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對外經貿832企業管理(我想問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研究生部的企業管理專業和技術經濟及管理專業 有什么區別 哪個前景好)

时间:2024-05-24 06:31:59 编辑: 来源:

業務方向為IPO、資產證券化、資產管理等資本市場法律事務。資產證券化領域的主要操作案例有中航租賃資產證券化、唐山路橋收費收益權資產證券化、河北金融租賃資產證券化、中國飛機租賃資產證券化(第1期、第2期、第3期)、金坤小貸資產支持專項計劃、螞蟻微貸資產支持專項計劃、某城商行信貸資產證券化、奧克斯融資租賃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第1期、第2期、第3期)、北京文科租賃資產支持專項計劃、某國家 級AAAAA自然旅游景區資產證券化、先鋒國際租賃資產支持專項計劃、華中租賃資產支持專項計劃、某供水資產支持專項計劃、某城商行信托受益權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等幾十個資產證券化項目。

洪浩

現任職于中泰證券債券與結構金融部,負責信貸資產證券化和企業資產證券化業務。曾任職于中國對外經濟貿易信托有限公司,在信托公司建立了全流程的服務體系。負責或參與十余單公募、私募資產證券化項目。北京大學理學博士,中國資產證券化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任遠

滑鐵盧大學碩士和清華大學學士學位,特許金融分析師(CFA)和注冊管理會計師(CMA)持證人。曾供職于Mag買粉絲ar Capital,領導MBS和ABS分析部門。參與了很多歐美和中國的公開與非公開市場的結構化交易,包括近年來最大的電影支持證券。

萬華偉

經濟學碩士,聯合信用評級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評級總監,中國證券業協會資信評級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聯合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專家導師,萬先生有10年以上的評級從業經驗。

王冠

資立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法學碩士,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碩士。曾任海投金融聯合創始人、中國區總裁,先后任職于新華社、法國樺榭出版集團,在《21世紀經濟報道》任金融行業高級媒介顧問及金融記者,并在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擔任秘書長助理,長期關注創新資產管理及國際金融市場。

張武

普華永道中國金融機構服務部合伙人,專注于金融企業的審計和會計買粉絲服務,以及企業結構化融資(如資產證券化、優先股等)會計服務,主要客戶包括商業銀行、融資租賃公司、私募股權基金和投資公司等。負責過諸多資產證券化會計服務項目,在結構設計、會計處理、服務商運營和內部控制設計和評價等方面有著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務經驗。

彭琨

西北工業大學研究生學歷,中國資產證券化研究院研究員,現任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資產管理部總經理助理;曾任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北京分行小企業金融部總經理、郵儲銀行總行金融同業部總經理助理。參與過多期資產證券化產品發起,并投資資產證券化產品;在《中國金融》、《銀行家》、《中國經濟周刊》等雜志發表多篇關于資產證券化文章,對資產證券化業務有一定認識。

葛乾達

畢馬威上海辦公室稅務總監,中國注冊會計師和中國注冊稅務師。擁有超過11年的中國稅務專業服務經驗。目前是畢馬威上海金融行業稅務服務組的核心成員,在金融行業稅收領域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深刻、創新性的認識。

張連娜

金融工程碩士學歷,現任聯合評級結構融資部經理、高級分析師,曾負責遠東三期、大成西黃河大橋、海南航空BSP票款等數十單資產證券化評級業務。

新疆伊犁改革開放三十年都發生什么變化了? 跪求~急需啊~

改革開放30年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各族人民在州黨委、州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方針政策,經濟社會事業有了全面的進步。

一、農業發展成就矚目

1978年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把全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軌道上來,首先對農業和農村采取了一系列改革與發展的重大政策措施,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農業生產力。

(一)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

改革開放以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農村實行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極大地解放和發展的農業生產力。到2007年,在種植業內部,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比重由1978年的84.91%下降到58.16%,經濟作物和其他作物的比重由1978年的15.09%增加到41.84%;糧食總產量由1978年的43.17萬噸發展到135.11萬噸,油料產量由1.58萬噸增加到11.18萬噸,棉花產量由126噸增加到1.2萬噸,甜菜產量由0.06萬噸增加到199萬噸,亞麻產量由356噸增加到 5.36萬噸,肉類總產量由1.91萬噸增加到19.38萬噸,奶類產量由1.17萬噸增加到42.66萬噸,羊毛產量由4858噸增加到1.62萬噸。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由1978年的110元增加到2007年的3903元,增長34.5倍。

(二)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

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由于違背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片面強調糧食生產,忽視多種經營,農業產業結構不合理,嚴重制約農業和農民收入的提高。1978年,州直農林牧漁總產值中,農業所占比重高達68.9%,林牧漁業總產值比重僅為31.1%。改革開放以來,伊犁州大力調整農村產業結構,逐步突破了農村經濟就是農業、農業就是種植業、種植業就是糧食的單一結構,多種經營和鄉鎮企業迅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逐步成為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鄉鎮企業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整個農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繁榮局面。農產品品種、品質結構有所調整,高產優質高效農業迅猛發展,到2007年,在農林牧漁業總產值中,農業比重減少到50.6%,比1978年下降18.3個百分點,畜牧業產值比重增加到44.91%,比1978年增長了15.71個百分點。農村非農產業的發展,還帶動了農村就業結構的優化,加速了農村城鎮化和現代化進程。

1、種植業

伊犁州積極調整種植業結構,大力發展優勢、特色作物,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扶持農產品加工企業,大力改善農業投資環境,使伊犁州直農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目前伊犁河谷糧食播種面積在全疆排第二位,玉米排全疆第二位,大豆排全疆第一位;油料排全疆第一位;甜菜排全疆第一位,亞麻排全疆第一位,列全國第二位。目前伊犁河谷已是國家及自治區重要的糧、油、糖基地,大豆、亞麻的生產大區。全國最大的甜菜制糖區,全國第二大亞麻生產區。自治區最大的大豆生產區、三大優質水稻生產區之一,全國最大的紅地球葡萄生產基地。

2007年,州直播種各類農作物494萬畝,糧食總產量達135.11萬噸,比1978年的43.17萬噸增加91.94萬噸。其中:小麥總產達36.66萬噸,比1978年的25.82萬噸增長42%,單產由89公斤/畝提高到324公斤/畝;玉米總產達83.57萬噸,比1978年的15.27萬噸增長5.5倍,單產由212公斤/畝提高到803公斤/畝;甜菜總產由1978年的0.06萬噸增加到199萬噸,單產由575公斤/畝提高到4080公斤/畝。2007年州直共認定無公害農產品基地34個,認定面積126.1萬畝,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逐步建立,初步形成以州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為骨干、縣級檢測站為基礎的農產品檢驗檢測網絡。“綠源”、“特綠”、“伊惠”牌蔬菜,“茁由”牌花生和“西域龍珠”牌葡萄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

2、畜牧業

按照“牧業大州”的發展戰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畜牧業持續發展,畜產品產量有了顯著提高。2007年按當年價計算牧業產值達到34.25億元,比1978年提高了30倍,畜牧業產值占農林牧漁總產值的44.91%。肉、奶、毛和禽蛋產量分別由1978年的19058噸、11670噸、4858噸和586噸增加到2007年的19.4萬噸、42.7萬噸、1.62萬噸和5.67萬噸,水產品產量由1978年的84噸發展到1.19萬噸;“十五”期間,肉、蛋、奶人均占有量分別達到56.1千克、19.3千克和119.5千克。目前,州直畜牧業全面發展,肉類、奶類、禽蛋產量居全疆首位,人均占有量超過全疆平均水平,畜產品結構逐步優化,畜牧業已成為農牧民持續增收的支柱產業。

總體來看,畜牧業已發展成為農村經濟中的支柱產業,由偏重產量增長向質量和產量并重的方向轉變,增強市場競爭能力和保護生態環境已逐步擺上畜牧業發展的議事日程,州直畜牧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目前州直已具有屠宰及肉類蛋類加工企業14家,乳制品企業17家,初步形成乳業、肉類、生物制藥、皮革、禽蛋、飼料、草業等相關產業。

3、林果業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農村經濟改革不斷深入和"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的開展,堅持以農田林網化建設為中心,以道路林帶為骨架,本著"因地制宜,因害設防,先易后難,先近后遠,突出重點"的原則,大搞四旁綠化,加快了喬、灌、草、網、片、帶相結合的防護林體系建設,建立了一定規模的用材林和逆溫帶經濟林基地,尤其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隨著林業五大工程在的全面實施,全民義務植樹的不斷深入,平原綠化的達標,特色林果業和非公有制林業的崛起,林業建設呈現快速發展勢頭。到2000年伊犁州直全面實現灌區農田林網化,60%的縣市實現平原綠化達標,90%以上的農田得到森林的庇護并保持穩產高產。2007年,州直林果總面積已發展到56.31萬畝,林果業總產量由1978年的1.53萬噸增加到10.97萬噸,總產值由13883萬元增加到32214.26萬元,林果業增收占農民當年增收的10.88%。

截至2003年,伊犁州直共完成人工林造林面積259.39萬畝,平原人工林保存面積112萬畝。完成河谷林封育89.1萬畝,累計完成義務植樹2.2億株,參加義務植樹7300萬人次,2007年州直森林覆蓋率達到10%。

4、農機

改革開放以來,伊犁州直農機裝備總量大幅度增加,農機總動力達97.08萬千瓦,比1978年增長5.83倍,農機化作業水平穩步提高,機耕、機播、機收水平分別達到99.4%、94.4%、57.3%。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3.7%,分別比1978年提高了6.1、22.4、21.7、16.7個百分點。小麥生產實現了全程機械化,玉米機收和水稻機插水平分別達到10.2%和25%。

5、鄉鎮企業

伊犁州直鄉鎮企業在州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有利時機,加大鄉鎮企業的結構調整力度,提高了鄉鎮企業的整體水平,實現了鄉鎮企業快速、持續、健康發展。截止2004年底,州直鄉鎮企業已發展到煤炭、機械制造、農畜產品加工、食品、釀造、飼料、紡織、皮革、木材加工、印刷、乳品、塑料制品、水泥、,建筑建材、電力、冶煉、自來水等多種工業行業。企業個數達47005戶,其中集體企業145戶、股份合作企業1O戶、聯營企業11戶、有限責任公司50戶、股份有限公司6戶、私營企業1287戶、個體37358戶、外資企業2戶。州直鄉鎮企業工業園區發展迅猛,2007年州直鄉鎮企業實現增加值28.7億元,其中:工業增加值達到14.47億元,上交稅金2.44億元,利潤總額7.25億元,從業人員達到13.99萬人,鄉鎮企業勞動者報酬10.58億元,農牧民人均從鄉鎮企業獲得工資性收入726.4元,鄉鎮企業的發展有力地促進了農牧民就業增收。

(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

30年來,黨和政府千方百計增加農業投入,國家預算內農業基建投資、財政支農資金、農業信貸資金逐年增加,農業利用外資也邁出可喜步伐。為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國家集中投資建設了一大批關系全局的重大農業、林業、水利建設項目。大型灌區節水改造、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