出口16.4萬噸,同比增長15.0%。

玉米產品:2005年出口864.2萬噸,同比增長2.7倍;進口量很小(4017.3噸),凈出口863.8萬噸,同比增長2.7倍。這是由于國家宏觀調控和我國玉米供給充足的共同影響。

小麥產品:2005年出口60.5萬噸,同比下降44.5%;進口353.8萬噸,同比下降51.3%;凈進口293.4萬噸,同比下降52.4%。

大麥產品:2005年進口217.9萬噸,同比增長27.7%。

(二)食用油籽進出口雙增長,貿易逆差擴大;食用植物油出口增長進口有所下降,貿易逆差縮小

食用油籽:2005年出口136.0萬噸,同比增長16.8%;進口2704.2萬噸,同比增長30.3%。其中,大豆出口41.3萬噸,同比增長18.6%;進口2659.1萬噸,同比增長31.4%。

食用植物油:2005年出口22.8萬噸,同比增長2.5倍;進口621.3萬噸,同比下降8.2%。其中,豆油出口6.3萬噸,同比增長2.2倍;進口169.4萬噸,同比下降32.7%。菜籽油出口3.1萬噸,同比增長4.6倍;進口17.8萬噸,同比下降49.7%。棕櫚油進口433.0萬噸,同比增長12.3%。食用植物油出口增長主要是玉米油和豆油出口增加較快。

(三)棉花進口增長,出口下降,貿易逆差縮小;食糖進出口雙增長,貿易逆差有所擴大

棉花:2005年出口0.8萬噸,同比下降33.1%;進口265.3萬噸,同比增長33.7%。

食糖:2005年出口35.8萬噸,同比增長3.2倍;進口139.0萬噸,同比增長14.4%。出口增長主要是進料加工、來料加工貿易方式的增長。進口增長主要是彌補需求缺口。

三、勞動密集型農產品進出口情況

以蔬菜、水果、畜產品、水產品等勞動密集型農產品出口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主要是我國農產品質量不斷提高以及價格具有比較優勢。

(一)蔬菜、水果出口增長,均為貿易順差且順差擴大

蔬菜:2005年出口680.0萬噸,同比增長13.0%,出口額44.8億美元,同比增長18.1%;進口9.7萬噸,同比下降9.2%,進口額0.82億美元,同比下降10.6%。

水果:2005年出口364.6萬噸,同比增長16.6%,出口額20.3億美元,同比增長23.5%;進口114.5萬噸,同比增長7.9%,進口額6.6億美元,同比增長12.7%。

(二)畜產品、水產品進出口雙增長;畜產品貿易逆差大幅縮小,水產品貿易順差有所擴大

畜產品:2005年出口額36.0億美元,同比增長13.0%;進口額42.3億美元,同比增長4.7%;貿易逆差6.3億美元,同比下降26.2%。其中,生豬產品出口9.5億美元,同比下降2.0%;進口1.8億美元,同比下降25.3%。家禽產品出口9.1億美元,同比增長40.8%;進口3.5億美元,同比增長1.1倍。

水產品:2005年出口額78.9億美元,同比增長13.2%;進口額41.2億美元,同比增長27.2%;貿易順差為37.7億美元,同比增長1.1%。

四、我國農產品進出口貿易仍以東部地區為主,其出口份額有所減少,進口份額略有增加;中部地區出口份額有所增加,進口份額略有減少;西部地區進出口份額都略有增加

2005年,東部地區農產品出口額為216.5億美元,同比增長14.6%,占農產品出口份額的78.5%,減少2.3個百分點;進口額為269.3億美元,同比增長2.9%,占農產品進口份額的93.8%,增加0.5個百分點。中部地區農產品出口額為38.2億美元,同比增長38.4%,占農產品出口份額的13.9%,增加2.0個百分點;進口額為12.2億美元,同比下降10.1%,占農產品進口份額的4.2%,減少0.6個百分點。西部地區農產品出口額為21.1億美元,同比增長21.7%,占農產品出口份額的7.6%,增加0.2個百分點;進口額為5.7億美元,同比增長9.8%,占農產品進口份額的2.0%,增加0.1個百分點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