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學校買粉絲開篇寄語(北大博士養娃:這是一場“注定失敗的戰爭”)

时间:2024-06-03 07:08:02 编辑: 来源:

嗎?

這是辣子一歲七個月的時候,楊早寫給他的寄語。

結尾處,楊早寫到,“他們說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是爸爸最喜歡哪個滿腦子想回家喝酒養狗的捷克胖子——他叫‘好兵帥克’。寶寶,爸爸希望你長成一個有趣的人、會自己找樂的人,神經大條、作風彪悍,喜歡琢磨點什么,琢磨不通也不放在心上。”

這更像是楊早送給自己的寄語。

一般來說,作為需要拼搏才能在北京存身的“京一代“,縱然外表是松弛的,背后也一定會有一條鞭子,在你遇難時敲打。因為你是第一個扎根在這個城市的人,你需要生長到茂盛,一路向前。

很多人因為這種敲打與拼搏,變得非常緊繃。太過于緊繃的人,怎么可能有趣呢?一對無趣的父母,拼命加班、打工,回來對著小孩的功課只會皺眉,一天到晚跟你談如何把成績搞搞好。孩子怎么可能有趣?

在楊早的觀察中,周邊那些“京二代”的朋友,內心普遍會更松弛一些,更自我一些,可以更追求自己喜好而沒那么計較功利。

他開玩笑說,辣子已經是京二代了,他應該有更從容的人生。

有趣,就是你看世界的方法、事物是不一樣的。 你不會把一些東西看得那么重,比如在權衡工作與旅行的時候,做取舍的選擇都會跟別人不一樣。

楊早曾經為有趣的人生努力過,雖然養娃無處可逃,一路碰頭,但自認為還算有趣的爸爸;今天輪到了辣子自己去尋找“有趣”,他就在一旁,默默地看著這個還沒有冒出“有趣的芽”的小孩慢慢長大。

我問,“辣子成為有趣的小孩了嗎?”

楊早就笑我說,“你看,你又著急了吧。”

喜歡這樣的對提問的阻撓,像老師傅當頭棒喝,讓小沙彌能當下生出一點覺悟。于我,那就是為人父母的覺悟。

尾聲

對楊早來說,這一場父子緣分,是在黑暗里摸索,撞個頭破血流在所難免,而后才能懂得——懂得蘇格拉底的那句感慨:“我知道自己一無所知。”

想要改變小孩的人生,那怎么可能呢?就算為父者曾在心里偶然恍惚過對小孩期待的影子——如希望他更熱愛讀書一些,最后也是不了了之的。

你希望他是獨立的,那就只能父母先斷乳。

此后山高水遠,都是他一個人要過的人生。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