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專碩就業質量報告(考研經濟學院校排名)

时间:2024-06-02 04:38:02 编辑: 来源:

、MPA卻是耳熟能詳。其實,MBA、MPA正是專業學位中的兩種類別。目前,我國經批準設置的專業碩士已達15類。

專業碩士是我國研究生教育的一種形式。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的定位,專業學位為具有職業背景的學位,培養特定職業高層次專門人才。

專業碩士教育的學習方式比較靈活,大致可分為在職攻讀和全日制學習兩類。比較簡單的區分辦法是:

·招收在職人員、以業余時間學習為主的專業學位考試通常在每年的10月份進行,名為“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學位全國聯考”,簡稱“聯考”;

·招收全日制學生的專業學位考試與每年年初舉行的“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入學考試”(簡稱“統考”)一起舉行。

【專業碩士與普通碩士有什么不同】

培養方向不同

根據我國的有關規定,普通碩士教育以培養教學和科研人才為主,授予學位的類型主要是學術型學位;而專業碩士是具有職業背景的碩士學位,為培養特定職業高層次專門人才而設置。

招生條件不同

專業碩士要求報考者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經歷,而普通碩士則不需要。絕大多數專業碩士還要求在職人員報考需經所在單位或相應管理部門的同意,有的甚至要求所在單位推薦等。

招生考試不同

對學生來說,普通碩士的招生考試只有年初的“統考”,而統考以外的專業考試則由各招生單位自行命題、閱卷。專業碩士的招生考試有10月份的“聯考”和年初的“統考”兩次機會,考生可以自行選擇,而這兩大國家級別的考試的專業考試,也由各招生單位自行命題、閱卷。

文憑頒發不同

與普通碩士不同,大多數專業碩士只授予學位證書,沒有學歷證書。但也有例外,例如工商管理碩士、法律碩士、臨床醫學碩士、建筑學碩士等,就同時頒發學位和學歷證書。大體來看,“統考”生拿“雙證”,“聯考”生拿“單證”。

強勢項目

這些專業碩士學位教育項目推出時間較早,已形成很高的知名度,并具有一定的市場,是專業碩士教育領域的“大牛股”。特別是MBA、EMBA等,由于具有“管理精英搖籃”的美譽,而人氣旺盛。

專業碩士現在發展比較好的有:教育碩士,會計碩士,體育碩士,法律碩士,MBA等

學術型碩士教育以培養教學和科研人才為主,授予學位的類型主要是學術型學位;

專業型碩士是國家為了克服學術型碩士的不足新增的一種新碩士,培養的是現在市場緊缺的應用型人才。

2 招生條件不同

學術型碩士則不需要報考者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經歷。

國家09年新增的一月份統考的全日制專業型碩士并不要求工作經驗,招生條件跟原來的學術型碩士一樣,應屆生可以報考。

3招生考試不同

學術型碩士的招生考試只有年初的“統考”,而統考以外的專業考試則由各招生單位自行命題、閱卷。

專業碩士的招生考試有10月份的“聯考”和年初的“統考”兩次機會,考生可以自行選擇,而這兩大國家級別的考試的專業考試,也由各招生單位自行命題、閱卷。GCT在職碩士是參加10月份的聯考,全日制專業碩士跟原來全日制學術型碩士考試時間一樣,都是每年一月份初試。

4 入學難度不同

學術型碩士的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統考)完全是嚴進寬出的代表。據了解,一些名校熱門專業的錄取比例甚至為70:1。而一些二流學校的冷門專業卻年年招不滿。因此,入學難度取決于考生報考的學校和專業。

專業碩士的招生考試有10月份的“聯考”和年初的“統考”兩次機會,考生可自行選擇。這兩大國家級別考試的專業考試,是由各招生單位自行命題、閱卷。不同專業的入學難度各不相同,熱門專業相對難一些。此外,“聯考”和“統考”的難度也不一樣,由于“統考”考生遠多于“聯考”考生,考試競爭激烈程度自然也大。不過,“聯考”的考試雖容易,但錄取時更看重申請者的工作背景和經驗。

5 學習方式不同

學術型碩士: 全日制學習。一般為3年。

專業碩士:脫產全日制學習,學制2-3年

6 學習費用不同

學術型碩士錄取為國家計劃內(非定向、定向)的碩士生按國家規定享受免學費待遇。錄取為國家計劃外(委托培養、自籌經費)的碩士生須繳納學費,一般為8000元/年,不同專業有所不同。對于自籌經費生、特困生等考生可通過申請國家助學貸款或者商業貸款緩解學費的壓力。

專業碩士從2010年開始基本跟全日制學術型碩士一樣,錄取為國家計劃內(非定向、定向)的碩士生按國家規定享受免學費待遇。錄取為國家計劃外(委托培養、自籌經費)的碩士生須繳納學費,一般為8000元/年,不同專業有所不同。對于自籌經費生、特困生等考生可通過申請國家助學貸款或者商業貸款緩解學費的壓力。

7 文憑頒發不同

學術型碩士同時頒發學位和學歷證書。

專業碩士同時頒發學位和學歷證書。

8 認可度不同

學術型碩士:由于是全日制正規大學碩士畢業,擁有學歷、學位雙證,因此社會對這樣的畢業生的認可度非常高。但企業在招聘時也會考慮到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的弱點:光有理論,經驗不足。特別對于碩士專業與本科專業方向完全不同,又從無相關工作經驗的求職者,企業會有所顧忌。建議這類畢業生通過實習、兼職或考職業證書來加強自身的競爭力。

專業型碩士:09年教育部才新增的碩士研究生,還沒有畢業生,認可度尚受考驗。不過有國家頒發的“雙證”,相信前景會不錯。

金融碩士專業學位設置方案2010年05月13日

一、為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金融專門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金融人才培養體系,創新金融人才培養模式,提高金融人才培養質量,特設置金融碩士專業學位。

二、金融碩士專業學位英文名稱為“Master of Finance”,簡稱MF。

三、金融碩士專業學位培養目標是:培養具備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質和職業道德素養,充分了解金融理論與實務,系統掌握投融資管理技能、金融交易技術與操作、金融產品設計與定價、財務分析、金融風險管理以及相關領域的知識和技能,具有很強的解決金融實際問題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金融專門人才。

四、金融碩士課程設置要充分反映金融實踐領域對專門人才的知識與素質要求,注重分析能力和創造性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教學方法要重視運用團隊學習、案例分析、現場研究、模擬訓練等方法。

五、金融碩士培養過程須突出金融實踐導向,加強實踐教學,實踐教學時間不少于半年。

六、金融碩士專任教師須具有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和教育教學水平。重視吸收來自金融實踐領域的專業人員承擔專業課程教學,構建“雙師型”的師資結構。

七、學位論文須與金融實踐緊密結合,體現學生運用金融及相關學科理論、知識和方法分析、解決工程金融實際問題的能力。論文可以是理論研究、調研報告、案例分析、畢業設計等。學位論文答辯形式可多種多樣,答辯成員中須有金融實踐領域具有專業技術職務的專家。

八、修滿規定學分、完成金融碩士專業實習并通過論文答辯者,授予金融碩士專業學位。

九、積極推進金融碩士專業學位與金融類職業資格考試的有效銜接。

十、金融碩士專業學位由經國家批準的金融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單位授予。

十一、金融碩士專業學位證書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統一印制。

關于公布2011 年招收攻讀碩士學位

專業碩士初試考試科目大綱的通知

根據2010 年9 月27 日教育部高校學生司下發的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相關考試科目命題指導意見,現將與我校2011 年招生相關的專業碩士初試考試科目大綱公布如

下。

431 金融學綜合

一、考試性質

《金融學綜合》是 2011 年金融碩士(MF)專業學位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的科目之一。

《金融學綜合》考試要力求反映金融碩士專業學位的特點,科學、公平、準確、規范地測評

考生的基本素質和綜合能力,選拔具有發展潛力的優秀人才入學,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培養具

有良好職業道德、具有較強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的金融專業

人才。

二、考試要求

測試考生對于與金融學和公司財務相關的基本概念、基礎理論的掌握和運用能力。

三、考試方式與分值

本科目滿分 150 分,其中,金融學部分為90 分,公司財務部分為60 分,由各培養單位

自行命題,全國統一考試。

四、考試內容

(一)金融學

1、貨幣與貨幣制度

● 貨幣的職能與貨幣制度

● 國際貨幣體系

2、利息和利率

● 利息

● 利率決定理論

● 利率的期限結構

3、外匯與匯率

● 外匯

● 匯率與匯率制度

● 幣值、利率與匯率

● 匯率決定理論

4、金融市場與機構

● 金融市場及其要素

● 貨幣市場

● 資本市場

● 衍生工具市場

● 金融機構(種類、功能)

5、商業銀行

● 商業銀行的負債業務

● 商業銀行的資產業務

● 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和表外業務

● 商業銀行的風險特征

6、現代貨幣創造機制

● 存款貨幣的創造機制

● 中央銀行職能

● 中央銀行體制下的貨幣創造過程

7、貨幣供求與均衡

● 貨幣需求理論

● 貨幣供給

● 貨幣均衡

● 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

8、貨幣政策

● 貨幣政策及其目標

● 貨幣政策工具

● 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和中介指標

9、國際收支與國際資本流動

● 國際收支

● 國際儲備

● 國際資本流動

10、金融監管

● 金融監管理論

● 巴塞爾協議

● 金融機構監管

● 金融市場監管

(二)公司財務

1、公司財務概述

● 什么是公司財務

● 財務管理目標

2、財務報表分析

● 會計報表

● 財務報表比率分析

3、長期財務規劃

● 銷售百分比法

● 外部融資與增長

4、折現與價值

● 現金流與折現

● 債券的估值

● 股票的估值

5、資本預算

● 投資決策方法

● 增量現金流

● 凈現值運用

● 資本預算中的風險分析

6、風險與收益

● 風險與收益的度量

● 均值方差模型

●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 無套利定價模型

7、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