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美國對中國貿易戰產品清單(中國對美國哪些產品征收關稅)

时间:2024-06-01 10:23:18 编辑: 来源:

PU的性能不斷進步,如果高關稅能夠讓自主CPU具備更好的性價比,在一些對生態要求不高的領域,自主CPU會有越來越大的生存空間,而隨著根據地的不斷擴大,自主CPU的生態也會隨之壯大。

國產芯片替代應當遵循產業發展規律循序漸進

如果想實現自主CPU替換掉美國CPU,對美制裁+大躍進式的發展模式是會栽跟頭的。畢竟制裁的前提是你要有底牌,發改委對高通開出60億元罰單的前提是在4G時代,中歐聯手將高通趕下神壇,去年三星在存儲芯片上大漲價,發改委即便約談了三星,但也沒能開出同樣強度罰單,就是因為沒有底牌。

何況產業發展有它的規律,如果不按規律辦,你有再多的錢,給再多的政策,也會受到規律的懲罰。這方面在過去二十多年里我們已經吃過很多虧了。

要發展自主CPU,必須有一套組合拳,既要有政策的扶持,國家資金的注入,也要有科學的發展思路和發展方略,兩者缺一不可。

只是單純的對外征收高關稅并不能把一個產業發展起來——畢竟在底子太差,且內功修煉走火入魔的情況下,即便穆迪怎樣征收高關稅,也無法實現“印度制造”的崛起。

在國家政策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的同時,還必須有科學的發展思路把內功練好。

在內功修煉上,要注意方式方法,必須走循序漸進的發展路線。在過去這些年,對于發展自主CPU,領導很急、專家很急、媒體很急、老百姓也很急,這種急躁的心態把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力量拿去和英特爾、ARM硬拼,就好比是土地革命初期把有限的革命力量投入到大城市的爭奪中,必然會導致慘痛的教訓。

乞丐不能和龍王比寶,必須靜下心來,有坐10年冷板凳的決心,優先從邊緣地帶和薄弱環節開始,循序漸進發展,就像中國革命,必須從敵人的薄弱環節切入。

從國防軍工開始,然后進入石油、電力、交通、金融等一些行業,做行業應用,比如自動提款機、石油鉆探芯片、鐵路公路交通控制芯片、智能電表芯片、智能門鎖、數控機床控制芯片、機器人控制芯片等。

再進入一些對軟件生態要求不高的電子消費領域,比如固態硬盤主控、路由器、機頂盒、智能家電。

最后才是對軟件生態要求比較高的智能手機和個人電腦。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方式,先建立自己的根據地,然后循序漸進的完成對國外芯片的替換。

中美貿易戰中國采取了哪些措施

1、占據道義制高點。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損人利己甚至損人不利己的單邊主義不得人心。美國帶頭破壞國際規則,已成功自我塑造了國際秩序攪局者、世界經濟破壞者的霸蠻形象。

形成對照的是,中國在反擊美國的同時,順應全球化趨勢,高舉自由貿易大旗,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加快對外開放步伐。公道自在人心。

一段時間以來,為中國說話的人多了起來。比如,有德國媒體評論說:“中國早已立足于世界經濟,不僅展示著勤奮,也掌握了技術,想阻止中國發展技術不可能,也沒道理。”

近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表示歡迎中國對自由貿易和多邊主義的堅定承諾,認為中國最近宣布的一攬子開放政策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步伐。

美國發動貿易戰,已經引發國際社會的擔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指出:美國需要對給世界貿易體系造成的“關稅之傷”承擔后果。

世界貿易組織總干事阿澤維多已發出警告,全球貿易體系正在開始動搖。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認為,美國對外加征的關稅,實際上是由美國國民在買單。英國央行行長卡尼稱,美國將成為全面貿易戰的最大輸家。

2、合縱連橫。

打贏中美貿易戰的一個基本戰略思維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有西方學者分析說,中國很幸運,作為老大的美國,不但沒有聯合其他國家一起對付中國,反而以發動全球貿易戰的方式和中國開打。

美國在貿易戰中劍指中國,四面出擊,自我孤立,顯然犯了兵家之大忌,使中國有機會化競爭對手為合作伙伴,為合縱連橫提供了可能。

第一,美國與其西方盟友已心生嫌隙。先是在價值觀上與歐盟不同調。歐洲在人權問題上一貫高調,特朗普一上臺就宣布放棄人權外交。在貿易戰中,特朗普政府引用232條款對加拿大、歐盟、日本等鐵桿盟友加征鋼鋁產品關稅,六親不認,盡顯霸蠻姿態。

加拿大、歐盟對美國反制裁,提出的報復清單接近3000億美元,日本隨之跟進。盡管最新消息是美歐就停止貿易戰達成共識,但從特朗普反復無常的個性看,美歐經貿關系依然充滿不確定性。

第二,對印度、南非等新興國家加征鋼鋁關稅顯現戰略矛盾。特朗普政府一方面推行“印太戰略”,拉印度制衡中國,另一方面對印度產品加征關稅,傷害印度利益,迫使印度對美反制并調整與中國關系。

第三,捅中東“馬蜂窩”導致麻煩纏身。把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遷至耶路撒冷,造成新的危機。在攪動敘利亞戰局的同時,不顧相關國家反對,退出伊核協議,對伊朗進行制裁甚至揚言軍事打擊,與伊朗關系劍拔弩張。

中國在貿易戰過程中,一方面與美國針鋒相對,一方面爭取國際社會支持。

一是調整改善與周邊國家關系,加強雙邊經濟合作。

二是將爭端訴諸世貿組織,尋求世貿組織規則和國際輿論支持。

三是在反制美國,對美國大豆加征25%關稅的同時,豁免了包括印度等國家大豆和動物飼料的進口關稅。

四是繼續推進雙邊和多邊自由貿易。2002年以來,我國已經與24個國家和地區簽訂了16個自由貿易協定,目前正在進行的自貿區談判有13個,與10個國家開展自貿協定聯合可研或升級聯合研究。

3、精準打擊。

利用好貿易戰的“飛去來器”效應。我國貨物出口的40%、高科技產品出口的2/3都是在華外資企業實現的。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對中國的貿易制裁在不同程度上轉化為對自己企業的“制裁”。因貿易戰引起成本上升,一些受影響的美國企業已開始減產或裁員,有的企業正在謀劃把生產線遷出美國。美國商會發出警告稱,共計260萬個美國就業崗位可能面臨風險。

針對美國痛點進行“定向打擊”。中國對等對美國農產品加征關稅后,美國農業遭受較大損失,已迫使特朗普政府不得不給農場主補貼。對原產于美國的汽車加征關稅,美國汽車對華出口受到影響,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受到擠壓。

擴展資料: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