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對外經貿期刊影響因子(非211的社科院在高校中處在怎樣的水平?)

时间:2024-06-16 16:22:20 编辑: 来源:

年會,本次會議主題為技術創新與節能降耗,清潔生產與可持續能源發展。與會代表300余名,交流論文138篇。

我國無機鹽行業長期以來主要以粗放式發展為主。隨著行業競爭加劇以及我國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目標的確立,企業行業技術創新、節能降耗與環境治理能力尤顯不足。會議邀請數位國內權威專家重點介紹了近年來行業的節能降耗、清潔生產及技術創新的新成果,如鉀鹽產業建設循環經濟產業鏈、亞熔鹽法鉻鹽清潔工藝、硫化堿行業回轉窯煤粉燃燒系統和蒸發工藝技術改進、輕油裂解法氰化鈉和合成氨生產裝置的結合實現節能減排和清潔生產等。會議期間還舉辦了《2007中國無機化工品展覽會》,有效地將無機化工生產企業與設備制造業以及其他相關行業聯系起來,為供需雙方搭建了優良的互動交流平臺,收到良好效果。

● 生物化工專業委員會2007年10月在南京組織召開了“生物質能與生物基化學品的技術交流和發展研討會”,來自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及企業的代表百余人參會。會議緊緊圍繞國家石油資源、石油能源緊缺的現狀,以國家可持續發展急需解決的重大熱點問題作為會議主題。來自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及企業的代表百余人參會。會上13位專家就生物質能和生物基化學品技術進展作了報告, 15個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介紹了近年來在生物質能和生物基化學品方面的研發成果。針對參會代表急切想了解國家十一五支撐計劃和國家863計劃的方向,請國家科技部高新司主管生物質能源的譚可榮處長在會上介紹了我國生物質能發展現狀及今后國家支持的重點發展方向,請國家能源領域863專家組成員任湘坤教授介紹了國家863十一五支持的重點。與會科技人員普遍反映,這樣的報告對今后安排科研選題有重要指導意義。會議還聽取了十幾位專家就有關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質發電、生物質熱裂解等生物質能和生物基化學品的報告。通過這些報告,使與會人員了解了目前生物質能和生物基化學品國內外的現狀、發展趨勢、與國外的差距,一致認為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將近50%,嚴重影響能源安全。為了解決事關國家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必須大力發展生物質能和生物基化學品。同時,通過研討明確了發展生物質能和生物基化學品需解決的重大關鍵技術,對推動生物化工學科發展起到了良好作用。會議針對不少企業為尋找好項目,使企業快速發展的要求,安排了有關研究院所、大專院校在會上介紹了50余項科研成果,為科研院所和企業合作起到了牽線搭橋的作用,推動了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的成果轉化,促進了生物化工的技術進步。

● 隨著飲用水凈化指標的提升和廢水資源化處理的要求,混凝藥劑在水處理中的重要作用愈顯突出,并在我國乃至亞洲的水處理藥劑市場呈現出巨大的潛力。為了進一步促進新型高效無機混凝劑的開發應用,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為產品,為企業拓展市場、尋求合作提供交流平臺,進而達到提升水質凈化處理質量和降低運行成本的目的,工業水處理專業委員會于2007年7月18~22日在云南省昆明市召開了“第八屆全國水處理混凝技術研討會”。與會代表100多人,交流論文42篇。會議研討了混(絮)凝劑在飲用水處理和污水處理方面的應用技術;天然高分子絮凝劑與微生物絮凝劑的研究進展;新型無機高分子復合絮凝劑的研究與應用等,并舉辦了復合型無機混凝劑技術講座,收到較好效果。

● 2007年8月22日~25日煤化工專業委員會與煤化工信息中心在昆明聯合召開了2007年中國煤炭加工與綜合利用技術、市場、產業化信息交流會暨煤化工產業發展研討會。與會人數235人,交流論文80篇,其中15篇為大會報告。這是一次煤化工盛會,國內煤化工資深專家、設計大師、擁有煤化工技術的工程技術人員和全國各地煤化工基地和煤化工企業的代表共聚一堂,就煤化工發展的形勢和企業需要了解的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和討論,提供了從多方面的信息和建議。

2.主要國際、雙邊及海峽兩岸學術交流活動(典型事例)

● 由中國化工學會和德國化工技術和生物工程協會共同主辦的阿赫瑪亞洲展2007(第七屆國際化學工程和生物技術展覽暨會議)于2007年5月14~18日在北京舉行。來自27個國家和地區的505個廠商參加了展出,凈展出總面積8,800平方米。中國參展商成為了本屆展會的最大展團,共有237家公司參加了展出,其中超過一半的展商是外國在華合資或獨資企業。本屆展會交流的主要內容是工業應用新產品新技術,包括白色生物技術、合成燃料和可再生能源、水處理技術以及環境保護等。會議交流論文共90余篇,其中國外論文77篇。我會理事長曹湘洪院士在大會上作了題為“我國生物能源產業發展的對策和思考”的重點報告。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教授為本屆展會的展覽手冊撰寫序言,高度評價了阿赫瑪亞洲展:阿赫瑪亞洲展自1989年首次在北京舉辦以來,已經連續舉辦了六屆。高度的國際化和專業化已使阿赫瑪亞洲展成為我國同類型展會中歷史最長、國外參展商最多、規模最大、水平最高、效果最佳的國際展覽暨會議,也是目前亞太地區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技術水平最高的化工技術、生物工程和設備展覽暨會議之一,在海內外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和被業界廣泛認可。伴隨著世界經濟的激烈競爭和區域經濟的發展,過程工業已成為多數國家的支柱產業,并將在今后相當一段時間內保持持續增長的勢頭。在這一進程中,阿赫瑪亞洲展將為世界各國的有關企業家、商家、專家和學者搭建起互相溝通和交流的平臺。

在本屆展會期間,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顧秀蓮女士還在人民大會堂接見并設宴招待了阿赫瑪亞洲展暨會議的國際參展商和專家、學者代表。

● 由我會和日本化學工學會聯合主辦的“第四屆中日化工學術研討會”于2007年12月19~22日在四川成都召開。本次會議以促進化工技術進步、推動化工與經濟社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為主旨,主要議題包括與能源、資源、環境相關的化學工程問題、化工新工藝進展與新材料的開發。在全球經濟和環境矛盾日益尖銳的今天,區域國際合作更加重要。本次會議增進了中日兩國在化工相關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推動兩國化工領域的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共同發展,為中日雙方學者提供一個展示和交流的平臺。會議共征集論文215篇,其中中方150篇,日方65篇。

● 為籌備第12屆亞太化工聯盟大會做了許多工作。一是會議的報批,由于北京奧運會的關系,增加了難度。幾經周折及爭取,終于在8月1日得到國務院領導批準(陳至立國務委員和吳儀副總理分別在7月31日和8月1日圈閱同意),會議時間和地點確定為2008年8月4~6日在大連舉行,會期三天。會議規模總人數900人,其中外賓400人。二是會議網站于8月初建成并對外公布,網站內容正在逐步補充和完善。網上注冊于12月1開始進行。該買粉絲已與亞太化工聯盟網站鏈接。三是為適應資源節約型和環保友好型的新趨勢,重新確定了會議的分組題目,分為6大類專題,31個小題。6大類專題是:清潔能源、環保和綠色加工、材料科學和工程、生物技術、化學工程前沿、化學工程師教育。四是為了爭取各方面的支持,整合并充實了組織機構,補充了各委員會成員,增加了國際買粉絲委員會。五是根據亞太化工聯盟理事會的建議,增加學生競賽項目。六是大會附設的化工展覽委托北京林達展覽展示有限責任公司負責,該公司按協議要求已全面開展招展活動。七是常務理事會確定了“三上目標”,即上規模,參會人數不少于1000人;上水平,有高質量的學術論文和報告;上效益,有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要求各理事和團體會員單位采取組織措施積極參與。八是為進一步做好宣傳和組織工作,學會總部組團參加了11月初日本東京國際化工展,12月初組團赴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與APCChE成員單位進行溝通,爭取他們的積極參與。九是為積極貫徹韓啟德副委員長在中國科協全國學會工作會議上的相關指示精神,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好國際會議長期存在的語言障礙問題,常務理事會作出決定,本屆會議的大會報告采用雙語形式進行,具體措施為采用3屏幕方式,正面屏幕用英文字幕,兩側用中文字幕。

● 為了促進我國丙烯酸(酯)行業的科技進步、技術創新和發展,解決產需予盾和市場無序競爭的關鍵問題,精細化工專業委員會和全國丙烯酸《酯》行業聯合會于2007年6月組織召開了“海峽兩岸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發展研討會”,經過交流和研討,大家一致為:丙烯酸及丙烯酸酯行業發展迅速,屬朝陽行業,全世界丙烯酸產能上升很快,丙烯酸產能已超過需求。因此,會議提出了以下建議:全世界丙烯酸及丙烯酸酯行業產能擴充要有秩序,防止過熱;臺灣和大陸應緊密合作,促進丙烯酸及丙烯酸酯下游應用的發展;開拓發展中國家的市場,以達到消化過剩的產能和共榮的目的;采取上下游垂直整合的措施,降低原材料和生產成本。建議大陸將原材料丙烯的進口關稅從2%降至零關稅,和進口乙烯的零關稅等同。

根據“海峽兩岸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發展研討會”的建議,2007年7月21日,精細化工專業委員會和全國丙烯酸《酯》行業聯合會在宜興組織國內十個丙烯酸及兩烯酸酯生產廠召開了“2007年全國丙烯酸行業發展研討會” 會議針對大陸與臺灣和全世界丙烯酸及丙烯酸酯的現狀、發展趨勢、行業存在的差距,特別是產需不平衡的市場問題進行了充分研討,統一了思想,制定了防止大陸內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生產企業自相無序競爭的自律措施和辦法;由行業聯合會出面在有影響的報刊上發表文章,說明目前市場狀況,產能已經超過需求,建議停建或緩建丙烯酸裝置;由行業聯合會出面向國家有關部門呼吁將進口丙烯關稅降到0%;鑒于目前仍然存在進口,各丙烯酸及丙烯酸酯生產廠家應著手致力于出口業務的開拓;各廠家結合自身情況,加大力度進行技術改造,節能減排,降低成本;各廠家應根據自身的市場環境,加大下游產品的研發力度,生產適宜的下游產品,進行出口,以長期應對市場過剩的問題;精細化工專業委員會和丙烯酸《酯》行業聯合會著手協調油田化學品、皮革化學品、水處理劑、髙吸水樹脂等下游領域的開發力度,從丙烯酸及丙烯酸酯的下游找到突破口。

2007年7月31日,我會精細化工專業委員會向國務院稅責委員會辦公室、國家財政部關稅司、國家發改委、國家商務部等政府部門遞交了將我國丙烯進口的關稅從2%降至0%的建議報告。根據此報告,國務院稅責委員會辦公室已組織有關部門對此問題進行了研討,目前,正在落實過程中。

三、學術期刊

由我會與化工出版社聯合主辦的3個會刊,即《化工學報》(月刊)、《化工進展》(月刊)、《中國化學工程學報》(英文版,雙月刊)始終堅持推動化工科技進步、培養化工科技人才的辦刊宗旨,把提高刊物質量、擴大社會影響放在首位。2007年,在編委會和編輯部的共同努力下,“三刊”均取得了長足進步和突出成績,一是內容創新,信息量增大,時效性增強,作者和讀者面拓寬,努力與國際化工學科的發展保持同步;二是內在質量與外在質量同步提高;三是辦刊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實現了稿件從投稿到審稿的全程網上處理,縮短了出版各個環節的周期;四是國內外影響力進一步擴大,“三刊”繼續被國內外重要檢索系統收錄,影響因子和被引頻次等評價指標在國內化工類期刊中位于前列。如《化工學報》,2007年繼續保持被EI等國內外重要檢索系統收錄。根據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統計結果,2007年與2006年相比,總被引頻次由1188提高到1591,影響因子由0.655提高到0.69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的文章比例達70%以上。根據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2007年發布的2006年度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本刊榮獲第六屆“百種中國杰出學術期刊”稱號。

2007年《化工學報》和《化工進展》繼續獲選進入中國科協精品科技期刊B類和C類資助項目。

此外,我會所屬各專業委員會的會刊——《精細化工》、《石油化工》、《染料染色》、《無機鹽工業》、《粉末涂料與涂裝》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