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荷花香煙買粉絲(什么花可以吸煙味?)

时间:2024-06-03 10:53:39 编辑: 来源:

很有故事性的品牌,發揮的空間有文藝、極客和帶有故事感的復古服裝——比如做舊感的針織衫和牛仔褲。我也一直在找一個可以提供銷售渠道和品牌運營的合作伙伴。

我想先說說創始人的故事。

一 求學時代:“打工”中考上大學,我“出峽”了

我出生于湖北西南一個山區小縣城,那里是少數民族自治州,沒錯,我是土家族,三百多萬能歌善舞的土家族大家庭中的一員。

我們的少數民族歌舞《龍船調》和擺手舞都是世界文化遺產,從小的必修課。20世紀80年代,霹靂舞在中華大地興起,我除了大型娛樂活動做例行表演,也能個人在全校表演霹靂舞,這是一種在上學時為數不多令我興奮的風頭。

從我記事開始就知道父親常年患病,他只能吃一種有強烈副作用的藥,這種副總用會讓他手腳顫抖、直流口水。病情發作時候吃,好些了停,直到下一次再次發作吃藥,如此反復。

而奶奶年事已高,所以家里內外基本靠我母親一人。我們一家六口,奶奶、父母、大姐、二哥和搭上了計劃生育前末班車的我。母親一人支撐內外,可以想象家庭的困境。

母親靠著爺爺留下來的老街“門市”做起了養活這六口人的小生意,主要經營雜貨副食衣服等——反正只要能賺錢,她都會進貨。

我從小學開始就是父母的生意好幫手,幫忙賣貨和收錢,我能記得很多商品的價格,從散裝白酒到瓜子拖鞋,說起來我應該是年紀最小的一批“售貨員”了吧? 誰想到將來,我真的做起了國際貿易的生意,只是賣貨對象從街坊鄰居變成了“國際友人”。

我從小就是讀書特別省心的孩子。父母幾乎不過問我的學習和作業,但是我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直到上了縣城最好的高中尖子班才變得“平庸”。但我的小學和初中給了我很多的自信——我以本校中考第一的成績考入了縣城重點高中尖子班,初中時候各種語文數學和英語競賽獲獎無數。

這種自信也從另外一方面得到證明,我的第一個9年義務教育階段有很多女生給我寫了不少充滿懵懂情愫的書信,但我回的不多。

好在那時候讀書是最重要的事,我得到了家庭的鼎力支持,特別是母親的支持。母親小學畢業,沒什么文化但卻知道砸鍋賣鐵也一定要把我們兄弟姐妹送入大學。

我沒有辜負母親的期望,12年寒窗苦讀,我順利考上了省城武漢的一所“二本”大學。我“出峽”了。

出峽這個詞是我們當地人的說法,宜昌有三峽,如果大學讀到宜昌,這對于一個落后的小縣城來說,無異于“鯉魚跳龍門”了,而去了武漢,你可以出峽的理直氣壯,何況我還是我們家族里面唯一的大學生。

沒有人指導我應該報考怎樣的專業,很多人的專業都是父母決定的。但我不是,我憑著直覺選了旅游經濟方向。今天我是多希望當年有人告訴我一聲,你應該為了你的興趣學習,這樣更能事半功倍。

大學里無法“可圈可點”,我遺傳了山區人民的小個子身材,還拿著勤工儉學的收入,很難開始“那一場風花雪月的故事”,大學大多數時間只有武昌南湖邊的荷花和圖書館的燈光陪著我。

好在有一點,雖然我學的是旅游管理,但本來就對英語就感興趣的我,因為接觸了李陽的‘瘋狂英語’開始了英語的瘋狂練習,我幾乎做到了接近李陽的流利的美式發音。這種學習,在我將來找工作的時候成了殺手锏。

另外,我從小就會做生意,大學的時候我也在宿舍里做生意。我會把香煙按照根數賣,這樣學生一塊錢也能買3-4根煙解決煙癮。

我也賣方便面,還提供開水,我對夜晚的饑餓記憶猶新,而方便面就是人間美味。

這些小生意的收入可以保證我一個月的生活費,是大學里非常有趣的人生經歷。這些經歷伴我順利畢業。

二 工作: 大學不是學的國際貿易,卻跨行進入國際貿易公司

我找工作的經歷并不順利。而且作為剛畢業的大學生對未來的發展方向很迷茫,身邊幾乎沒有人告訴我應該做什么,包括父母的唯一的要求就是你應該有一份收入還不錯的體面工作。

但我內心有兩點很明確,我不想留在武漢;我不會選擇旅游作為就業方向,我想找一份能用到我英語特長的工作。

憑著姨媽借的幾千元錢,我去了廣州深圳,在人才市場找了兩圈,抱著伯樂不常有的遺憾又去了上海。

錢快花完了,在感謝過上廣深高中同學的招待留宿后,我在離上海半個小時火車程的嘉善縣魏塘鎮找到一份工作。我安慰自己,農村包圍城市不也挺漂亮的?

我在這家很小的貿易公司里做業務助理。這是一家一臺電腦都需要幾個人共用的公司,產品為清潔用品,主要市場是意大利和日本。我拿著每月500元的工資(實際到手400元,100押金)做了不到三個月,除了工作期間寫了一篇文章、看了兩本國際貿易的書和認識了幾個新朋友,幾乎一無所獲。

好在我第二份工作還不錯,這是一家浙江嘉興比較知名的外貿公司。我的英語能力幫了大忙,順利通過五人面試小組。而工作后我認真學習,任勞任怨,很快脫穎而出。Boss發現我的英語能力后,讓我主持業務開發部,這是一份需要口語和溝通能力的工作,我勝任愉快。

三年后,我拿到了公司業績第一的成績單。

三 辭職:一次被動的創業

我的創業有很多被動的因素。

正在我工作蒸蒸日上的時候,我遇到了一個充滿陰謀論無法內心釋懷的問題。因為我的業績和團隊規模都是公司第一,公司開始分化我的業務,一個從部門成立開始就跟我的業務骨干離開了我的團隊。后來我知道,這是公司的意思,因為我的部門的確有點太大了。我雖然心有不甘,但是還能勉強接受。他們帶走我一手做大的業務,也動搖了我的信念。

可是這只是開始。當公司第二次要拆分我的業務的時候,我決定反抗。

我覺得受到了傷害,也不想跟上級溝通這事,覺得事已至此,大家還是好聚好散吧。這就是我當時簡單而幼稚的想法。

兄弟早就勸我辭職單干,這在外貿圈里并不新鮮也簡單,只要有客戶跟著你走。

回想下,也許內心深處,我就是要自己創業,只是找了個借口? 我不確定。

創業算是成功吧,2011年開始到今年10年了。我招聘員工組建團隊,開拓業務,公司從最開始的幾個人發展到30多個人,順利度過創業的“七年之癢”——大多數中國的創業公司都撐不過的年頭。

在前兩年事業發展遇到瓶頸的時候我開始了上海交大總裁班和法國IPAG商學院EMBA的學習,在寫論文的時候我選擇的題目是“品牌”。

因為前幾年首先做了跨境電商服裝品牌時光與河流,英文名TIME&RIVER,去年開始在淘寶開店銷售自己設計的羊絨衫。我很喜歡這個品牌名字,所以買粉絲買粉絲同名。

時光流淌,歲月無聲。

時光荏苒,似水流年。

在交大商學院個人品牌塑造的畢業論文寫作中,我找到一本書,這就是弘丹的《精進寫作》。

正好我也喜歡平時寫點東西記錄人生點滴,弘丹老師的書來的正是時候。

如今年過不惑,人生如逆旅不進則退,這基本就是我前半生的寫照吧。

搜索关键词: