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海外貿易稅收甚至成為國庫重要財源是在什么時期(臺灣近代歷史)

时间:2024-05-20 07:03:36 编辑: 来源:

有一個應急措施,就是大量募兵。由于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長期堅持募兵制的王朝。宋軍官兵一般都待遇優厚,以往激化階級矛盾的招兵,在宋朝成了釋放階級矛盾的途徑,這也正是宋朝農民起義較少的重要原因。

二、宋朝采取了與其他王朝不同的土地政策—“不抑兼并”

古代封建時期,統治者們大多抑制土地兼并,維護小農經濟,以確保賦稅征收,維護統治,但宋朝的情況卻發生了變化。以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年)為例,北宋稅賦總收入為7070萬貫,其中農業兩稅2162萬貫,占30%;工商稅4911萬貫,占70%。構成國家財政收入主體的產業已不是農業,而是工商業。

宋朝龐大的財政收入并不是由于對農民的剝削,而是經濟飛速發展,工商業極度繁榮,生產力水平提高的結果。作為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對大量小自耕農直接征收農業稅一向是國家統治的基礎,像宋朝這樣的情況在封建社會實在是絕無僅有,直到清朝末年,工商業收入才再一次超過了農業稅。由于大量獨立的小自耕農不再是國家生存的根本基礎,宋朝才能夠突破常規——不抑制土地兼并。

數千年的封建社會以來,一向將土地兼并視作國家大害,千方百計加以抑制。而事實上恰恰相反,這種違反經濟規律的政策一方面使諸多封建王朝最終陷入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不能自拔,另一方面又無法阻止土地因天災人禍而集中的趨勢。于是一再地爆發農民起義,在這周期性的大動亂中,中華文明一次次被毀滅、再重建。

宋朝卻成功跳出這一歷史的循環:“不抑兼并”使得土地經合法手段向地主手里集中,促進了土地的集約化經營,催生大量剩余勞動力;另一方面鼓勵工商業發展,實現剩余勞動力轉移,促進了工商業和城市經濟的繁榮。

三、保護商業發展的政策,促進了商業的繁榮

自秦開始,商鞅變法中“重農抑商,獎勵耕織”的政策被實行以來,重農抑商是中國古代封建時期統治者一貫奉行的基本國策,歷朝歷代的統治者便加大了對商人的抑制和打擊。然而,宋朝卻一反傳統的重農抑商政策,不僅沒有抑制工商業發展,反而為工商業的發展提供了寬松的環境。為此,宋朝的統治者自立國之初,便采取了一系列保護商業發展的措施,“一切弛放,任令通商”,使其在盡可能廣泛的范圍內自由發展。

其主要內容有:

嚴禁非法滯留和搜查商人。

保護商人利益,嚴禁官吏對商賈橫征暴斂。

制定了征商稅則,清除了宋朝建立前各地為商品流通設置的種種障礙,擴大了商品在全國的流通范圍。

這些政策,維護了市場的公平競爭,保護了商人尤其是中小商人的利益,有利于創造一個公平交易的社會營商環境,使宋朝商業空前繁榮,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商稅收入成為政府的主要財源,海外貿易稅收甚至成為南宋國庫重要財源。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