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外貿出口額城市排行(比較優勢與競爭優勢的關系中國入世后應如何利用這兩種理論發展對外貿易?)

时间:2024-06-02 12:43:30 编辑: 来源:

,就使自己從競爭劣勢地位轉變到競爭優勢地位。近幾年公布的國際競爭力分析報告表明,亞洲一些國家和地區的國際競爭力水平上升很快。新加坡和香港已居國際競爭力排行榜的第1位和第2位,把所有發達工業國拋在了后面。

自2002年加入WTO,中國的對外開放步入一個新階段,5年來的發展更充分顯示出中國主動融入經濟全球化的優勢。

一是2002年中國進出口同比增幅僅7.5%,從2002年起中國外貿猛然提速。2002年中國進出口總額增長21.8%,2003年增長37.1%,2004年1~10月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1.8%,全年外貿總額突破1.1萬億美元大關,超過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德兩國的世界第三大貿易國。2003年全球進出口商品貿易總額為15.2萬億美元,其中美國為13%,德國為9%,中國不到6%,2004年中國將達7%左右。在今后幾年中,中國將在貿易總額上超過德國,在出口總額上超過美國,2010年后不久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國。這一預測是建立在中國經濟又很高的外貿依存度至上的,遠遠高出美國、日本、巴西、印度、俄羅斯等大國.

二是直接利用外資迅速增長。自2002年中國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突破500億大關以來,中國已連續5年成為世界上世紀使用外商直接投資的第一大國。由于中國利用外資的水平建立在勞動成本低廉和潛在市場的巨大比較優勢基礎至上,只要經濟保持持續增長態勢,在短期內將沒有國家能夠取代中國的地位。

(一) 人口眾多的大國優勢

人口眾多曾是長期困擾中國經濟的最大障礙。在全球背景下,這一劣勢正在向比較優勢方向轉化,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動向。一方面,人口眾多,勞動力資源豐富,可以長期維持低工資成本的優勢。另一方面,人口眾多,潛在市場需求巨大。

(二) 勞動力的長期比較優勢

一是中國在勞動密集型產業中的低成本優勢將長期維持。

二是中國在中高技能勞動力成本方面的優勢開始顯露, 人才教育方面卓有成效,勞動力素質提高.

對于中國來說,勞動資源豐富就像一把雙刃劍:它有利于勞動力低成本優勢的行本;但要維持這一優勢又需要不斷將潛在的勞動供給轉變為現實供給,通過增加各層次勞動力供給來降低工資水平,以維持競爭力,這又會使就業壓力長期化。

總之,中國相對劣勢的產業是:高技術,部分資本密集產品,如化工,航空航天產品,先進技術裝備,特別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戰略產業,必須作為長期動態比較利益培養,盲目迷信市場自由競爭,將永遠是劣勢。中國作為政治獨立的世界大國,必須同時走兩條道路: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將目前勞動密集型產業升級,利用國家力量支持大企業,長期扶植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戰略產業,這是發展和創造動態比較優勢的兩條并行不悖的道路。

湖北省武漢市位于哪個省

湖北省武漢市

歸元寺

晴川閣

黃鶴樓

古琴臺

黃鶴樓

武漢,簡稱“漢”,俗稱“江城”,位于中國腹地中心、湖北省東部、長江與漢江交匯處,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是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也是湖北省省會。地理位置為北緯29︒58'~31︒22′,東經113︒41'~115︒05'。在平面直角坐標上,武漢市東西最大橫距132.1公里,南北最大縱距約154千米,形如一只自西向東翩翩起舞的彩蝶。

2013年,市轄江岸、江漢、_口、漢陽、武昌、青山、洪山、蔡甸、江夏、黃陂、新洲、東西湖、漢南13個行政區及武漢經濟開發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東湖生態旅游風景區、武漢化學工業區和武漢新港等5個功能區。區下轄149個街道辦事處、5個鎮、3個鄉。全市群眾自治組織3211個,其中社區居民委員會1293個,村民委員會1918個。全市轄區面積8494.4平方公里,建城區面積534.3平方公里。至年末,武漢市戶籍總人口為822.1萬人,其中,男性420.7萬人,女性401.4萬人;農業人口266.2萬人,非農業人口555.6萬人,戶口待定人口3000人。全市人口出生率為11.3‰,人口死亡率5.0‰;人口自然增長率由上年的5.2‰上升到6.3‰。

2013年,武漢市完成生產總值9051.3億元,比上年增長10.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35.4億元,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4396.2億元,增長10.3%;第三產業增加值4319.7億元,增長10.0%。一、二、三產業比重由上年的3.8:48.3:47.9調整為3.7:48.6:47.7。從2010年至2013年,生產總值連年跨上新臺階,連續突破5000億元、6000億元、8000億元和9000億元,充分發揮了武漢中部崛起戰略支點的作用。

農業生產形勢穩定,主要農產品產量增加。2013年,武漢市完成農業總產值530.3億元,比上年增長4.5%,其中,種植業產值305.1億元,增長8.5%;林業產值6.6億元,增長22.9%;畜牧業產值118.7億元,下降2.4%;漁業產值83.7億元,增長0.6%;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6.3億元,增長6.2%。全年糧食種植面積22.25萬公頃,減少7000公頃,下降3.0%;棉花種植面積2.63萬公頃,與上年持平;油料種植面積8.95萬公頃,減少4100公頃,下降4.4%;蔬菜種植面積16.94萬公頃,增加6300公頃,增長3.9%。全年糧食產量126.9萬噸,增長0.8%;棉花產量3.3萬噸,增長35.1%;油料產量18.7萬噸,增長3.6%;蔬菜產量688.1萬噸,增長4.0%;生豬出欄308.2萬頭,增長3.3%;家禽出籠5802.1萬只,增長4.5%;禽蛋產量21.5萬噸,增長4.5%;牛奶產量7.1萬噸,增長6.7%;水產品產量49.0萬噸,增長4.6%。工業經濟快速發展,集聚能力持續增強。2013年,武漢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部國有及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3113.3億元,比上年增長11.7%。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0394.1億元,增長18.0%,其中,制造業產值增長19.4%,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產值增長6.4%。至年末,全市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164個。產值過100億元的企業14個,過10億元的企業105個。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全年11大工業行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0193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的98.1%,6個工業行業產值超1000億元,其中,汽車及零部件產值2069.6億元,裝備制造產值1480.1億元,電子信息產值1419.0億元,食品煙草產值1210.2億元,能源及環保產值1005.0億元,鋼鐵及深加工產值1003.2億元。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和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完成工業總產值4167.32億元,增長21.5%,其中,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完成工業總產值1806.0億元,增長20.0%;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完成工業總產值2361.3億元,增長22.7%。

交通建設成效明顯,綜合交通體系日臻完善。全年交通客貨運輸換算周轉量3342.3億噸千米,比上年增長11.0%。全社會貨運量44528.8萬噸,增長4.9%;貨物周轉量2556億噸千米,增長9.9%。全社會客運量29620.3萬人,增長7.7%;旅客周轉量1011.8億人千米,增長12.8%。全市民用航線245條,2013年增加41條,其中,國際航線25條,2013年增加5條;國內航線220條,2013年增加36條。通達國內城市和地區85個,通航國家和地區11個。天河機場旅客吞吐量1570.6萬人,增長12.3%;全市貨郵吞吐量13萬噸,增長1.0%。公路通車里程14022.7千米,增長5.1%,其中等級公路13717.6千米。在等級公路中,高速公路617.4千米。公路路網密度174.7千米/百平方千米,增長5.1%。全市汽車擁有量132.1萬輛,增長19.5%,其中小型汽車110.7萬輛,增長23.7%。在小型汽車中,私人小汽車94.8萬輛,增長24.7%。全年郵電業務總量164.4億元,增長2.4%。移動電話3G用戶達487萬戶,增長52.3%。互聯網寬帶用戶369萬戶,增長16.1%。光纖入戶數233.4萬戶,增長16.5%。

財政實力持續增強。2013年,武漢市實現公共財政總收入1730.7億元,比上年增長13.1%。地方公共財政收入978.5億元,增長18.1%,其中,稅收收入793.5億元,增長19.0%;非稅收入185.0億元,增長14.3%。區域金融中心地位不斷提升。2013年末,武漢地區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4915.7億元,比年初增加1781.0億元,增長13.6%,其中個人存款5421.8億元,增加691.4億元,增長14.6%。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12803.9億元,增加1337.0億元,增長11.7%。境內貸款中,短期貸款3679.4億元,增加598.6億元,增長19.4%;中長期貸款8332.9億元,增加682.5億元,增長8.9%。個人消費貸款1722.6億元,增加214.8億元,增長14.2%,其中,個人住房貸款1429.6億元,增加196.9億元,增長16.0%;個人購車貸款93.7億元,增加37.4億元,增長66.4%。總部設在武漢的金融機構達16個。在武漢設立或正籌建后臺服務中心的金融機構33個,新增6個。全市上市公司累計達58個,其中,境外公司13個,境內公司45個。

商品市場繁榮興旺。全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78.6億元,比上年增長13.0%,其中限額以上企業零售額2708.0億元,增長14.0%。按行業分,批發零售業零售額3514.7億元,增長13.6%;住宿餐飲業零售額363.9億元,增長7.9%。商業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全市有限額以上商貿企業3018個,增加1076個,其中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1960個,增加652個,實現銷售額9668.6億元,增長9.0%。全市有銷售額10億元以上的批發零售企業99個,增加25個,實現銷售額7575.6億元,增長11.3%,其中銷售額100億元以上的批發零售企業14個,增加2個,實現銷售額5011.0億元,占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銷售額的51.8%。

旅游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全年接待國內旅游者17022.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1.0%;接待海外旅游者161.4萬人次,增長7.0%。實現旅游總收入1690億元,增長21.1%,其中,國內旅游收入1633.4億元,增長21.7%;國際旅游收入9.1億美元,增長7.3%。旅游景區39個,其中,5A級景區2個,4A級景區16個,3A級景區12個。旅游星級以上賓館97個,其中,五星級賓館14個,四星級賓館31個,三星級賓館40個。

會展業蓬勃發展。全年會展業直接收入44.5億元。全年舉辦各類展會節事活動618場,其中,展覽297場,會議221場。展覽總面積251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7%,其中,3萬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展覽15場,增長50%;10萬平方米以上的特大型展覽6場,增長200%。參展參會客商1102萬人次,增長153%。

對外貿易穩定增長。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1350.4億元,以美元計價為217.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9%,其中,進口總額608.9億元,以美元計價為98.1億美元,增長2.1%;出口總額741.4億元,以美元計價為119.4億美元,增長11.1%。在出口總額中,一般貿易出口60.3億美元,增長35.6%;加工貿易出口49.6億美元,下降10.4%。高新技術產品出口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