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外貿參展實務總結報告(工作個人優點自我評價)

时间:2024-06-02 07:44:38 编辑: 来源:

定位置按要求簽署評閱意見;

評閱意見包括的主要內容有:選題是否恰當,論文主題是否明確;結構是否合理,表述是否準確、流暢;選用資料是否恰當、充分,是否具有代表性;論述的邏輯性是否合理等。

(3)指導教師應督促學生及時與老師聯系,按時提交寫作提綱、初稿、修改稿和正稿。

(4)指導教師須將指導意見記錄在工作紀錄本上;

(5)指導教師對每學生的論文指導時間不低于5學時/周。

4、學生設計(撰寫)論文

學生在指導老師指導下確定選題。選題要求:

(1)應符合專業培養目標和教學要求,不應脫離專業范圍,要有一定的綜合性,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

(2)題目大小適中,對實際工作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3)應結合當前的熱點和難點問題進行思考,鼓勵解決實際問題;

(4)選題一經確定,一般不再作變動。

在論文設計(撰寫)過程中,指導教師應幫助解決學生在設計(寫作)過程中存在的具體問題。論文完成后,指導教師須寫出符合整個論文設計過程情況的初評成績與評語。

5、時間安排(共5周)

布置動員、確定選題階段:4月27-5月10日;

擬定論文大綱階段:5月10-24日;

設計(撰寫)論文初稿階段:5月25-6月24日;

修改階段:20xx年6月25日-20xx年6月

提交論文及論文成績初評、答辯階段:2011年6月底-7月。

五、論文設計成績評定

畢業論文設計成績以百分制體現,由指導教師根據學生寫作態度和論文質量給出。分優、良、及格、不及格四等。

1、優(90分以上)

(1)符合黨和國家的有關方針、政策;

(2)論文選題明確,能夠理論聯系實際,對經濟工作或學術問題的研究有一定的獨到性與現實性,并有一定的新意;

(3)論文中心論點突出,論據充足,論證過程邏輯性強,文章結構合理,表述流暢,層次清楚。

2、良(80-89分)

(1)符合黨和國家的有關方針和政策,能夠運用所學知識,理論聯系實際,觀點明確,分析比較深入;

(2)論文選題明確,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能用所學知識分析現實經濟問題;

(3)論文中心突出,論據較充足,論證過程較有邏輯性,文章結構合理,層次清楚,表述通順。

3、及格(60-79分)

(1)符合黨和國家的有關方針和政策,基本上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問題,但內容欠充實;

(2)論文的論點較明確,尚能聯系實際經濟工作;

(3)論文資料尚充足、具體,但比較陳舊,缺乏新意,論證不夠充分,缺乏說服力。文章有一定的條理,文字尚通順。

4、不及格(60分以下)

凡具有以下條款之一者均為不及格。

(1)不符合黨和國家的有關方針和政策,或在經濟理論上有原則性錯誤,或未掌握已學的有關專業知識,缺乏寫作技能;

(2)論文選題不當,缺乏中心思想和論述主線,結構混亂,層次混淆不清,無邏輯性,主要論據短缺,論點論據脫節或嚴重搭配不當;

(3)論文嚴重抄襲他人文章、成果、著作,或直接摘自網絡文章。

;

高分求與網上會展有關的資料,有誰知道不,越多越好!!!若被采用還有追加分!!!

在中國會展業發展的初期,面對“會展”這個新鮮的產業,很多人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沒有理論支持也沒有行業標準體系。隨著市場的逐步完善,會展的理論研究開始有所成就,而產業發展模式、管理制度等也開始引起了人們的重視。由于種種原因,會展業的發展一直處于相對混亂的狀態。到90年代初期中國的會展業才開始向規范化、專業化、科學化方向邁進。從審批到監管、從調研到立項、從知識保護與備案規定,甚至從企業參展意識不斷提高都能看到我國會展行業在飛速發展。從早期的政府拔款,面子工程到備案制的出現;從一部電話一個傳真二位操作人員,就是一個組委會到展覽組織團隊的專業運營,中國的會展業從早期的“多頭管理、盲目辦展”開始向科學化、合理化、國際化、專業化方向發展。但是,就目前國內會展環境而言,如果你想成為會展經營中的佼佼者,不妨看看我的十年會展經營總結。

近幾年,在我國會展專業人才需求上升而專業師資力量不足的情況下,我在實踐經營的同時也參與一些會展教育工作。每天除了從事會展業務經營外,大部分時間都用來研究中外會展資料。翻閱了大量的中外會展資料后我發現這樣一個問題:很多資料不能很好的指導我的實踐經營,有些資料甚至對我造成了誤導。所謂的知識活學活用,并不是在每一個人身上都可以“融會貫通”的,尤其是目前國內的會展業還沒有形成統一完整的學科體系。于是,我決定用講故事的方式,來為讀者朋友提供一些實踐參考案例。本書將通過故事的方式來描述我在會展業的經歷。一個人愛上一份工作就像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總是希望他能茁壯成長,一旦這個孩子生病,家長不可能袖手旁觀。一個行業的發展,和一個孩子的成長一樣,需要人照顧與培養。于是,我開始講述自己的故事,我相信故事中包含的知識,是任何一本教科書上都不會有的。現在中國的會展發展進入了一個怪圈:媒體叫“好”,可公布的展覽“第一”早已顯得蒼白無力;學者講“好”,可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會發現不能符合市場需求;從業者稱“好”,可多少家做會展的企業老板不是在暗自發愁?外行說“好”,天上掉美元,結果撿美元的人死傷一大半。這樣的發展是科學的嗎?不是!因為從政府宏觀指導到商業會展的出現,從會展服務的惡性競爭到市場無序競爭,從正常審批到非公開確認,想在中國會展業找一塊立足之地,就必須明白:盡管你才華橫溢,盡管你學習了會展管理、會展策劃的科班出身,但是在老板的眼里,你可能并不比一個離休老干部(在進行了一項網絡調查后,選擇大學生的只占22%,而選擇找一個老干部的占69%)更符合企業需求。并不是因為你學的知識有問題,而是因為你不了解中國國情,不能拿來就用。就現階段中國的會展業而言,實踐經驗總結加上強硬的理論基礎,你才能在未來的工作中顯露頭角,展現才華。

國內的會展業遠比你想象的亂,競爭的無序比你想象的更激烈。作為一名教育者,我本想寫一本正規的教材,供大家學習。但是,出教材是一件神圣的事,我怕誤人之弟。近幾年,經常與開設會展專業的一些院校交流,基本上發現大家都處在一個矛盾的時期。講授者希望講好,但是沒有優秀教材;行業說用人不足,可是學生實習都不好找機會;費勁心思得讓學生多參與實踐,但還是不能讓企業對學生滿意。問題不是出在教育者身上,而是出在我國教育體制與會展發展的不規范上。學習期間,我們沒有告訴學生,什么是潛規則?我們總在講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但現實中,科學有時需要穩定的基礎?但會展產業中,太多的潛規則是違背科學規律的!我們沒有辦法給學生提供他們所需要的這些知識。德國學生入校就設計項目,實踐時驗證項目,而我國的會展專業教育還停留在讀死書、死讀書的年代。況且行業的潛規則與發展速度也使得一些教育者很無奈,唯一能指導學生的就是如何合理規劃自己的未來;如何更好的掌握會展專業知識;就業初期,不論是文員或者招展員工作都可以嘗試,在不斷的學習和工作中可以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參與一些項目運營,直至真正發揮自己的潛能。于是,教育者,學習者,用人者,都在尋找出路。

另外,我想提一下關于中國近幾年的“崇洋熱鬧癥”。近幾年,無論是外貿、物流、旅游還是會展,都無一例外的出現了"外來和尚好念經"的現象。一方面我們有些地方確實需要向歐洲發達國家學習,另一方面,由于國情與體制等發展基礎不同,我們必須要自己創新。盲目崇拜實在不可取,參考“西方經濟學”來發家致富,中國人永遠只能做個模仿者。我看過一些德國、美國的會展教學教材資料,大致總結了以下幾條:

一、 從發展背景看,中國在歷史、經濟、文化發展過程中的演變,決定了會展產業發展初期會出現很多問題;而西方產品化、系統化的一些經營理念與科學,在中國行不通,這是由于市場基礎的不同。

二、 從技術角度看,我們的基礎生產力落后。很多先進的技術在國內沒有施展空間,就算你引進了先進的技術,可能也會因為缺少專業管理人才或配套設備而不得不放棄。

三、 從法律保護到市場化經營模式看,中國人不是想不到更不是頭腦不靈,而是中國的體制與市場環境潛規則制約了會展業的科學發展。所以,好的科學管理到了中國成了廢品,洋槍斗不過土炮,中國會展業這樣的例子很多。

四、 從會展理論研究角度講,我們比西方發達國家起步晚了近一百五十年,肯定無法與之相提并論。不過就我個人創作的一些作品而言,也有部分歐洲會展同仁表示:從技術層面,我的理論對他們不適用,但是從人文角度出發,從服務意識等方面看,我的理論研究成果更具有一種東方人特有的胸懷與細膩。例如:我在講課中經常講到的角色扮演、八大元素定位、非協議式會展合作,德國人無法理解。

五、 德、美等國家在經營會展時,對會展項目調研、會展項目預算、會展信息化應用以及一個城市、一個地區會展經濟發展潛力進行研究,經過科學細致的分析得出結論。當一些科學實驗或調研數據放在你眼前時,你不得不承認,我們的差距非常明顯。可是這些外來的會展精英,在中國卻無法發揮他們的強項,我個人的理解是“水土不服”。同時,不得不承認,我們提供的數據,可能誤導了這些會展精英對中國會展業發展的判斷。

早在2003年,我就曾想過寫一本關于會展的書。但是想了很久,最后決定不寫了。我認為寫書是專家教授的工作,而不是一個會展經營者應該考慮的問題。所以迄今為止,我都沒有想好要不要出一本教材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寫出來。而選擇寫故事的方式來傳播知識,實屬無奈!不過這種方式既可以充實會展文化,同時還可以為大家的職業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我想,這可能也就是我的價值所在。

近幾年,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分為以下三類(舉例)

第一類:以會展專業在校學生為主,主要關心問題:

一、 如何進入會展行業,如何作一例成功的會展項目;

二、 如何及時了解會展動態,學會科學的分析會展市場;

三、 如何經營會展公司,業務關系鏈如何形成;

四、 如何給自己定位,會展策劃師、會展營銷師等等都需要什么知識;

五、 如何獲得政府批文,如何成為優秀的會展專業人才;

六、 如何進入會展知名企業,應當具備什么條件;

七、 學校提供的實踐機會太少怎么辦,我們去哪實習;

八、 畢業后去展覽場館工作,我需要學習什么,應該注意什么;

九、 課本知識與實際需求的不一樣,我該怎么辦;

……

 第二類:社會工作者,有一定工作基礎,主要關心問題:

一、 如何做好會展營銷,會議的營銷和展覽的營銷都有哪幾種方法;

二、 觀眾邀請工作如何開展,哪里去找到觀眾數據庫,有沒有專業的服務機構;

三、 如何做好會展項目預算,會展的收入和支出是怎么構成的;

四、 如何做開幕式閉幕式,如何邀請國外專家、教授來發表演講;

五、 如何提高參展商的交易量,如何進行科學的現場管理;

六、 如何進行會展人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