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體育部網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时间:2024-06-03 07:22:39 编辑: 来源:

從事ERP的軟件銷售、應用、維護、實施、推廣等方面的基礎工作,可推薦到用友公司的企業用戶就業。 人文藝術系現有人力資源管理、社區管理與服務、文秘、廣告設計與制作四個專業。作為學院重要的人文藝術教育與科研陣地,承擔全院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大學語文、應用寫作、商務文化、經濟數學等課程的教學與研究,同時還開設近二十門新型、實用的人文藝術類選修課程,培養與提高全院大學生的人文藝術素質,為廣大學生的全面發展,不斷適應社會的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礎。

人文藝術系師資力量雄厚,具有高職稱、高學歷、高素質、科研成果多的特點。現有專任教師30名,客座教授1名,企業特聘副教授8名。在專任教師中,省級教學名師1名,院級教學名師3名;教授1名,副教授10名,講師10名,博士1名,碩士學位19名,“雙師”素質教師比例為90%。全系教師已承擔教育部、省級、校級課題20項,發表科研、教學論文100多篇。

人文藝術系倡導“學做合一”的辦學理念,強調專業針對性、實用性與學生可持續發展性的結合,重視實踐教學,突出職業綜合能力培養;積極搭建校企產學研合作平臺,建立了20多個學生社會實踐、實訓基地。堅持以學生為本,教書育人有機結合,通過團隊作業、情景模擬、項目教學、專題研討、崗位實習、技能競賽等方式強化學生職業素養與職業技能的培養。人文藝術系師生將恪守“敬業、進取、開放、合作”的宗旨,以厚德篤信、博學創新為共勉,與時俱進,銳意改革,不斷創造輝煌。

圖書館

福建對外經濟貿易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始建于1979年。圖書館總面積880.5M2,藏書10萬冊,數字圖書6萬冊,期刊500種(其中過刊合訂本3000冊),圖書光盤3000多張,英語聽力磁帶600余盒,閱覽座位 200個,設有50座電子閱覽室一間。

1、人力資源管理專業

【專業特色】本專業采用“融合職業資格標準,突出職業綜合能力”的人才培養模式,強調專業針對性、實用性與學生可持續發展的結合,融合職業資格標準,同時與有關企事業單位保持密切的合作,為學生提供案例教學、情景模擬和實境實習的氛圍,全面提高學生的職業適應能力和應用實踐能力。《人力資源管理基礎》課程被評為院級精品課程,學生在校期間可同時獲得三級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助理職業指導師、初級人才測評師等職業資格證書。

【就業方向】可在各類企事業單位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在管理買粉絲公司、人力資源開發公司從事人力資源買粉絲和培訓工作,也可以在人才中介機構從事職業指導工作。

2、社區管理與服務專業

【專業特色】本專業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社區管理、社區服務、公共關系、社會心理、社會調查與統計、物業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較強的溝通能力、社會活動能力、社區工作的組織與策劃能力,能適應社區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在校期間可同時獲得社會工作者、勞動保障協理員、婚姻家庭買粉絲師等職業資格證書。

【就業方向】可在基層從事社區管理與服務工作,包括城市街道、居委會、農村鄉鎮政府、村委會的管理崗位或管理者助理崗位,以及社區服務中心、社區家政服務、再就業服務、社區養老托幼服務、助殘幫困服務、民俗禮儀等各種技術服務崗位;也可從事物業管理工作。

【升學發展】可通過兩種途徑獲得升學機會,一是在校期間同時攻讀由福州大學主考的社會工作專業自考本科

3、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

【專業特色】本專業實行專業引領全程、技能遞進提升的人才培養模式,強調專業針對性、實用性與學生可持續發展性的結合。構建“寬基礎、活模塊、多方向、重創新”的平臺:教學中形成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兩大體系互動協調的教學體系;推行理論知識學習與技能實訓相結合的多元化教學模式及考試模式;以“實際、實用、實踐”為原則,指導學生利用假期或實訓、實習時間深入傳媒機構或企事業單位參與廣告策劃、設計、制作與新聞采編,影視節目策劃、營銷,媒介管理,文化活動策劃和組織等多項實踐活動,在校期間可同時獲得國家計算機等級證書、普通話證書、網絡編輯員職業資格證、助理網絡編輯師等職業資格證書。

【就業方向】既可以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從事廣告策劃、設計、制作工作;又可以在媒體機構從事策劃、營銷、管理工作;還可以在企事業單位從事文化宣傳、策劃、文秘、行政等工作。

【升學發展】畢業時報考全日制的本科院校(專升本兩年制)。

4、商務文秘專業

【專業特色】本專業實行“工學結合、課證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工學結合”滲透于教學全過程,積極推行“雙證書”制度,教學內容與國家秘書職業資格、涉外秘書職業資格認證考試接軌。由企業培訓師(或特聘教師)對學生進行企業文化、職業道德、職業生涯規劃及職業技能教育;安排學生到企業見習、頂崗實習,培養專業技能,在校期間可同時獲得全國計算機等級證、英語等級證書、秘書職業資格證書等職業資格證書。【就業方向】現代企業的商務秘書、商務助理、綜合秘書 (辦公室文員)、涉外秘書、信息管理秘書、禮儀人員、公關人員及行政機關、事業單位的行政秘書等。

【升學發展】可通過兩種途徑獲得升學機會,一是在校期間同時攻讀由福州大學、集美大學主考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自考本科,

對外經貿大學考研分數線一般什么時候出來

在當年的3-5月份之間。

學校前身為高級商業干部學校,創建于1951年。1953年,更名為北京對外貿易專科學校。1954年,中國人民大學貿易系對外貿易專業并入北京對外貿易專科學校,成立北京對外貿易學院。

1984年,更名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0年6月,原中國金融學院與原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合并成立新的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劃歸教育部管理。

截至2018年9月,學校占地面積342035平方米、校舍面積456766.55平方米。截至2019年3月1日,學校有教職工16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1000余人。

北京物資學院2023年mba招生簡章

北京物資學院2023年mba招生簡章已經公布,深空網根據北京物資學院官網發布的《北京物資學院2023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整理了北京物資學院2023年MBA招生的相關事項,僅供各位考生參考。

一、學校概況

1.學校特色

北京物資學院是一所以物流和流通為特色,經、管、理、工、文、法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財經類公辦普通高等院校。我校在物流管理、期貨證券和采購供應鏈等方向上具有突出的發展優勢,被譽為物流與流通領域高級管理人才的搖籃、證券期貨行業的黃埔軍校,是國內率先開設物流管理、采購與供應鏈管理等專業的高等學府。

2.行政區劃與資源條件

北京物資學院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功能區,學校設有經濟學院、物流學院、信息學院、商學院、法學院、外國語言與文化學院、會計學院、國際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等9個學院;設有馬克思主義學院、體育部等教學機構;建立京東學院、期貨學院等新型校企合作機構。

學校建有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實戰型物流人才培養實驗區,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物流系統與技術實驗教學中心。建有北京市物流系統與技術重點實驗室、智能物流系統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現代物流研究哲社基地、北京市高校物流工程中心、北京市協同創新中心五個市級科研平臺。建有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獲批北京地區高校示范性創業中心,北京市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北京市高等學校校外人才培養基地12個,北京市高等學校示范性校內創新實踐基地2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1門,國家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1門,北京市精品課程4門,北京市高校課程思政示范課程6門,國家級規劃教材9部,全國優秀教材1部,北京市精品教材8部,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設立項6部。在近三屆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獎評選中共獲得特等獎1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14項。學校擁有2個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入選北京高校“高精尖”學科建設隊列并與北京交通大學進行共建。學校與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開展博士研究生聯合培養工作。

3.師資隊伍優勢

學校現有教職工821人,其中專任教師548人,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職稱教師281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347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教師占專任教師比例為95%。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9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人,北京市勞動模范1人,首都勞動獎章獲得者1人,北京市先進工作者1人,北京市高創名師3人,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9人,北京市高等學校青年教學名師3人,北京市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支持計劃教學名師3名,北京市高創計劃青年拔尖人才2人,北京市骨干教師和骨干人才51人,北京市青年英才和青年拔尖人才24人,長城學者6人,北京市創新人才7人,北京市優秀人才資助培養15人,北京市科技新星3人,北京市師德先鋒1人,北京市師德先進個人3人,北京市優秀教師18人,北京市優秀教育工作者2人,北京高校優秀德育工作者14人,北京市優秀輔導員15人。

4.科學研究優勢

學校堅持以科研促進教學,圍繞建設有特色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目標和國家、北京市發展需求,不斷加大科研力度,在物流流通、證券期貨、物聯網與大數據、供應鏈管理等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果。學校建有雙碳研究院、大運河研究院、流通經濟研究所、期貨研究所、區域發展研究所、商貿流通企業研究所、政府會計與審計研究所、數字經濟與電子商務研究所等研究機構。近三年來,學校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28項,省部級課題77多項,出版專著、譯著、教材180多部,發表學術論文1600多篇,其中國內外權威期刊學術論文200余篇,獲國家授權專利243項。

5.政產學研合作優勢

學校積極推進政產學研用深度合作,社會服務能力顯著提升。以對外合作辦公室為平臺,整合校內優勢學科和專業力量,創新合作模式。近年來,建立市級大學科技園、中關村智慧物流產業技術研究院、中關村開放實驗室和中關村科技型企業創業孵化集聚區、中國物流學會產學研基地等合作平臺,為科技成果轉化創造良好條件。積極推進與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為代表的行業協會、全國商務系統、期貨行業系統以及地方政府在內的“五大合作”,與北京市貿促會、中關村管委會、通州區、平谷區等政府機關和北京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協會等行業機構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成立京津冀物流一體化研究中心、平谷現代產業發展研究院等產學研合作機構,提供了包括政策買粉絲、產業服務、智力支持等服務。學校與中國物流集團、京東集團、中鐵快運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首農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建立廣泛深入的合作關系,建立京東學院、期貨學院等新型校企合作機構,為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學校還積極發揮專業優勢參與冬奧會、對口幫扶等國家和區域重點項目實施,逐步形成了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地方發展的特色社會服務合作模式。

6.國際交流合作優勢

發展與國內外院校,尤其是與國內外著名大學及研究機構的交流合作關系是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學校已經與美國、德國、法國、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韓國等26個國家和地區的84所大學或研究機構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關系。在科研課題、合作辦學、互派留學生、教師互訪、師資培訓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合作,促進了學校學科建設、教學和科研的發展,擴大了學校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7.研究生培養成效顯著

學校自1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