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碧紫(上海)國際貿易有限公司(金茂大廈簡介)

时间:2024-06-03 01:07:06 编辑: 来源:

>

簡介

【建設地點】:中國上海浦東新區世紀大道88號

【開工日期】:1994年5月10日

【竣工日期】:1999年3月18日

【占地面積】:2.3公頃

【建筑面積】:29萬平方米

【建筑層數】:地上88層,地下3層

【建筑高度】:420.5米

【結構形式】:鋼筋混凝土結構

【建筑造價】:50億

【投資單位】:中國金茂(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建筑設計】:美國芝加哥SOM設計事務所

【英文名稱】:Jinmao Tower

[編輯本段]建造歷史

1999年初,上海市又一座標志性建筑傲然屹立黃浦江畔,人們期待已久的世界第三、亞洲第二、中國內地第一的88層金茂大廈(Jinmao Tower)終于推向市場,這幢集現代辦公樓、豪華五星級酒店、商業會展、高檔宴會、觀光、娛樂、商場等綜合設施于一體,深富中華民族文化內涵,溶匯西方建筑藝術的智慧型摩天大樓,已成為當今滬上最方便舒適、最靈活安全的辦公、金融、商貿、娛樂和餐飲的理想活動場所。

金茂大廈于1992年12月17日被批準立項,1994年5月10日動工,1997年8月28日結構封頂,至1999年3月18日開張營業,當年8月28日全面營業。金茂大廈占地2.3公頃,塔樓高420.5米,總建筑面積29萬平方米。

金茂大廈是由美國最大的建筑師-工程師事務所之一的SOM建筑設計事務所建造的。

[編輯本段]地理位置

大廈聳立于黃浦江畔陸家嘴金融貿易中心,遙對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毗鄰延安東路隧道口,與地鐵二號線連通,其主體建筑地上88層,地下3層,高420.5米,占地面積23611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9萬平方米。曾為上海第一高樓,大陸第一高樓,2008年8月29日被比鄰的環球金融中心超越。金茂大廈是融辦工、商務、賓館等多功能為一體的智能化高檔樓宇,第3-50層為可容納10000多人同時辦公的、寬敞明亮的無柱空間;第51-52層為機電設備層;第53-87層為世界上最高的超五星級金茂凱悅大酒店,其中第56層至塔頂層的核心內是一個直徑27米、陽光可透過玻璃折射進來的凈空高達142米的“空中中庭”環繞中庭四周的是大小不等、風格各異的555間客房和各式中西餐廳等;第86層為企業家俱樂部;第87層為空中餐廳;距地面341米的第88層為國內第二高的觀光層(僅次于環球金融中心),可容納1000多名游客,兩部速度為9.1米/秒的高速電梯用45秒將觀光賓客從地下室1層直接送達觀光層,環顧四周,極目眺望,上海新貌盡收眼底。金茂大廈地下室共有3層,局部4層,建筑面積達到57151平方米,設有800個泊車位的停車場,2000輛自行車庫。停車場的收費系統,根據不同需求的停車客人,準備有月、季、年租泊車位智慧卡,或者隨機取定時票停車。800個泊車位的停車場安裝了車位信息指示導引系統,每時每刻實時的顯示和統計指示導引每層每個區域的車位情況。每層每個區域監視著的360度旋轉云臺攝像機,每時每刻照顧著您的步伐伴侶,您盡可放心地把車停泊在金茂大廈的地下車庫內。

金茂大廈坐落在浦東延安東路隧道口,世紀大道旁,地處浦東核心地區——陸家嘴金融貿易區中心,東臨浦東新區的繁華景象,西眺上海市及黃浦江的幽雅景致,南向浦東張楊路商業貿易區,北臨10萬平方米的中央綠地。大廈周邊道路網絡發達,交通十分便利,過江隧道和地鐵二號線直達。從金茂大廈去浦西最繁華的街區,過隧道僅2分鐘,到上海虹橋機場或到浦東國際機場車程時間僅30分鐘,地理位置優越。曾為上海第一高樓,大陸第一高樓,2008年 8月29日被比鄰的環球金融中心超越

金茂大廈的設計師是美國芝加哥著名的SOM設計事務所。設計師以創新的設計思想,巧妙地將世界最新建筑潮流與中國傳統建筑風格結合起來,成功設計出世界級的,跨世紀的經典之作,成為海派建筑的里程碑,并已成為上海著名的標志性建筑物,先后榮獲伊利諾斯世界建筑結構大獎、新中國50周年上海十大經典建筑金獎第一名、第二十屆國際建筑師大會藝術創作成就獎等多項國內外大獎。

[編輯本段]與環球金融中心的互動

在大樓建造之初,相關部門就擬定了與環球金融中心之間建設「天橋」的計劃,原本計劃以地下道方式連接,但有專家指出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和金茂大廈兩幢摩天大樓之間僅一條馬路之隔,若再開挖地下道,則上海地面沉降的狀況將變得更加嚴重,同時陸家嘴地區復雜的地下管線系統之間也沒有容納地下道的足夠空間,所以近年來趨向于建造「陸家嘴天橋」的方案,這一方案現在已進入實際勘測階段,預計將于2007年內動工,2008年初建成,不過也有專家表示對于天橋工程將破壞大廈景觀和陸家嘴地區環境的擔心。

[編輯本段]結構技術

大廈采用超高層建筑史上首次運用的最新結構技術,整幢大樓垂直偏差僅2厘米,樓頂部的晃動連半米都不到,這是世界高樓中最出色的,還可以保證12級大風不倒,同時能抗7級地震。大廈的外墻由大塊的玻璃墻組成,反射出似銀非銀、深淺不一、變化無窮的色彩。該玻璃墻由美國進口,每平方米500美金,玻璃分為兩層,中間有低溫傳導器,外面的氣溫不會影響到內部。金茂大廈共有79臺電梯,觀光高速電梯一次可乘35人,速度為每秒9.1米,由下到上只要45秒。

金茂大廈的大廳采用圓拱式的門框,給人高大寬敞明亮的感覺;墻面選用地中海有孔大理石,能起到良好隔音效果;地面大理石光而不亮,平而不滑。前廳內的八幅銅雕壁畫集中體現了中國傳統的書法藝術,它通過漢字,從甲骨文、鐘鼎文,一直到篆、隸、楷、草的演變,反映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通往宴會廳的走廊,更是一條藝術長廊,體現出一種高雅的品位和豪華的氣派。

1、商品砼和散裝水泥應用技術

該技術應用于地下連續墻,鉆孔灌注樁,基坑圍護、支撐,主樓核心商、復合巨型柱。樓板等工程部位。應用的總量達到了157000立方米。金茂大廈使用的商品砼用散裝水泥。機械上料、自動稱量、計算機控制技術,外加劑和摻合料“雙摻”技術,攪拌車運輸和泵送澆筑技術,不但提高了土建施工生產的機械化和專業化程度,而且增強了施工現場的文明標準化程度。并創下了一次性泵送混凝土382.5米高度的世界記錄。

2、粗直徑鋼筋連接技術

金茂大廈的核心筒和巨型柱的模板均采用定型加工的鋼大模,所以在核心筒與樓面梁的鋼筋連接處,主樓旅館區環板與核心筒鋼筋連接處,巨型柱與樓面梁的鋼筋連接處,采用錐螺紋連接的施工技術。

整個工程錐紋接頭共計58296只,通過對接頭的試驗及抽檢結果均符合A級水平。應用數量見下表:

新型鋼筋冷軋錐螺紋工藝從七個方面改進了鋼筋冷軋錐螺紋工藝:改進刀具、滾絲輪的材質;改進了工具夾;增加自動定位裝置;設置滾動上料架;端頭冷處理,提高強度,保證A級接頭標準。使應用達到了高速、優質、低耗的目的。

3、新型模板與腳手架應用技術

金茂大廈的主體結構層高變化多,還存在墻體收分和體型變化。共有3.2米、4米、5.2米等共8種高度,53層以上取消了原有的井字型內剪力墻,墻體厚度由850毫

金茂大廈

米逐步分四次收分至450毫米。尤其在24~26、51~53、85~87層設有三道外仲鋼桁架,給模板腳手的設計及超高層施工作業安全性帶來了極大的難度。為此,我們在主樓核心筒施工中,自行設計制造了“分體組合自動調平整體提升式鋼平臺模板體系”。與國外先進模板比較,各項性能毫不遜色,同時節約成本約1000萬元人民幣。成功地完成了高空解體和組裝,解了利用一種模板體系在兩種不同結構的施工技術,創新地采用了電腦自動調平技術控制系統提升的施工技術,及采用全封閉模板體系,使施工安全可靠,操作簡便、創造了一個月施工13層的施工速度。電腦自動調平技術已獲得國家專利(專利號:ZL952465391.1)。該模板體系的研究和應用成果已獲得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在巨型柱施工中,我們創新設計制造了“跳提式爬模系統”,成功地解決了巨型柱施工時。上部鋼梁已安裝就位,傳統的模板腳手體系均無法圓滿完成混凝土施工后的爬升問題。

該體系創新設計了伸縮吊臂,斜面滑板,頂伸式伸縮架,翻轉開啟式附墻等一系列專門的構件,使爬架能順利跨越鋼梁。通過這些新型模板腳手的研究和應用,安全、可靠地完成了主樓核心筒和復合巨型柱連續施工。經專家鑒定,該模板腳手體系的技術水平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4、高強混凝土技術

金茂大廈工程采用了C60和C50的高強度混凝土,基礎底板均采用C50混凝土。主樓核心筒從地下至31層為C60混凝土,主樓核心筒從32層至62層為C50混凝土。巨型柱從地下室至31層為C60混凝土,巨型柱從32層至62層為C50混凝土。C60混凝土17488立方米,C50混凝土33708立方米。其中主樓基礎承臺厚度4米,為13500立方米C50高標號混凝土,并一次性連續澆搗完成。在如此大的高標號混凝土連續澆搗中,選擇合理的材料及配合比設計,并采用“內散外蓄法”養護,內設冷卻水管,薄膜草包覆蓋,及電腦測溫系統。將混凝土內部溫升峰值控制在100℃以內,使內外溫差小于25℃。加快了混凝土內部的降溫速率,縮短了施工周期,只用了二個星期就完成了養護。

5、建筑節能技術

金茂大廈主要填充墻、防火分區隔墻等均采用空心砌塊。其中,120mm厚砌塊4901平方米,190mm厚砌塊49742平方米,250mm厚砌塊1098平方米,300mm厚砌塊3493平方米。

金茂大廈裙房屋面、主樓局部屋面也采用了屋面保溫層。其中,裙房屋面約7500平方米,主樓局部屋面約2500平方米。

6、硬聚氯乙烯塑料管的應用技術

在金茂大廈裙房基礎底板施工中,采用了國內首次出現的大面積靜力釋放層技術。φ100PVC管1184米,φ150PVC管511米。將地下水通過大面積濾水層集中排到集水井,再通過泵抽至地面來釋放和消減地下水對底板的浮力。此項技術在縱橫交錯的盲溝中設置多孔PVC濾水管。大面積靜力釋放層技術的應用,使裙房基礎底板的厚度僅為0.6米左右,而按傳統設計基礎底板厚度至少要1

金茂大廈

.5-2.0米,比傳統做法薄0.9m左右。

7、粉煤灰綜合利用技術

金茂大廈主樓基礎承臺為C50高標號混凝土,方量13500立方米。在配合比設計中,我們摻入了一定量的磨細粉煤灰,發揮其“滾珠效應”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并因此取代部分水泥,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熱。同時,在砌筑砂漿拌制過程中,也摻入一定量的粉煤灰。粉煤灰的用量約4500噸,達到節能、高效的目的。

8、建筑防水工程新技術

設計要求在金茂大廈基礎底板下施工防水層。防水材料采用美國膠體公司的纖維裝單夾防咸水CR膨潤土防水膜、膨潤土填縫劑和多用途膨潤土粉粒。防水膜用于大面積鋪貼,填縫劑和多用途粉粒用于嵌縫、填補空洞。CR膨潤上的用量約23608平方米。CR型膨潤土防水系列材料是一種柔性的高強度聚丙烯紡織物和火山灰鈉基膨潤土的復合物,它的技術特點是:遇水膨脹,柔軟、高強度,抗污染,抗老化。它的應用,豐富和發展了國內防水材料的種類,為今后新型防水材料的研究和應用提供了實踐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