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芯片貿易商還能不能做(如果歐美發達國家的芯片技術被中國超越,會發生什么事情?)

时间:2024-05-21 05:07:43 编辑: 来源:

個行業,一般要經過2000至5000道工藝流程,制造過程相當復雜。制造芯片的基礎材料就是普通沙子,它如何變成制造芯片的材料呢?沙子經脫氧處理后,通過多步凈化熔煉成“單晶硅錠”,再橫向切割成圓形的單個硅片,即“晶圓”。這一過程相當復雜,而在晶圓上制造出芯片則更難。首先要將設計出來的集成電路“版圖”,通過光刻、注入等復雜工序,重復轉移到晶圓的一個個管芯上,再將管芯切割后,經過封裝、測試、篩選等工序,最終完成芯片的制造。值得一提的是,制造過程中還需要使用大量高精尖設備,其中高性能的光刻機又是一大技術瓶頸。如最先進的7納米極紫外光刻機,目前只有荷蘭一家公司能制造,價格上億美元不說,一年僅能生產20臺左右。

投入大、研制周期長。一款復雜芯片,從研發到量產,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時間至少要3至5年,甚至更長。處理器類芯片還需要配套復雜的軟件系統,同樣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來研制。美國英特爾公司每年研發費用超過百億美元,有超過5萬名工程師。

發展迅速、追趕難度大。自20世紀50年代末發明集成電路以來,芯片的集成度一直遵循摩爾定律迅猛發展,即每隔18個月提高一倍。半個多世紀以來,芯片的性能和復雜度提高了5000萬倍,特征尺寸則縮減到一根頭發絲直徑的萬分之一。芯片領域競爭十分激烈,美、歐等發達國家處于技術領先地位,芯片研發相對落后的國家,短時間內追趕有難度。

“中國芯”正加速追趕

目前,全球高端芯片市場幾乎被美、歐等先進企業占領。但加速研發國產自主芯片一直是政府、企業、科研院所的重點發展方向。近年來,我國在集成電路領域已取得了長足進步,芯片自給率不斷提升,高端芯片受制于人的局面正在逐步打破。

我國自主研發的北斗導航系統終端芯片,已實現規模化應用。在超級計算機領域,多次排名世界第一的“神威太湖之光”和“天河二號”,全部和部分采用了國產高性能處理器。國產手機、藍牙音箱、機頂盒等消費類電子產品,也開始大量使用國產芯片。

11月9日,“2018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促進大會”在重慶舉辦,102家企業的154款產品參加本屆優秀“中國芯”評選,“飛騰2000+高性能通用微處理器”等24款產品獲獎,涵蓋從數字交換芯片到模擬射頻電路、人工智能芯片到指紋識別傳感器、工業控制到消費類電子等各個領域。

這一系列進步的背后,是國家高度重視和大力投入。2006年,國務院頒布《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2014年6月,國務院批準實施《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都對這一領域發展提出了部署要求。

隨著國家的大力扶持和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中國芯”正逐步縮短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中國創造”終將占領信息系統技術制高點,真正把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先來看的話,其實并不存在哪個難度更大的問題,這個可以從相關的企業分析得出結論也就是說,能夠獨立設計芯片的目前也不過寥寥幾家,包括蘋果,高通,華為以及三星,還有聯發科等等。

而掌握著比較優秀的封裝技術,目前也只有臺積電和三星。所以從數量上來看的話,好像是設計芯片的難度更簡單一些,而封裝技術可能更難一些,事實上并不是如此。

一直以來關于設計芯片其實就有很多種說法,很多人認為,以華為為例,造芯片其實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只要購買了arm的公版架構,再交由臺積電或者三星去做封裝技術,一塊芯片就應運而生了,顯然事情并沒有這么簡單。

arm的公版架構可能從原理上來說更像是提供一個所謂的框架,但具體的某些信息還是需要自己去搭建,比如小米的澎湃芯片同樣是用了arm的公版架構,但問題在于,帶芯片的第1款芯片砸了十幾個億,也不過產出一塊,可能比較落后的中端產品。

而華為的麒麟處理器力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依舊是和頂尖處理器存在著差距,也就可以看出設計芯片這一部分包括架構這一部分,完全不是一般的企業所能夠承受的,這不僅僅是對資金的要求,還有對絕對技術的一個要求。

當然,封裝技術目前來看的話也同樣比較復雜,臺積電的7納米工藝以及三星的7納米工藝,也不過這兩年才開始。能夠做這樣高端的封裝技術,目前也是寥寥無幾,可以說封裝技術與設計缺一不可,雙方的難度都是同樣大,而雙方也都是所謂的跨行如隔山,術業有專攻。

設計芯片與制造芯片都是難度很大的工作,你說相比較二者那個又難些,我覺得各有各的難度,能制造不一定會設計,能設計也不一定就會制造,相互尊重密切配合才能成就一番事業。

這個問題和下列2個問題有異曲同工之妙:設計 汽車 和制造 汽車 那一個難?設計飛機和制造飛機那一個難?芯片制造推給光刻機, 汽車 ,飛機的制造呢?該拿什么來背鍋?

老美封鎖華為買芯片,為啥沒有其他企業幫買,然后私下偷偷給他?

你知道做類似這種事的下場是什么嗎?看看東芝就明白了。

曾經的東芝不僅是開發了世界上第一臺彩色電視電話筆記本電腦的 科技 巨頭,更是作為十幾萬員工,業務遍布家電計算機半導體,在日本地位相當于三星在韓國一樣的商業寡頭,可就是這么一個巨無霸只因為做錯了一件事,被老美連根拔起,不僅導致自己的業務被拆分變賣,就連整個日本的電子制造和半導體行業都仿佛遭受了連座之罪。

回想一下,二三十年前,從手機到電視微波爐再到電梯,我們生活中有多少日本品牌啊,可如今呢?所以東芝到底做了什么,能給自己甚至是國家帶來如此一場滅頂之災呢?這一切,我們還得從東芝是怎么做到那么強的說起。

東芝的幾位創始人都是當地響當當的發明家,但是這個品牌能崛起的真正原因是他老美在五十年代前后把自己的 科技 和訂單都給了日本,可以說是又出力又撒幣,但你說他圖什么呢?

因為那會兒二戰剛結束不久,老美急需一個情報中心來制約遠東兩大國。那它一看,哎,這小日在亞太地區的地理位置很合適啊,于是就積極幫助他恢復戰后損傷,不僅將自己近四十億美元的軍需訂單丟了過去,還積極轉移各種先進電子制造技術。

那大哥這么給力,小弟也不能拖后腿,于是小日也出臺了引進補助制度,比如,只要引進外國先進技術的企業,進口設備就給價值一半的補助,那相當于半價。

于是在往后的二十年里,小日幾乎引進了全世界半個世紀發明的先進技術,一眾日企順勢崛起,日立的64K DRAM芯片,以40%的市占率成為全球第一,NEC也稱霸了256K的芯片,很長時期,那本身就是以發明制造為特長,同時還是五大軍工企業之一的東芝就更不用說了,不光搞半導體,什么核能、家電、計算機,它是哪里高 科技 搞哪里。但俗話說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即便老美是那個助它扶搖直上九萬里的兄弟,東芝為了賺money,這份情誼也隨時可以放棄。

我們前面說了,故事是發生在五十年代,那會兒,除了是二戰結束,還有一個大事件,就是蘇美之間開啟了長達44年,只通過軍備和經濟競爭的冷戰,所以說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但核武器必須安排,畢竟人老美前兩年才展示過“胖子”和“小男孩”,如果他有你沒有,那保不齊哪天就撲面而來。

可是知易行難,阿蘇的核潛艇數量是挺多,但是噪音也很大,有個典型的例子是阿蘇建造的阿爾法級攻擊核潛艇在挪威海域活動的時候引起的水聲震蕩,可以被大西洋另一側的老美海軍水生監聽站探測到,離得近了之后,還能精準識別出該潛艇的型號,你說這樣的潛艇如果投入實戰不是送人頭嗎,那怎么解決呢?

它需要進口高精密加工能力的大型機床來加工螺旋槳,但你要知道,自1949年開始,老美為了限制阿蘇的發展就秘密聯合西方陣營的發達國家成立了輸出管制統籌委員會,主要就是限制成員國為阿蘇提供任何經濟軍事化的優惠援助,并且呢列有一份出口管制名錄,其中阿蘇需要的數控機床就在名單之上,直接拉回到一九七九年,小日一個外貿公司的所長熊谷獨結識了阿蘇一個進出口公司的副經理奧西波夫,在得知了蘇聯需要進口四臺九軸五聯動數控螺旋槳銑床以及相應尺寸的工作臺后,他覺得這是個好買賣,于是二人通過關系將提供數控系統的挪威康士堡公司代表和提供加工設備的東芝公司代表等人撮合進來,在這37億日元的天價合同下,東芝幾乎沒有怎么猶豫就答應了下來,當時雖然有老美的限制禁令在身,但實際上各國偷摸出口違禁品的勾當也都沒少做,就像是上學的時候,一個人做錯事怕的不行,但有人一起這膽子就大了,于是這奧西波夫先與東芝簽署了一份陰陽合同,表面上寫的是日方向阿蘇提供四臺不在管制名單里的兩軸聯動數控機床,而實際上呢還有另外一份秘密的九軸五聯動的供貨合同,與此同時,阿蘇向挪威簽訂了不受限制的用于兩軸聯動的數控系統發往日本,再由東芝的技術人員對系統進行調整,將用于兩軸聯動的數控系統改為用于九軸五聯動的數控系統,并且為了掩人耳目,還特地將數控機床分裝在了幾十個集裝箱里,到這還沒完,為了防止海關節外生枝啊,熊谷獨特地從莫斯科飛往了日本東京,親自督促發貨,是又掏錢又找關系啊,四臺機床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才輸送完成,這交易過程看起來天衣無縫吧?但所謂日防夜防家賊難。

1985年底,參與此次貿易事件的牽線人熊谷獨和自己老板發生了激烈的矛盾,被迫辭職后,為了報復,一氣之下,他不裝了,向老美成立的委員會攤牌了,舉報了當初的這個秘密交易,我說呢這蘇聯的核潛艇怎么突然就探測不到了,據說這是這筆交易使得老美海軍即使現在也沒有把握 探索 到新型的核潛艇,總之啊在隨后的搜證中,老美通過中情局在阿蘇螺旋槳廠房獲取了印有東芝標識的照片,坐實了他的行為,而在鐵證面前,小日也無法再包庇東芝了,半個月后,逮捕了東芝機械公司鑄造部部長和機床事業部部長,但話又說回來,這犯事兒的不光是東芝一家公司啊,還有什么法國的挪威的瑞典的公司等等,是不是要么一起罰,要么就算了呢?怎么就不僅干倒了東芝,還殃及了整個日本的電子制造業和半導體產業呢?

時間來到一九八六年,日系半導體公司獨霸天下,可是老美的IBM卻窮到可怕,如果不裁掉超過一萬的員工,那破產就是代價,同樣英特爾也是尷尬,連續六個季度虧損,關停了七座工廠,眼看就要淪為笑話,老美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 科技 霸主地位被撼動而無動于衷嗎?就不是這樣的人呢,于是不出意料的老美選擇一步步借著東芝事件的輿論打壓小日的半導體事業,甚至對他的半導體商發起了反傾銷的訴訟,達成了美日半導體貿易協定,一方面,老美對小日的芯片征收百分之一百的懲罰性關稅,另一方面保證國外公司獲得小日百分之二十的市場份額。什么意思呢?小日的產品增加了關稅,這就意味著他芯片想要回本就得賣得更貴,那這樣比起其他競品來說,就失去了性價比,同時呢還要逼著小日去購買國外公司的產品。這還沒完啊,次年四月,老美又以莫須有的理由進一步向小日的電腦等產品征收100%的關稅,并且要求富士通、三菱等日企公開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計劃的一千多項專利。

他說交就交嗎?我就不交,它能怎樣你看看東芝的下場,東芝事件發生后,老美以國會議員為首,帶頭抵制東芝產品,通過了五年內禁止東芝對美國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