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海外科技指數實時行情走勢(美股行情納斯達克指數走勢用什么軟件可以查看?)

时间:2024-06-01 23:43:29 编辑: 来源:

價,大盤直接跳空高開在126032點,較前一天漲幅高達10427%。滬指當天從616點躥至1265點,僅僅3天,又登頂1420點股票價格就一飛沖天,暴漲570%!其中,5只新股市價面值竟狂升2500%至3000%!上證指數首度跨越千點。

1992年7月7日,深圳原野股票停牌。

1992年8月5日,深圳市郵局收到一個175公斤重的包裹,其中居然是2800張身份證。

1992年8月10日,深圳發售1992年新股認購抽簽表發生震驚全國的“810風波”。

1992年10月12日,國務院證券委員會 中國證監會成立。

1992年11月,滬市創出393點新低。僅5個月,滬指就跌去千點。

1992年11月深寶安 第一家境內發行轉債上市公司中國首家發行權證的上市企業。

1992年后股票價格暴漲。糊里糊涂地開始炒股,莫名其妙地發了大財。

1993年2月到1996年3月被稱是中國股市的第一次大熊市,主要是國家宏觀緊縮遏制經濟過熱所致。

1993年第二批認購證 這次投入者幾乎全賠,從此認購證消失。

1993年2月 1558點。

1993年4月1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的股市行情借助衛星通信手段傳送到北京。

1993年4月22日 《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正式頒布實施。

1993年5月3日上證所分類股價指數公首日布分為工業商業地產業公用事業及綜合共五大類

1993年6月1日,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聯合編制的“中華股價指數”

1993年6月29日 青島啤酒 第一家H股上市公司 在香港正式招股上市

1993年7月7日,國務院證券委員會發布《證券交易所管理暫行辦法》

1993年年中的金融整頓,連帶著股市也跟著泛綠。

1993年8月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所有上市A股均采用集合競價。

1993年8月20日 第一只上市投資基金 淄博基金

1993年9月30日第一家股權收購中國寶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持有上海延中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行在外的普通股超過5%,由此揭開中國收購上市公司第一頁。寶安收購延中實業股權通過二級股票市場進行控股的“寶延風波”

1993年10月25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向社會公眾開放國債期貨交易。

1994年4月 棱光股份 第一家國家股轉法人股公司。

1994年6月 哈歲寶 第一家上網競價發行股票。

1994年6月 陸家嘴 第一家國家股減資的公司。

1994年7月28日人民日報發表《證監會與國務院有關部門共商穩定和發展股票市場的措施》。

1994年7月29日 股災

1994年7月30日“停發新股、允許券商融資、成立中外合資基金”三大政策救市行情上證指數從當日收盤的33392點,

8月漲至9月13日的105294點,累計漲幅21533%。

1995年1月1日,即日起實行T+1交易制度。

1995年2月23日,上海國債市場出現 史稱“327風波”。

1995年3月,當證券市場已經發展四年多以后,才進政府工作報告,拿到了準生證。

1995年5月17日,中國證監會發出《關于暫停國債期貨交易試點的緊急通知》,協議平倉。

1995年5月18日暫停國債期貨交易試點,滬市A股跳空130點開盤,滬指當天漲幅40%多;留下新中國股市上最大的一個跳空缺口成交量也巨幅放大至8493億元。

1995年5月20日僅過兩天,國務院證券委宣布當年新股發行規模將在二季度下達,滬指瞬間跌去1639%。

1995年7月11日,中國證監會正式加入證監會國際組織。

1995年 一汽金杯 第一家虧損公司。

1996年的上海股市猶如一個大轉盤,從年初的500多點,一直沖到1250點;深圳股市更是瘋了,從年初的900多點沖到了4200點。

網下認購買新股票需要上門帶現金

1996年4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今起不再辦理新的保值儲蓄業務。

1996年4月24日,上交所決定調低包括交易年費在內的七項市場收費標準。

1996年4月25日合并方式組建“申銀萬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1996年5月29日,道·瓊斯推出中國股票指數,分別為道·瓊斯中國指數、上海指數和深圳指數。

1996年9月24日,上交所決定,從10月3日起分別下調股票、基金交易傭金和經手費標準;同時對證券交易方式作出重大調整,即由原來的有形席位交易方式改為有形無形相結合,并以無形為主的交易方式。自10月份起全面推廣場外無形席位報盤交易方式。

1996年國慶節后,股市全線飄紅。證監會坐不住了,團團冷風朝股市吹來,意圖降溫,但行情仍節節攀高。

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報》特約評論員文章《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第三任證監會主席周正慶組織人撰寫]“最近一個時期的暴漲則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從而引發市場暴跌。

1996年12月16日,滬、深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交易,實行漲跌幅不超過前日收市價10%的限制。

“12道金牌”

1997年4月10日,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試點拉開序幕。

1997年 5月股市終于在重壓之下進行調整。

1997年6月6日,禁止銀行資金違規流入股票市場。

1997年11月,經國務院批準,國務院證券委員會頒布實施《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

1997年5月到1999年5月的下跌,是中國股市非常值得玩味的第二次大熊市。

1998年3月23日,金泰、開元、興華、裕陽、安信等五大證券投資基金和南化轉債、絲綢轉債兩個可轉換債券相繼登場。專家理財證券市場金融衍生工具擴大的一種標志。

1998年4月28日 遼物資A 第一家ST公司。

1998年度,人行先后在3月25日,7月1日,12月7日連續三次降息。

1998年6月12日,國家宣布降低證券交易印花稅,從單邊交易千分之五降低到千分之四,

1999年開始,一批批困難企業開始紛紛上市“脫困”,弄虛作假的企業越來越多,后來暴露出來的很多違規造假的企業都是那時上市的,將股市弄得“不倫不類”。

1999年5月7日周末北約導彈襲擊中國駐南斯拉夫聯盟大使館。

1999年5月10日周一,滬深股市跳空而下,“導彈缺口”炸在每個股民心中。

1999年5·19行情 一開盤網絡股啟動領頭的是東方明珠、廣電股份、中信國安等滬市上漲51點,深市上漲129點。5月19日后,大盤依然一片大紅

6月1日,國務院宣布降低B股印花稅。

6月10日,央行宣布第7次降息。

1999年6月12日 棱光股份 第一家遭交易所公開譴責的公司。6月14日,證監會官員發表講話指出股市上升是恢復性的。

6月15日,《人民日報》再次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重復股市是恢復性上漲,6月25日,兩市成交量竟達830億元,創歷史紀錄。管理層還允許三類企業獲準入市,當天大盤跳空高開,上證指數當日大漲10352點,漲幅659%。政府很快出臺了一系列利好火上澆油。中國股市進入了空前的大牛市功利性透支。

1999年7月1日,《證券法》正式實施,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滬深股市以大幅下挫的方式來迎接中國證券業的第一部立法。

1999年4月16日,廈海發公告其股票將從4月19日起實行特別處理,成為1999年首家的ST公司。

1999年7月9日 農商社、雙鹿,蘇三山、渝鈦白第一批PT公司。

1999年10月,國務院批準實施《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股票發行審核委員會條例》。

1999年后,股市就迎來以網絡為首的高科技風暴。上市公司觸網忙,無論真假,只要名字沾上數碼或者網絡兩字,股價就會扶搖直上。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2001年。

2000年4月 吳江絲綢 第一家可轉債公司發行股票。

2001年1月初,經濟學家吳敬璉拋出“賭場論”,怒斥股市黑莊接著又引發中國股市“推倒重來”的觀點。旋即招來經濟學家厲以寧、董輔、肖灼基等的反擊,要像對待嬰兒一樣愛護股市國內掀起股市大討論:“學費論”

2001年1月初,經濟學家吳敬璉拋出“賭場論”,怒斥股市黑莊接著又引發中國股市“推倒重來”的觀點。旋即招來經濟學家厲以寧、董輔、肖灼基等的反擊,要像對待嬰兒一樣愛護股市國內掀起股市大討論:“學費論”。6月14日,國有股減持辦法出臺財政部部長項懷誠當即表示:“國有股減持是一個利好因素。”,后來股民們認識到,減持就是變相攤派和擴容,而按照新股發行價格減持是殺富濟貧。滬指創下此前11年來新高2245點,直到7月13日,股市仍在高位盤整。7月26日,國有股減持在新股發行中正式開始,股市暴跌,滬指跌3255點。10月19日,滬指已從6月14日的2245點猛跌至1514點,50多只股票跌停。當年80%的投資者被套牢,基金凈值縮水了40%,而券商傭金收入下降30%。1500點“鐵底”岌岌可危

10月22日晚9時,中央電視臺宣布,國有股減持辦法暫停。由五部委聯合調研,由財政部主持的國有股減持辦法,實行了3個月就被證監會一家宣布暫停了。10月23日,證監會宣布首發增發停止國有股出售。

2001年中國股市仿佛打開了潘多拉魔盒“股權分置也逐漸成了一個筐,什么問題都可以往里裝。”“海歸派”官員又陸續推出了“市場化”和“國際化”改革,其中大多“水土不服”,在強力推行中,又在股權分置的框架下被扭曲。

從2001年到2005年,各種政策救市的老辦法悉數用盡之后,股市仍一蹶不振。此前的“國九條”也不敵頹勢,溫總理講話也被視為利空。被套股民比比皆是。“遠離毒品遠離股市”的呼聲成為交響。

2001年后中國股市開始過度擴容,盡管股市一直走跌,但融資額卻達到了近15年來融資額的40%左右。

2001年2月,經國務院批準,中國證監會決定境內居民可投資B股市場。

上市企業仍舊千方百計“圈錢”,可謂使盡渾身解數:從整體上市到分拆上市,從信誓旦旦到原形畢露,從欠債不還到以股抵債……而好的企業卻又紛紛海外上市。

2002年6月23日,國務院決定,除企業海外發行上市外,對國內上市公司停止執行關于利用證券市場減持國有股的規定,并不再出臺具體實施辦法。國有股減持停止。

2002年6·24行情

2002年12月,中國證監會頒布并施行《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這標志著我國QFII制度正式啟動。

股市仍義無反顧地走上漫漫“熊”途 ———“5·19”這一生于政策、長于政策的大牛行情,終于還是死于政策失靈的陷坑里延續多年的政策市終于走到末路:不僅政策的邊際效益遞減,且管理層信用被嚴重透支。

2003年7月 QFII 第一單

2004年1月31日出臺了“國九條”《國務院關于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

2004年6月1日 證券投資基金法施行 2003年10月28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通過。

2004年,上證 180指數樣本股的成交額超過全部股票成交額的一半以上,上證 50指數樣本股成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