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外貿人2023年出國參展(“組團出海”背后,這些地方有多拼)

时间:2024-06-13 08:02:55 编辑: 来源:

%擴大至8.7%;進口降幅同比也從10月份的0.7%擴大至10.6%。其中,出口降幅是2020年2月以來最大降幅,進口則是2020年5月以來最大降幅。

中國貿促會新聞發言人、中國國際商會秘書長孫曉日前表示,我國外貿企業面臨外需走弱、成本上升、風險加大等多重挑戰,訂單不足的問題尤為突出,進入四季度,外貿進出口進一步承壓。

疫情這三年里,一些項目擱置了,雖然投促人員線上從未松懈與日資企業溝通,但進度著實快不起來。赴日本招商的浙江省平湖市招商服務中心主任盛斌說,“這幾年和正在洽談的日資企業都只能線上見面,這次我們主動來日本,對方感受到了誠意,非常重視,總部高層專門趕來新工廠和我們見面。”

不僅外貿受嚴重影響,新冠肺炎疫情三年來,我國國內消費市場也持續低迷。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的消費增速維持在8%;但到了2020年,大幅下跌到-3.9%;2021年雖有所反彈,但到今年前三季度依然僅為0.7%的增速,上半年甚至只有-0.7%。

12月6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強調要堅持真抓實干,激發全社會干事創業活力,讓干部敢為、地方敢闖、企業敢干、群眾敢首創。

有分析指出,隨著防控政策的持續優化,各地開始將重心轉移到“拼經濟”上來,尤其是在全球產業鏈重構的大背景下,江蘇、浙江、廣東、四川等地能適時“組團出海”難能可貴。

地方政府開始“拼經濟”

在盤和林看來,前述多個地方政府積極組織“組團出海”的啟示在于,地方政府開始“拼經濟”了。他說,在如何為企業打開出海商機方面,政府派團對接商貿訂單,主動出擊尋求商貿合作,的確是打開出海商機的重要手段。

今年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長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則預測,今年我國經濟增速可能落在3.2%左右。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副理事長屈宏斌表示,根據近期數據估計全年增長率也在3.1%左右,是40年來除2020年外的最低。

屈宏斌表示,多數海外機構的經濟學家預測明年我國GDP增長4%~5%。但他認為,中國仍然有足夠的政策空間,只要政策搭配得當,無須大水漫灌就完全有可能在2023年促進經濟重回6%~7%的合理增長區間。

“考慮到低基數效應,明年實現經濟實質性恢復的合理增長區間應為6%~7%。面臨疫情反復,全球需求收縮以及預期轉弱等多重壓力,這個適宜的增長區間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到達的。”屈宏斌發文稱。

彭博經濟研究認為,隨著俄烏戰爭引發的能源沖擊繼續回蕩,世界經濟正面臨著30年里最糟糕的年份之一,明年全球經濟慘淡,歐美將先后衰退,但相比之下,中國可能取得超過5%的增長。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副所長張文魁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2022年中國經濟增長失衡十分嚴重,癥結主要在于需求端消費增長緩慢,生產端服務業恢復較差,導致經濟增長動力不足。“這兩個拖累很大程度上都來自于疫情管控措施,當然也有長期未解決的結構性難題在作祟。”他說。

在他看來,未來五年中國的潛在增速可以保持在5%以上。“當然關鍵因素是市場化改革、制度型開放能否推進,放松管制、公平競爭能否推進,這對中國潛在增速的影響很大。”他認為,明年乃至后年,經濟政策應牢牢抓住兩個重點:需求端的消費和生產端的服務業。

有分析指出,前述外貿大省、大城紛紛出動,奔赴海外拼搶訂單,必然會推動中國對外貿易的復蘇。而這些主動出擊的省份和城市,也有機會率先實現經濟復蘇。

12月6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大力提振市場信心,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盤和林認為,未來地方政府要主動轉型,從管理型政府轉向服務型政府,利用地方政府可以動用的資源,積極拉動本地區域經濟。他說,“無論是國內大循環還是國際貿易,政府都應主動呵護企業,發展經濟,以產業、企業發展帶動區域經濟,從而改善就業、居民收入等。”

在劉廣欽看來,無論是否是外貿強省,其他省都應當借鑒學習這些省份快速響應政策、高效服務企業、一心發展經濟的主動服務、靠前服務態度。

他說,“組團出海”歸根結底是為了促進經濟發展,各地因地制宜適度發展外向型經濟外,應更加重視投資和消費對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充分利用國家加大“新基建”投資、刺激消費的政策,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建立有效的對企服務機制,大力發展經濟。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