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天津紡織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待遇如何(天津大學怎么樣)

时间:2024-06-09 18:33:43 编辑: 来源:

>384. 貴陽市電子政務的發展現狀與對策

385. B2B電子商務盈利模式探析

386. 論電子商務中數據挖掘技術的應用

387. 我國中藥出口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388. 外商直接投資對山東省經濟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389. 淺談后配額時代珠江三角洲紡織品貿易發展

390. 探析廣東加工貿易的現狀、問題與對策

391. 貴州旅游業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

392. 浙江省農產品出口現狀及發展探析

393. 寧波服裝業對外貿易發展探析

394. 中小外貿企業融資與出口信用保險初探

395. 綠色技術標準壁壘與湖南省茶葉出口

396. 貴州煙草出口面臨的技術壁壘及其對策研究

397. 論景德鎮瓷器進入國際市場的品牌戰略

398. 湖南省服務業利用外資的問題與對策

399. 外資零售業在中國的發展與啟示

400. 際貿易中進一步發揮商會作用問題探析

高分!我現在準備寫論文了,哪位高人幫我做個詳細的提綱

加工貿易是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利用外資的重要方式,是推動我國對外經濟貿易持續快速發展的主要動力。加工貿易的發展促進了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極大地促進了我國制造業的發展,對擴大就業、穩定社會做出了顯著的貢獻。但是與此同時,我國加工貿易發展中還存在很多問題,特別是由于原產地規則的差異,也加劇了與美國的貿易摩擦。�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提出的“繼續發展加工貿易,著力吸引跨國公司把更高技術水平、更大增值量的加工制造環節和研發機構轉移到我國,引導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為我國加工貿易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因此,要采取積極措施,在大力發展加工貿易的同時,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

要采取積極措施,發展加工貿易,著力吸引跨國公司把更高技術水平、更大增值量的加工制造環節和研發機構轉移到我國,引導加工貿易轉型升級。 �

(一)加強和改善加工貿易的審批管理�

1.完善加工貿易業務的審批制度。在目前分級審批制的基礎上,適當擴大地(市)和縣(市)級加工貿易審批權。對實行總量平衡管理的棉花、食糖、植物油、羊毛、天然橡膠、原油和成品油等商品的加工貿易業務,有條件的地區,也可以將審批權下放市一級。�

2.適度放寬加工貿易企業審批條件。減少程序,簡化審批手續。根據中西部地區加工貿易不發達現狀,適當放寬條件,鼓勵中西部地區企業開展加工貿易業務。�

3.嚴把加工貿易業務(合同)審批關。嚴格按照海關總署、發展改革委制訂的單耗標準來審批加工貿易,對尚沒有全國統一單耗標準的,加工貿易審批機關要嚴格審核企業所申報的單耗,征求行業主管部門和主管海關的意見后予以審批,海關憑加工貿易審批機關簽發的《加工貿易業務批準證》予以備案。�

4.規范加工貿易批準證的時限。經營企業須按《加工貿易業務批準證》規定的期限加工、返銷制成品并辦理核銷手續。如因客觀原因確需延長制成品返銷期限,須在規定的制成品返銷期限內報原審批機關批準,海關憑批件辦理延期手續。�

5.提高加工貿易審批效率。進一步完善“金關工程”,實現加工貿易各有關管理部門之間的聯網,以更精確、更便捷、更經濟的管理減少交易成本,提高企業和產品的競爭力。充分利用電子化管理將有效地在政府部門管理現代化中避免重復建設,實現資源共享,促進加工貿易發展。�

6.對敏感的配額許可證商品、有污染的商品、國際市場容量有限并易沖擊我國一般貿易出口的商品等限制類商品,其加工貿易的審批要更加嚴格。�

(二)科學規范加工貿易企業的分類管理�

1.根據機構改革后的新情況,重新調整和完善“加工貿易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建議由商務部、發展改革委、海關總署、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中國人民銀行、外匯管理局、中國銀行組成加工貿易部際聯席會議,定期通報情況,研究政策,共同做好加工貿易的管理工作。今后,各省市也應建立相應的加工貿易聯席會議制度,就各種情況互相定期通報。�

2.科學界定加工貿易企業分類標準。放寬對加工貿易企業違規的界定條件,對一般技術性違規的不應做為評定企業類別的依據,對輕微違規,處罰金額不大(可加大到5萬元以內)的違規行為,也不應做為類別評定紀錄。對無走私記錄、從事高新技術產業的大型加工貿易企業,應盡可能使之在沒有C類、D類企業違規嚴重的情況下進入A類行列。�

3.建議將違規次數占其進出口報關貨物申報單票數的比例,做為企業分類考核指標。凡加工貿易企業一年內違規少于2次,或違規次數占其報關單票數的比例低于規定的標準,同時符合海關關于企業分類的其它規定,將其劃入B類或A類企業管理。�

(三)優化加工貿易產業結構,引導加工貿易良性發展�

1.積極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大力發展加工貿易。我國沿海地區投資環境和工業基礎都有了明顯改善,為吸收跨國公司的進入創造了有利條件,應該引導外資逐步從傳統產業轉向新興產業,傳統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則應逐步引向內地,并根據自身需要適當發展部分勞動密集型產業。�

2.采取措施推動國內相關產業升級。從積極參與全球分工的角度看,要盡快調整國內相關政策,充分發揮加工貿易對國民經濟的帶動作用。�

3.大力發展并不斷提高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檔次。由于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仍要繼續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同時促進勞動密集型產業結構升級、提高檔次。�

4.運用市場經濟手段和國際通行做法,提高加工貿易產品國產化率。有關部門要盡快研究相應的對策,對于采用國產料件替代進口料件的加工貿易,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免部分稅收,刺激企業的積極性。�

5.引導加工貿易向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建議增加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的高新技術產業領域,將所有高新技術產業列入鼓勵類高新技術產業之中,進口關鍵設備零部件和軟件技術享受免征關稅和增值稅待遇。簡化高新技術產品加工貿易的相關手續,通過資信評估,使大多數高新技術產業的出口加工企業都能劃入A類和B類。拓寬高新技術企業融資渠道,建議設立高新技術產業基金,給予高新技術產業的加工貿易項目以重點支持。提高自主開發能力,走引進、消化吸收與自主創新相結合的路子。高新技術企業要加快新技術引進步伐,跟蹤本行業世界先進技術水平。鼓勵外商投資的高新技術企業在我國設立研究開發中心(R&D),提高我國科研水平。�

(四)大力推進中西部地區加工貿易發展�

1.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建立良好的加工貿易發展環境。利用多種投資方式,改善中西部的基礎設施,盡快修筑交通運輸干線,打通通往國際和我國東部沿海的陸路、水路和空中通道,加快電信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改善對外商投資企業的管理和服務,加強投資軟環境建設。�

2.根據中西部地區的區位優勢,有針對性地制定發展出口優勢產業。培育和形成新的外經貿增長點,建立以水力、礦產等資源開發為核心的礦產品加工、農產品加工、能源加工,發展旅游業和邊境貿易。要大力引進高新技術,加快老工業基地改造,增強對資源性產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能力,發展高附加值的出口商品,使資源優勢轉化為開拓國際市場、擴大出口的優勢。進一步辦好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加工區。選擇部分科技實力強的中心城市,建立以高新技術為主的出口加工區。�

3.運用區位優勢,發展面向中亞、南亞等出口的加工工業。積極開展同周邊國家的經濟技術合作,通過經濟紐帶維護我國中西部地區在周邊國家的運輸通道。�

4.中西部地區發展加工貿易,要取得突破和更大發展,不能簡單地照搬照抄沿海地區的做法。必須解放思想,求實創新,因地制宜,發揮自身獨特優勢,采取新的思路、新的模式和更加積極有效的措施,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

5.加快經貿人才培養和引進。外經貿人才的缺乏和開放意識的相對滯后,是制約中西部地區外經貿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為此,首先要加快發展中西部地區科學教育事業,加快外經貿人才培養,造就一批業務精、懂經營、善管理的開放型人才,為西部大開發和發展外經貿事業提供智力支持。�

(五)妥善處理加工貿易內銷問題,減少對國內產業沖擊�

1.嚴格控制加工貿易保稅進口料件內銷。加工貿易保稅料件內銷,必須符合國家規定條件。嚴厲打擊利用加工貿易保稅料件內銷進行走私、牟取暴利的違法行為。�

2.規范對加工貿易內銷料件的處理。對不屬于進口配額許可證或登記管理的加工貿易進口料件內銷,海關根據《加工貿易保稅進口料件內銷批準證》,在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對進口料件補征稅款及稅款利息后,辦理加工貿易登記手冊的核銷手續。對屬于進口配額許可證或登記管理的加工貿易進口料件內銷,如經營企業能夠在規定的核銷期內提交相應的一般貿易進口許可證或登記證明,海關按規定辦理加工貿易手冊的核銷手續,如經營企業不能按期提交相應的一般貿易進口許可證或登記證明,海關除按規定補征稅款及利息外,同時按進口料件案值處以等值以下、30%以上的罰款,方予辦理加工貿易登記手冊的核銷手續。�

3.加大對加工貿易違法內銷的處罰力度。對未經海關許可,擅自轉讓、抵押、調換加工貿易保稅料件或成品的,對有關保稅料件數量短少且不能提供正當理由或有關紀錄不真實的,以及三次以上走私的企業,要依法進行處罰,規范加工貿易秩序,盡量避免加工貿易進口料件內銷對我國民族產業的不利影響。�

(六)發展出口加工區,規范加工貿易管理�

設立出口加工區是我國加工貿易監管制度的一項重大改革。我國出口加工區的設置,將改變現有加工貿易“遍地放羊式”為“圈養式”的集中規范管理。發展出口加工區,有利于我國加工貿易監管,解決長期以來海關對加工貿易企業難以進行有效監管和手續繁雜的矛盾,促進加工貿易的健康發展。�

1.進一步規范出口加工區貨物進出的監管。加強出口加工區與境外之間進出貨物的監管。加強對出口加工區與區外之間貨物進出的監管。�

2.切實落實加工貿易深加工結轉保稅監管政策,提高加工貿易產品國產化率。�

3.進一步完善出口加工區的管理。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相應完善出口加工區的服務功能,在對加工貿易業務有效監管的基礎上,進一步放寬政策,簡化企業的手續。�

4.積極興辦高新技術產業出口加工區。一方面,引導高新技術產業的加工貿易企業逐步向我國新設立的出口加工區內集中,形成高新技術產業群,提高產業配套能力,擴大整體優勢。另一方面,建議在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深圳等高新技術產業已有基礎且具有發展潛力的開發區內試辦規范的高新技術產業出口加工區。�

(七)進一步改革和完善現行加工貿易管理體制�

為適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