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外貿企業轉型升級影響因素(我國外貿轉型升級現狀)

时间:2024-06-09 04:13:44 编辑: 来源:

期增長8.8%,金額增長85.5%;鐵礦砂進口量增長22.0%,金額增長116.0%;大豆進口量增長32.3%,金額增長137.4%。

3.一般貿易保持強勁增長,加工貿易增速繼續回落。前3季度中國一般貿易繼續強勁增長,進出口總值達到9565.7億美元,增長35.9%。其中,出口5007.8億美元,增長26.9%;進口4557.9億美元,增速高達47.3%,比去年同期加快22.7個百分點。加工貿易增長進一步趨緩,進出口總值8034.0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8%。其中,出口增長15.6%;進增長10.7%。

4.對美出口增速大幅放緩,對新興市場出口增長較快。前3季度中國對發達市場出口增長放緩。對歐盟出口2204.7億美元,增長25.6%,對美國出口1891.3億美元,增長11.2%,對日本出口858.5億美元,增長16.0%。與一些新興經濟體雙邊貿易繼續快速增長,例如對印度出口增長了43.1%,對韓國出口增長了28.4%,對巴西出口增長了90.2%。

二、全年出口增幅可能低于20%

當前金融危機正在向實體經濟蔓延。由于個人消費開支和出口增長低于預期,美國第2季度GDP增長率已經由此前的3.3%修正至2.8%。一些研究機構預測第3、4季度美國的個人消費將出現負增長,相應地美國經濟將至少步入溫和負增長。歐元區和日本第2季度已經陷入負增長。發展中國家以及新興經濟體增長也都開始放慢。第4季度主要發達國家進口量可能萎縮,全球商品貿易也將顯著放緩。因為金融危機,部分地區和企業出現支付困難。中國進出口企業已經明顯感受到出口新訂單減少和支付風險的增大。

國際市場主要初級產品的期貨價格從7月份開始回落。近期金融市場的混亂和對未來全球經濟下滑的擔心,進一步擠壓了期貨價格虛高成分。但是以美元計價的初級商品價格目前仍處于歷史高位,同時也不排除由于投機因素大幅波動的可能性。中國國內通脹率仍不算低,出口產業將繼續受到成本上漲困擾。

自匯率機制改革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升值已超過20%,對歐元和日元升值也都在8%以上。近期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與美、歐、日等主要發達經濟體采取措施穩定金融市場,匯率大幅波動受到一定抑制有關。這暫時緩解了人民幣快速升值給出口企業帶來的困難。

綜合上述因素,預計第4季度中國出口增長將進一步放緩,全年出口增速可能回落至20%以下。

三、2009年外貿形勢很不樂觀

第一,世界經濟將陷入低迷,不排除危機加深可能

第二,初級產品價格將繼續處于高位并劇烈振蕩

第三,多哈回合前景暗淡,貿易保護主義威脅增大

與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只影響部分市場不同,這次美歐等發達經濟體陷入金融危機,影響到了全球貿易的穩定運行。7月份多哈回合談判破裂后,雖然許多成員,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希望重啟談判,但是一些根本分歧短期內很難彌合。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得多哈回合取得突破的前景看上去更加黯淡。不僅如此,貿易量萎縮和失業率的上升,還將使一些國家和地區轉而采取更為保守的貿易政策,全球范圍的貿易保護主義威脅增大。

總體看來,國際金融危機引發的主要貿易伙伴經濟下滑、進口需求銳減、國際商品市場價格大幅波動、主要貨幣可能出現的貶值,都將進一步波及中國。預計2009年外貿形勢應很不樂觀。進口和出口增長都將回落。

四、中國應對沖擊有一定空間

中國對外貿易已經連續七年實現較快增長。近幾年政府大幅調整外經貿政策,包括人民幣匯率持續升值,已經讓企業提前適應在趨緊的環境下生存發展。許多地方和企業都積極轉變增長方式,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加快技術進步和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大力開拓新興市場,并且取得了積極成效。少數僅靠低價競爭的企業被淘汰,具有一定技術、品牌和客戶渠道優勢的企業則獲得了更大發展。大部分出口商品賣價有所提高。應當說,中國出口產業總體競爭力仍然是比較強的,低成本優勢并沒有失去。全球金融危機和經濟下滑將催生新一輪國際產業調整。對于中國進出口企業來講,既面臨很大的挑戰,但是也可能獲得新的發展機遇。

2009年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在動能依然充足。國民經濟和金融體系的基本面是健康的。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調整和優化結構,統籌城鄉發展將帶來巨大和長期的投資與消費需求。依托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堅實物質基礎,采取靈活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積極和有效地擴大內需,將支撐并推動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中國政府近日已經決定提高服裝、紡織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和高附加值機電產品出口退稅率,未來在支持優勢企業和產品出口方面還有相當可操作空間。各地方、部門將加大對進出口企業信貸支持,加快出口退稅進度,鼓勵和幫助企業克服困難,開發適銷對路產品,拓展新的市場。同時,中國外匯儲備充足,將繼續積極擴大進口,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這有利于改善與主要貿易伙伴的關系,減輕貿易保護主義的壓力。中國投資環境和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增長潛力很大,迄今為止外商對中國直接投資熱情不減。所以,從中長期看,中國外貿發展前景依然十分光明。

我國中小企業國際貿易的swot分析

目前,中國的對外貿易面臨來自國際和國內的雙重壓力。一方面,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統計,中國從今年開始取代美國成為了對世界經濟的主要貢獻國;同時,由于外貿出口的不斷增長,國際間貿易摩擦已經成為不可回避的重大話題,我國外貿的可持續發展性受到各方質疑。另一方面,加工貿易作為我國外貿的重要組成部分,呈現出“東高、中西低”的不平衡性,絕大部分企業處于產業鏈低端,生產的產品多是“高能耗、高污染、資源性”的初級產品。加工貿易在我國仍然處于初級階段。

為了改善我國的貿易環境,增強外貿增長的可持續性,進一步加速我國由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轉型,2007年7月1日和8月2 3日,我國財政部以及商務部、海關總署相繼頒布實施了出口退稅率下調政策和《加工貿易限制商品目錄》。對企業來說,轉型將是其今后很長一段時間的重要任務。

一、西部地區外貿中小型企業轉型的意義

加入WTO后,我國貿易順差持續擴大,由此而產生的問題也日漸突出。為了順應全球化的需要,平衡貿易順差,改善對外投資環境,確保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近年來我國開始大力調整和管理對外貿易,頒布并實施了各項有力措施。國際環境的開放和國內政策的變化,勢必會對我國加工貿易造成影響,進而對我國對外貿易帶來沖擊。這些信號表明,轉型將是我國企業今后生存和發展的必由之路。這集中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轉型是全球化競爭帶來的必然結果

按照彼得? 德魯克的觀點,一個企業,除非是那些規模最小和經營范圍僅限于當地的企業,是不可能長期依靠壓低勞動力成本來獲得生存的,唯一的出路就是追趕本行業最先進的企業,培育屬于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并最終與這些優秀的企業保持在同一水平線上才能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戰局一席之地。

我國的外貿發展程度和國外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處于國際分工產業鏈的低端。因此,外貿的轉型和升級將是今后我國外貿企業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同時也是順應我國由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轉變的需要。

2、轉型是國內政策變化帶來的必然結果

我國外貿發展很快,近幾年一直處于貿易順差的狀態。盡管如此,經濟過快增長也引發許多問題。從外部看,貿易摩擦不斷加劇,國際貿易環境近一步惡化,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性受到質疑;從內部看,國民經濟正因此承受著可能發生通貨膨脹的巨大壓力。

面對國內外經濟環境的惡化,我國政府適時地進行了宏觀調控。這些政策手段的運用旨在促使我國價值鏈的進一步延伸,保證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引導和推動加工貿易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實現加工貿易的轉型升級。這將是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外貿工作的總體指導思想。

3、轉型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必然要求

我國加工貿易的企業分布格局是“東高西低”。西部中小型加工企業面臨的對手除了本國的優秀企業的壓力外,還承受著來自國際大企業的沖擊和排擠。國內外競爭日趨白熱化,西部中小型企業無論在人力、物力、財力,還是技術積累和基礎設施等方面都不具備競爭優勢。可以說,西部加工貿易中小企業尚處于我國加工貿易產業鏈低端,在全球化浪潮中的處境不甚樂觀。過去西部中小企業生存和發展主要依靠比較優勢和地方保護已非長久之計。在“走出去”戰略的實施過程中,比較優勢和地方保護的效果將越來越小。

當前,產業內分工的發展十分具有潛力,企業若要獲取更大的利潤,必須加快加工貿易的升級,積極參與到國際分工的各個環節中。這不僅能提高產品的國內附加值,增加外匯收入,也能擴大與國內上下游相關產業的聯系,從而使行業內部逐漸形成產業一體化,提升企業吸引外資的能力,更大發揮對一國經濟的推動作用。這也是我國企業適應全球化競爭的需要。

4、轉型是可持續發展的保證

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實質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經濟。所謂和諧經濟,經濟結構應是合理的且具有較強的增長潛力,必須保證經濟發展與國家政策、社會發展和環境的承載力相協調、相適應。改革開放以來,為了趕超發達國家,我國耗費了大量的自然資源,自然資源急劇減少,環境嚴重惡化,資源、環境對經濟發展的制約越來越明顯。在這種情況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具有重大意義。此次新政策的實施,就是為了推動貿易轉型升級,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二、西部地區外貿中小型企業轉型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稱為態勢分析法,能夠較客觀而準確地分析和研究企業現實情況。其含義是:優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y)、威脅(Threat)。SWOT由兩部分組成:SW和OT,前者主要用來分析內部條件,后者主要用來分析外部條件。運用SWOT分析法可以使企業更加直觀地了解對自身發展有利的因素,回避那些可能給企業造成損失的因素,揚長避短;繼而總結并提出可行性戰略,有利于企業的領導者和管理者做出較正確的決策和規劃。筆者將利用SWOT分析法,明確西部地區中小型外貿企業轉型所面臨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闡明轉型是企業當前所處的內外部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1、SWOT因素分析

(1)獨特的優勢。①資源相對豐富。西部地區蘊藏著豐富的水能、石油、天然氣、煤炭等自然資源,可為全國經濟發展提供能源和原材料支持。②勞動力價格相對較低。西部人口較多,勞動力價格低廉,可以有效地降低西部地區產品生產成本,提高西部地區產品的競爭力。③相對于大企業的靈活性。中小企業由于經營規模小,因而對市場和技術的變化能做出迅速而有效的反應。與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經營靈活,應變能力強。④具有區位優勢。西部地區是我國東中部地區通往中亞、西亞、南亞、以及蒙古、俄羅斯的重要通道,具有發展開放型經濟的區位優勢。

(2)存在的劣勢。①科技水平低。西部中小企業往往從事的是勞動密集型以及資源密集型產品的生產,科技存量相對不足,與大企業的技術差距明顯。②管理效率低下。西部中小企業管理者素質相對較低,專業水平低,對企業管理缺乏整體計劃,目光比較短淺,且管理機制不健全,任人唯親,導致能人流失。③員工績效低。中小企業人員素質較低,技術工藝落后,高素質人才匱乏。④盈利能力低下。企業多從事附加值低的初級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利潤較低。⑤經營不穩健。中小企業化解風險的能力弱,習慣依靠政府政策的保護,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