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如何加入海外華人群(誰知道"加華華人在線論壇"現在的買粉絲)

时间:2024-06-03 09:08:03 编辑: 来源:

20年來進入菲律賓的中國公民,大約有幾萬至幾十萬之多,雖然這些人有的已經改變了身份,但是保持中國籍的也不在少數,其中可能有一部分人沒有進行常年報到,如果連這些人加在一起,以10萬人來算大概不為過吧?

由于缺乏正式的統計,不但菲律賓的華僑和華人數字說不準,東南亞其它的國家也存在這個問題。一次到中國出席會議,碰到印尼泗水《千島日報》社長張明開先生,談話中涉及印尼華人數字。他告訴筆者說,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現在印尼的華人絕大部分都加入當地的國籍,但是華人有多少?印尼官方的說法是1000萬,但是根據當地華人自己估計,遠遠不止這個數字,大約有1600萬人。1000萬和1600萬,相差600萬人,由于沒有正式的統計,何者正確就難說了。

鑒于幾十年來各地對當地的華僑和華人沒有正式進行登記,要得到一個準確的數字是不可能的。菲律賓是這樣,印尼也是這樣,相信其它的地方也是這樣,全球華人的數字,也只能約略來說,大概有3000萬余人。

現在海外華人總資產有:

第六次世界華商大會,將于今年9月在華商們的母親國隆重召開了。屆時數千海內外華商才俊共聚一堂,這是何等歡喜。“華商攜手新世紀,和平發展共繁榮”。這不僅是全球商界翹楚們的一次盛會,也是中華民族的一件盛事。但是海外華人華商的現狀如何,我們將從12個方面做一介紹。

話題1:海外華人究竟有多少?

中國人大規模遷移海外始自19世紀中葉。1999年的資料表明,海外華人至少有3455萬人。

中國人稱民國外的歷史雖然很長,但大規模遷移海外卻是發生在19世紀中葉以后的事情。據不完全統計,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的100年里,中國人出國人數將近1000萬,足跡遍及五大洲數十個國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特別是近20年來,隨著世界經濟際化的發展,由于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以及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移民政策的調整,歡迎國外移民流入,致使發展中國家人口大量移居發達國家;跟隨著世界性移民新潮流,中國大陸、臺灣、香港以及東南亞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華裔人口,也向發達國家移動。世界各地的華族人口由此迅速增加。

東南亞各國是中華民族群最集中的地區。據臺灣報紙報道,截至1999年底,中國大陸及臺灣、香港、澳門地區以外的海外華族人口總數已達3455萬余人,其分布以亞洲地區為最多,共約2678.8萬多人,占77.63%。其次為美洲地區,約有601.3萬多人,占17.43%;歐洲有96.8萬多人,大洋洲有65.5萬多人,非洲有13.2萬多人。

在亞洲的華族人口,新加坡約占80%,馬亞西亞約占30%,泰國約占10%,在印尼和菲律賓所占的比重很小。

近20的來,在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華裔人口增加很快。華裔人口在美國的少數民族中數量是最多的。根據人口普查資料,1990年美國華裔人口已達160萬,自1980年以來10年間增加了一倍;至1999年底美國華裔達306萬人。

華族人口遍布全世界168個國家和地區,在亞洲的科威特、伊拉克和孟加拉,美洲的尼加拉、阿魯巴和烏拉圭,歐洲的荷蘭、波蘭和盧森堡,大洋洲的諾魯、索羅門群島及塞班島,非洲的加納、坦桑尼亞及莫三比克,天涯海角,處處有華人的足跡。

話題2:何謂“海外華人”?

“華僑”、“華人”、“華裔”各有所指。關于海外華人的稱謂,一般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狹義的海外華人如同上述是指中國大陸及港澳臺地區以外的華族人口,所以有“海外華人3000萬”這句口頭禪。

西方學者和中國大陸的人說海外華人,往往是指中國大陸以外的所有具有中華民族血統的包括香港、澳門和臺灣的海外同胞,因此大約就有5700萬多人,這是廣議的說法。

海外華人90%以上已經加入其所在國的國籍,他們因此成為有別于保留中國國籍的“華僑”的“華人”;所以對海外華人一般又聯稱“華僑華人”。在海外出生的華僑華人的子女為華裔,但往往又用“華裔”統稱所有的華族人群。

中國海外移民的老一代人,包括現在年紀較大的一代人,他們離鄉背井,多隨海水漂流,到海外謀求生計,艱難營生。也有一些大陸商人過海經商。還有許多人是被殖民者掠賣的華工。

其主要的移民地是福建、廣東、浙江、江蘇等沿海沿江地區。他們中的一部分人,藉中國人的勤勞、智慧與拼搏進取精神,艱苦創業,始于小本經營,逐步資本積累,在世界各地發展華族農工商企業。

郭芳楓先生1911年出身在福建省同安縣連花鎮一個普通的莊戶人家。由于家境貧寒,14歲那年,他只身抱著一卷草席下南洋,到新加坡謀生,先在一位親戚開的五金店當學徒,白天勞作繁雜辛苦,晚上堅持去夜校補習功課。后來他被老板晉升為五金店經理,小店日益紅火。當手中有了一定的積蓄后,請其三個兄弟也到新加坡,一起開辦了一家取名“豐隆”的小店,經過半個世紀的經營與發展,終于成為當今亞洲最大的華商財團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由于所在國民族政策的一時調整和其他政治原因,有一部分在東南亞國家的華裔人口向鄰國或美、歐、澳地區遷移。

話題3:何謂世界華商?

這是對具有華族人特質的華商企業及其經營者的泛稱。一般地,國內所稱的“海外華商”僅指中國境外的華商企業及企業家

顧名思義,世界華商是指在世界范圍內從事各種經濟活動的那一部分華族群體,其核心部分是指具有華族人特征的華商企業及其經營者。泛泛地說,世界華商也泛指包括華族經濟界和非經濟界的各種機構、團體和人士。

1995年開始在北京連年出版的《世界華商經濟年鑒》認為,世界華商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即中國大陸及香港、澳門、臺灣地區的華商,比較集中的東南亞各國的華商,散布在北美、澳洲及世界各地的華商。

我們說到“海外華商”,當然是指中國境外的華商,或僅指中國大陸以外的華商企業及其經營者。

全球會員有百萬,洪門是一個什么樣的組織,其是如何發家崛起的?

洪門起源于明末清初,其創立的初衷便是“反清復明”。洪門作為民間反清組織,起初名稱為“漢留”。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將其由發展壯大,由“漢留”轉為“洪門”,成為了天地會的分支機構,一路發展壯大。

洪門在當時是清政府重點清剿的對象,因此洪門中人多以口頭傳信為主,并沒有遺留下來文字記載,來闡明洪門的發展歷程。另外有傳言稱,洪門的洪取自洪武的洪,洪門創始人為朱洪竺,陳近南為軍師,起源于福建南少林。

隨著清朝統治的進一步鞏固,洪門復仇無望,隨著康熙進一步清剿福建南少林,洪門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陳近南還有少林寺的幾個和尚逃出,這幾個人就是起初的“少林五祖”,這幾個人便各自成立分支機構,重新招兵買馬,恢復洪門實力。

在孫中山先生的著作中,也有一些關于洪門發展的記載:

“洪門者,創設于明朝遺老,起于康熙時代。 蓋康熙以前,明朝之忠烈士,多欲力圖恢復,誓不臣清……以反清復明的宗旨,結成團體,以期達其反清復明之目的焉。”

基本可以斷定的是,洪門成立的初衷是為了反清復明,屬于民間的進步組織,隨著清政府統治越來越牢固,洪門為了求得發展,也開始涉獵一些其他的行業,畢竟,人總是要吃飯的。

洪門在中國近代歷史發展中,有著很深的淵源

當時南方的經濟發展一直強于北方,被列強敲開國門之后,南方進出口的港口貿易發達,眾多窮苦的百姓,為了生存也加入到洪門。團結起來總會有口飯吃,不然就只能等死了,洪門的人員呈現幾何增長。

洪門并不局限于國內的發展,這個大社團所要做的是讓下面的兄弟們吃上飯,于是他們開始往國外發展,很快,洪門便開始開枝散葉,在檀香山、紐約、洛杉磯、東南亞等地都能見到洪門弟兄的身影。在當時清政府并沒辦法給廣大窮苦百姓當一個堅強的靠山,而走南闖北,肯定要有名號與組織,洪門便成為了當時很多窮兄弟背后的那一棵大樹。

洪門體系復雜,在近現代史的斗爭中,洪門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洪門成立的初衷,便是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因此近現代史上每一次的起義,都少不了洪門兄弟的支持。洪門的體系比較復雜,但很多幫派的起源與發展,均或多或少的能看到洪門的影子。例如洪秀川創立的拜上帝教,在組織結構方面,也借鑒了洪門的一些東西,更別提那些小刀會、三點會、等一些小的幫會,他們均是從洪門中分化出來的幫派,屬于洪門養大的孩子,自己成家立業而已,但其與洪門仍具有斬不斷的血緣關系。

洪門兄弟只要是有反抗清朝統治的起義,必然有他們的身影,太平天國運動、捻軍起義雖然被陸續平定,但清朝的統治明顯已經愈發力不從心,洪門也得以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在舊金山,洪門弟子眾多,孫中山也曾為此加入洪門檀香山致公堂。

孫中山前期的革命活動,洪門無疑是出了大力的,僅僅依靠一個人的力量,在那個封建社會的末期,可謂是寸步難行。同盟會通過洪門組織,前前后后籌集了數十萬美元的活動經費,不乏有一些為了支持革命變賣家產的人,可以說辛亥革命最終成功,洪門兄弟是出了大力的。

海外洪門亦為國家的發展在貢獻力量

海外洪門成立的初衷便是愛國家,愛民族,抵御外來侵略,他們也一直是這樣做的。司徒美堂為支持國家與民族的獨立戰爭,前后募集了1400萬美元,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在1992年7月28日,成立了世界洪門總會。發展到今天,海外會員達100萬之眾,極具影響力與號召力,成為了海外華人華僑群體中一股不可忽視的社團力量。

不管如何,洪門的發展至今也陸續百年之多,見證了近現代歷史,而他們在近現代的表現,足以證明,他們依舊是那一支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為己任好兒女。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