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美的海外業務占比多少(美的集團市值多少?美的集團股票最高價位是多少?美的集團股今天價格是多少?)

时间:2024-05-17 00:25:52 编辑: 来源:

計購入101億股,回購均價593元/股,總對價60億,。

格力宣布“第三期回購”——2021年5月26日,運用自有資金75億~150億進行回購,價格不超過70元/股。截至2021年6月30日,累計回購6000萬股,回購均價529元/股,總對價3175億,按計劃還將投入118億進行回購。

   

回購價目前都高于現收盤價,并且但三期回購也是格力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回購計劃,最終效果微乎其微。 由于資本投資者基本只會看中一家公司的營收和利潤增速,單單靠回購來提振信心,投資者是不會買單的,這一決策基本宣告失敗。

   

2012年,格力、美的市值均從千億出發。隨后2016-2020年,美的在方洪波帶領下, 領先優勢擴大到近40個百分點。

   

營收增速方面:美的營收同比增速均是個位數,反觀格力,2019年零增長,2020年同比下降15%。不僅在營收方面未能超過對手,連自己的“戰績”也沒能保住。  不論從橫向看格力自身,還是縱向對比美的,營收增速完全沒有優勢。

   

2018年, 格力家用空調業務營收1557億,美的“家用空調+暖通空調”加起來不到格力的一半。隨后,2020年,美的“家用空調+暖通空調”收入達1212億,首次超過格力“家用空調”收入。而美的的多元化經營全面開花,而格力家用空調在2018年沖高之后,連年下降,此消彼長。 美的的超越只是時間問題。

   

雖然,格力喊了多年 “加快多元化布局,培育新增長點” 。智能手機、精密器械、新能源、半導體、醫療 健康 等這些板塊格力也是積極布局參與,但是依然沒有擺脫格力電器對空調業務的高度依賴,  這種多元化業務終究成不了格力“翻盤”的重要手段。 

   

董明珠在CBNData舉辦的2021中國新消費品牌增長峰會上稱,“格力開發了一種新技術,可把光能、儲能和空調結合起來,當足夠的能源聚集起來后通過空調發電。 把這個技術深入研究,一個家庭可以完全自我發電,照明不用花一分錢電費 ”。

   

首先,從技術層面分析: 董明珠所說的是基于該技術已經能得到驗證才能實現“全球溫度可降半度”,目前該技術處于開發中,有待研究深入,才能實現“新招”。 董明珠這項新技術方向,或許能夠成為格力的“翻盤”大招。  這里不加評論,用時間來證明。

   

然后,從降本增效方面來說: 2018-2020年, 格力在成本控制方面顯然更勝一籌,而且優勢越來越大。現今,格力四大成本合計比美的低76%。   這也是目前僅存的優勢,并且,隨著美的的多元化加速,這種優勢只會逐漸縮小。 

   

最后,不論格力“翻盤”能否成功,格力在降本增效這一方面是值得學習的。如果格力的多元化經營突破不了“空調天花板”,可以試試把“空調路”走到極致,可以把董明珠的“新招”早日全球化使用,不僅企業能輕松“破局”,對環境也是一大助力。

海爾逐漸掉隊,改名能挽救海爾的中年危機嗎?

對外向來低調的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因減持美的股權并套現近14億元一事,陷入輿論中心。

美的集團出現多筆巨額大宗交易。深交所官網顯示,方洪波通過大宗交易減持美的集團2000萬股,成交均價6812元,減持參考市值達1362億元。

美的方面回應稱,此次減持系方洪波個人資產配置需要,是方洪波首次減持。交易受讓方以海外投資機構為主,會繼續長期持有,且根據法規要求交易后6個月內受讓方也不得減持。

盡管美的表示公司未來三季度基本面繼續向好,市場對方洪波減持一事仍有質疑。A股家電板塊普跌,而自減持信息公開以來,美的股價連續兩個交易日下跌,美的市值已跌去約300億元。

正因此,方洪波減持也讓國內職業經理人圈層再度被關注——職業經理人究竟能帶企業走多遠?

何享健與方洪波的交接,是國內家族企業將管理權“讓渡”于職業經理人的典型案例之一。家電市場迅速增長,美的也隨之一路狂奔。“上規模”戰略讓美的擁有超過兩萬個產品型號。與之對應的是,美的的組織結構、人員規模顯得臃腫,僅美的日用家電事業部即在國內開設了超過60家銷售公司。

與龐大規模相悖的是,無論是空調、冰洗、日用家電,美的利潤率較海爾、格力等廠商均沒有明顯優勢,甚至處于較低水平。美的利潤增速遠低于營收增速。規模化戰略正侵蝕美的的盈利水平。

對于新任主帥來說,縮減營銷規模、砍去不必要的產品線是當務之急,但這勢必帶來陣痛。

另一個不確定性則來自于新帥本人。方洪波并非管理學出身,亦非公司創業元老。接班何享健前,這位歷史學出身的經理人,曾在美的內部刊物《美的報》、美的空調事業部國內營銷公司等部門任職。

盡管修讀了MBA、管理過空調事業部,但對于接班一家家族企業的方洪波來說,如何平衡董事會與大股東的關系、能否把握公司戰略方向,都是難題。

方洪波接手后,美的關閉了超過10個工業園區和制造基地,砍掉7000個產品型號,將營銷體系扁平化,對銷售人員乃至管理層進行裁員。

與此同時,方洪波所推進的戰略包括全球化、智能制造等。具體到業務上,更早地發力線上渠道,以及除了空調以外的產品多元化,也成為這些年包括新冠疫情期間,美的逐步勝過老對手格力的重要原因。

在A股俱樂部里,如今市值總額排在美的前面的企業包括“四大行”、“兩桶油”、兩大保險巨頭、貴州茅臺等。

未來,美的以及經理人方洪波能否迎來何享健期待的5000億營收里程碑,亦或下一個市值高位,仍待時間考量。

業績以外,更重要的是,以方洪波為代表的美的董事會和以何氏家族為代表的大股東之間,達成了某種平衡:大股東較大程度地放權給經理人,后者則對外表現低調,并未強化個人在品牌中的形象,僅稱自己為美的“過客”。這一點與另一頭部經理人——快人快語的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截然相反。

這可能是經理人截然不同的個性所致,也可能是因為美的原本的家族企業特質。“畢竟不是血緣關系,是雇傭關系”,方洪波曾這樣描述自己和何享健之間的信任。

如何把握信任的度,是創始人和職業經理人共同的必修課。據報道,在方洪波上任初期,在面對外界壓力時,何享健曾向方表示,“做你想做的”。方洪波任期內,美的管理層曾出現變動,而這被部分解讀為,何享健愿意讓方洪波獲得更集中的管理權。

不過,美的并非沒有隱憂。以空調為例,國內空調市場已進入存量競爭的階段,迫使格力推進營銷渠道變革,董明珠開始削藩,簡化格力多層的渠道商體系,并積極拓展線上。在美的空調毛利率尚不及格力的情況下,

其他品類上,美的也存在產品差異化不足、品牌優勢不明顯的問題。這和美的此前主打中低端產品有關。平價走量的策略,適合渠道優先的增量市場。而當家電市場轉向存量,用戶需求優先更為關鍵。按照方洪波的說法,“如何從高端制造轉向智造高端”,差異化和高端化是關鍵。

實際上,國內職業經理人文化較西方起步較晚,職業經理人制尚未在國內傳統企業中廣泛普及。不少上市公司仍延續家族企業架構,由家族成員擔任管理要職。

對于少數走上臺前的職業經理人來說,他(她)們需要對公司內外多方負責。曾有國內民營企業經理人撰文稱,職業經理人要做到“老板(股東)滿意、員工滿意、社會滿意。”

獲得“好評”絕非易事。在商場上,職業經理人常因對未來市場機會研判失誤、公司業務條線梳理不明晰、只重視短期業績增長而非長期發展、業績增速未使股東滿意等原因被質疑。

對技術創新不足、市場不夠敏感、用戶導向不足、渠道轉化速度較慢,是聯想落后的原因。在備受爭議的手機業務領域,楊元慶曾談到,“運營商市場的成功讓我們有點故步自封。”

而如果公司創始人已將企業帶到了一定高度,難以超越創始人的成績也是職業經理人需要面對的難題。對于萬科前董事局主席王石來說,這個難以超越的“創始人”就是他自己。

萬科上市前,創始人王石持有萬科40%的股權;萬科上市時,由于王石放棄了萬科的原始股份,使得自己從老板的身份轉變為職業經理人。

不過,從王石卸任前萬科的業績表現來看,已過而立之年的萬科也未逃出業務趨于保守、內部活力衰減、業績彈性降低的魔咒。以2011年至2017年萬科一季度凈資產收益率為例,該指標由268%下降至061%。盡管萬科希望鼓勵內部創業,拓展物業、家裝、養老等新商業模式,但在凈資產收益率承壓的情況下,為了保住公司現金流,萬科新業務的開展顯得有些畏手畏腳。

美的集團現在的市值高嗎?美的集團有什么價值多少?美的集團集團最新消息?

   

從其智能音箱產品的迭代和出貨量上來看,海爾本身并不在意音箱本身的產品,其目的在于布局物聯網產業。

以小米為代表的互聯網廠商,除了霸占電視這塊大屏之外,已經進軍到空調,洗衣機等白色家電這一傳統家電廠商的核心腹地。

而在物聯網的潮流下,行業融合開始逐漸發力,互聯網廠商和家電廠商開始各顯神通,都想要開拓新的物聯網市場。

開拓市場當然要從改名開始,家電行業在19年前后迎來了改名狂潮,海信電器改名為海信視像,TCL集團變成TCL 科技 ,而海爾則從青島海爾搖身一變成為了海爾智家,其打造智能家居平臺的寓意,躍然紙上。

   

19年六月,海爾發布其證券名稱變更公告,青島海爾更名為海爾智家。在公告中,海爾還特別解釋, 其更名是為了更好推進公司的物聯網智慧家庭生態品牌戰略實施。

   

今年3月,海爾發布其更名后的首份財報,其19年全年營收2007億,。然而看似實現關鍵增長的海爾,其實也面臨巨大困境。

首先,盈利能力不夠,和美的,格力差距過大。19年海爾雖然擁有2007億的營收,但是凈利潤只有82億。相比之下,格力營收只有1981億,但是凈利潤卻達到了246億

海爾一直無法上升的利潤率在于其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一直高居不下,極大了影響其利潤率。由于海爾存在,海爾智家和海爾電器兩個經營主體,在銷售,管理上都存在冗雜過度的問題,導致其費用高漲,難以降低成本提高利潤。

   

再而,海爾市值低于美的,格力

有不少分析人士認為, 美的和格力的市值差距就足以填補一個海爾

10月份以來,美的市值一直在5000億以上,格力也一直維系在3500億左右,其市值差距超過1500億,而海爾的市值只有1600億左右。當然,海爾智家只是海爾集團的部分業務,美的和格力則是集團整體估值。

雖然,海爾高舉智能家居以及物聯網等概念,尋求新的增長方向。但是在向這一方向靠攏的不僅僅只是海爾,還有美的,格力,TCL等老牌家電企業。

橫向對比國內家電三巨頭,不難發現,在轉型中,美的無論在市值還是在營收等關鍵數據上,都已經獲得局部優勢,正在成為家電一哥。而格力則嚴守空凋這一核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