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宋朝重視海外貿易的史實(為什么中國古代經濟從宋代轉型)

时间:2024-06-01 03:17:18 编辑: 来源:

上放著酒壺、酒杯。桌兩側的靠背椅上,坐著一對中年男女。男子居右,頭戴藍帽,身穿圓領長袍;女子居左,頭梳高髻,上穿絳紅襖,下穿白裙,二人袖手對坐。人物身后繪有水波紋屏風,屏風前站立三位女侍和一位男童,他們手捧唾壺、盒子、果盤,侍候主人。這幅壁畫對面,還有一幅女伎樂圖,畫面上共有11人,中間一人女扮男裝,揚臂起舞,其他人手持各種樂器,分左右而立,為舞者伴奏。兩幅畫聯系起來看,對坐的這對男女應是該墓主人。他們神情肅穆,欣賞著對面的女伎樂。這是宋墓壁畫中比較流行的題材,墓中結構復雜的磚雕梁架斗拱,加上墓主人飲酒品茶的日常生活,使幽暗的墓室轉化為一個充滿溫情的家庭。此畫真實地反映了宋代服飾和家具的特點,也表現了當時富裕階層人們生活享樂的情景。

宋代庖廚

《宋代庖廚》圖反映了當時食品加工的場面,出自1958年河南偃師酒流溝宋墓出土的畫像磚。圖左為溫酒廚娘,頭戴高冠,身穿小袖對襟、旋襖,站在方型火爐旁,火爐上有一酒壺,廚娘正在撥火溫酒。中間一人為烹飪廚娘,她上穿交領窄袖襖,下穿長裙,裙外還系有圍腰,雙手腕上戴釧鐲,她一邊挽袖一邊正準備收拾桌上的魚。方桌旁還有洗魚的盆和煮魚的爐火、鍋等。圖右幾位婦女正在忙著倒水、做菜。整個畫面,反映了宋代的烹飪技藝和飲食習俗。

百子嬉春圖(部分)

這是南宋畫家蘇漢臣繪的《百子嬉春圖》中的“獅子舞”。畫面描繪一個小孩左手拿著繩索,右手牽著一頭金鍍眼睛、銀貼齒的獅子。張嘴擺尾的獅子,由兩個披著獅皮的小孩扮成。旁邊三個孩子正在觀看戲耍,組成一幅童子戲獅的舞蹈場面。“獅子舞”是人們熟識喜愛的傳統民間舞蹈,有關獅子舞的最早記載見于三國魏人孟康的《漢書·禮樂志》注,注中說:“象人”“若今戲魚蝦獅子者也。”所見最早的獅子舞形象是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墓出土的兩人扮成的獅子。

宋代獅子舞非常盛行,尤其是兒童們跳起獅子舞都興高采烈。這一時期的獅子舞,注重武藝,表演常與打斗相結合。獅子有時還口吐煙火,以增強神威武勇的氣氛。這幅以兒童生活為主的風俗畫反映了宋代民間舞蹈的盛行。此畫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宋代蹴鞠圖

這是一枚宋代銅鏡背面的紋飾,表現一對青年男女在花園里踢球的情景。此幅插圖就是根據銅鏡紋飾繪制的。那時,足球用八片尖皮做成,是一種充氣的皮球。畫面右側一個高髻笄發的女子正在踢球;左側一個戴幞頭的男子身體前傾,在接球。這種二人對踢的方法叫“二人場”也叫“打二”。在踢球人的身旁,還有兩人在注目觀看,為他們助興。

評價已經被關閉 目前有 11 個人評價

54% (6) 不好

45% (5)

對最佳答案的評論

不好!!!

評論者: 619576342 - 試用期 一級

不好!!!

評論者: 619576342 - 試用期 一級

沒重點每答到點子上不好

評論者: argzs3 - 試用期 一級

宋代對士、農、工、商的服飾,限制極為嚴格。孟元老《東京夢華錄·民俗》記載:“其賣藥賣卦,皆具冠帶。至于乞丐者,亦有規格。稍似懈怠,眾所不容。其士、農、工、商,諸行百戶,衣裝各有本色,不敢越外。謂如香鋪裹香人,即頂帽披背;質庫(當鋪)掌事,即著皂(黑)衫角帶不頂帽之類。街市行人,便認得是何色目。”可見,在宋代,除從服飾上可以看出等級差別外,還可以看出他們所從事的行業。

北宋的東京和南宋的臨安,是當時南北飲食的兩個交流中心,從中可以看出當時飲食的狀況。北宋的東京,已傳入南方的烹飪技術,改變了以前北方人粗放的飲食習慣。在那里,北饌、南食、川飯等幾種菜系互相競爭,使飲食業變得更加豐富。宋室南渡后,隨著大量北方人口的遷入,東京的飲食業也進入臨安,使南北的飲食再次得到交流,形成“飲食混淆,無南北之分矣”(吳自牧《夢粱錄》卷16)的局面。從《東京夢華錄》《夢粱錄》等文獻的記載來看,兩宋的烹飪技術已經相當高超,有烹、燒、烤、炒、爆、溜、煮、燉、、鹵、蒸、臘、蜜、蔥拔、酒、凍、、簽、腌、托、兜等幾十種,每一種都可以做出二十多個品種,可謂豐富多彩。

北宋初年,對各級官員的服色都有嚴格規定

北宋初年,曾對各級官員的服色做出嚴格的規定,如三品以上穿紫色,五品以上穿朱色,七品以上穿綠色,九品以上穿青色。至于普通百姓,就只能穿黑白二色。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