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甲國對乙國服務貿易出口是什么意思(什么是貿易轉移效果?)

时间:2024-05-22 00:19:01 编辑: 来源:

邊際產業依次進行。概括他的比較優勢理論,可突出以下三方面內容:1、摒棄了“市場不完全競爭”的觀點,提出了從投資國的具體情況出發,據以制定切實可行的對外投資策略。2、摒棄了“壟斷優勢”的觀點,強調了比較優勢的原則,繼續維護傳統的國際分工原理。3、摒棄了“貿易替代型”的觀點,提出了“貿易創造型”的發展戰略。這種從國際分工角度來解釋對外直接投資的理論,與其他理論相比顯然有其獨到之處,對傳統的國際直接投資無疑是一種沖擊。小島清在區別日本式對外直接投資與美國式對外直接投資的不同方面,在闡述邊際產業向外轉移方面,以及在提出的政策主張方面,都只是反映和解釋了60-70年代尚處于初期階段的日本對外直接投資狀況。這種理論既不能解釋當時處于鼎盛階段的美國 的對外直接投資活動,也不能完全解釋80年代以后日本迅速崛起的新的對外直接投資情況。可以說,這種理論具有較強的時代特色。

跨國公司

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的經濟實體所組成,并從事生產、銷售和其他經營活動的國際性大型企業。又稱國際公司或多國公司。跨國公司的雛形最早出現在16世紀,成長于19世紀70年代之后,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國際化和全球化發展的重要內容、表現和主要推動力。跨國公司的主要特征有:1、一般都有一個國家實力雄厚的大型公司為主體,通過對外直接投資或收購當地企業的方式,在許多國家建立有子公司或分公司;2、一般都有一個完整的決策體系和最高的決策中心,各子公司或分公司雖各自都有自己的決策機構,都可以根據自己經營的領域和不同特點進行決策活動,但其決策必須服從于最高決策中心;3、一般都從全球戰略出發安排自己的經營活動,在世界范圍內尋求市場和合理的生產布局,定點專業生產,定點銷售產品,以牟取最大的利潤;4、一般都因有強大的經濟和技術實力,有快速的信息傳遞,以及資金快速跨國轉移等方面的優勢,所以在國際上都有較強的競爭力;5、許多大的跨國公司,由于經濟、技術實力或在某些產品生產上的優勢,或對某些產品、或在某些地區,都帶有不同程度的壟斷性。

浮動匯率制

是指一國貨幣的匯率根據市場貨幣供求變化,任其自由漲落,各國政府和中央銀行原則上不加限制,也不承擔義務來維持匯率的穩定,這樣的匯率就是浮動匯率制。浮動匯率制的正式采用和普遍實行,是20世紀70年代后期美元危機進一步激化后開始的。浮動匯率制按照國家是否干預外匯市場,可分為自由浮動和管理浮動。實際上,今天沒有哪個國際實行完全的自由浮動,而主要發達國家都對外匯市場進行不同程度的干預。當前管理浮動匯率制的形式多種多樣,可分為單獨浮動和聯合浮動,也有的實行釘住政策的浮動匯率制。在浮動匯率制度下,一國匯率變動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除了經濟因素經常在發生作用外,也包括政治和心理方面的因素。浮動匯率制的主要長處是防止國際游資沖擊,避免爆發貨幣危機;有利于促進國際貿易的增長和生產的發展;有利于促進資本流動等等。缺點是經常導致外匯市場波動,不利于長期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的進行;不利于金融市場的穩定;基金組織對匯率的監督難以奏效,國際收支不平衡狀況依然得不到解決;對發展中國家更為不利。

關稅同盟

二十國委員會

“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及有關問題委員會”的簡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設立的研究國際貨幣的制度改革問題的買粉絲機構。十國集團即巴黎俱樂部成員在國際貨幣金融問題上的一系列做法,引起了發展中國家的不滿。特別是1971年十國集團自行做出的重新調整貨幣匯率的決定,使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蒙受重大損失。因此,在這些國家的要求下,于1972年5月第三屆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上通過了設立“二十國集團”的決議,并規定其中發展中國家至少占9個席位。同年9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智利首都圣地亞哥正式成立了二十國委員會。其成員除十國集團的成員外,還增加了澳大利亞和9個發展中國家。其任務是負責擬訂有關改革貨幣體系的方案,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采用。二十國委員會的建立,打破了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對國際金融領域的長期壟斷局面。但內部矛盾重重,一直未取得實質性進展。1974年6月,二十國委員會在通過了一個有12條內容的臨時性貨幣改革方案后宣告結束。其活動改由以上20個國家的部長組成的臨時委員會繼續進行。該委員會實際上成了一個決策性機構。

特里芬兩難

美國著名國際金融專家、美國耶魯大學教授羅伯特·特里芬提出的著名論斷:任何一個國家的貨幣作為國際儲備資產都不會適應國際清償能力的客觀需要,最終導致國際貨幣體系崩潰。1957年他就對布雷頓森林體系規定的美元兌換黃金的前途表示懷疑,指出50年代下半期各國儲備發生巨大變化導致美國的黃金儲備流向其他國家,如這種情況持續下去,最終將削弱對美元的信心。在政府加強干預的情況下,各個獨立主權國家的政策目標并不一致,各國貨幣政策也難以協調,不能保持美元的可兌換性。如美國矯正其國際收支逆差,黃金生產也不可能在黃金官價基礎上充分滿足世界儲備增長的需要。如美國繼續保持其國際收支逆差,它的對外債務將大增并遠遠超過美元兌換黃金的能力,產生黃金與美元危機。這便是著名的“特里芬兩難”。它揭示了以“兩個掛鉤”為核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內在的、不可解決的矛盾。20世紀60—70年代初的10次美元危機及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最終崩潰,證實了特里芬論斷的正確性。

特別提款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創設的一種儲備資產和記賬單位,代表會員國在普通提款權之外一種使用資金的權利。1969年9月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24屆年會上為解決國際儲備資產不足而創設。開始是一種有黃金保值的記賬單位,每一單位含金量定為0.888671克,與美元等值。它根據會員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的份額按比例進行分配。會員國分配到的特別提款權只是一種賬面資產,可以作為會員國的國際儲備資產,用于償還國際貨幣基金的貸款,以及會員國之間償付國際收支逆差。但它不能兌換黃金,也不能當作現實的貨幣用于國際的一般支付,所以也被成為“紙黃金”。1974年特別提款權與黃金脫鉤,改按16種主要發達國家貨幣定值。1981年起又簡化為按1975—1979年間5個最大出口國 的5種貨幣定值,這5種貨幣為美元、馬克、法郎、日元和英鎊。特別提款權的70%無償還期限,這也是它和普通提款權不同的地方。特別提款權自建立以來盡管進行了多次調整,但仍有其不足之處:1、特別提款權發行的數量有限,在整個外匯儲備中的比重很小,直到1983年只占整個外匯儲備的4%左右,因此如果用它作為主要儲備資產,就會產生國際清償手段不足的問題。2、特別提款權分配不平衡。不能滿足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平衡國際收支的需要。3、特別提款權只是基金組織的一種記賬單位,只能用于各國政府之間的國際結算,而不能作為流通手段來在國際貿易和金融往來中進行直接支付,因此它的作用有很大的局限性。4、特別提款權作為主要國際儲備資產,是“牙買加協定”人為規定的,是虛構的世界貨幣,它既不像黃金本身具有價值,也不像美元有本國的經濟實力作為后盾,一旦國際經濟、政治關系發生巨變,就可能成為廢紙。因此,現階段實質上它只能作為國際儲備資產的補充,而不能代替整個國際儲備資產。

十國集團

亦稱巴黎俱樂部。1961年11月成立。成員國有美、英、法、聯邦德國、意大利、日本、荷蘭、加拿大、比利時和瑞典。最初是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籌措60億美元以解決儲備貨幣危機的借款總協定而在巴黎會議上建立的,后來活動不斷擴大。1964年起,瑞士以聯系國資格參加活動,1984年4月4日成為正式成員。十國集團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決策有決定性影響,由代表 小組負責具體活動,向十國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提出有關各項報告。

自由貿易區

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通過達成某種協定或條約取消相互之間的關稅和與關稅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的國際經濟一體化組織。它除了具有自由港的大部分特點外,還可以吸引外資設廠,發展出口加工企業,允許和鼓勵外資設立大的商業企業、金融機構等促進區內經濟綜合、全面地發展。自由貿易區的局限在于,它會導致商品流向的扭曲和避稅。如果沒有其他措施作為補充,第三國很可能將貨物先運進一體化組織中實行較低關稅或貿易壁壘的成員國,然后再將貨物轉運到實行高貿易壁壘的成員國。為了避免出現這種商品流向的扭曲,自由貿易區組織均制訂“原產地原則”,規定只有自由貿易區成員國的“原產地產品”才享受成員國之間給予的自由貿易待遇。理論上,凡是制成品在成員國境內生產的價值額占到產品價值總額的50%以上時,該產品應視為原產地產品。一般而言,第三國進口品越是與自由貿易區成員國生產的產品相競爭,對成員國境內生產品的增加值含量越高。原產地原則的涵義表明了自由貿易區對非成員國的某種排他性。現實中比較典型的自由貿易區是北美自由貿易區。

共同市場

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之間通過達成某種協議,相互取消關稅和與關稅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建立共同對外關稅,在成員國之間實行商品自由流動的基礎上,取消勞務、資本和人員自由流動限制的經濟一體化組織。共同市場的主要特征是,在成員國之間實現了商品、勞務、資本和人員四個方面的自由流動。商品和勞務的自由流動就是指商品貿易和服務貿易的完全自由;資本的自由流動意味著,在各成員國政府不能干預它們之間直接或間接的資本流動,也不能對這種資本流動設置任何障礙。人員的自由流動意味著,成員國的居民可以在共同市場內的任何國家或地區居住,尋找工作機會。與關稅同盟相比,共同市場是更高級的經濟一體化組織。各成員國不僅向“共同體”讓渡商品和服務貿易保護的權利,而且還讓渡了干預資本和人員流動的權利。從這個意義上說,共同市場的市場一體化程度更高。現實中比較典型的共同市場是1993年以后開始實施的“歐洲統一大市場”。

經濟聯盟

經濟聯盟,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之間通過達成某種協議,不僅要實現共同市場的目標,還要在共同市場的基礎上,實現成員國經濟政策的協調。經濟聯盟的顯著特征是,在成員國之間實現市場一體化的基礎上,進一步地實現為保證市場一體化順利運行的政策方面的協調。這種政策協調包括財政政策的協調、貨幣政策的協調和匯率政策的協調。這種政策協調,從根本上有助于商品市場、資本市場和勞動力市場的順利運行,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成員國政府經濟政策的某些調整方向,或調整程度的不一致給市場一體化正常運行帶來的干擾。經濟聯盟是經濟一體化程度更高的經濟一體化組織。參加這種一體化組織的國家不僅要時常讓渡對商品、資本和勞動力的干預,還要將政府干預或調節經濟的主要政策工具上繳給超國家的國際經濟一體化組織。有些一體化組織更進一步,還要實現貨幣聯盟。現實中比較典型的經濟聯盟是“歐洲經濟共同體”。

貿易創造效應

所謂貿易創造,是指由于國際經濟一體化組織成員國之間相互取消了關稅和與關稅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造成了他們相互之間貿易規模的擴大和福利水平的提高。我們假設,有三個國家,即甲國、乙國和丙國,在甲國和乙國組成關稅同盟之前,甲國從賣價較低的丙國進口商品A,而不從乙國進口。現在甲國和乙國組建了關稅同盟,由于乙國的A商品再出口到甲國去不向甲國繳進口關稅,而丙國沒有加入關稅同盟,要繳關稅,所以,乙國A 商品在甲國市場上的賣價就要低于丙國,因而甲、乙兩個成員國之間的貿易規模擴大了。與此同時,甲國的居民享受了較低價格進口商品的利益或曰“福利”。

貿易轉向效應

是指由于國際經濟一體化組織成員國之間相互取消了關稅和與關稅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擴大了成員國之間的貿易規模,特別是成員國之間的貿易代替了一些成員國與非成員國之間的貿易,產生的“貿易方向的轉變”。一國參加國際經濟一體化組織的主要靜態尺度,就是權衡一個一體化組織給他帶來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