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美國進出口貿易情況2022各國占比(美國對外貿易的特點)

时间:2024-06-02 02:06:09 编辑: 来源:

大的影響。

若美國不正視國內存在的經濟問題,繼續印鈔解決經濟問題,未來會陷入更大的經濟危機。等到債務危機崩潰的時候,美國所建立的霸權體系也會隨之瓦解,想通過美元對其他國家進行制裁也沒了實力。更為嚴重的是,美國的經濟或將遭受重大打擊,甚至是一蹶不振,世界貨幣體系將會迎來大洗盤,新的貨幣體系不再是美元主導。

中國持有美債數量最新2022,余額為1.039萬億美元值錢

01

5月16日,美國財政部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3月,美國國債遭日本、中國兩大債券國減持。

其中,中國3月減持美債152億美元,這是中國連續四個月減持美債。

目前中國持有美國國債余額為1.039萬億美元,余額創2010年6月來新低。

至此,中國外匯儲備下降的謎底終于揭曉。

從我國外匯儲備余額走勢圖可以看出,距離一年內的高點,目前的外匯儲備量已經下降了超千億美元左右。

中國的外匯儲備為什么下降?

目前,我國外匯儲備的三分之一是美元債,日本之外,中國是美國國債的第二大海外持有者。

因此,中國主動拋售美元債,是造成外匯儲備下降的原因之一,這點后面我們將詳細展開說。

此外,美國加息和俄烏沖突這兩個客觀因素,也起了助攻作用。

2022年美國進入加息周期,美元指數已上漲近8%,而人民幣、歐元、英鎊和日元,都出現大幅度貶值。

日元兌美元已貶值近13%,歐元、英鎊兌美元貶值近8%,人民幣兌美元貶值近6%。

中國的外匯儲備,分布于世界各國央行,但最終要統一折算成美元計價。非美元貨幣在折算成美元之后金額相應減少,使得外匯儲備被動蒸發了一部分。

02

在西方凍結俄羅斯價值3000億美元的黃金和外匯儲備之后,手持有大量美元外匯儲備的中國,也逐漸開始思考,如何保障中國外匯儲備安全。

減少一定規模的美元外匯儲備,對于中國來說,有一定的必要性。

過去,中國通過擴大對外貿易,積累了大量的外匯,但因缺乏在金融市場上投資的經驗,中國不得不選擇最保險的投資方式。

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和資本市場最發達的國家,美國發行國債的規模在全球獨領鰲頭,可以吸納世界各國巨額的外匯儲備資金量,包括中國;

同時,美國嚴格地執行“按月付息”和“到期還本”的承諾,增加了美債的信用。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時,中國接盤了美國量化寬松印制的美元國債,相當于中國送錢給美國。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美國更是毫不猶豫開動印鈔機,瘋狂撒幣。

盡管美國外債對GDP的比不斷上升,但美元仍保持穩定,很大的原因,就是其他國家對美元需求很強。

2021年底美國凈海外負債15萬億美元,其中日本、中國、盧森堡、英國、愛爾蘭5個國家購買了3.6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

一直當接盤俠,風險顯而易見。

萬一美國信用破產或者采取非常手段打壓我們,那么我們損失的,就是真金白銀。

參考俄羅斯,當初為了應對美國日趨嚴厲的經濟制裁,俄羅斯通過拋售美債,推動國際貿易的本幣結算等措施,減少盧布對美元的依賴。

俄羅斯曾經也是美國國債的前十大持有國之一,2018年3月還持有961億美元國債,當年5月份大幅減少至149億美元,減持幅度高達84.5%。

截至今年1月,俄羅斯各貨幣占外匯儲備的份額來看,美元已迅速降至約1成。而中國的人民幣增至整體的近2成,反超美元。

俄羅斯央行發布的各地區資產分布顯示,最多的是自行保管的黃金,占整體的22%。其次較多的是中國17%,德國為16%,法國為10%,而美國僅為6%。

03

回到中國,對存量海外資產,我們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余永定認為,

第一,減持美國國債,增持其他形式的資產。

第二,中國可以增加對戰略資源生產國的投資,比如說對中亞特別是對阿拉伯油田,我們可以采用股權投資。

第三,信守承諾,嚴格保護外國投資者在中國的投資。我們是不是可以把沒收外國投資者的資產作一種遏制措施,讓美國不敢沒收中國的海外資產。

事實上,黃金、石油和礦產也可以成為中國外匯儲備的投資標的。

只是這些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較大,市場容量相對有限,一旦中國發出大量收儲信號,很容易被國際資本趁機抬價,付出更高的成本,到時候變現和流動性不一定樂觀。

同時,油田等戰略資源主要面向國內投資者,中國這樣的海外大買家最終能夠得到的購買量或許并不充分。

而根本解決外匯儲備投資問題,其實不單是一個買不買美國國債的問題。

它最終取決與中國金融體制的發展,以及綜合國力的強大。

如果中國經濟能夠繼續保持高速增長,人民幣成為可兌換國際貨幣,外匯儲備問題解決起來也就容易很多。

綜上分析,在沒有其他更好選擇的情況下,中國購買美債仍是理性選擇。

在中美關系上,維持“斗而不破”是最理想的狀態,同時我們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改變不合理的產業結構,努力實現進出口貿易平衡。

跳出問題回歸本質,發展方向往往會更清晰。

2022年全世界進出口貿易總額排名?

1)3個國家2020年出口額超過萬億美元,4個國家或地區出口額不足百億美元,中國以25911億美元出口額,占比世界出口額比重為14.74%,超越美國,成為出口額最多的國家;

2)與2019年出口額相比,38個國家或地區均有一定程度下滑,委內瑞拉下滑幅度最大,蒙古保持一致的出口額,波蘭、中國、老撾、越南、柬埔寨這5個國家出口額有所增加;

3)上榜國家或地區分別在世界6個大洲,亞洲11個國家或地區總共出口額為57986億美元,領先其他大洲;

4)18個國家或地區2020年貨物進口額大于出口額,處于貿易逆差,美國、英國貿易逆差超過2千億美元,25個國家或地區出口額大于進口額,貿易順差屬德國和中國最大。

2022年東西部地區服務貿易進出口規模呈現什么態勢

2022年1-8月,我國服務貿易繼續保持平穩增長。服務進出口總額39375.6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20.4%;其中服務出口19082.4億元,增長23.1%;進口20293.2億元,增長17.9%。服務出口增幅大于進口5.2個百分點,帶動服務貿易逆差下降29.5%至1210.8億元。8月當月,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5437.9億元,同比增長17.6%。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穩定增長。1-8月,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出口16432.7億元,增長11.4%。其中,知識密集型服務出口9297.9億元,增長15.7%;出口增長較快的領域是知識產權使用費、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分別增長24%、18.4%。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口7134.8億元,增長6.2%;進口增長較快的領域是保險服務,增速達64.4%。

旅行服務進出口保持增長。1-8月,我國旅行服務進出口5426.6億元,增長7.1%。剔除旅行服務,1-8月我國服務進出口增長22.8%,其中出口增長24.5%,進口增長20.8%;與2019年同期相比,服務進出口增長51.9%,其中出口增長67.8%,進口增長36.1%。

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24部門日前聯合印發了《“十四五”服務貿易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目標和2035年遠景目標。商務部相關負責人20日進行解讀:《規劃》提出,建立健全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并首次將“數字貿易”列入服務貿易發展規劃。

《規劃》堅持改革先行、開放先行,將“深化服務貿易改革開放”作為首個重點任務專章。其中特別提出以建立健全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為標志,主動推動“十四五”時期要素流動型開放和制度型開放相結合、“邊境上”準入與“邊境后”監管相銜接。

中國超過大多數國家服務貿易增速

服務貿易是一國的法人或自然人在其境內或進入他國境內向外國的法人或自然人提供服務的貿易行為。主要方式有:從一成員境內向任何其他成員境內提供服務;在一成員境內向任何其他成員的服務消費者提供服務;一成員的服務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員境內以商業存在提供服務;一成員的服務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員境內以自然人的存在提供服務。其中,服務包括商業服務,通信服務,建筑及有關工程服務,銷售服務,教育服務,環境服務,金融服務,健康與社會服務。

根據《中國服務貿易發展報告2020》顯示,中國服務進出口規模連續七年位居全球第二,全球服務貿易第二大國地位鞏固。“十三五”時期,中國服務貿易實現穩步增長,結構持續優化,國內區域布局更加均衡,國際市場開拓更加多元,企業國際化經營水平明顯提升,日益成為對外貿易發展的重要引擎、對外開放深化的重要動力、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力量,服務貿易為推動世界經濟貿易復蘇和增長發揮重要作用。

“十三五”時期,中國服務進出口累計達3.6萬億美元,比“十二五”時期增長29.7%。特別是,2020年,克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等不利因素影響,中國服務貿易實現平穩增長,2020年中國服務進出口6617.2億美元,同比下降15.7%,降幅低于全球3.5個百分點。從服務進出口規模看,連續七年位居全球第二,服務貿易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

一季度,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14569.9億元,同比增長25.8%;不僅高于貨物貿易增幅,也超過大多數國家服務貿易增速。中國海關總署發布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中國進出口總值9.4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7%。其中,出口5.23萬億元,同比增長13.4%;進口4.19萬億元,同比增長7.5%;貿易順差1.04萬億元,同比增加36.6%。

按美元計價,2022年一季度我國進出口總值1.48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3.0%。其中,出口8209.2億美元,同比增長15.8%;進口6579.8億美元,同比增長9.6%;貿易順差1629.4億美元,同比增加40.0%。

美國對外貿易的特點

美國的對外貿易

美國是當代最大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面積937萬平方公里,名列原蘇聯、加拿大和中國之后。人口1991年為25252萬,名列中國、印度和原蘇聯之后。國內生產總值1994年為53440億美元,居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首位。

美國擁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自然資源、投資資源和發達的科學技術。

高度發展的工業、農業和龐大的政府采購以及巨額的高消費,使美國具有其他資本主義國家所不能比擬的廣闊的國內市場。

一、戰后美國對外貿易發展趨勢

(一)對外貿易地位起伏不定

1985年以前,美國在世界貿易中的比重雖不斷下降,但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國家。1986年,美國的貿易降到世界第二位,在原聯邦德國之后。1989年,美國又超過原聯邦德國重新成為世界最大出口國。1990年德國又超過美國再次成為世界最大出口國。從1991年起,美國又重新成為世界最大的出口國。1995年,美國出口貿易額為5839億美元,占世界出口總額的11.6%,繼續保持世界最大出口國地位。

(二)出口商品競爭能力日益削弱

美國出口商品主要是工業制成品,每年約占其出口總值的75%左右。1991年占其出口總額的75.9%,在60年代末,居世界首位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